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国际化论文

高职教育国际化:背景、问题及策略 周奔波1王书丹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本文介绍了势在必行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阐述了“联盟”合作、实施国际化教学策略、实现显著的国际化效益的解决方案,以期实现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并推动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战略规划,高职教育国际化,“联盟”合作,国际化教学策略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ckground,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Zhou Benbo Wang Shud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Shaanxi Xi’an, 710055) Abstract: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only way of developing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ason why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 is imperativ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expounds the “union"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teaching strategy and the way to realize internationalization benefits in detail.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ion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Teaching Strategy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从2010年开始,国家的宏观政策进一步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划了战略目标,其中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1] 1周奔波(1962—),女, 陕西西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陕西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西北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经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2王书丹(1989—),女,浙江金华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

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地要鼓励和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强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将相关行业(企业)产品(生产)的国际通用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在各类企业跨出国门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从这些文件中不难看出,国家对于高职教育的关注不断加强,迫切希望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并给了我们国际化合作交流的发展方向。那么,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实现高职教育在质上的飞跃,已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提出背景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早,为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生产、生活提供基础技术及服务人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的职业教育重新步入正轨,人力资源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望愈发强烈,本土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受到刺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备受人们关注。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程度地逐年深入,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趋势顺势加强,促进了高职院校的革新。正是在这种发展思路的影响下,本土高职院校须打开大门,兼容并包,与世界接轨,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稳步向前 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阐述到,在已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相应法律保障体系、实现较为灵活的办学模式并已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职业教育更须紧跟世界职业教育发

展“脚步”,依照各产业、行业规划,从政府职能部门到人力资本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首先,现代职业教育要尽可能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施行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构建科学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网络”;第二,现代职业教育还需以课程为“纽带”,贯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领域的联系,真正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力度。第三,普及终身教育理念过程中,促进职业教育在现行教育环境中的公平与地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教育国际化程度日益明显

国际化并不是一个新术语,在政治学和政府关系中已经使用多年,教育领域的普遍使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教育国际化内容多为留学生、交换生、文化协议、国际发展合作等方式;第二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教育国际化内容更加丰富,如机构协议、联合学位、海外教授等;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到现在,教育国际化形式愈发多样,有企业大学、国际分校、虚拟大学等。教育国际化经历40年的发展,不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想,而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教育实践活动。[2] 21世纪的教育国际化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显示出加速与深化发展的特点。世界各国教育在发展中为了保持与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文明的一致性与同步性,正努力通过国际化这一方式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它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2]

(三)高职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

最初,作为教育国际化中的一部分,职业教育国际化被定义为:国家或地区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分工、合作、服务与竞争,职业教育要素聚集、流动和对外扩散的历史进程。经历40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在我国取得了不少成效,也形成了独有的中国特色。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国际化未来发展目标:各地要鼓励和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高等职业学校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服务大型跨国集团和企业的境外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满足企

业发展需要和高技能劳务输出需要;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4]

经历几十年的起伏磨砺,我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导下,高职教育全面走向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国力是后盾。我国日益增强的国力,使得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增大,赢得各国尊重,这为高职教育国际交流提供了平等的环境;其次,成就创造契机。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优势,高职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与国际职业教育体制相比,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受到国际关注,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亦是共同期待;最后,职业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视。从国务院到教育部逐年颁布的宏观政策来看,职业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将会顺着这个类型的教育,有一个上行的通道。国际化理念注入高职教育当中,正好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成长成才机会,也向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补充更为全面的人才培养形式。这一时期的高职教育,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政策便利与环境优势全面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中外合作办学,自改革开放初期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萌芽,以1983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共建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开始;经过1995年《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出台,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逐渐兴起;再到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开展的国际化合作教育越来越多。据教育部2009年年底统计,经教育部门审核批准的全国中外合作项目有912个,

[5]其中中职和高职占到50.27%。职业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三十多年

的摸索成长,逐渐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发展范式。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通过开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等改革举措,强力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走出去”正当其时。[5]

(二)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问题

蓬勃背后,当前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步伐中也有杂乱之声,有时甚至会走弯路。政府在其中一直扮演着中起主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民间自主探索相对较少。事实上,理解国际合作办学的意义至关重要,但目前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进程中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成为高职教育顺利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一个瓶颈。另外,由于沿海地区天然的地域优势和相对先进的开放意识,使得全国多数合作办学项目主要分布在沿海开放城市,办学模式多为松散型。[5]最后,由于在高职教育理论和制度层面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所以在行动层面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的高职教育和院校主要是充当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输出的接受国,扮演的主要是跟随者和消费者的角色。高职“走出去”需要讲究竞争策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道路上,不可无序而为,我国高职院校应进行准确定位,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分步、分类、分项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这中间会面临的问题不少,值得重视与讨论。[5]

