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课后思考题

国际金融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收支账户

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包括私人消费、私人储蓄、政府税收。当经济的开放性仅限于商品的跨国流动时,国民收入还需包括贸易账户余额。当经济的开放性发展到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时,国民收入被加以区分。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

贸易账户余额与经要素收入之和被称为经常账户余额,它在开放经济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经常账户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进出口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国内吸收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以国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关系。从国际投资头寸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带来了一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同时它又受到国际投资头寸状况的影响。从储蓄与投资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应了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当私人的投资与储蓄比较稳定时,经常账户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

衡量经济开放性的工具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反映的内容是交易,其范围限于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国际收支账户的账户设置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经常账户记录的是世纪资源的国际流动,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账户是记录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的账户,其中资本账户包括转移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

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差别体现在收入账户余额的大小上。

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时,经常账户中的余额必然对应着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相反方向上的数量相等的余额。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资本流出额为0。国际收支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不平衡。对国际收支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特定账户余额的状况及它与其他账户余额关系的角度入手。经常账户和金融与资本账户之间存在的融资关系是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关键,这一融资关系的发生机制、具体形式决定了国际收支的不同性质。贸易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综合账户余额都有着不同的分析意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它是开放经济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

国际金融市场由:外国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这三部分组成。

国际资金流动是指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以货币金融形态而存在于国际的资本流动。 迅速发展的成因:主要是国际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以及各国对资本流动管制放松共

同作用的结果。

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种外币能成为外汇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 汇率是指以一种货币标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的表达方式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根据不同角度,汇率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单一汇率与复汇率、实际汇率与有效汇率。 派生概念: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市场是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它可分为两个层次,即银行同业市场、客户与银行间交易市场。银行同业市场是外汇市场的主体,它是一个无形的抽象的市场。外汇市场上的基本交易类型是即期交易与远期交易。外汇市场是个高度一体化的市场,套汇活动是使全球各地的外汇市场的汇率保持一致的主要因素。

欧洲货币市场的前身是欧洲美元市场,一系列因素导致它得到迅速发展,最终演变为以进行境外货币交易为主要特种的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上存在信用创造机制,这使得它对一国及全球经济发挥重要影响。欧洲货币市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经营特点,最主要的表现是这一市场上存贷款利率利差比各国国内市场小,基本上不受任何一国国内法律管制。

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

区别? 仅考虑单商品市场时,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余额等于贸易余额。与封闭条件相比,此时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并且经济的收入乘数也发生变化。自主性吸收与自主性贸易余额的变化都会引起国民收入按乘数夸张或收缩。 汇率会引起开放经济一系列变量的调整。从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看,这一效应需要逐次分析。首先,当经济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会引起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其次,在考虑国民收入变动时,贬值会通过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而提高国民收入,继而提高边际进口倾向提高进口。所以,此时还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以保证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国内吸收增长,贬值对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不会因国民收入带来的进口增加而抵消。最后,贬值对自主性吸收也有影响,这种影响之一就是劳尔森—梅茨勒效应。此时,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更加难以确定。我们对贬值引起贸易余额变动的分析综合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与吸 收分析法。

开放经济下各国存在相互依存性。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动会对另一国产生溢出效应,同时也因外国国民收入发生相应调整而进一步对本国经济产生反馈效应。

IS曲线:与封闭条件相比,这一曲线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于贸易余额的存在,斜率及出事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斜率变化时由于边际进口倾向(m)的加入,使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变小。也就是说,对于相同的利率下降水平,开放经济下的收入增加程度较封闭条件为小,因为收入增加的一部分用于进口,这降低了总需求水平。

LM曲线:与封闭条件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开放经济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则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会通过外汇储备渠道导致货币供给的变动。

与封闭条件相比,开放经济的平衡不仅要求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而且还

要求外汇市场也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外汇市场不平衡,则经济也会发生调整,在固定汇率制下体现为货币供给的调整,在浮动汇率制下体现为汇率的调整。

在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体现为收入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的结合。其中,前者在短期内就可以发回效力,而后者在中长期才发挥效力。 在浮动汇率制下,开放经济的自动调整机制体现为货币—价格机制,但这一机制与固定汇率制下存在区别。这一区别体现在:在固定汇率制下,实际汇率的调整是通过价格水平的调整达到的,而在浮动汇率制下,这是通过名义汇率的调整实现的。

