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冻技术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微冻技术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14年5月最新发布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世界人均年消费水产品量从1960年不足l0kg 增长到2012年19kg 以上,2012年全球水产品总量达到1.58亿吨,比2010年提高约1000万吨。水产品中因富含蛋白质、活性肽、不饱和脂肪酸与其他矿物质等,且本身含有的内源性自溶酶活性远大于哺乳动物,因而极易腐败变质。因此,如何延长水产品货架期,保持水产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口感和风味,己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

部分研究结果显示,造成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包括水产品中含有的高活性内源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脂肪类物质的水解及氧化等。大部分水产品最初品质变化主要由内源性自溶酶引起,尤其是自溶酶导致核酸降解产生的ATP 关联产物,这个过程与微生物活动关系尚不明显。但随着水产品解僵后自溶现象的发生,会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其快速繁殖,从而加剧水产品腐败变质。据统计,全球大概有30%的水产品因微生物腐败变质而浪费,而化学降解和其他腐败则仅占每年总初级农业和渔业产品的25% 。新鲜的鱼肉类,自身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在加工、贮藏、包装、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极易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腐败变质,即使是冷冻贮藏鱼肉制品,其保质期也受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因此,在食品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是延长食品货架期的关键因素。此外,在低温贮藏下的脂肪氧化(化学酶促) 亦可导致酸败。相比其他肉制品如家禽、牛肉、猪肉和羊肉,鱼肉中由于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更易发生脂肪氧化。脂质氧化产物能与含氮物质(包括氨基酸、蛋白质、磷脂和DNA) 反应形成色素与荧光化合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食品腐败变质过程的速度取决于温度,贮藏温度直接影响水产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活性、自身肌体内源酶的活性与各种营养成分(蛋白质、脂类、糖类等) 的状态。为减少腐败和生化降解而开发的各种低温水产品保鲜技术己经在水产品贮藏体系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目前全球水产领域常用的低温保鲜技术有冷藏保鲜、冰温保鲜、微冻保鲜以及冻结等保鲜技术。其中,微冻保鲜技术是公认的低温条件下可较好维持食物品质的方法。微冻保鲜所需温度区域介于冷藏和冻结之间。在这一温度区域内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大多数细菌无法正常生长,同时内源酶的活力也受到抑制。与冷藏保鲜和冰温保鲜方法相比,微冻保鲜所需温度更低,不仅更能抑制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及酶的活性,还会导致水产品蛋白质发生冷冻变性,并降低其自溶阶段的脂肪氧化速率,从而使水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鲜度而不腐败变质。相对于冻结点以上的冷藏水产品,微冻产品在品质和货架期等方而均拥有较大优势。虽然微冻保鲜的水产品货架期比冷冻产品短,一般在20-30d 左右; 但比起冷冻产品,微冻条件下水产品内产生的冰晶少,对细胞损伤小、解冻后的汁液流失率低、鱼肉质构变化不大,能较好保持水产品独特的风味,且

微冻保鲜法能量消耗较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本文主要介绍微冻保鲜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重点阐述微冻保鲜技术在生鲜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旨在为微冻保鲜技术改进及工业化等方而提供理论参考。

1微冻保鲜原理及发展现状

微冻(superchilling ),又称部分冻结(partialfreezing)或过冷却冷藏(deep

chilling) ,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在渔船上贮藏海产品的一种低温保鲜技术; 相对于传统冷藏,此技术能明显延长水产品货架期,因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微冻保鲜的基本原理是将水产品温度降低至初始冻结点以下,此时水产品中5% -30%的水分冻结成冰,未冻结部分溶液的细胞液汁浓度、渗透压增加,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低温亦可抑制水产品中酶的活性,减少酶对体内有机物质的分解,使产品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原有的品质及鲜度叫。此外,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水产品表而能形成1-3mm 厚的薄冰层,维持水产品在贮藏和运输期间温度的稳定; 同时水产品内部形成颗粒微细均匀的小冰晶,对肌肉组织造成的机械损伤小,不会导致细胞破裂溃解; 水产品解冻后汁液流失少,表而色泽好,最大可能保持水产品原有的鲜度。

