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_评析_吴邦华

·214·中国职业医学2016年4月第43卷第2期ChinOccupMed,April2016,Vol.43,No.2

doi:10.11763/j.issn.2095-2619.2016.02.021

·监督与管理·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评析

EvaluationandanalysisontheDetectionJobSpecificationof

OccupationalHealthTechnicalServiceOrganization

吴邦华,胡世杰WUBang-hua,HUShi-jie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目的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以下简称《检测工作规范》)的相关条文内容进行分析,对

《检测工作规范》对比其他已发布的规范和标准,对重点和易误解条

为其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文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和总结。结果《检测工作规范》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全过程的各项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附件和表格,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个别条文仍可商榷。相关部门在规范实施过程中有必要予以解释、补充和完善,避免规范实效偏离。结论《检测工作规范》可用于指导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有利于提高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规范性。建议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规范。

关键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合理性;规范实效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619(2016)02-0214-07

2016年2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以下简称“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发布并施行《职业(以下简称《检测工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

)[1]。该规范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下作规范》

“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全过程的各项内容作简称

出具体要求,旨在使技术服务机构可在相同的标准要求下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对于规范有关技术服务机构的检测工作,保证检测活动的客观公正和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规范的实施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实效与预期往往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规范的精神是否能被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和接纳,规范的内容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等,均可影响规范的实效。因此,有必要对《检测工作规范》进行讨论、解读和评析。本文选取该规范中部分首次提出或容易引起误解的条文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利于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应用,并期望相关部门在规范的实施过程中能及时予以解释、补充和完善,避免实效的偏离。

基金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1-09);广东省化学

中毒与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应急技术研究中心(2012A032100002);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2012A061400007)

作者简介:吴邦华(1974—),主任技师,主要从事男,医学硕士,

工作场所空气和环境大气中毒物的检测工作

1《检测工作规范》制定背景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以下简称“原卫生

)于2004年发布的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部”

(以下简称“GBZ159—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00”)仅对工作场所现场采样部分工作进行了规。国家安监总局于2014年发布了《职业卫生技

(以下简称《机构工作规范》),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范

对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进行了规

范,但其中只有部分条文涉及到职业卫生检测工作

[3][2]

。期间,原卫生部也曾立项制定《职业病危害因

,素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但一直未发布、施行。2015年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行业推荐性标准AQ/T4269—

[4]

,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但其属

于非强制性的行业规范,执行情况并不理想。由于缺

少规范的引导和强制要求,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相当混乱,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也难以保证。2015年,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95家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各类问题515个,而各省级

)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708家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了监督检查,发现各类问题

[5]

2729个,同比分别增加48%和100%。混乱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以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简化技术服务程序、内

容,基本条件不达标,技术服务过程管理较差,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从业秩序较乱等),均提示迫切需要出台相关规范进行严格管理。2《检测工作规范》检测适用范围

《检测工作规范》第二条对技术服务机构的“检

进行了定义,阐明了该规范所指检测的适用范围,测”

包括为用人单位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的检测以及为用人单

[1]

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进行的检测3种类型。而根据相关法津和法规规定,上述3种类型的检测工作均应由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开展。只有作为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提供上述3种检测服务时,才需要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除此之外,对用人单位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内部日常性检测、职业病诊断机构到用人单位进行的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检测、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时进行的应急检测、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的重点职业病监测及职业健安监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测等,有关康风险评估检测、

检测机构均不需执行该规范的要求,也无需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3

关于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签名识别档案

服务培训合格证的人员。4

“岗位(工种)”关于

《检测工作规范》“岗位”,中,将等同于“工种”用

“岗位(工种)”表示,容易造成误解。在实际工作中有“岗位”“工种”和是相同的,但有些用人些用人单位的

的理解可能是电单位并不相同。如五金厂对“工种”

焊工种、打磨工种和组装工种等,而实际上“电焊工

种”本身就有多种不同电焊的类型,这种情况是“电焊,工种”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电焊岗位”而不同类型“电焊岗位”。因的才是该规范所指的“岗位(工种)”此,实际工作中,只有当全部的作业人员均从事相同

