国学常识整理

国学常识整理

1. 有先生之称者

卧龙先生→蜀汉、诸葛亮 靖节先生→东晋、陶潜 五柳先生→东晋、陶潜      

羲皇上人→东晋、陶潜 昌黎先生→唐朝、韩愈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广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逍遥先生→五代、郑遨 通玄先生→五代、张荐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马光 南丰先生→北宋、曾巩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颐

明道先生→北宋、程颢 伊川先生→北宋、程颐  横渠先生→北宋、张载      

紫阳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

诚斋先生→南宋、杨万里 潜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学先生→明朝、方孝孺     

阳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归有光 亭林先生→清朝、顾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黄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黄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     

谢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斋先生→清朝、蒲松龄

2.有居士之称者

青莲居士→唐朝、李白   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     

东坡居士→北宋、苏轼  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

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龄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3.人物并称(一)

孔孟→孔子、孟子  孟荀→孟轲、荀况   杨墨→杨朱、墨翟

老庄→老子、庄子   屈宋→屈原、宋玉   马班→司马迁、班固

枚马→枚乘、司马相如  曹王→曹植、王粲   徐庾→徐陵、庾信

李杜→李白、杜甫  王孟→王维、孟浩然  高岑→高适、岑参

元白→元稹、白居易  刘白→刘禹钖、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柳→韩愈、柳宗元   韩欧→韩愈、欧阳修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欧曾→欧阳修、曾巩  苏辛→苏轼、辛弃疾

苏陆→苏轼、陆游   苏黄→苏轼、黄庭坚  张柳→张先、柳永

程朱→二程、朱熹   陆王→陆九渊、王阳明  康梁→康有为、梁启超

4.人物并称(二)

儒家五圣→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大、小毛公→毛亨、毛苌

大、小戴→戴德、戴圣

显学→儒家、墨家

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王粲、阮瑀、孔融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 向秀、阮咸、王戎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二陆→陆机、陆云

大谢、小谢→谢灵运、谢朓

南徐北廋→徐陵、廋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老杜、小杜→杜甫、杜牧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词中二李→李煜、李清照

唐宋古文八大→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父子)

二程→程颢、程颐 (兄弟)

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   

南宋四大诗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

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

元剧五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散曲双璧→张可久、乔吉

刘基、宋濂→明初文宗

刘基、高启→诗齐名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

清初三大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

乾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

南袁北纪→袁枚、纪昀

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

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适)→ 顾炎武、颜习斋、戴东原、吴稚晖

5.九流十家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 韩非(集大成)

名家→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阴阳家→邹衍

纵横家→苏秦、张仪、鬼谷子

杂家→吕不韦、淮南王

农家→许行

小说家→宋牼

6.重要篇章

诗经→305篇  论语→20篇  孟子→ 7篇     庄子→ 33篇

大戴礼→85篇  小戴礼→ 49篇  战国策→ 33篇    史记→ 130 篇

汉书→ 100 篇 世说新语→ 36篇 三国演义→120 回(毛宗冈增删)

红楼梦→ 乾隆间80回抄本流传

7.集大成者

孔子→集我国文化之大成    

孔子→集古代圣人之大成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

吕氏春秋→集先秦各家思想之大成

郑玄→集汉代经学之大成

庾信→集六朝骈文之大成

郦道元→集当时地理学之大成  

杜甫→集古今诗学之大成

朱熹→集宋代经学之大成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   

高明→集南曲(传奇)之大成       

戴震→集清代学术之大成   

聊斋志异→集志怪小说之大成

8.双璧之称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   

先秦诸子→孟子、庄子       

历史文学→史记、汉书

五言古诗→曹植、陶潜    

五言叙事诗→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唐诗→李白、杜甫

南宋文学→陆游、辛弃疾   

元散曲→张可久、乔吉       

清戏曲→洪升、孔尚任

先秦寓言→庄子、韩非子

9.著作并称

十三经→易经

、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三传→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朱熹所取)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汉之五经)

五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氏传(唐之五经)

史汉→史记、汉书

风骚→国风(诗经)、离骚

左马→左传、史记(司马迁)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廿五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晋书(房乔)/宋书(沈约)/南齐书(萧子显)/梁书(姚思廉)/陈书(姚思廉)/魏书(魏收)/北齐书(李百药)/周书(令狐德棻)/隋书(魏征)/南史(李延寿)/北史(李延寿)/旧唐书(刘昫、张昭远)/新唐书(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薛居正)/新五代史(欧阳修)/宋史(脱脱)/辽史(脱脱)/金史(脱脱)/元史(宋濂)/新元史(柯劭忞)/明史(张廷玉)