1、国际化项目形式少

国内学者将教育国际化的特色总结概括为“办学理念的国际化、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质量监控的国际化、教学环境的国际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教育国际化也得到迅猛发展,国外教育机构蜂拥而来,知名的国外高校和国内本科、研究性大学合作多,甚至一些重点高中合作的国外高校都是非常著名的。可实际是,在高职教育国际化 “南北垂直合作”方式中,国内高职教育主体对接的国外合作方却是非一流大学或者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而不是专业对口、定位匹配的国外(境外)高职院校、综合大学,更鲜有同实力雄厚的大宗型企业的机会。并且,在国内多数高职教育及高职院校已开展的国际化活动中,形式以交流、合作项目为主。如联合国外(境外)职业学校、企业开办国际合作班,以双方名义招生,按照外方的教学计划授课,最后将愿意出国的学生送到合作学校、企业中留学、实习工作,采取单向合作方式。由于缺乏合适的交流平台,在国际合作项目中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及优势得不到明显的展现及发挥;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等学校发展等深层次精髓也无法贯彻其中;这不仅削弱了大众对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魅力的认识,这也反映了高职院校进入国际竞争缺乏有效途径。这样的高职教育国际化项目往往无法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技术人才的有力形式,而是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

2、国际化活动效果差

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留学生教育,高职教育国际化在“输出”和“输入”两方面的成绩吸引力远不及本科院校。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软实力”不够,这里的“软实力”指的是,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水平。据统计,现行的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以输出为主,如“海外直通车”项目,基本依靠境外院校资质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培养,而能够真正参与到国际化教育的学生占高职学生的5%。对于高职学生,语言和费用是影响其参与国际化教育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顺利听懂双语课程需要至少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而高职学院对学生的语言要求一般达不到这个程度,所以语言成为制约国内高职学生进行国际交流的一大因素;另外,通过了语言筛选的学生在参与国际交流项目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费用,由于高职院校在我国受到国家、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投入力度有限,使得资助学生进行留学活动的“能量“也显得力不从心。对于院校教师,在国际化教学和学术上,教师交流更多在于教学交流,以高职院校教师出国进修,以短期的、侧重于教学的居多,赴国外进修学位或者作为访问学者的不多,高职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更少。建设专业的高职教育国际化专业师资力量,已是迫在眉睫。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基本都会聘请外教,但限于教学,且外语外教居多,很难吸引来校从事科研究的专家、学者。

3、国际化经济效益弱

高职教育及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其国际化的发展应该和当地外向型经济密切配合。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境外交流主要集中于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而从经济交流的角度看,与经济交流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香港、台湾、东盟等,职业教育交流程度不高或没有交流。这对于主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职教育是非常遗憾的。与此同时,在与以上发达国家所进行的国际教育交流或合作项目的利益分配中,本土高职教育获取的是很小比例的经济利益,更多则是通过教育消费输出来了解和吸取发达国家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制度和学术思想,引进教育智力和资源。[1]在国内高职教育国际化开始阶段的这种不平衡的利益关系,对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参与程度产生消极作用。

我国的高职教育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模式及其他资源,对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1]。

但是这样一味的模仿和被动接受不能使高职教育国际化角色、路径和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并由此带来的教育经济利益的丧失、人才流失等效果更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中具体明确提出了“扩大教育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诸多要求后,虽然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迈开了步伐,但在总体上,国际化流于口号,流于迎来送往的活动陈列,流于从众的盲动状态等。而要将国际化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真正融入到院校的日常发展层面,难点重重,主要表现为

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在战略上将“国际”“化”入院校发展? 这其实是如何把对国际化概念的理论理解转化为实践的问题。“国际化是把国际视角融入院校体制的一个过程,是一项领导带领、面向未来的多维度、跨学科、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系统工程,将改变院校内部的机制架构以有效适应和应对不断多元化、全球化且发展变化着的外部环境。”[5]由此,对院校发展而言,国际化不应是一个单列的条块建设词目,而应是一个渗透到各教学环节及行政管理链条的“一盘棋”行动,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评估督导中。