第四章

当存在国际资金流动时,国际收支平横就体现为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作为一个整体的平衡。关于这一平衡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将经常账户与资本与金融账户分开考察,在确定影响经常账户收支的主要因素后,再专门研究哪些因素影响资金的流动,然后再将两者综合起来分析。二是对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不加区分,认为这两者的变动统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

①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表现为BP曲线IS曲线LM曲线交于一点。

(1)资金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相同,此时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主要是对资金流动进行调整的利率机制

(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利率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此时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原有机制间的结合。

②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1)资金完全流动时,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相同,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的利率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此时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原有机制间的结合。

比较 货币分析法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行统一考察,认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原因和商品劳务的国际流动原因一样,都是为了对一国的货币存量进行自发调整,反映货币供求的不平衡。货币分析法有独到的前提假定与分析理论,它认为改善国际收支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给。货币分析法有独到之处也有局限性。

国际资金流动形成的动因是国际资产组合管理,是主要采取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方式进行的。相对于单一资产,资产组合更能有效的分散风险,资产组合中不同金融工具间的受益越不相关,降低风险的效果越好。国际资金流动的形成,体现为投资者为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而在国际选取全球最优资产组合。实际中的国际资金流动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如汇率变动,本国偏差。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资金流动。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在资金的让渡与偿还之间存在相当长的期限,因此这一流动机制中的核心问题是清偿风险问题。这一资金借还之间存在的较长时间差,对宏观经济有非常大的影响,它既为一国经济创造了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有利条件(这突出体现在生产性贷款及消费性贷款)。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跨时期优化,又蕴含了发生偿还外部债务困难,即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中得到哪些启示?

原因:1。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变化;2.外在冲击进一步恶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3.发展中国家未能合理利用所借资金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4.商业银行没有采取能有效控制

风险的措施。

解决:1.最初解决方案(1982-1984)将债务危机视为发展中国家暂时出现的流动性困难,只是采取措施使它们克服这一资金短缺。

2.贝克计划(1985-1988)通过安排对债务的新增贷款,将原有债务期限延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要求债务国调整其国内政策。

3.布雷迪计划(1988年以后)承认现有的债务额大大超过债务国偿还能力,因此要在自愿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原有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 启示:经济在自发运行中无法解决维持合理开发状态和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两国之间的矛盾,这需要一国政府开放经济进行干预乃至在各国政府间进行协调。

投机者首先在本国市场上接入本币,再在外币市场上对本币进行抛售,持有外币资产。如果这一攻击能成功,投机者会在本币贬值后再用外汇购回本币,归还本币借款。投机者实际上是比较投机活动的成本和收益,不断的冲击最终迫使政府放弃维持固定汇率制,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的资金流动规律有关,主要是由于投机者的贬值预期造成的。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

汇率决定问题域汇率制度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实际经济中的汇率则因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在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由法定平价决定,汇率波动的幅度由由政府来规定和维护。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代表的价值量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某一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时,就有可能引起套利活动的发生。对于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它在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不可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称之为不可贸易商品。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我们称此为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购买力平价说是历史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从开放经济下各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角度对汇率决定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可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弱购买力平价或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特点是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这一特点使得它在汇率理论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因各种原因而难以获得实证检验的支持。

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汇率与利率所存在的关系就是利率评价说。利率平价说是从开放经济下各国金融市场间存在的联系角度对汇率决定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汇率的变动时由利率差异决定的。利率平价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投机者的活动使得这两种利率平价统一起来,从而对远期汇率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利率平价对于认识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形成机制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

1) 国民收入的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进口的上升,这导致对外汇需求的增加,本币贬值。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带来本国出口上升,本币升值。

2) 价格水平的变动。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升值,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经常账户恶化,从而本币贬值。外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贬值,本国经常账户

改善,本币升值。

3) 利率的变动。本国利率的提高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本币升值。外国利率的提高将造成本币贬值。

4) 对未来汇率预期的变动。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贬值,资本将会流出以避免汇率损失,这带来本币即期的贬值。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升值,则本币在即期将升值。