“岗位(工种)”,内容的工作时才能归类为同一否则可能导致采样对象或采样点的选择错误。5

关于检测流程和内容

《检测工作规范》第四条提出职业卫生检测工作

应当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程序和内容开展,不得更改、简化程序和相关内容;并在该规范中对每个流程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将各流程中需记录的内容以附件和附表形式列出

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该规范施行后,于规范后面,

安监部门在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必然是

技术服务机构应严格按规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

范中的相关要求开展检测工作。尽管该规范中有些

“参照执行”,但由于前提已强调了相记录表格注明是

关内容不能更改和简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可以对

记录表的格式进行改变,可以增加一些记录的内容,但不能减少该规范中记录表所列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在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可能会要求一定要按该规范的格式进行记录。因此,建议技术服务机构在开展检测时,尽量采用该规范所规定的记录格式,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一些要求作为记录内容。66.1

对现场调查提出的新要求

《检测工作规范》第三条提出,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签名识别档案及其管理制度。但“签名识别档案”,规范中并没有具体说明。按字何为

面理解是指每名专业技术人员应在纸上留下自己的手写签名作为留底资料,在有关技术服务工作中,所以防止他人假冒签有签名均需与档案中签名一致,

名。同时也便于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识别是否存在冒名顶替或代他人签名等情况。而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该项工作,笔者认为不仅仅只是收集而是应对照其他相关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签名存档,

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2014年国家安监总局印发的《机构工作规范》第十条要求技术服务机构应向被服务单位提供所有参与项目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情况,包括人员姓名、专业背景、资格证书和在项目中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等。因此,建议签名识别档案中除留下专业技术人员的签名外,还应有其专业背景、资格证

,《机构工作规范》书和工作岗位等内容。此外第三条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职

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因此,留在档案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签名必须是该技术服务机构取得职业卫生技术

要求现场调查应当覆盖检测范围内全部工作场

所(岗位)既往在相关检测工作中,很多技术服务机构在进行现场调查时,往往只调查重点的岗位,并没有对检测范围内的所有岗位均进行调查和工作日写实记录;而对于没有进行现场调查的岗位,就没有依

据来制定其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也无法获得这些岗

位劳动者的职业接触时间,导致无法对劳动者所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oncen-trationoftimeweightedaverage,CTWA)进行计算。《检测工作规范》第七条第一项中,明确提出对检测范围内的全部岗位均需进行现场调查。这是一个十分合理和必要的规定,技术服务机构所要做的是投入更多以将现场调查工作做好、做细。的人力和时间,

6.2要求现场调查的时间应至少覆盖1个工作日《检测工作规范》第七条第四项提出,现场调查的时间应至少覆盖1个工作日。对该条文可能会有以下2种理解:一是理解为调查人员应当在用人单位调查一整天时间;二是理解为要求调查记录的写实时间要覆盖1个工作日。哪一种理解才正确?可以从《机构工作

《机构工作规范》规范》中找到答案。在第十二条要求进行现场调查时,需要“按照工种(岗位)对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

。这间消耗连续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分析”“连续观察”,只有在用人单位调查一整天里面写明是

的时间才能对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连续观察,所以第《检测工作规范》的本意。一种理解才是

6.3要求现场调查应当至少由2名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和复核人)完成,且应当包括相关行业工程技

《机构工作规范》中只要求每个检测项目术人员在

应由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和复核人)完成。

《检测工作规范》而第七条第四项除了要求现场调查还强调调查人应当至少由2名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外,

员中应当包括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该规范对于因为现场调查非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要求是合理的,

常重要,且工作量相当大;但对定期检测项目也要求有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确实存在要求过高的

《机构工作规范》情形。根据第三条有关规定,只要求进行评价项目时项目组中应包括相应行业工程技术

。《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对定期检测项目则没有要求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附的解读文件中,关

“资质证书中所给的业务范围仅于业务范围的解读是

[6]

针对建设评价项目”,可以理解为对定期检测是没有业务范围限制的,不要求有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可

“如实记录”。《检测工作中对现场调查记录的要求是

。是由于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实时记录”考虑到较多技术服务机构的现场调查记录内容并非