二是如何扩大师生国际交流的受益面? 对师生而言,到国外是开展国际教育最便捷的形式。但由于政策因素,加上学生语言和经费的问题,完全依赖于海外研修及交流并不现实,因此应区别对待。对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访问学者的形式,以点带面,形成国际化的教学团队。教育国际化有国内国际化、国外国际化和综合国际化三种发展模式,但从我国高职院校现状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展情况看,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策略重点应放在国内国际化上。即基于本土,通过开设或融入相关的课程来渗透国际知识、创新教学模式来认同国际态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来实践国际行为、培育多元文化来营建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并注重在过程中探索和验证策略、途径实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与人才培养质量相挂钩等。这样既可以大大降低办学成本,也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三是如何将行政管理与国际化活动的开展相适应? 我国高职院校与国际的差距,不仅在专业设置理念、课程开发框架、师资队伍水平、教学方法应用等具体的人才培养活动上更深刻地表现在院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水平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投身于国际化活动中,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参与其中。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且不谈当前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外部影响,内部管理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国际化发展的因素。比如管理理念方面,国际化意识尚未深入人心,国际化“要求”与“行动”相脱节; 组织形式方面,管理结构缺乏或单一,国际化“活动”与“组织”未衔接; 运作执行方面,协同集成机制尚未形成,国际化“系统”目标与“零乱”举措不配套; 监督评价方面,质量管理主动性缺乏,国际化“追踪”与“评价”并未进入程序化管理等。

三、高职教育国际化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国际化对于高职教育发展是难得的机遇,且时机已经成熟。高职院校如何“走出去”,满足自身有力发展,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因地制宜、韬略不同。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文化或技术的交流,还是教育理

念或人才培养方法的对话,“走出去”或“请进来”,只有在实现院校个体培养策略的国际化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

(一)开展角色多样的国际化“联盟”项目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之所以在国际上扮演跟随者和消费者的单一角色,一方面原因是本土高职教育须向教育发达国家学习;另一方面原因是本土高职教育受制于当下教育发展水平、国际化水平低这一现实状况。但是,一旦这种角色定位形成惯性,国际化路径过分依赖于南北合作形式,那么会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国际化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与弱势地位,错过发展机会,减慢成长速度。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应该主动地争取在国际市场上扮演多种角色,转换思路,将眼光从一味地向教育资源发达国家转移,积极开拓“南南水平合作”项目,在教育的国际贸易中既充当进口国,也充当出口国,并力求“进出口”平衡。[1]1、针对本土高职教育对不同地区的“诉求”,有选择性地同外方学校、机构、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可以利用我国的语言和特色学科在较发达国家教育市场上争取“补缺者”角色,同当地留学训机构联合,输出我国的高职教育,达到吸引留学生来华接受本土特色专业和职业教育[5]。2、针对其他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教育市场,可以利用我国制造业发达、制造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开拓“南南水平合作”教育项目,借鉴发达国家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搭建中外校企人才“联盟”平台实现制造业技术人才对外输出,主动地开拓我国高职教育在“南方”国家的市场,完成“走出去”目标。[1]

(二)实施定位清楚的国际化教学策略

教育部职教研究中心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白汉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比较”的报告中从文化特征、体系特点、实现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的特点,指出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将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加以学习、对比、融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和特点。1、国内高职教育国际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先要完成本土国际化,即扎实做好“请进来”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趁国家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势头,院校可以通过借助政府之力寻找同自己对同的大学或学院形成合作交流机制,搭建共同办学平台,采取课程分享、学分互认、教师交流、学生互派等途径,产生对学校师资、学生质

量同步提高的效果,进而增强学校实力,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2、加大师资队伍的国际交流合作,将“请进来、走出去”双向结合,让本土院校教师参照国际化能力型课程标准,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和环境,要求教师提升自身双语教学水平;院校通过聘请外籍教师,开展多样的交流活动,培养本土高职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11]3、无论文理院校,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着力培养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里的职业素养是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可靠的基础技能水平,一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扎实的技能知识是提升高职学生的国际化竞争自信心。虽然高职院校学生进校分数起点低,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双语环境、开放的教学手段、多元的国际平台来实现。[12]

(三)实现显著效益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559.1亿美元,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418亿美元,对外投资流量在全球排名第12位,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排名第2位。到2013年,我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493亿美元,增速达到了7.2%,对外投资领域呈多元化,商务服务业占了50%。随着国内企业、产品、货币资本的大量输出,人力资本的跟进是应对职业教育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不均的关键。1、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要充分利用项目“联姻”的机会,“走出去”战略决不是盲目的炫耀,更不是传统的单向取经,应是一种合作、互助、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目标是教育合力的增强和学校的持续发展。[13]2、三十年的对外开放政策、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巨大的市场已经吸引了全球许多跨国公司前来投资。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分支机构当然需要招聘本地员工,尤其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因此,为跨国公司输送技能人才应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1]3、职业教育相关部门通过主动加强与各省商务厅国际经济合作处的联系,增加对外交流,按照“高等职业学校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商议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向合作过程:第一,构建共同技术研发平台,开展联合技术培训,形成劳务双向输出。[14]打破以往单向同国(境)外企业合作局面,使这些国家的高等技术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落户我国;第二,利用我国优厚的对外政策邀请跨国企业借助我国高职院校合作建立国际技术人才培训学校,例如:IBM 教育学院、Intel 学院、中兴通讯学院、思科网络学院等