四大韵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六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 (金圣叹)

三本说话经典→左传、战国策、世说新语

抒情文杰作→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韩愈、祭十二郎文

哀祭文三绝→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袁枚、祭妹文

北朝三大散文杰作→水经注(郦道元)、洛阳伽蓝记(杨衒之)、颜氏家训(颜之推)

三通→通典(唐、杜佑)、通志(宋、郑樵)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

明朝五大传奇→荆(荆钗记)、刘(白兔记)、拜(月亭)、杀(杀狗记)、琵琶记

小说界四大奇书→水浒传 (盗) 、三国演义(奸)、西游记 (邪) 、金瓶梅 (淫)

10.体裁又名

甲骨文═卜辞═殷虚书契═契文═贞卜文字═龟甲文

孔壁古文═蝌蚪文

金文═钟鼎文

籀文═大篆═籀篆═籀书

小篆═秦篆═玉筋篆

隶书═汉隶═古隶═左书═八分

楷书═正书═真书═今隶

疏═奏═上疏 ═上书

序═叙═引═说

墓表═灵表═阡表

汉赋═大赋═古赋

俳赋═骈赋═小赋═物赋

文赋═散赋

古诗═古风

近体诗═今体诗

绝句═短句═断句

唐传奇═小说

宋传奇═诸宫调

元传奇═杂剧

明传奇═南戏剧

骈文═骈俪文═四六文(唐骈文)

考据之学═朴学═汉学

理学═性理学═道学═宋学

八股文═制艺═制义═时文═ 时艺═四书文

词═填词═诗余═长短句═倚声═乐府═曲子词

小令═令

中调═引═近

长调═慢

曲═词余═乐府═余音

散曲═清曲

套曲═散套=套数

杂剧═北曲

传奇═南曲

现代诗═新诗═白话诗

11.书籍又名

易═周易═易经

书═书经═尚书

诗═毛诗═诗经

周礼═周官═周官经═周官礼 (亡冬官一篇,

以考工记补之)

礼═仪礼═士礼═礼

左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

国语═春秋外传

小戴礼═礼记

六经═六艺

四子书═四书

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南华真经

荀子═孙卿新书

孙子═孙子兵法═武经═兵经

战国策═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

吕氏春秋═吕览

淮南子═鸿烈═淮南═淮南鸿烈

史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

汉书═前汉书

说文解字═说文

世说新语═世说 ═世说新书

昭明文选═文选

新五代史═五代史记

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 金玉缘═情僧录═金陵十二钗

12.著名注疏

汉、赵歧→孟子章句

西汉、毛亨→诗经传

汉、刘向→校定孙卿新书

东汉、高诱→战国策注 

东汉、高诱→淮南子注    

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东汉、郑玄→诗经笺     

东汉、郑玄→礼记注

三国吴、韦昭→国语注    

魏、何晏→论语集解     

魏、王弼→老子注

晋、杜预→左传集解     

晋、郭璞→山海经注     

晋、郭象→庄子注

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   

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唐、孔颖达→五经正义 ( 易、诗、书、礼记、左传)

唐、杨倞→荀子注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唐、颜师古→汉书注     

唐、李善→文选注      

宋、朱熹→四书集注

宋、朱熹→诗集传      

宋、朱熹→楚辞集注     

元、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清、杨守敬→水经注疏    

清、全祖望→七校水经注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清、焦循→孟子正义

13.创始

尚书→我国最早之史料、散文之祖        

尚书、禹贡→开后世地理之学

周易→我国最早之哲学书            

诗经→为我国韵文之祖、纯文学之祖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北方文学代表     

六书→中国文字的创造方法

甲骨文→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文字        

春秋→编年史之祖

尔雅→我国最早的训诂之书(字义分类的字书)    