在现场调查时实时记录,而是为了应付监督检查而在后期进行的补充,往往导致现场调查记录与采样和检测计划、采样记录、数据计算记录等相互矛盾,并不是《检测工作规范》要求要“实时真实情况的记录。因此

。但不要将“实时记录”理解为一定要是手写记记录”

录,只要有关技术手段能满足实时记录,就不一定需要手写。如有些技术服务机构前期先收集了用人单位的资料,在便携式计算机上事先制作了调查记录表格,再将便携式计算机带到现场开展现场调查和资料核实,实时录入现场调查情况,再采用便携式打印机打印出现场调查记录表格,由用人单位陪用人签名确认。这种方式就可以在不用手写的情况下实现实时

《检测工作规范》“实时记录”录入,满足的要求。但如果不能采用上述技术,则应采用手写方式实时记录。77.1

对现场采样要求更具体

,《检测工作对现场采样方式要求更具体首先

规范》提出要优先采用个体采样方式进行有害物质样

品的采集。说明对于可以采用个体采样的化学毒物和粉尘,应优先采用个体采样,吸收液和空气采样袋等无法进行个体采样者除外。其次,该规范提出对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PC-TWA)的有害物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

质应优先采用长时间采样,并要求采样时间尽可能覆盖整个工作班。说明对于可以进行长时间采样的化学毒物和粉尘,应优先采用长时间采样,并且采样时间应足够长,能代表整个工作班。第三,该规范提出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超限倍数的有害物质,应当选择接触有害物质水平最高的作业人员或有害物质水平最高的工作地点,在有害物质水平最高的时间点进行采样。说明短时间采样可以用个体采样方式或定点采样方式,而不是GBZ159—2004中规定的只用定点采样的方式进行。此外,该规

个体采样可以用于长时间采样,也可以用于短范中,

时间采样,而不是GBZ159—2004规定的个体采样方式一般采用长时间采样。7.2

对采用短时间采样方法计算CTWA的采样时段数要求更具体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

能是随着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强,安监部门认为既往对定期检测的要求过松,因此《检测工作规范》要求所有类型的检测工作现场调查均需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这对技术服务机构如何合理利用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提出了考验。对于每个业务范围只有1名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机构,今后将无法在同一天对同一业务范围内的用人单进行现场调查。

6.4要求现场调查应当实时记录《机构工作规范》

(以下简称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附录A提出,对于无法进行长时间采样的有害物质,可采用短时间(如15min)采样方法

采集样品,要求采集1个工作日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应浓度计算CTWA的结果

。但GBZ2.1—2007没有规定至少需采集多少个时段才能计算出CTWA。《检测工作规

[7]

是在结果计算中扣除样品的空白。因此对“同一批

次”应该理解为同一天采样,一起运输和保存的样品为同一批次样品。而对“同一检测项目”应理解为采用同一收集器同时采集的一组职业病有害因素,如可用活性炭管同时采集多种有机溶剂类危害因素。在实际采样中为这“一组危害因素”采集3个空白对照而不需要为每一危害因素分样品就可满足规范要求,

。《检测工作规范》第十一别采集3个空白对照样品

“空白对照样品应当独立包装,条要求与采集样品一,并放置、运输、储存”这里所述的“独立包装”也容易引起误解,可被误解为将3个空白样品单独包装后再

与其他样品一起放置、运输和储存,如果这样做就起不到空白样品的作用了。正确的做法应是,空白样品与其他样品一起包装,一起放置、运输和储存。有关3个空白样品测定结果的应用也需要注意,该规范要求当空白对照样品未检出职业病有害因素时,检测结果表示为未检出,在实际样品计算时不需要减去样品空白;当空白样品可检出职业病有害因素,并且检测结果较低和差别不大时,应将3个检测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空白值,计算时样品检测结果需减去样品空白值;当3个空白样品的检测结果较高且相差较大时,应分析原因是并说明理由,不能随意舍弃数据。88.1

对实验室检测的规定更具体

范》第十条第四项提出“应当在有害物质浓度不同时

且同一采样点至少采集3个不同时段分别进行采样,

,段的样品”该规定是针对固定地点工作岗位而言的。而对于在不同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的作业人员