培养模式,已达到培养的国际化技术人才在为合作企业服务的同时发展了当地经济的目的。[15]

四、结语

作为我国需求最为旺盛的实用人才输送通道,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在国家产业、经济政策大调整的关键时刻已然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最近五年,国家在宏观政策为职业教育构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给予便利的发展环境。在信息共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能够具有国际全方位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人才的国家方可在世界经济浪潮中博弈成功,追求高等教育层次上的国际化模式成为关注焦点。我国的高职教育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急需国际化理念的注入。国际合作作为我国本土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主要形式,经历探索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搭建“联盟”式培养的国际合作办学形式,就像是一条鲇鱼,它能激活职业院校上至办学理念、文化建设,中至教学目标,培养模式,下至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国际化路径的实施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第二,所有的策略及方法应从最核心的内质品牌打造开始,即建立清晰明确的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师内涵提升任务,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就是培养出的人具有适应国际综合素养。第三,当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范式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才算是完成了国际化赋予当代高职院校适应并引导社会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姜维.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问题与对策[J ]. 中国高教研究.2006(05):51-52.

[2] 袁利平. 教育国际化的真实内涵及其现实检视[J ]. 西化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9(01):82-87. [3] 席鹏峰,崔立华. 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民办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探析 [J ]. 文教资料. 2013(30): 106-107.

[4] 马树超.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举措[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8-22. [5] 禹跃昆. 中国高职如何走出“国际范儿” [N ]. 中国教育报.2014-09-25.

[6] 左健民. 论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卓越计划”的实施路径 [J ]. 中国高教研究.2014(02):70-77. [7] 刘丽彬. 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形成机制研究 [J ]. 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09):25-30.

[8] 张丽. 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J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6):199-201.

[9] 郑也夫. 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以华东交通大学与斯威夫科技大学合作项目为例 [J ]. 赤峰学院学报.2011(06)250-251.

[10] 郑也夫. 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以华东交通大学与斯威夫科技大学合作项目为例 [J ]. 赤峰学院学报.2011(06)250-251.

[11] Spring Stromquist, N. (2007). International as a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 radical Shifts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Vol. 4, No.1.

[12] Knight, J.(2005). Borderless, Offshore, Transnational and Cross-border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Data Dilemmas. Report for Observatory for Borderless Higher Education. London, UK

[13] Altbah, P.and Knight, J.(2006).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otivations and Realities. In: NEA Almanac of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14] Wilson, L. and L. Vlasceanu(2001).Trans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Qualifications. Bucharest: CEPES/UNESCO.

[15] Garrett,R.(2005). Fraudulent, Sub-standard, Ambiguous-the Alter Broderless Higher Education. Briefing Note. London,UK: Observatiory on borderless higher education.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联系人:周奔波 王书丹

电话:[1**********] [1**********] /029-82202504

通讯地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邮编:710055

11


相关文章

  • 商务英语专业同学择业分析(1)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 如何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竞争力 系 (院) 应用外语系 专业班级 08商英国贸(2)班 学 号 0805010347 学生姓名 徐敏佳 指导教师 费非 职 称 讲师 2011年 5月3日 ...

  • 民间审计存在的问题探析
  • 学术园地 Xueshuyuandi .,确每轭.‰ 警,强 民问审计存在的问题探析 李彩霞 (河南省中牟县财政局) 我国的民间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当中的组成部分.它在 目前审计法规尚未健全,监管不够规范,使审计工作独立性受到质疑.尽管< ...

  • 建筑类职称论文
  • 建筑类职称论文: 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几点思考 摘 要:分析了土建类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的动因,指出了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根据建设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明确了土建类高职教育的培养定位,从培养目标.培养体系.政策保障.校企合作四个 ...

  •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英语教育之我见
  •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之我见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随着我国对外语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这一领域,英语教育也就成为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组成部分.故此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 ...

  • 会展系列丛书
  • 人比较懒随便整理,书没有做什么分类就般过来了..... 1,会展文案(会展策划与实务岗位资格考试系列教材) [本书是在原2003年组织编写的内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由作者结合我国会展文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三年来教学经验总结,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而 ...

  • 国家级刊物名录111
  • 2008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期刊目录 教育学(37种) 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电化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比较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与经济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研究与 ...

  •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些思考
  • INTELLIGENCE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些思考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技术系 周 瑜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笔者的教学感受,结合高职 ...

  • 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实意义的思考
  • 2007年第1期 总第153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I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 12007seriaI. NO. 153 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实意义的思考 宋建军 (常州信 ...

  • "服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下远程教育的作用
  • "服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下 远程教育的作用 廖毅强 [摘要]地缘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职教转型,政校行企等协同参与的育人模式发挥"优势互补.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优势,对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做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