论语→语录体之祖

孟子→南宋光宗刻十三经,将孟子列人经部    

国语→国别史之祖

荀子→着有王赋篇,为后世赋体之祖       

孙武、孙子→为我国现存最早之兵书

庄子、天运→最

早把儒家传道之书称为经     

竹书纪年→四库总目,列为编年之首

屈原→楚辞之祖                

楚辞→辞赋之祖/南方文学的代表

楚辞→四库全书列为集部之首          

李斯→骈文初祖/汉赋先驱

李斯→仓颉篇为小篆之始            

乐府→汉武帝时设立

司马迁、史记→通史之祖 、纪传体之祖      

司马迁、史记→第一部正史

贾谊、治安策(一名陈政事书)→万言书之祖    

刘向→始为战国策定名

刘向、别录(刘歆、七略)→我国目录学之祖    

刘向→始为楚辞定名

考据之学→始于汉章帝时考定之白虎通义    

班固、汉书→断代史之祖

班固、咏史诗→五言诗正式成立     

汉书艺文志→为现存最早之书目

许慎、说文解字→我国现存最早之字典/我国最早讲字形结构(小篆)之字书

曹丕、典论论文→强调文章价值,始予文学独立生命/我国文学批评之祖(专篇)

曹丕、典论论文→建安七子之称始见于此     

曹丕、燕歌行→七言诗正式形成

陶渊明→田园诗人之宗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皇甫谧、甲乙经→我国针灸医术最早之书     

昭明文选→我国最早诗文总集

刘勰、文心雕龙→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书 (用骈文写成)

刘义庆、世说新语→开后世说部之先河

钟嵘、诗品→为我国诗评(评五言古诗,分上中下三品)最古之专著

郦道元→后世言写景之文,必以水经注为宗

宋之问、沈佺期→完成五言律诗之格律      

杜审言→完成七言律诗之格律

韩愈→祭十二郎文用口语散文行之,为祭文之创格,被推为千古绝调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       

黄庭坚→创立江西诗派

陈子昂、李华→唐早期写古文者(比韩、柳要早),为古文运动之先驱

房乔奉敕撰晋书→我国官修史书之始       

刘知几、史通→第一部评史专书

杜佑、通典→最早专论典章制度之书       

袁枢、通鉴纪事本未→纪事本未体之祖

李商隐→自定其所为骈文曰樊南四六甲乙集,四六之名乃告确立

赵崇祚、花间集→词集的滥觞 (始祖)      

欧阳修、集古录→金石学之祖

苏洵→「赠序」称「引」或「说」之始(苏洵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

张先→词至张先乃有长调            

周敦颐→宋明理学之祖

朱熹→作诗集传,乃废诗序,多有新义,为明清以降的勺通行本

水浒传→我国通行最早的白话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我国最通行的章回小说(浅近

文言)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名始此   

顾炎武→清代朴学之导师

方苞→桐城派之祖               

刘鹗、铁云藏龟→研究甲骨文最早之资料

梁启超→新民丛报体 (融合俗语、骈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胡适→提倡白话文学运动,造成划时代的五四文学革命

徐志摩→创设新月社

14.渊源

荀子→源出孔子,传六经

五绝→来自五言古诗

七绝→来自乐府歌行

赋→导源于诗,兴于楚辞

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受左传沾溉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世说新语→系六朝品评人物,尚清谈风气下的产物

柳宗元山水游记→脱胎郦道元水经注

司马光→思想源出六经

三苏→其文出于战国策、庄子、史记、纵横家

王安石→文学孟子、韩愈,诗学杜甫

曾巩→为文原本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姜夔、史达祖→受周邦彦影响

文天祥→服膺程、朱之学

水浒传→脱化自大宋宣和遗事

三国演义→脱化自三国志平话

西游记→脱化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王守仁→直承宋、陆九渊「心即理」观念,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学说