微冻保鲜的方法最早在1920年由Le Danoi、提出,但当时没得到实际

应用圈。1935年英国捕鱼杂志上介绍了用冷盐水微冻鱼的方法,因为当时人们一直认为微冻保鲜温度刚好在最大冰晶生成区域温度范围(-1~-5C;).应尽快通过这一温度区域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所以微冻保鲜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直到1963年,葡萄牙深海捕鱼者在渔船上发明海水微冻保鲜系统,通过循环海水将鱼保存在一2---5 C:,并取得较好的保鲜效果之后,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相

继开始重视微冻保鲜技术的研究。我国的微冻保鲜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1978年,中国南海水产研究所首次在船上对渔获物采用低温盐水微冻保鲜获得成功,微冻鱼的保藏期可达20d 以上。

目前常用的微冻方法有冰盐混合物微冻、低温盐微冻和吹冷风微冻三

种,根据不同的鱼种和消费者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微冻方式。微冻保鲜技术己

广泛应用于罗非鱼(Tilapia )、大西洋鲑( Atlanticsalmon)、妒鱼(Lateolabrax japouicus) 、石斑鱼(iuephelus awoara) ,鲍鱼(Silver carp )、南美白对虾( Peuaeus vauuamei )、草鱼(Cteuopharyugodouidellus )、大黄鱼(Pseudosciaeu)等以及各种鱼糜( surimi )加工产品等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保鲜效果。此外,近年来也有报道微冻保鲜技术与其他保鲜技术联合使用,如气调包装、涂膜保鲜与真空包装等,可显著提高水产品质量或延长其货架期。

2微冻保鲜对水产品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2.1对产品新鲜度的影响

新鲜度是水产品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新鲜度的变化是一个包括

物理、生化变化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会影响水产品的鲜度,如捕获方法、贮藏时间、贮藏温度、pH 和保鲜剂的使用等。常用来判断水产品鲜度的非感官

指标有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 ,K值、pH 和菌落总数等。然而由于水

产品种类繁多,个体成分复杂,仅用一个指标或特性评定水产品鲜度仍显不

够,一般都需要同时考察2-3个指标对产品进行综合判定。

2.1.1对K 值的影响

K 值是基于ATP 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定量而求得的相对值,反映鱼体死后

ATP 降解反应进行的程度,是评价鱼类新鲜度的一项质量指标,也是口前全球范围内公认的一种鲜度测定指标。一般而言,活杀鱼的K 值低于10%.K值在

20 %以下被认为是极新鲜,在20% -60%为新鲜,60%一80%为鱼体的初期腐

败阶段。

在草鱼冷藏和微冻保鲜研究中发现,K 值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

大,但相对于冷藏(4 C)条件下贮藏到第4d 和第10d 的K 值分别为

41.22% .74.37 % .微冻条件下草鱼片贮藏到第25 d和第50d 时的K 值分别仅为37.05%和73.38% .微冻保鲜明显延长草鱼片的货架期。对罗非鱼、大黄鱼、妒鱼、鲤鱼、南关对虾等鱼贝类进行微冻保鲜处理后,在30d 内贮藏期间K 值均在60%左右,处于二级

鲜度水平,表明微冻保鲜可有效地抑制K 值的增加。

此外,在微冻状态下,不同品种的水产品在贮藏期间K 值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如妒鱼、大黄鱼等的K 值在贮藏初期迅速上升,然后增长速率趋于平缓,而罗非鱼、南关白对虾、鲤鱼等的K 值则一直呈线性增长。鱼的种类不

同,ATP 关联化合物变化的速率不同,因为ATP 的降解活动与酶相关,而温度会影响酶活性。不同鱼种生活水域温度不同,它们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储存温度下,分解速率是不同的,因此,微冻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水产品在贮藏期间K 值变化存在差异。

