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期末考试

1. 阶级:是现代政治学的基本范畴,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2. 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它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并随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发展变化。在农业发展史上,其演变过程大致由撂荒耕作制、轮荒耕作制、连作复种制和多熟制。

3. 租佃制: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是战国以来随着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的形式。这一制度自战国经秦汉至明清,延续了两千多年,并在这两千多年中不断地发展变化。

4、押租制:产生于明代 ,清代普遍流行,是明清时期租佃制的一种新类型。地主为防止佃农拖欠地租而在出租土地时索取地租抵押金的一种租佃制度。押租制有利于保证地主地租的实现,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佃农的移动自由。

5、永佃制:中国历史上农民依约向地主交纳地租、永久佃种地主土地的一种租佃制度。其特征是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永久分离。在这种租佃制度下,永佃农有更大的人身自由,生产生活亦不受地主干涉,生产积极性更高,更有利于农业发展。

6、牙行:是指古代城乡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借此抽取佣金的商行,亦指牙商的同业组织。牙行有官牙、私牙之分。官牙由官府指定, 私牙须官府批准。明清时期,官府对牙行态度曾几点变化,至清雍正时,牙行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7. 黄册:又称“赋役黄册”,创立于洪武十四年,是朝廷为征调赋役而编制的户籍册,因上交户部的一份为黄色封面而得名。黄册把口、田产、赋税三者合一,是国家征收赋役的根据。

8. 鱼鳞册图:亦称“鱼鳞册”、“鱼鳞图 ”。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册图”。

9.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达到(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社会的) 一定目的,凭借政权力量而制定的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指导原则或措施。经济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10. 两税法:780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施的赋税制度。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佣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岁税法扩大了税源,简化了征税名目,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财政负担,是我国封建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反映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即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的转变。

11. 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税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同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但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因遭大地主的阻挠而停止了。

12. 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雍正上台后开始实行,是指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名词解释:

1、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典型的经济结构,它的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与市场的联系降到了最低限度。

2、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促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3、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经济,它实际上是若干租佃小农经济的集合体,地主购买和占有土地,其经济目标是为了自身的消费需要。

4、租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关系中最典型的经济形式,即地主或国家把所占有的土地租让给无地或少地的租佃农民,通过双方订立租佃契约,确立出租者和承租者二者之间的租佃关系以及双方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承租者据此经营所承租的土地,掌握一定时期内土地的经营权,出租者基于对土地的占有权或所有权,按契约规定的份额占有经营者劳动收获中相当一部分作为报酬。

5、商行制度:是指在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要求下,特许设立的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行。中国政府不直接同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采取一种特殊的行商制度。

6、<南京条约>: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勒索巨款、协定关税、取消洋行制度、开设租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面待遇。

7、<中美望厦条约>:是在美国著名政客顾盛来华对清政府软硬兼施之下,于1844年7月3日签订的。条约共34条,美国依据得益均沾的原则,除了取得英国已取得的一切特权外,还获得了在中英条约中没有或尚不明确的权利,是中美之间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8、虎门销烟:18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用鸦片充当商品,对中国封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林则徐于1839年将之前缴获的2万多箱鸦片在虎门统统销毁。它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痛恨鸦片贸易、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

9、领事裁决权:是在<南京条约>中规定的,凡中国人和英国侨民发生法律纠纷,英国领事有“查察”和“听讼”的权力。即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不按中国法律处置,而按英国法律处置,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破坏。

10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初期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他们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服务。买办较早地接触到近代工业,并在外国在华企业中“附股搭办”,依靠外资生存、发展,后期自行投资办厂。

11、汇丰银行:是1865年成立的,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是英国洋行和资本家集资创办的。创办资本为500万港元,每股250元。总部设在香港,上海设管理行。它在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国家银行。