第六章

基本思想:汇率被看做一种资产价格,它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从而分析汇率的决定应采用与普通股价格决定相同的理论.与传统理论相比,对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意味着在分析方法上的两点不同.首先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所以,资产市场说一般又被称为汇率决定的存量模型.其次,在当期汇率的决定中,预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货币模型假定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之间可完全替代,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完全弹性,因此,货币市场的平衡情侣决定了汇率的变动。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之中。在货币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资产市场分析的基本特点,即对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货币模型中,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可完全替代,因此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根据利率平价说,et=[1/1+β](Zt+βEt et+1)。表示:即期汇率水平是即期的经济基本面状况(Zt)以及对下一期预期的汇率水平(Et et+1)的函数,所以对下一期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价格水平不发生调整,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只是造成本国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的贬值超过长期平衡水平,本国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长期内,价格水平可以调整,此时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不断增加,由于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会引起价格水平缓慢上升,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上升,根据利率平价的原理,造成本国汇率的上升,从而使得本国私人投资及净出口均逐步下降,总产出也较短期水平下降,逐步向充分就业水平调整。调整持续到经济达到长期平衡水平为止。此时,价格水平发生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同比例的上涨,本国货币汇率达到长期平衡水平,购买力平价成立,;利率与产出均恢复原状。

它认为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从短期来讲,各种资产的供给量既定,汇率是由三种资产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决定的,汇率同利率有密切关系,在长期内资产市场的平衡还要求经常账户处于平衡状态,当经济在短期平衡位置存在经常账户赤字或者盈余时,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调整机制就体现为经常账户余额与汇率互相作用的动态反馈机制。

第七章

订单流是微观结构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变量。它是指标的交易方向的交易量。订单流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信息传递机制,从事外汇交易的银行可以从订单流的变动上得出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如何对外汇进行报价。因此订单流对外汇交易的数量和价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汇率的宏观经济平衡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潜在均衡分析法”。其重要思路是重新从特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去分析汇率决定问题,这代表着流量观点的复兴。宏观均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纳克斯等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在对汇率水平进行评估时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一方法,特别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威廉姆森等人运

用这一思路提出了“基本均衡汇率”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现代汇率理论中与资产市场说分庭抗礼的另一大流派。

第十三章

(1) 与小国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同,由于另外一国的国民收入不再是常量而是可以变动的,因此在各国的经常账户方程中,均不能将外国国民收入这一变量省略。当一国国民收入增加时,它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该国进口的上升,另外一国出口的增加,因此外国经常账户是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2)与一国经济下一国只能被动地接受某一世界利率水平不同,在两国模型中,世界利率水平是由两国共同确定的,各国都可以通过调整本国利率水平从而影响世界利率水平。

(1)固定汇率制下:a.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一溢出效应通过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即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本国利率降低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攻击增加、利率下降,这也造成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b.国内财政扩张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也是通过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即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这又抵消了义部分收入的增加。课件,此事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低于同等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2)浮动汇率制下:a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负的溢出效应,这是因为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收入机制带来外国国民收入一定增加的同时,本国较低的利率通过利率机制使本国货币便是、外国货币升值,这使得外国经常账户恶化从而带来外国国民收入更大程度的下降。b.本国财政过账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也是通过本国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即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通过本币升值使外国出口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国的国民收入。此时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正好相反。

(1)开放经济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这一相互依存性的产生是因为冲击可以通过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等渠道进行国际传递。因此,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对别国产生溢出效应,一国通过政策搭配来实现内外均衡目标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经济相互依存性带来的制约。(2)在经济存在相互依存性的情况下,对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时非常必要的。它可以避免分散决策所带来的低效率。总的来说,国际政策协调有利于各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 第十四章

对政策国际协调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所进行的制度安排被称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最基本的分类是从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经济自发形成实现内外均衡的一些国际准则,二是通过国际协调而人为地在短期内建立起来。

特点是:黄金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而且可以自由输出入,自由兑换,金币自由铸造。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主要是通过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发调整,这一实现机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在20世纪初期,历史条件的变化是国际金本位制最终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一个美国居于统治地位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它的最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双挂钩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在这一体系下,各国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具