张尔歧→学行一主程、朱

全祖望→服膺黄宗羲,致力于史传

红拂记(明、张凤翼)、虬髯翁(明、凌初成)、女丈夫(明、冯梦龙)→虬髯客传

汪中→治古文不法韩、欧,而以汉、魏、六朝为则

方苞→思想推本于六经、论、孟,文步左传、史记及唐宋八大家

方苞→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

姚鼐、曾国藩→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曾国藩→学宗程朱,治军与居官皆有儒者之风

长生殿→梧桐雨→长恨歌传→长恨歌

林纾→以桐城派自居

梁启超→为文初学桐城,后学魏晋

徐志摩→于文好史记与庄子,于诗好李白与李商隐

孙中山→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统并参考西方民主、科学之思想

15.师承

孟子→子思    

宋玉→屈原    

李斯、韩非→荀子   

戴德、戴圣→后仓

晁错→张恢、伏生  

郑玄→马融    

司马迁→司马谈、孔安国、董仲舒

刘勰→定林寺僧佑  

李翱、李汉、皇甫湜→韩愈   

孙复、欧阳修、张载→范仲淹

程颢、程颐→周敦颐 

钱公辅→胡瑗  

苏轼、曾巩→欧阳修  

白朴→元好问

罗贯中→施耐庵   

宋濂→吴莱、柳贯  

方孝孺→宋濂     

姚鼐→

刘大櫆→方苞

梁启超→康有为

16.推 崇

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汉儒称孔子为「素王」

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

李斯:谏逐客书为秦代奏疏之代表作

司马迁:后世推为文史之宗师

司马迁:「史记」本为史书通称,后世成为司

马迁史着的专称

司马相如:王世贞誉之为赋圣

贾谊:上承屈原、宋玉 下开枚乘、司马相如

晁错:汉文、景二帝,亲信任事,法令多所更定,号为「智 囊」

曹植: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

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

王粲:文心雕龙誉为七子之冠冕

诸葛亮:昔人谓:「读出师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

张芝:世称草圣

王羲之:后人尊为书圣,兰亭序(行书为其代表作)

李密:师事谯周,门人比之子游、子夏

李密:读陈情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孝(安子顺语)

陶渊明:苏轼谓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瞿而实腴」

陶渊明:钟嵘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丘迟:与陈伯之书为骈文之隽品

魏征:魏征没,太宗以亡人镜为喻,足见倚重

王维: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曾绘辋川图,魏征誉为古今第一

崔颢:李白叹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诗为第一」

李白: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李白、杜甫: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苏轼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韩愈:茅坤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读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慈

韩愈:曾国藩谓:古文雄奇昌黎第一

柳宗元:韩愈称其文章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 (司马迁)

柳宗元:前人称段太尉逸事状一文「学史、汉而能成自然」

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笔清丽,有强烈感染力,为后世游记的楷模

孟郊、贾岛:苏轼评孟郊、贾岛之诗「郊寒岛瘦」

元稹、白居易:苏轼评元稹、白居易之诗「元轻白俗」

白居易:唐宣宗 云「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曲」

杜牧:所作阿房宫赋,骈散并用,历来脍炙人口

李煜:国亡后,感慨既深,词作哀怨凄绝,所谓以血书者也。为古今第一词人

范仲淹: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羌人呼为「龙图老子」

范仲淹:西夏人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欧阳修:为北宋文坛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欧阳修:陈师道称其善叙事,不甩故事陈言,而文益高

欧阳修: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欧阳修:吴楚材评:「醉翁亭记,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

苏辙:苏轼云「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钱公辅:苏轼言其「带规矩而蹈绳墨,佩芝兰而服明月」

苏洵:欧阳修得苏洵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以为贾谊、

刘向不能过

柳永: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陆游:有南宋第一诗人之誉,有爱国诗人之称

李清照:古今第一女词家,闺秀第一词人

马致远:所著汉宫秋被推为元剧冠军

张可久:有曲坛宗匠之誉

关汉卿:为元剧之开山大师

关汉卿:王国维评关汉卿杂剧:「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为元人第一」

三国演义:李渔誉为天下第一才子书

高明:明太祖谓其琵琶记,为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高明:王国维谓琵琶记自铸伟词,其佳处殆兼南北之胜

宋濂:明太祖誉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刘基推之为「当今文章第一」

刘基:明太祖誉刘基为「吾之子房」

刘基:未能方驾唐宋八大家,可与魏征比美

袁宏道:张岱评袁宏道游记小品文,堪继郦道元、柳宗元之后的第三大家

归有光:深受清代方苞、姚鼐(谓有光直接唐宋八大家之后)、曾国藩等人的推崇

张尔岐:顾炎武推崇其精于三礼

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为三百年前讲求农工科学空前创作

全祖望:阮元谓其兼长经学、史才、词章之学

方苞:姚鼐云:「望溪先生之古文,为我朝文章之冠」

孙星衍:袁枚品其诗,誉为天下奇才

曾国藩:道德、文章、事功皆受后人推崇

曾国藩:成之湘军,平定太平军,为中兴第一功臣

红楼梦:是我国通行小说少数出于原创,而且 成就非凡的作品

红楼梦:跻身世界文学之林,中外学者纷纷研究,形成所谓「红学」

徐志摩:语体诗文为一代宗匠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享誉海内外

余光中:为台湾诗坛最勇悍之健将,对台湾新诗发展贡献卓著

郑愁予:杨牧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17.科举取士

应试   及第称  名次

童试   秀才   考中秀才者称学政为宗师

乡试   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名以下不称元

会试   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进士  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18.文学家封公、侯者