12、 纺织分离:西方列强机器纺纱大量涌入中国代替手工纺纱,使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分离。织纺业是中国传统小农家庭手工业的重要内容,以织助耕是小农经济的优势所在,但是在西方机器纺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后,纺纱与织布过程就分离了。

13、 耕织分离:在西方机器纺织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在家庭纺纱业被排斥, 家庭织布业也因洋布物美价廉而受到打击。洋布需求日益扩大,土布市场不断缩小,最后几乎全被洋布代替,造成中国传统经济中的耕与织的分离。

14、 种植结构:主要是指农业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的结构比例,它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联系程度,即它的自给率或商品率等状况。中国传统农业是以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种植结构。

15、 商业性农业:中国近代商业性农业是在保持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组织经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小农经济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加剧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危机和小农经济的贫困破产来维持的,它是一种依附并服务于外国资本的带殖民主义性质的农业经济的表现。

16、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在洪秀全直接指导下颁布的。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方面的政纲,集中体现了他对社会改革的思想。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均天下田地给农民耕种,并制订了颇为详尽的分田方案。其目的是实现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17、 <资政新篇>:是洪仁轩总理朝政作为施政纳领而提的,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宏大方案。它主张学习资本主义文化、科技、革新政治,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历史局限性的制约,明显脱离实际而无法实现。

18、 圣库制度:为保证太平天国的军需,建立了圣库制度,不准将士私藏缴获财物。它是太平天国政权对全部社会产品按绝对平均主义原则进行分配,并集中管理和支配所有剩余产品的国家机构。

19、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率先投资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继而又于70年代开始兴办近代民有工业,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高潮,被称为洋务运动。它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

20、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通常是政府出面招集商人出资认股,委派官员负责经营管理。所收商股,大部分是地主、官僚、商人和买办的资本。由于这种企业具有明显的衙门习气和官场积弊,至19世纪末,这种形式逐步衰

21、官商合办:是清政府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又一种主要形式,通常由官商双方订立合同,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和利润分配办法,各按认股比例出资。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商人处于对企业管理无权的地位,因而不愿出资认股。这种形式未能盛行。

22、<马关条约>:是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国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严重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社会和国家财政收支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个“划时代”条约。

23、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积级倡导变法维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来振兴中国。1898年4月23日,清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上谕,开始了“百日维新”,但这严重地触及了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得益,他们软禁了光绪皇帝,捕杀变法骨干,结果变法失败。这说明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4、门户开放政策:1898年美国政府向西方国家发出照会,要求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就是要列强对美国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它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这就是说,“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要求在华的经济侵略,不受各国在华所划定的势力范围所限制。美国承认各国在华的得益和势力范围,各国在华所划定的势力范围也不排斥美国所进行的经济侵略活动。

25. 善后大借款: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称为“善后大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五百,债券9折出售,84实收。合同规定,以中国盐务收入的全部,关税中除应付款项外的余额,再加上直隶、河南、山东、江苏等省所指定的中央税款,充当此次借款的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必须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落到外国人手里。

26. 西原借款:西原龟三是皖系军阀段祺瑞政府的日本顾问,段祺瑞政府通过他向日本借了一系列债款,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到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段祺瑞政府为取得这笔借款,把东北的修筑铁路权、采矿权、砍伐森林权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

27. 黄金时期:1914年一战爆发到1921年这几年间,中国私人资本得到空前发展,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压迫;铁路的修筑也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还有最明显最直接的原因是战争造成进出品的大变动。

28. 富农经济:是近代一些富裕农民雇佣长工种地,进行商品生产的农业经营方式。但中国的富农完全进行商品生产的较少,一般都有出租土地进行封建剥削的情况。这种生产方式由于资金和技术投入相对较多而比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有所提高。富农经济又分为新式富农经济和旧式富农经济。

29. 新式富农经济: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租地农场主经济,其特征是土地经营者从国家或地主手中租入土地,然后进行生产投资,采用雇工形式进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这种经营方式是完整意义上资本主义农业经济。