有不对称性,这一不对称性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即特里苏两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特里苏两难所预言的美元危机不断爆发直至最终崩溃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牙买加体系阶段。牙买加体系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了扬弃。一方面,他继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基金组织的作用还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他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双挂钩制度,实行多样化的汇率安排。牙买加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安排上比较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世界经济的现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进行国际协调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对其成员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进行汇率监督与提供资金融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条件性问题具有很大的争议。

第15章

一是区域货币合作,指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形式的深入发展,指根据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通货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对稳定。

分别是要素流动性分析、经济开放性分析、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分析、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通货膨胀率相似性分析,分别以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高度开放性、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上述单一指标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客观变化,但单独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标准难免失之偏颇,将它们加以综合才能对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做出较为完满的理论解释和说明。

一国在其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高于(至少等于)水平Ө1时,决定加入通货区,因为若经济一体化程度小于水平Ө1,LL曲线位于GG曲线上方,加入通货区所经历的产出于就业的不稳定性损失要高于从中获得的货币效率收益,该国会留在通货区之外。若经济一体化成俗高于(或等于)水平Ө1,GG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高于(或等于)LL曲线表示的加入通货区所损失的稳定性,该国决定加入通货区。由此,决定一国加入通货区的最低经济一体化水平为Ө1,即GG曲线与LL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经济一体化水平,高于水平Ө1,加入通货区的国家可得到净收益。(图在318页)

具备的条件

1960-1971:跛行货币区,欧洲经济货币合作开始阶段,出发点在于促进成员国贸易和经济在战后的发展,恢复个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而不涉及各国的汇率安排和储备资产形式的确定。 1972-1978:第一个经济、货币联盟计划的提出及实施阶段,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跛行货币区开始分化和重组,由西欧货币的联合浮动安排取而代之。 1979-1998: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为制止汇率的剧烈波动,促进欧共体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欧洲货币体系建立。 1999:欧洲经济一体化步伐开始加快

条件:1、保证货币完全不可取消的自由兑换2、是在银行和其他金融市场充分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3、取消汇率的波动幅度,实行不可改变的固定汇率平价。


相关文章

  • 世界经济课后解释与思考题整理
  • 名称解释没有标页码的都是网上查的,应该正确吧,思考题有些在书上实在没有(可能不考),也就没整理,请见谅.第五到八章是林伶俐整理. 第二章 全球化p13 经济一体化P13 国际分工P23优惠贸易安排P35自由贸易区P35关税同盟P36 共同市 ...

  • 国际金融概论(第三版)第8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 本章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对象是______. 2.世界银行主要对用于______的融资提供便利. 3.银团贷款的两种形式分别是_____和______. 4.在福费廷业务中,银行不能对出口商行使______. ...

  •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1.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 ...

  • 国际金融概论(第三版)第11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 第十一章 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 一.填空题 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双挂钩是指______和______. 2.世界银行集团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3.国际金融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向发展中国家 ...

  • [金融学]教学大纲(本)
  •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主要内容 <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 ...

  • 国际金融答案课后一
  • 1. 美国向日本出口价值为50亿美元的商品,日本进口商用等值的日元支票支付. 借方(-) 贷方(+) 美国对外短期债权增加 50 货物出口 50 2. 英国游客到美国旅游,到达美国机场后,用英镑旅行支票兑换了3亿美元,离开美国时 全部花完. ...

  • 最新版[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大纲
  • <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大纲 ENGLISH READING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课程代码:6550501 学 时 数:总学时54(理论46 习题4 讨论4 ) 学 分 数:3 课程类别:专业方 ...

  • 课后答案网
  • 第一部分:[经济金融] http://www.3che.com/forum-19-1.html ▆▆▆▆▆▆▆▆▆▆▆▆▆▆▆▆▆▆▆▆▆▆▆▆▆▆▆▆▆▆▆▆▆▆▆▆▆▆▆▆▆▆▆▆▆▆▆▆▆▆▆▆▆▆▆▆ http://www.3che ...

  • 银行业犯罪及刑事责任课后测试
  • 银行业犯罪及刑事责任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 √ A 金融管理秩序 B 国家金融秩序 C 国际金融秩序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