诸葛亮→武乡侯  

魏征→郑国公   

韩愈→昌黎伯(宋神宗时追封)

王安石→荆国公  

司马光→温国公  

文天祥→信国公

刘基→诚意伯   

王守仁→新建伯  

曾国藩→毅勇侯

19.诗经六义

体裁:风 (15国风)→民间歌谣  

雅(大、小雅)→宴会乐曲   

颂 (周、鲁、商)→祭祀乐舞

作法:赋 (铺叙法)       

比 (譬喻法)         

兴(联想法)

20.赋之类别

古赋 → 两汉 

俳赋 → 魏、晋、南北朝 

律赋 → 唐朝 

文赋 → 宋朝

21.近体诗类别

绝句:五言(四句、20字)/七言(四句、28字)

律诗:五言(八句、40字)/七言(八

句、56字)

(以首句第二字之平仄判定平起式或仄起式) (二句为一联,共分四联,中间两联须对仗)

排律:五言 (八句以上)/七言(八句以上)

小律:又称三韵律,六句

22.词之类别

小令→ 58 字内 

中调→ 59 ~ 90 字 

长调→ 91 字以上 (清、毛先舒所分)

23.曲之类别

┌─ 小令 →一曲 ─┐

┌─ 散曲 │ │仅可清唱 

│ └─ 散套 →二曲以上(同一宫调) ─┘

曲 (可加衬字)

│ ┌─ 杂剧 ─┐

└─ 剧曲 ││有科白(科为动作,白为独白或对话)

└─ 传奇 ─┘

24.小说分类(以内容分)

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招集门下食客共同撰写而成

侠义小说→水浒传(元、施耐庵) 儿女英雄传(清、文康) 三侠五义(清、石玉昆)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元、罗贯中)

神怪小说→西游记(明、吴承恩)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言情小说→红楼梦(清、曹雪芹撰,八十回以后高鹗补成,计120回 )

讽剌小说→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老残游记(清、刘鹗)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

冶艳小说→金瓶梅(明、笑笑生) 品花宝鉴(清、陈森)花月痕(清、魏子安)

理想小说→镜花缘(清、李汝珍) 野叟曝言(清、夏敬渠)

25.序之类别

┌─自序

┌─书序─┤-代序 (序文在书前者为序,在书后者为跋 )

│ └─他序

└─赠序(赠人以言)

26.上书类别(汉)

章 → 谢恩    

奏 → 按劾    

表 → 陈情    

议 → 执异

27.策之类别

┌─对策──应诏陈言 ( 如苏轼上时务策二十五篇 )

└─进策──探事献说

28.史书之类别

┌─通史

┌─依时间分─┤

│└─断代史

史书

│┌─编年体

└─依体裁分─┤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

29.唐诗分期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 、陈子昂

盛唐- 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

中唐- 韩愈、柳宗元、韦应物、孟郊、元稹、白居易

晚唐-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30.诗经派别(西汉)

鲁诗→申培(鲁人)→今文经→亡逸 ─┐

齐诗→辕固(齐人)→今文经→亡逸 │三家诗

韩诗→韩婴(燕人)→今文经→亡逸 ─┘

毛诗→毛亨(鲁人)→古文经→独存

31. 唐诗派别

社会派→杜甫、白居易、元稹、刘禹钖、张籍

自然派→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边塞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奇险派→韩愈、孟郊、贾岛

浪漫派→李白、贺知章

唯美派

→杜牧、李商隐、李贺

32. 宋词派别

婉约派→欧阳修、李清照、柳永、周邦彦、秦观(正统)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 (变调)

33.散曲派别

前期质朴:以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为代表

后期典丽:以张可久、乔吉为代表

34.清代诗派

性灵派→袁枚   

神韵派→王士祯  

格调派→沈德潜

肌理派→翁方纲  

声调派→赵执信

35.理学派别

濂溪学派→周敦颐  

洛学派→程颢、程颐  

关学派→张载  

闽学派→朱熹

浙派→叶适、陈亮  

江西学派→陆九渊  

阳明学派(姚江学派)→王阳明

36.明文学派别

拟古派 (秦汉派)→王世贞、李攀龙等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公安派 (公安体)→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文学重性灵、贵独创

37.清古文派别

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   

阳湖派→恽敬、张惠言    

湘乡派→曾国藩、吴汝纶

38. 著名的家训

颜之推/颜氏家训    

司马光/传家集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郑板桥郑板桥家书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39.唐朝诗人称誉