(非固定地点工作岗位)的要求,《检测工作规范》第十“应根据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在每个工条第四项提出

。对非固定地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分别设置采样点”

点工作岗位强调的是要在不同地点和移动范围内设

置采样点,没有再要求每个采样点需至少采集3个不同时段的样品,因为非固定地点工作岗位的人员不会在某个地点工作很长的时间,所以没必要再分不同时段采样。

7.3对短时间采样时段要求更具体《检测工作规

GBZ2.1—2007一样,范》与GBZ159—2004、均要求短时间采样要在有害物质质量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场所可知道有害物质质量浓度的最高时段,有些却是由于其质量浓度处于波动

。《检测工作规范》状态难以确定第十条第四项中指“当现场浓度波动情况难以确定时,出应当在1个工

。这里的有害物质质作班内不同时段进行多次采样”

量浓度波动情况难以确定包括2种情形:一种是存在

多个波动时段,难以确定哪个最高,这时应在每个可能最高的时段分别采样;另一种情况是有害物质质量浓度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波动时段,这种情况也要求在不同时段进行多次采样则较难选择采样时段,因为如果选择时段不对,测出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oncentrationofshorttermexposurelimit,CSTEL)很有可能低于长时间采样测得的CTWA。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现场调查记录中注明该工作场所是有害物质质量浓度较稳定的场所,然后在工作班上、下午的未段选择至少2个时段进行短时间采样。这样一方面可以尽可能保证CSTEL高于CTWA;另一方面即使出现CSTEL低于CTWA,也有现场调查记录作为依据证明是由于现场实际情况造成,不是采样时段选择不对。在这种情况下报告结果中可以只保留CTWA,不出现CSTEL,但应在检测报告中进行原因说明。7.4

对空白样品的采集要求更具体《检测工作规范》第十条第七项规定“同一检测项目同一批次样品,至少采集3个空白对照样品”这需正确理解何为“同

。采集空白样品的目的,和“同一检测项目”一批次”

一是了解采样、运输和保存过程中样品有无污染,二

对实验室环境条件提出要求根据《检测工作

第十四条第三项有关要求,应当对有特殊要求规范》

的实验室(如天平室、理化分析室和热解吸室)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并实时记录相关参数。首先,要采取措施如用空调控制温使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满足有关要求,度,用抽湿机控制湿度,并在检测时记录环境条件。为何要对天平室、理化分析室和热解吸室的环境条件进行温度与湿度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天平属于精密仪器,温度变化对称量有影响,而湿度除了可影响称量天平寿命外,还可影响称量的准确因此需对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和记录。度,

在GB/T26497—2011《电子天平》中,规定了高精密度的电子天平的使用温度范围为18~23℃,且温度波动

[8]

应小于1℃/h,湿度范围为50%~75%。理化分析室往往用于进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而温度对溶液的体积有影响,因此需对温度进行记录。GB/T601—

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给出了不同温度下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补正值,并提出在20℃时

[9]

因此最好是将理化分析室的温度不需要进行补正,

控制在20℃,这样就不需要进行溶液的体积补正。

热解吸室是将固体吸附剂中的有害因素用氮气解吸到注射器中的场所,由于温度对气体的体积有影响,而职业卫生检测要求气体体积按在标准采样体积(20℃,101.3kPa)计算,因此需要对温度和气压进行记录;如热解吸室环境条件能控制在标准采样体积状况下,则不需要进行体积换算。8.2

对标准曲线的配制提出具体要求《检测工作

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标准系列应现用现制,不规范》

应优先使以购买或可单独配制质控样品的检测项目,

用质控样品,因为加标回收方法的质控效果远不及用质控样品好。

8.4允许使用便携式仪器对保存时限有要求的样品对于技术服务机构需要到外地进行

采样无法当天赶回实验室检测样品,但很多吸收液样进行现场测定

品是需要当天分析的,因此《检测工作规范》允许将便携式仪器带到现场,在无污染和环境条件满足仪器使用要求的场所对样品进行检测。上述规定合理,体现了规范的务实和人性化。但同时在规范中也要求技术检测机构应做好有关记录,建议除了做好原始记录外,最好进行拍照或摄影,留下图片或影像记录,这样更有说服力。99.1意图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多个流程中重复要求绘制现场采样点设置示关于绘制现场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在3个流程

