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

《惠 崇》,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 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 月景

[1]象。

2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其一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

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6](5)上:指逆江而上。

其二

(6)归鸿:归雁。

(7)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8)依依:不舍之貌。《楚词》“恋恋兮依依。”

(9)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0)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

[6]“一去紫台连朔漠。”

白话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

[7]到江河里来了。

3创作背景

甘雨辰绘惠崇春江晚景诗意图

《惠崇》,是元丰八年(1085)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轼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1]

而这首《惠崇》历来被看作

[1]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4作品鉴赏

赏析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 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

[1]的无限生机和 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其实 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

知”的诗句,与 此句异曲同工。这句诗极富,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

[1]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

万物逢春气象新。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

[1]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 情的联想。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 现出来。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

[1]丰富了。

赏析二 是个和尚,画家。这首诗是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

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 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 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 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 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 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

[5]活气息。

5作者简介

苏轼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字子瞻,又字和仲,号称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8]

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9-10]词有《》。


相关文章

  • 春江晚景古诗解析
  • 1.<惠崇春江晓景>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 ...

  • 惠崇春江晚景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 汪曾祺 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蒌蒿的蒌字,我小时候不知怎么写,后来偶然看了一本什么书 ...

  • 题画诗与题画文
  • [题画诗与题画文]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之后,在画面上题诗,以收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题画诗与题画文.为画题诗自唐代始,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 ...

  • 四年级必背古诗
  • 四年级必背古诗(30首) 1.春日偶成 宋 程颢 12.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 悯农(二) 唐 ...

  • 诗词鉴赏大全,古诗诗意大全
  • <龟虽寿>赏析 <过故人庄>的诗意 滁州西涧的诗意 约客的诗意 游子吟的译文 蕙崇<春江晓景>的译文 春晓的译文 登鹳雀楼的诗意 七步诗的诗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 游子吟的诗意 静夜思的诗意 宿石邑山中 ...

  • 古诗词中的江河山水
  • 古诗词中的江河山水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 有哲理的诗句(精选范文)
  • 有哲理的诗句 最佳答案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 ...

  • 形容花的诗句大全(双胞胎花)
  • 形    容    花    的    诗   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 ...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背诵篇目
  • [古诗词必背篇目] 附 小 四.十 1.忆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课本延伸 2.春游湖 宋·晁冲之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 ...

  • 谈禅说理诗
  • 谈禅说理诗 古典诗文 2009-01-24 1228 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