诗仙→李白  

诗侠→李白 

诗圣→杜甫   

诗史→杜甫  

诗佛→王维

诗豪→刘禹锡 

鬼才→李贺 

诗天子→王昌龄 

五言长城→刘长卿

40.宋朝词人称誉

词中之圣→南唐、李煜  

词中之帝→南唐、李煜  

词中之龙→南宋、辛弃疾

41.描写音乐较成功的文章

白居易-琵琶行   

欧阳修-秋声赋  

苏轼-赤壁赋、石钟山记  

刘鹗-明湖居听书

42. 文章风格

左传→叙事详明,描写生动,运笔传神,纵横自得,为历史散文之佳构

庄子→想象玄妙,说理高超,文笔灵活奔放,夸张大胆,譬喻生动,辞采瑰丽

战国策→委婉善讽,气势纵横,练达人事,曲尽人情,是成就非凡的历史散文

李斯→为文瑰丽排比,气势奔放

吕氏春秋→取法自然而求周用世,切近理想而不违事势。以儒道为主

贾谊 →气势雄伟,波澜壮阔,议论透辟

司马迁→其文雄深雅健,善叙事理,为文史大宗师

韩诗外传→于书中杂引古事古语,而证以诗辞,与经意不尽相合

曹丕→为诗婉约悱恻,一变乃父豪迈沉雄之风

陶渊明→诗文均朴质,不为当时所称,唐宋以后始见重于世

世说新语→文字清俊简丽,故事机趣横生,极富文学价值

丘迟→辞釆逸丽

刘勰→运用经典的思想,作指导文学理论的南针

郦道元→状绘地貌水文,意态飞动,妍丽绝伦,读之如身历其境

李白→其诗飘洒奔放,俊逸清新

杜甫→风格浑雄古,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谨严

杜甫→其诗反

映社会,表现人生,真挚深刻,锤炼功深

王维→诗格高妙,五七言古风律体绝句,无不精到,皆臻上乘

王维→后期山水田园诗,情景交融,意趣淡远闲静

孟浩然→风格清远,用笔轻淡,语言明澈,颇有陶风。唯怀才不遇,时露伤怀之情

岑参→多咏沙塞风光及征战之事,显露阳刚气象

崔颢→早期作品流于浮艳,晚年忽变常体,尽写戎旅,风骨凛然

柳宗元→记游之文,摹绘山水,情景交融,为人所不能及

白居易→文章精切,诗近于白话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早年富热情,思以诗歌改革政治;晚年好佛,心境宁静,诗篇归于平和闲适