2.1.2对TVB - N值的影响

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一般是指水产品在贮藏期间,由于肌肉中自身酶和细菌的共同作用,蛋白质分解而产生的氨以及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此类物质具有挥发性,含量越高表明氨基酸被破坏越严重,特别是蛋氨酸和酪氨酸,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因此而下降。TVB-N 现己被多国作为检测水产品腐败的标

准,一般用来评定鱼类的初期腐败程度,其中TVB-N

李卫东等对南美白对虾进行微冻(- 3 C)保鲜,发现微冻保藏至第30d ,对虾的TVB-N 值为17.8 mg /100g,仍达二级鲜度. Liu 等对草鱼肉在微

冻(-3 C)和冰藏(0 C)保鲜中的TVB-N 值变化发现,与冰藏保鲜相比,微冻处理的保鲜期可延长至21d. TVB-N值(15.52mg/100g)远低于草鱼肉二级鲜度的界限值; 而冰藏保鲜到15

此外,熊光权等还研究微冻贮藏期间温度波动对淡水鱼TVB-N 值的影

响,结果发现在(-3 0.1)C贮藏30d 草鱼和卿鱼TVBN 含量分别为18.3mg/100g和19.1mg/100g,远低于鱼肉二级鲜度限值; 而(-3 2) C贮藏第15d 时草鱼和鲫鱼TVB-N 含量分别为24.7mg/100g和25.6mg/100g,己超过其二级鲜度,可见温度波动对微冻保鲜中TVB-N 值影响显著。温度波动会造成小冰晶的融化并因

重结.

从内部刺破细胞结构,导致鱼肉解冻后汁液流失,鱼品质降低。因此,在微冻保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温度稳定。

2.1.3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水产品所含原始菌落微生物数量越少,产品的鲜度越易保

持。在微冻条件下,由于水产品中部分水分冻结,微生物体内的部分水分也发生冻结,微生物细胞液汁浓度增加,改变其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 只有一些具有较强耐冻能力的低温菌仍可存活并缓慢生长,从而使水产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而不发生微生物导致的腐败变

质。相对冰藏和传统冷藏,微冻处理能明显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oa 。

但不同种类的鱼贝类在同一微冻条件下,细菌总数的变化不尽相同。

总体可归纳为增长、下降和先下降后增长这三个发展趋势; 如在微冻贮藏期间,妒鱼的细菌菌落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鳃鱼则一直呈增长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跟鱼贝类自身的组成成分及生长环境有关。此外,同一水产品在不同微冻方式下,水产品中冰晶含量的不同,微生物繁殖速率也会存在差异。如北极甜虾(Pandalusborealis)采用冰盐微冻时细菌菌落总数第1 d上升很快,之后的保质期内细菌菌落总数上升速率缓慢; 而采用冰水微冻时,细菌菌落总数在第1 d内略有下降,然后缓慢上升,但冰水微冻处理的虾菌落总数一直低于冰盐

微冻保鲜虾的菌落总数。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冰水自由流动并包裹北极甜虾,能达到迅速降温且对虾的伤害更小,能更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1.4对肌肉pH 变化的影响

鱼体死后,体内仍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体内的糖原和磷酸

肌酸等物质分解产生酸性物质,使得pH 下降,水产品鲜度下降; 而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鱼肉表而细菌的作用使鱼肉中蛋白质分解,产生碱性物质,使其

pH 逐渐回升。水产品肌肉pH 的变化与其鲜度密切相关,因此水产品贮藏期间肌体的pH 也可以作为评价其新鲜度的一项指标。

对微冻贮藏的鲍鱼、鳃鱼、罗非鱼、草鱼、妒鱼等

肌肉pH 的研究发现,其pH 在整个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均呈"V”宇形,且变化速率明显低于冷藏时pH 变化速率。但也有例外,如石斑鱼在一3℃的低温盐水 中微冻保藏,肌体的pH 变化不明显,始终维持在6.8--7.1之间; 大西洋鲜鱼在一1 .5C微冻贮藏下肌体pH 一直下降,但下降速率低于冰藏处理。在微冻贮藏初期,鱼体肌肉中糖原酵解与ATP 分解都受到抑制,减慢了pH 的下降速率; 同时鱼体内外微生物以及鱼体内源酶的活动也受到抑制,影响了贮藏期内pH 的上升速率。