30. 旧式富农经济:是近代中国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占有部分土地的富裕农民,由于家庭劳动力不足而经常雇用一个或几个雇工耕种土地,自由也参加劳动,对所雇用的工人按月或按年支付货币工资,农业产品有一部分是商品。

31. 经营地主:是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主,用部分土地雇工经营。它与旧式富农的区别是本人不参加劳动,由管家代为经营,其封建性比旧式富农更严重。是由封建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经济过渡的一种形式。

32. 农牧垦殖公司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放垦官荒,即将大量生熟荒废地廉价出售,鼓励民间开垦,不少官僚地主、商人、资本家纷纷筹款廉价领出荒、废地,大量雇工或招佃开垦耕种,于是出现了一些农垦公司或垦殖公司。其无论从总体上还是个别看,基本上都是封建性的。

33. 统税:是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推广的一个税种,它是对卷烟、麦粉、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1932年成立统税署,统一管理统税事务。

34. 裁厘改统: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即推广统税,如对卷烟、麦粉、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这就叫裁厘改统。这项税收政府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商品流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裁厘不彻底严重地影响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35. 废两改元:国民党政府废止银两制度,实行银元制度的一次币制改革。规定自1933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客观上起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为实施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

36. 法币政策:亦称“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实施的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经币制度的币制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规定法币准备金,实行白银国有,确定法币对外币的汇率,推行新辅币。

37. 四行二局:是国民党政府国家金融垄断体系的核心,包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与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

38. 满铁: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它主要经营在华铁路为主、还经营船舶、码头、矿业、钢铁、金融等,并拥有铁路守备军队和宠大的调查机构,广泛招集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七七”事变后,其业务被限制在经营铁道方面。

39. 满业:是“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的简称,是由关东军一手扶持起来的。它不仅吞并了原来满铁所经营的范围,而且还在东北新建了一些事业,如飞机,汽车等,垄断了东北的钢铁业、飞机业、汽车制造业等,是掠夺我国东北工矿业的主要机构。

40. 华北开发会社:成立于1938年,是日本最高当局一手策划成立的一个经营华北重要工矿企业的实体,由大仓财阀太谷尊任总裁,资本7亿多日元。它龙断了华北地区大部分矿山、煤炭,交通运输、纺织等部门,是日本对华北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机构。

41. 华中振兴会社:成立于1938年,由儿玉谦为总裁,资金1亿日元,主要从事华中各省的铁路水电、航运、电报、电话等项目,总部设上海,是日本对华中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机构。

42. 伪满中央银行:是日本帝国主义1932年在东北原金融机构的基础上改组成立的,是伪满政权金融的中心。是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金融统治的主要工具。

43. 粮食出荷:是日本侵略者强制东北农民将其所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按照日伪政府所规定的收购数量和最低收购价格交售的政策。日伪军警用打骂、关押等手段强迫农民交售粮食,造成了东北城乡严重的饥荒。

44. 适地适产主义:174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土计划设定要纲>,提出要求在“日、满、华三者之间,实行适当分业”,日本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伪满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一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华北着重发展开发盐业和矿业,华中则允许存在一些轻工业。这样的分工,就是要把沦陷区的经济完全变成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使沦陷区的工业发展服从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与经济需要。

45. 工业合作运动:它是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发起的经济运动。1937年,斯诺夫妇在一次聚会上提出以合作社的形式动员后方的人力、物力,从事生产,支持抗战,得到与会者热烈响应,决定成立“中国工业合作设计委员会”。1938年,国民党同意其在武汉成立。在工业合作协会各级组织的领导下,大批失业工业、难民以及伤兵组织了各种合作社,从事手工及半机械化生产。其经营方式主要分为:集体式、分散式、混合式。

46. 经济统制政策: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以所谓“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其统制范围很广,包括工矿业,金融业,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等,国民党政府实施的经济统制,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和限价等方法。