杜牧→诗风清丽俊爽,在晚唐诗人中自成一格

李煜→宫中所作,备极华艳温馨;国亡后感慨既深,哀怨 凄绝,至为动人, 所谓以血书者也

欧阳修→文章平易流畅,清新自然,诗词清丽明媚,语近情深

欧阳修→为文以明道致用为主

苏洵→其文古劲简直,有先秦之遗风

苏轼→其文气盛理足,汪洋宏肆,如行云流水

苏轼→思想恢弘,才气纵横,文笔自然奔放,明快锋利

司马光→文如布帛菽粟,深切日用 ,羽翼名教,端正世风

王安石→文章风格峭拔,结构讲严,论说深透,文辞简炼

曾巩 →气势纵横,跌宕多姿,笔法精警,长于议论

周邦彦→精通音乐,善于铺叙,富丽精工

陆游→词风豪放

辛弃疾→词境雄奇壮大,善于运用比兴、夸张、想象、典故等手法,不落俗套

水浒传→铺叙紧凑,内涵深刻,叙事细致,神态活现

三国演义→人物刻画突出,情节变化万千,语言锤炼精纯,结构恢弘瑰伟

关汉卿→豪放自然,不假雕饰,为元曲本色

白朴→儒雅端庄

马致远→散曲:沈郁苍凉,境界至高??杂剧:多脱离现实,而写神仙道士,以寄其失意与冥想

张可久→所作皆为散曲,清丽典雅,华而不艳

刘基→文章理充词沛,神足气旺;为诗沈郁跌宕,自成一家

宋濂→文章委曲畅达

袁宏道→重性灵、贵独创,清新轻俊,情趣盎然

归有光→文章疏淡自然,情感真挚,谋篇遣词,明净有法度

方苞→文谨严雅洁,以经义为宗

刘大槐→长于古文,精于诗歌,又为时文名家

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虽记仙狐鬼魅故事,但寓有深刻的寄托,富于讽劝警惕意味

袁枚→其诗风趣清新

汪中→坚卓典赡,自成一家

林舒→诗亦清新

红楼梦→情节细密完整,人物刻画入微,文字炉火纯青

梁启超→融合俗语、骈语、韵语及外国语法,自成一格,号为新民丛报体。自谓笔锋常带感情

徐志摩→散文充满同情与幽默,其诗清新中有神秘,流利中有苍凉

徐志摩→具备中国古典文学的素养,兼

融西洋文学的长处,风格别具,抒情真挚

梁实秋→文笔清新隽永,寓意深远。 体制精炼,幽默中见其博雅与睿智

余光中 →富感性而有阳刚之大美

郑愁予→擅写抒情诗,能熔古典于现代,化陈腐为新奇

43.批评先秦诸子的名作

荀子非十二子篇 庄子天下篇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44.重要总集

书名编辑者 内容

诗经不可考 收集春秋中叶以前五、六百年的诗歌

楚辞汉、刘向 辑录屈原、宋玉、贾谊等人作品

昭明文选 梁、萧统 选录秦汉~齐梁之诗文,诗文总集之始

玉台新咏 梁、徐陵 选录汉~梁之诗

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 录晚唐、五代十八家词,词集之祖

乐府诗集 宋、郭茂倩 录陶唐~五代之乐府歌词

太平广记 宋、李昉 唐代小说多保存于此,小说家之渊海

宋文鉴 宋、吕祖谦 编选宋代文章

唐宋八大家文钞 明、茅坤 辑唐宋八大家之文,唐宋八大家之名始着

全唐诗 清、康熙敕编 辑录唐诗四万八千余首 (曹寅主持刻印 )

四库全书 清、纪昀总纂 分经史子集四部,有史以来最大丛书

古文辞类纂 清、姚鼐 选录战国~清之古文

经史百家杂钞 清、曾国藩 选录经史诗文之佳作

45.春秋三传之比较

春 秋 三 传 之 比 较

左氏传 左丘明 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廿七年 共255年 主记史事 古文经

公羊传 公羊寿 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十四年 共242年 主释义例 今文经

谷梁传 谷梁赤 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十四年 共242年 主释义例 今文经

46.左传、国语之比较

左 传、国 语 之 比 较

左传 相传左丘明 春秋内传 编年史 记事为主,丰富而具体 晋、杜预注

国语 相传左丘明 春秋外传 国别史之祖 记言为主,劝善而风趣 吴、韦昭注

47.大、小戴礼之比较

大 、小 戴 礼 之 比 较

戴德 叔 大戴 删取 85 篇 大戴礼 末收入十三经 尚存39篇

戴圣 侄 小戴 删取 49 篇 小戴礼 为十三经之一 今传之礼记

48.今、古文经之比较

今 、 古 文 经 之 比 较

今文 汉儒口述 用隶书写成 如:尚书、仪礼、公羊、谷梁

古文 于孔壁发现 用秦前文字写成 如:易经、周礼、毛诗、左传

49.诗经、楚辞之比较

诗 经 、 楚 辞 之 比 较

诗经 春秋时期 四言为主 韵文之祖 质朴写实 北方文学的代表 作者多不可考

楚辞 战国时期 七言为多 辞赋之祖 浪漫神秘 南方文学的代表 作者多可考

50.古体诗、近体诗之比较

古体诗、近体诗之比较

古体诗 可换韵 不拘平仄 不限句数 不求对仗 产

生于两汉,发展于魏晋

近体诗 不可换韵 限平仄声 句数固定 律诗要求对仗 兴盛于唐代

51.杂剧、传奇之比较

杂 剧 、 传 奇 之 比 较

名称 折数 宫调 用韵 唱法 剧首 剧末 又名

杂剧 四折 一宫调 一韵到底 独唱 楔子 题目正名 北曲

传奇 不限 不拘 可换韵 合唱 家门 下场诗 南曲

52.诗、词、曲之比较

诗 、词、曲 之 比 较

诗 韵文 整齐句 诗韵 讲求平仄 盛行于唐朝

词 韵文 长短句 词韵 平仄比诗严格 盛行于宋朝

曲 韵文 长短句 曲韵 平仄比诗严格 盛行于元朝

53.朱、陆理学之比较

朱、陆理学之比较

朱熹 道问学 重于学 重实践

陆九渊 尊德性 重于思 重领悟

54.史记、汉书之比较

史 记 、 汉 书 之 比 较

史记 司马迁 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130卷 黄帝~汉武帝 通史、纪传体之祖 雄深雅健,善叙事理