2.2对肌肉汁液损失的影响

汁液损失反映鱼体贮藏期间肌肉组织结构受到冰晶的机械损伤程度。肉汁渗出液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会导致产品的商业价值降低,同时渗出的汁液也 易成为微生物的优质培养基,加速产品的腐败变质。目前国内外对于微冻保鲜是否可以改善肉汁渗出量尚未有统一定论。

Sikoa 等对鲜鱼微冻(-2C)保鲜发现,微冻保鲜对汁液流失量影响较小,这

与阙婷婷对比乌鳢在冻藏和微冻保鲜效果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且

Duun 和Rustad 对大西洋鳍鱼(Gadus morhua )(- 2.2 C)和大西洋鲜鱼块(一3.6C) 微冻保鲜研究发现微冻处理的大西洋鳍鱼和鲜鱼块汁液损失低于冷藏和冻藏(-21 C ),其认为这与鳍鱼块中盐溶蛋白的损失量有关。然而Liu 等对草鱼的微冻保鲜后鱼肉解冻后汁液损失明显高于冰藏保鲜。Bahuau 等对大西洋鲜鱼块的微冻保鲜也得到相类似的结果,同时通过光学显微镜对保鲜处理后的鱼块观察发现,微冻会加速肌原纤维一肌原纤维蛋白的分离和肌原纤维的断裂,进而导致解冻后鱼块的汁液损失增加。

此外,微冻保鲜贮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温度的变化,细微的温度变

化亦会导致水产品中小冰.b 融化后再结. 钾l ,肉中冰. 钾l 的大小和分布均有变化,进

而加剧肌肉组织纤维和细胞的破坏,导致解冻后肌肉的汁液流失量上升困。此外,由于水产品中肌体细胞部分冻结,使细胞相邻未冻结区域的溶液浓度升

高,单位体积内酶浓度增加,加速肌体内有机物质的分解,导致汁液流失率的升高。

2.3对肌肉质构的影响

质构尤其是硬度,为评价水产品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取决于产品

种类、肌肉部位、保藏与加工的方法。Gallart-Jornet 等研究发现微冻保鲜结合气

调贮藏处理对鲜鱼的质构起负作用,这与Duun 和CalRustad 对大西洋鲜鱼片(-

1.4 C )微冻保鲜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Bahuau 等对大西洋鲜鱼微冻

(-1.5C)后,发现微冻处理的大西洋鲜鱼解冻后,其质构学特征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高昕等对妒鱼在微冻贮藏条件质构(TPA)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破断强度、硬度、弹性、粘聚性、咀嚼性呈下降趋势。贮藏过程中,水产品肌原纤维间的空隙增大,蛋白质发生变性,肌肉细胞间结合力下降,从而导致肌肉质构不断劣化,水产品品质降低。李立杰等研究微冻(- 3 C:)对南美白对虾质构的影响,发现贮藏的前2周内,其硬度、弹性、剪切力和咀口爵胜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这主要由于鱼贝类体死后会的先僵硬后解僵的过程,鱼贝类死后肌体内酶类进行无氧降解,糖原和ATP 减少到一定程度,鱼体开始变硬。随着降解作用的进行,硬度不断升高,直到其达到最大僵硬度。随后,鱼体进入解僵期,鱼体内ATP 酶活性下降,导

致肌动球蛋白变性,使鱼体肌肉硬度下降。

此外,鱼体死后的质构变化还与自身内源性酶,特别是鱼体内的组织

蛋白酶、钙蛋白酶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对微冻中有关其内源性酶与质构关系的研究较少,但即使在冻藏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硬度、弹性等质构指标也会