47. 田赋征实: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为平抑粮价,规定按1941年田赋正附税总额折征稻谷、小麦、杂粮。田赋征实对解决军粮供应,保证城市居民粮食供应、控制通货膨胀有积极作用。

48. 工厂内迁:抗战前,中国近代工矿业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内地工业十分薄弱。为战时大后方建立长期抗战的工业基础,避免沿海民营工业遭受灭顶之灾,或防止其留下加强日军的侵华实力,国民党政府决定将沿海工业内迁。

49、资源委员会:其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它是抗战期间办理以重工业为主的国营工矿业的主要机构。

50. 四联总处:是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银行四行联合办事处的简称,成立于1937年。它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国家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业的核心枢纽。

51. 大生产运动:1941-1942年,在日伪蒋三面夹击下,抗日根据地为克服困难,突破封锁,保障军民物资供应,保障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及时地开展了生产自给的军民大生产运动。大运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了军政人员的供给,减轻了人民负担,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52、

53、金元券:国民党政府大规模制造内战,造成军费开支激增,再用增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已不可能,就于1948年8月19日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决定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金元券分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种。金元券1元含金量为0.22217克,合美元0.25元,但不能兑换。规定限制法币收况,1元金元券前面的法币300万元。国民党政府这一紧急“币制”改革,标志着法币的彻底崩溃。

54、银元券:国民党政府临覆灭前,由代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闫锡山,于1949年7月公布银元券发行办法。规定银元券1元含纯银23.4932448公分,面额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种及辅币4种,实际仍然是不兑现的纸币。银元券一出笼就遭到群众抵制,纷纷拒用,也宣告彻底失败,银元券的崩溃,标志着国民党政府金融的彻底破产。

55. <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发布了<五四指示>,对减租减息政策作了重要的调整,提出以“土地改革”的方式实现“耕者有其田”。<五四指示>发出后,在各个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发展成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革命运动。

56. <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总结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更加适合形势发展要求的土地政策,推动土地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共中央工委在刘少奇的主持下,于1947年7月至9月,在河北省西柏村召开了全国运动队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57. 土地改革:抗战胜利后,全国内战危机十分严重,阶级矛盾已取代了民族矛盾。同时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已不满足减租减息的要求,锋芒直接指向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四指示>,提出土地改革。于是在各个解放区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群众性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高潮。

1..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①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 ②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的限制 ③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 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 ④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

2. 北京条约及内内容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侵略者交换天津条约和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 公使驻京 2. 开放新口岸 3. 内江通商 4. 内地传教 5. 控制海关6. 掠卖华工合法化 7. 鸦片贸易合法化

3. 买办的产生与作用

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最初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买办从产生之初就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经济侵略服务的

作用:买办不仅是起着媒介和经纪人的作用,而且一步步地发展为经销和承购,包购包销,买办按照洋行规定的数量和期限,完成购销任务。而买办为了洋行和自身的利益,则在全国组织起一个推销外国工业产品,收购中国土产的商业收购与销售网络

4. 通商口岸城市集中体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

①这些口岸城市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据点

②其次西方列强在这些口岸城市设立租界,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

③再次,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城市投资设厂,兴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并逐步取得垄断和独占地位

④最后,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色

5.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①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在社会生产方面,他极为赞赏的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据以设计理想社会的生产形式

③洪秀全提倡男女平等,特别是经济生活中主张妇女享有平等,独产的地位

④在对外关系方面,洪秀全反对闭自守局限性:洪秀全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还有小生产者的封建落后性,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和军事化的社会生活是注定行不通的。这都反映出他经济思想的乌托邦性质

6.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①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改变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刺激并推动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 ②适应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③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及少数华侨的货币财富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货币财富

④在十分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清政府在创办近代工业,进行资本积累中曾经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7. 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的封建性