汉书 班固(班昭、马续补作) 本纪、 列传、表、志 100卷 汉高祖~王莽 断代史之祖 文字精炼,叙事详密

55.新、旧五代史之比较

新 、 旧 五 代 史 之 比 较

旧五代史 薛居正 宋太祖时编成 官修 列入正史

新五代史 欧阳修 宋仁宗时呈上 私撰 列入正史

56.新、旧唐书之比较

新 、 旧 唐 书 之 比 较

旧唐书 刘昫 五代后晋时编成 官修 列入正史

新唐书 宋祁、欧阳修 宋仁宗时编成 官修 列入正史

57.骈文、散文之比较

骈 文 、 散 文 之 比 较

文体 又名 盛行时代 风格比较 押韵与否

骈文 四六文 六朝 华丽空疏,讲求对偶 多用典故,讲求平仄 不用押韵

散文 古文 唐宋 内容充实,形式自由 不用押韵

58.乐府诗、古诗之比较

乐 府 诗、古 诗 之 比 较

乐府诗 多长短句 可入乐 多述事 贵遒劲 可换韵 不重平仄

古诗多 五七言 不入乐 多抒情 尚温雅 可换韵 不重平仄

59.韩愈、柳宗元之比较

韩 愈、柳 宗 元 之 比较

作家 字 籍贯 世称 文风 对佛老 古文地位 著作

韩愈 退之 河南河阳 韩昌黎韩文公 雄浑精炼 排斥 唐宋八大家之首 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 子厚 河东解县 柳河东柳柳州 雄深雅健 不排斥 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河东集

60.三苏之比较

三苏之比较

关系 字号 文风 著作

苏洵 父--老苏 明允老泉 古劲简直 嘉佑集

苏轼 兄--大苏 子瞻东坡居士 汪洋宏肆 东坡全集

苏辙 弟--小苏 子由颖滨遗老 汪洋澹泊 栾城集

61.宋濂、方孝孺之比较

宋濂、方孝孺之比较

字关系 世

称 文风 谥号 际遇 著作

宋濂 景濂 师 潜溪先生 雍容典雅 文宪 明朝礼乐制度多出其手 因长孙犯法,流放病逝 宋文宪公全集元史(总修)

方孝孺 希直希古 生 正学先生 说理明透 文正 受知惠王,国政咨之。 拒为燕王草诏,不屈而死 逊志斋集


相关文章

  • 肥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国学启蒙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肥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国学|启蒙论文选题题目 肥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国学|启蒙职称论文发表选 ...

  • 梁启超: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 2012年02月23日 13:41 来源:书摘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梁启超与胡适> 董德福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04-1-17 / 38.00 注:本文与<梁启超与胡适>一书无关 胡君这 ...

  • 广播站栏目策划书
  • 一栏目名称:<<国学早间>> 二播出时间:周三早晨7:00~7:30 三栏目可行性分析:我认为现在设置一档早间关于国学的栏目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自从升入大学.很多专业都取消了语文这门课,国学的一些东西被很多人给遗忘了. ...

  • "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方案闵行区
  • 附件5: 2016年度"雏鹰杯" --"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方案 2015年,全市15万中小学生踊跃参加中华学子"国学达人"挑战赛,受到广泛关注,形成良好范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之古代选举篇
  • (2011-06-13 15:15:12) 转载 标签: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选举 刘卿学语文 铜陵十七中 文化 分类: 赏心亭(生活是一部哲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 古代选举篇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 ...

  •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
  • 古代文化常识题(一) 1.天干地支知多少?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合起来简称"干支".干支在我国古代有广泛的用途,主要有:(1)用干支依次组合的方式纪年,即以天干的单数配地 ...

  • "庆元旦国学经典活动"策划方案
  • 广安育才幼儿园 "庆元旦国学经典活动"策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幼儿中开展国学经典活动,有利于幼儿识记和领悟国学文化的精髓,促成我校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

  •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述评"整理
  •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述评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里,与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等 研究的繁荣相比较,学术思想的研究则相对显得冷清.不过近年来,随着学术 史研究的不断升温,这种状况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其中 ...

  •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华夏文明" --王滨希望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 的思想精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