得使用过期的标准曲线进行分析”。在GBZ/T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以下简称“GBZ/T160”)的系列标准方法中,“标准曲线的制备”是放在“分析步骤”。“分析步骤”,中第一步是“样品处理”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二步是第三步是“样品测定”所以虽然GBZ/T160标准方法没有特别强调标准系

列需现用现配,但其实默认是需现用现配的。但由于较多技术服务机构对有关标准要求不甚理解或为图省事,在检测时并不是现用现制,而是将标准曲线系或将标准曲线的测定列溶液保存在冰箱中一直使用,

数值保存在仪器的检测方法中一直使用。上述做法也无法保证标准系列的准均不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

《检测工作规范》确性,因此对标准系列应现用现制作出了强调。但对于标准溶液(标准储备液),该规范只“低浓度的标准溶液宜当日配制和使用”,则意味要求

着较高浓度的标准溶液可以保存起来多次使用。但

“低浓度”由于规范中没对的数值范围进行界定,也无所以执行起来有一定规定标准溶液可以存放的时间,

的难度。建议实际工作中有关技术服务机构对需保确定不同种类的标准溶液的存的标准溶液进行核查,

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以备监督检查时有据可依。8.3

对测定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出具体要求为避免

,《检测工作规范》配制标准曲线时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机构工作规中均要求绘制现场采样点设置示意图

“现场采样”范》第十五条要求在阶段绘制现场采样点。《检测工作规范》第八条要求在“现场采设置示意图

样和检测计划”阶段绘制现场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同3《设备设施及测点布局情该规范附件2的附表2-时,

中要求在“现场调查”阶段的“设备设施及况调查表》

中也要求绘制测点布置图。同测点布局情况调查表”

样的工作要求在3个不同阶段都进行,这是制定规范时没注意到还是本来就要求每个阶段均要进行呢?如果是每个阶段均要进行,这需要规范制定者进一步解释各阶段绘制内容的重点,以免重复。如果仅需要进行1次,建议在现场采样阶段绘制,因为在其他2个阶段绘制采样点设置示图,均有可能因现场实际采样情况的变化而与计划设置的采样点不一致。9.2

“检测结果报告单”检测报告中要求附易使用人单位产生误解《检测工作规范》要求技术服务机构“检测结果报告单”出具检测报告时,需将作为附件附在报告后面。但检测结果报告单中只是每个样品的实际检测结果,并非经根据接触时间计算后所得职业接触浓度/强度,并且没有根据岗位进行汇总。这些结果往往与检测报告中根据接触时间计算后的“检测结果”不一致,专业技术人员可能会理解,但用人单位就会存在疑问,不理解为什么同一采样对象/采样点建议“检测结果报会有2个不同的检测结果。因此,

,“检测结果告单”只作为技术服务机构内部流转使用报告单”由实验室编制好后交给评价部门,由评价部

第十四条第七六项规定“样品测定前,应进行质控样

品测定,测定结果满足质控要求后,方可进行样品测,定”同时要求在样品测定过程中,每分析10~30个

以有效保证检测结果样品后应再进行质控样品分析,

的准确性。考虑到根据该项要求,各技术服务机构将

需要大量的质控样品,因此该规范注明质控样品可“直接外购或单独配制”;如无质控样品时,也可采用加标回收率进行质量控制。对于如何单独配制质控样品,该规范没有具体规定。但笔者认为,不能是自己配制,自己定值,要作为质控样品使用至少应由3家以上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一起进行定值,并应将定值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核查。而对于该规范中所注明的“可采用加标回收率

,“如无质控样品时”,进行质量控制”其前提是对于可

门根据样品的检测结果,结合现场调查所得的接触时间计算出岗位(工种)的职业接触浓度/强度,在交给用人单位的检测报告中应只有“职业接触浓度/强,,度”不应附上“样品检测浓度/强度”以免同一个岗位有2个不同的浓度/强度检测结果而使用人单位产生误解。9.3