①清政府创办的企业是为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出发的

②清政府创办的这些企业实权均操在少数洋务派官僚买办之手

③清政府创办的企业通过政权往往对一些行业和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并享有特权

④清政府创办的这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买办性

8. 实力雄厚的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

①外国在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贸易,金融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部门

②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长远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西方列强更好地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

③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利润丰厚的经济部门,如银行,航运等行业

④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通商口岸,而投资在内地则极为罕见

9. 辛丑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首先,如此巨大的战争赔偿几乎成了套在中国政府头上的沉重枷锁,从此之后这个政府只有对外国俯首贴耳,再也不能在外国列强面前"胡作非为"

②其次,条约规实,允许外国在中国驻扎军队,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空前危害

③再次,外国侵华势力压迫清政府对统治集团进行清洗,所有反对与外国建立各种政府经济关系,支持义和团的人都遭到清洗

10. 善后大借款

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实际到手760W ,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息竟达6789.36 W.合同规定,以中国盐务收入的全数,关税中除应付款项外的余款,再加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等省所指定的中央税款,充当此次借款的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必须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落到外国人手里

11. 国民北京政府为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了哪些新措施

①中央政府设工商部,下设矿务,工务,商务三司

②颁布一些保护工矿业发展的法规

③提倡引用外资兴办实业

12.1912-1927,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①部门发展很不平衡,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②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生产效率差

③许多企业的机器设备从外国进口,技术指导也要聘请外国人担任,使民族资本企业明显具有依赖性 4. 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12. 早期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①地区比较集中 ②人数比较集中 ③深受剥削压迫

13. 帝国主义对农村经济的掠夺

①输出资本,直接经营农业

②输出商品,打击中国农业经济

③控制中国农产品市场,直接支配农业生产

14.1923-1937,国民党政府经济方针和政策

①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制度②对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实行国家控制③建立重化工业战略,加速工业发展

15. 国民党政府的农业政策

①赋税政策 ②租佃政策 ③农村金融政策 ④农业改良措施

16. 国民党对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实行国家控制

①对重要经济资源实行国家控制 ②对重要基础设施实行国家控制 ③对重要产业部门实行国家控制

17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金融的控制与垄断

设立伪银行,发行伪钞 ②排斥打击和利用法币③滥发伪币,实行通货膨胀,榨取敌占区人民的血汗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业合作运动

是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发起的经济运动,1938年8月5日,在征得国民党政府的同意和支持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成立,由孔祥熙任理事长,艾黎任技术顾问

其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1. 集体式2. 分散式3. 混合式

19. 工厂内迁对后方经济的作用

①奠定了发展西南工业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②工厂内迁为后方带来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力量,这对大后方的工业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③内迁工厂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后方的军需民用

20.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困难的原因

①从外因上考察,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人力和资源,也增加了中国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由于日军在海上和陆上的封锁与禁运,使得国统区的外货来源几乎断绝

②从内因上考察,国民党政府压制私人资本和对农民的掠夺政策,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萎缩,使本来就发展不足的国统区的生产力就更无法应付激增的物资需求,因而国统区的物资遂日益缺乏

22. 战后美国如何独占中国市场

①美国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②美国对中国商品市场的独占

③美国对中国投资市场的独占

23.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破产

①首先是美国商品的倾销

②其次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和打击

③最后是国家垄断资本对民族工商业的排挤打击

24. 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②农民翻身成了主人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翻身农民支援了解放战争

25. 中国近代工业为什么从创办军事工业开始

19世纪中叶,清政府遇到西方列强强大的军事威胁,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直接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希望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借此来增强国家实力。洋务派受到外国坚船利炮的影响,对机器工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26. 国民党政府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制度的内容

①②③④整顿财政体制。生要措施是建立和加强财政管理机构,明确国家收入和地方收入的划分,确立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系,基本建立起了较完整的财政体制

①实行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关税自主,清理盐税和设立统税

②建立金融体制。国民党政府建立了四行二局的金融体系

③进行币制改革。币制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是1932年废两改元,废除银两制度,实行银元制度,第二步是1935年的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货币制度,实行法币制度