不断下降,鱼肉将会逐渐劣化到无法食用,因此,这应成为今后探讨微冻保鲜鱼肉品质变化机理研究的重点关注方向。

3对肌肉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新鲜鱼肌肉组织均匀,质膜清晰,肌原纤维排列紧密有序,在横切而

上可见到肌肉组织的断而呈现出细密的点阵集合,在纵切而可看到由肌原纤维产

生明暗相间的条纹。刚冻结的产品,其内部产生的冰晶大小并不均匀一致,随着贮藏期的延长,细微的冰晶会逐渐减少、消失,而大的冰晶则逐渐成长-。冻藏过程中,由于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成长,冰晶的长大与肌原纤维变化将导致鱼肉蛋白质变性,对鱼的品质带来很大影响网; 在微冻温度下,产品表面只有部分水分发生冻结,细小的冰晶不会对产品造成伤害,其微观结构的变化将大大降低。

刘关华比较了大黄鱼的冷冻与微冻保鲜效果,发现冷冻可使鱼体内水

分结冰,体积膨胀,形成内压,肌肉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而发生变形,肌原纤维受挤压且失水收缩,形成空洞; 而微冻贮藏的大黄鱼肌原纤维内有较小空I 凉,纤维内有小的冰. 钾l 体,肌纤维较完整,未出现断裂现象,相对冷冻贮藏的大黄鱼组织结构损失较小。沈月新等观察罗非鱼肌肉组织切片,发现保藏5d 后一18℃冷库的冻鱼由于冻结速率较快,产生的冰晶体积较小,数量较

多,大

部分存在于细胞内,对肌肉组织无明显损失; 而一3℃ 微冻鱼的冰晶是慢冻

型,数量少,呈块粒状,大部分存在与细胞间隙中,冰晶周围的细胞失水收

缩,细胞膜变形,肌原纤维因挤压而集结,使肌肉组织结构受到损伤,但微冻鱼还存在未冻结的肌肉组织,该部分肌肉组织的细胞结构完整,与刚捕获时罗非鱼的新鲜肌肉组织无显著差别。因此,可根据各不同鱼种

选择适宜的微冻温度,使鱼体的冻结率保持在1 /3一1 /2左右,减少冰晶对肌肉组织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缪宇平等研究鲍鱼冻结过程中肌肉组织纤维结构的变化,发现冷却至0℃的鲍肌肉组织细胞周围有薄而软、‘富有弹性的原生质

膜,彼此相互紧密连接,排列整齐,纤维内的原生质分布均匀; 冻结至

-5℃ ,肌肉纤维间出现较小的间距,纤维内有小的冰晶; 冻结至一18℃ ,随着冻结过程的深入,肌肉中的水分由外至内逐渐冻结,冰晶由小变大,引起细胞 内部结构的变位和破坏,肌肉纤维逐渐变形、松散、无规则; 冻结至一35℃,

肌肉纤维间的冰. 晶增大,纤维扭曲,形状紊乱。理论分析认为,肌原纤维的相互分离可能是因为冷冻保藏时胞外冰晶形成所留下的空隙以及细胞骨架蛋白内结缔组织的降解。鱼体在僵硬过程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其肌肉的纤维通过胶原纤维与肌节结缔组织相连,在冷冻储藏后这些胶原纤维不断降解导致肌原纤维缓慢与肌节分离,肌原纤维间缝隙增大; 另外由于肌内膜、肌束膜等肌原纤维内部结缔组织的降解也会导致肌原纤维之间的缝隙增大。而肌原纤维的断裂可能是因为冷冻保藏时胞内冰.b 形成对肌原纤维的破坏作用,肌原纤维扭曲和收缩可能是因为失水以及蛋白酶的降解作用。