没有对不同检测类别提出相应检测报告格式《检测工作规范》的检测类型包括定期检测、建设项目评价检测和现状评价检测共3种,但并无针对不同类型的检测而要求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不同类型的检测具有不同的特点,对检测报告的要求也应该不一样。国家安监总局之前颁布的ZW—JB—2014—00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ZW—JB—2014—00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编制要求》

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和AQ/T4270—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均提出了编制评价报告需包含的内容

[10-12]

作岗位的劳动者人数选择不同数量的劳动者进行采样,但没有规定同一岗位检测多名劳动者时如何在检是有关每个劳动者的检测结果均测报告中报告结果,

在报告中列出,还是列出接触浓度/强度的范围,或者只是列出最高的接触浓度/强度?由于在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中均没有就此进行具体规定,因此实际工作不同的技术服务机构采用不同的报告方式。笔者中,

认为应将每个劳动者的接触浓度/强度均分别列出更为合理。首先,用人单位可以明确在同一岗位检测了多少名劳动者和每名劳动者的接触浓度/强度;另外特别是当这些劳动者的接触浓度/强度相差较大时,有个别劳动者的接触浓度/强度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用人单位可以结合其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分劳动者时,

析和处理,有利于用人单位更好的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在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试教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的中判定”章节中也提到“当采用个体采样方法对同一岗位多名接触人员进行检测或采用定点采样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应分别报告和多次定点长时间采样检测时,

[13]

判定”,因此建议《检测工作规范》修订时,能增加

,其中就包括有《检测工作

规范》要求的内容。因此建议《检测工作规范》修订“检测报告内容”时,将附录中的注明为仅适用于定期检测,对于建设项目评价和现状评价建议另行制定检测报告内容,只需描述现场采样(检测)情况和提供各因为其他现场调查和结论性的岗位的检测结果即可,内容在评价报告中已有描述。9.4

没有对倒班工作制的CTWA计算方法进行规定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TWA的定义是以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对PC-40h工作周的平均容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

许接触浓度。定义中提到了40h工作周的接触情

况,这需要有按40h工作周接触计算的CTWA与其对应;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用人单位是实行倒班工作制,应该按40h工作周接触计算CTWA。但由于GBZ159—2004是2004年颁布的,TWA还没有当时的PC-提出40h工作周接触,因此GBZ159—2004中只有每天工作8h、每周工作5d工作制的CTWA计算公式。没

因此很多有列出按40h工作周接触的CTWA计算公式,技术服务机构对于倒班工作制也是按8h/d和每周工作5d方式计算,导致未能正确反映工作岗位的CTWA。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按40h工作周接触计算CTWA的公式,建议《检测工作规范》修订时,能提出倒班工作制的岗位需按40h工作周接触计算CTWA,并给出计算公式和相关的数据转换表格,这样将更加体现规范的先进性。9.5要求

没有对同一岗位的多个检测结果如何应用作出GBZ159—2004中针对个体采样要求按每种工

[11]

这对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对检测结果如何应用的规定,帮助。

,《检测工作规范》综上所述对技术服务机构在进行检测工作时需遵守的要求进行了强调规定,作为检在进行定期检测、建设项目评价检测和现状测机构,

评价检测时必须严格按要求执行。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与经验,通过对规范中的一些重要和易引起误解的条文结合实际作出解读,同时对规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以便于从事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也期待相关部门在规范实施过程中能及时予以解释、补充和完善,避免规范实效偏离。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

[R/OL].(2016-02-06)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

[2016-03-30].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5330/2016/0219/264945/content_264945.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

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范:GBZ159—2004[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的通知[R/OL].(2014-04-14)[2016-03-30].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5916/2014/0424/233649/content_233649.htm.

(下转第233页)

工作环境并提供医学服务,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的要求。电焊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0.01%,签订劳动合劳动合同为固定期限者占80.34%;同的1745人中,

工伤保险缴纳率为73.47%。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缴纳工伤保险,在劳动者健康因职业原因受到损害时,维权将受到很大影响,其健康权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益就很难得到保障。由此可见,

该市电焊工的职业卫生服务的监督落实工作,切实保护电焊工的职业健康权益。

志谢

感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凤志慧教授的指导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EB/OL].