27. 简述抗战后美国商品进入中国的途径

①通过美国所控制的经济机构

②国民党政府给美国商品倾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通过国民党国家资本经营的公司或国民党官僚私人资本与美国合营的公司推销其商品

④美国在华大量设立公司,经营对华贸易

⑤通过大规模走私活动。

28. 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是鸦片贸易本身就是鸦片战争的起因;有的学者则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英国不能通过正常渠道通商,而鸦片贸易不过是诱因。请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说明。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根本原因,而鸦片问题则是诱因。

西方学者回避鸦片问题是基于道德因素的考虑,如果真是鸦片引起中英战争,英国的行为就是非正义的。

中国学者强调鸦片的因素,则是不了解西方国家对商业的重视,这也导致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付出了代价,却没有解决鸦片走私问题。

需要反思的是,英国是否有权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贸易政策,而清朝在面临挑战时的应对,也值得批判。

29. 中国的“封建”与日本的“封建”有何不同?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为什么不利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参考答案要点:

按照某些马列主义学者的历史分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始自秦代。事实上,秦代封建社会已经终结了,进入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社会。封建的本质是地方分权,而专制社会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社会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相互博弈而又不能消灭对方,妥协的结果就是形成的规则能够维护每一群体、每一个人的利益,这种规则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精神文明的提高。日本的封建与西欧的封建类似,它是地方分权的,表现为权力主体多元化,因而在接触西方社会后,转型比较容易。中国则因权力集中于某一利益集团且不受监督,资源分配取决于权力,因而在注重经济增长时,往往向权贵资本主义发展。

30. 请谈谈家族企业在近代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局限性,以及家族企业未能转化为现代大公司的制度原因。 参考答案要点:

家族企业的发展是近代化过程中经济自由主义得到认可的结果,在近代企业发展中,它代表了最高的发展水平。 中国家族企业具有一般家族企业的共同缺陷,就是社会化不足。在公司发展初期,家族企业有其积极意义,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有向现代大公司转变的可能。但在近代中国并未发生这种转型。原因很多,一是中国的近代企业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即因政治原因中断,一是中国缺乏非家族性社团及超越于家族伦理的经济伦理,而这是由中国的中央集权传统决定的,专制统治者排斥、压抑一切民间组织,从而实现政治集权与经济统制,但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设置了障碍。


相关文章

  • 诸暨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 诸暨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4.C [解题思路]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为促进消费的扩大和升级,需要政府努力实现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增加居民收入, ①正确:也需要政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消除居民消费 ...

  • 大二毛概论文期末考试--论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论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作者: 冬草香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邮编 214200 摘要: 关键词: 开头语 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 ...

  • 厦门大学军事理论期末考试2016
  • 军事理论复习要点 一.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军事理论部分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军事思想:对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第三章 毛泽东军 ...

  •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题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必修(3)试题 命题人:贾祯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

  •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题(1)
  •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C ) A.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D.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 2.科学发展观的 ...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2011-01-05 10:33:54) 转载▼ 标签: 高中历史 岳麓版 必修三 期末考试试题 校园 分类: 历史时空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分两大部分,第Ⅰ卷为 ...

  • 法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7)
  • 1.在我国全国人大审议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过( )通过. A .全体 B .3/4 C .半数 D .2/3 2.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制定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甲说:"法律的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从 ...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关天培 D.林则徐 3.新疆有一座晚清 ...

  • [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期末考试复习题
  • <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期末考试内容请参考四次平时作业和下面的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银行体系的核心是( ). A.北美银行 B.联邦储备体系 C.国际清算银行 D.花 ...

  • 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政治试题
  • 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 一 政 治 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为80分钟,满分为100分. 2.选择题答案须填写在答题卡内,答题卡在第6页. 一.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宪法规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