(2010-03-17)[2016-01-28].http://www.niohp.net.cn/jbjcbg/201211/t20121101_71332.html.

[5]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

2011,39(7):579-616.华心血管病杂志,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病的诊断:GBZ/T237—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

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准:GBZ3—2006[

[8]周浩,吴琳,肖吕武,等.电焊烟尘对接触工人肺功能的影响[J].

2014,32(4):287-288.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

[9]石磊,.中国职业医学,张星.噪声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

2015,42(2):225-228.

[10]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2015年)的通知[EB/OL].(2009-05-24)[2016-01-28].http://www.moh.gov.cn/zhjcj/s3577/200908/3fca3987ce1-74382a2f577a1fd04e1e8.shtml.

[11]范秀红,朱锦华,陈文青.1470名接尘工人职业病危害知信行调

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18-820.查[

[12]潘榕,蒋琦莲,范引光.柳州市建筑工地和厂矿农民工职业卫生认

2012,25(4):289-291.知现状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收稿日期:2015-12-25

修回日期:2016-01-28

责任编辑:陈锐锋

参考文献

[1]俞文兰,周安寿.电焊工职业病危害防治手册[M].北京:华夏出

2008:4-14.版社,

[2]ROELSHA,BOWLERRM,KIMY,etal.Manganeseexposure

andcognitivedeficits:agrowingconcernformanganeseneurotoxicity[J].Neurotoxicology,2012,33(4):872-880.

[3]徐国勇,陈青松,赖明珍,等.汽车制造相关企业点焊作业工频磁场

J].中国职业医学,2014,41(3):255-259.职业接触现状调查[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上接第219页)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

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5.范:AQ/T4269—2015[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2015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R/OL].(2016-01-29)[2016-03-30].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6288/2016/0204/264685/content_264685.htm.

[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

.(2012-04-27)[2016-03-30].http://行办法[R/OL]

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5351/2015/0827/257033/content_257033.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008.社,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子天平:GB/T

26497—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收稿日期:2016-03-20

修回日期:2016-03-30

责任编辑:郑倩玲

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化学试剂标准滴定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溶液的制备:GB/T601—2002[

[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报告编制要求:ZW—JB—2014—003[S/OL].(2014-09-01)[2016-03-30].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21839/2014/0901/254197/content_254197.htm.[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

.(2014-09-02)[2016-制要求:ZW—JB—2014—004[S/OL]

03-30].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21839/2014/0902/254198/content_254198.htm.

[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

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5.导则:AQ/T4270—2015[[13]杜欢永.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

2013:179.煤炭工业出版社,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M].北京:


相关文章

  •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g ...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易行律师事务所 李圣 写在课前的话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通过此课件学 ...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T 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2007-08-13发布 200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 案例分析: 劳动及安全制度
  • 第二章 劳动及安全制度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 案例一: 员工用伪造证件签劳动合同,单位能因此解除吗? [案情简介]某公司对外招聘大学毕业生.小武根据招聘要求,在入职的时候向公司提交了其毕业于某大学的学历证书,并与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 ...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认可条件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认可条件 一.机构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部门.岗位设臵合理,职责明确. (二)注册资金8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700万元以上. (三)有固定的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所需的工作场所.工作场所面积不少于700平 ...

  •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
  • 2011年,职业病防治所按照中心(所)“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和省市各项业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科学管理,理顺职能,规范业务,努力加大监督力度,明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方向,重点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促进经济创收再上新台阶。在中心(所)领导的 ...

  •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 某某化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 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总论 ............................................................. ...

  • 放射科相关制度规范等
  • 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 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射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摄影胶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特殊造影的病人, ...

  • 着力打造四大亮点构建法治卫生监督
  • 着力打造四大亮点 构建法治卫生监督 为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提升卫生计生监督法治化水平,根据瑞安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瑞安"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落实瑞安市卫生计生系统"七 ...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 [时效性]:尚未生效[发文字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0号[颁布日期]:2012-04-27[生效日期]:2012-07-01[效力级别]:部门规章[颁布机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目录 * 1 href="#hea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