虽然冻藏保鲜方法可以长久保持水产品的质量,但是在此条件下,蛋

白质易变性,从而导致肌肉变硬,组织结构破坏,并降低其持水力; 且解冻过程会大大破坏水产品的微观结构,造成肌肉纤维的断裂,影响其品质和口感,降低产品的商业价值。而微冻贮藏下,不仅能有效抑制水产品体内微生物和各种酶的活性,同时只产生较少量冰晶,减少了对细胞的组织结构的破坏,能使水

产品体内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的保持,从而使其品质得以保持。

4水产品微冻保鲜中的冰晶形成机理

冰晶是水分含量在水产品中的固态存在形式,是冷冻食品中最重要的

参数之一,同时也是最难理解、最难测量的参数之一。冰. 钾l 的数量及大小取决

于贮藏前和贮藏期间对温度的控制。微冻保鲜技术对操作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温度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微冻保鲜期间,轻微的温度波动即可引起水产品中冰晶大小及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每种产品的冻结点不尽相同。 对于不同种类、形状、大小的产品要采用不同的微冻保鲜方法和微冻

温度,这就给微冻保鲜设备的研制带来极大的困难。主要难点在于微冻保鲜中的

温度测量,温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会不断产生变化很难进行实际测定。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在水产品冷却和温度完成平衡之后才开始对温度进行控制与测量。在实验室中,能够精确测量微冻保鲜过程的温度,但在工业生产中可精确控制温度在士0.5℃范围内的设备大量生产还存在诸多困难。且冰晶对

温度的依赖性较强,产品中冰量的评估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微冻保鲜处理一般需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冷却到水产品的初始冻结

点,移去结晶潜热; 再抵消冰核形成和冰晶生长的热量。其中微冻预处理的降温冷却速度、鱼肉状态、鱼的种类、降温媒介的传热速率、比热等因素能明显影响鱼肉贮藏期间中冰晶的形成及生长。Kaale 等采用不同降温速率对大西洋鲜

鱼块进行微冻保鲜预处理,发现快速降温能迅速移除鲜鱼肉中潜热,使得细胞内外形成大量、细小、分布均匀的冰晶。贮藏后解冻的鲜鱼块汁液损失率低,持水性性能好。然而,Bahuau 等对大西洋鲜鱼微冻(一1.5℃ )贮藏4周后发

现,微冻在大西洋鲜鱼肌体上层形成了细胞内和细胞外冰,破坏其肌纤维组织形貌的完整性,同时肌体内溶酶体也遭到破损,导致解冻后产品的品质下降。比较两者发现造成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是其采用的微冻保鲜方法存在着差异

性,具体为不同的降温速度与贮藏温度等。此外,Kaale 等还对大西洋鲜鱼块

的僵硬前后的状态、鲜鱼中红色肌肉部分和白色肌肉部分以及鲜鱼表层和中心部位的冰晶大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西洋鲑鱼微冻(-1.7士 0.3℃) 僵

硬前形成的冰晶小,分布均匀; 鲑鱼红色肌肉部分形成的冰. 晶大小(17 士 2微米) 小于白色肌肉部分(29 士 1 微米) ,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冰晶大小断增大,但红色肌肉的冰晶大小始终小于白色部分,同时肌肉中这些冰晶并未 破坏肌肉组织,因为冰晶大小始终小于肌肉纤维的大小。鉴于肌肉细胞结构本身含有弹性,微冻贮藏期间形成的冰晶,大小还不至于破坏其结构。同时贮藏期间鱼片表层先形成冰晶,且直径最小,中心层部分要在微冻贮藏24h 后才形成冰晶, 但形成的冰晶最大。表层冰晶在1d 明显变大,数目减少,这是因为微冻预冷温度低(一30℃) 、时间短,且微冻贮藏的温度(一1.7 ℃) 差距较大,温度变化梯度大,造成冰晶的融化与再结晶,进而使冰晶变大,数量减少。但微冻贮藏的温度稳定后,各层的冰晶则变化不大。以上研究表明,即使同一种鱼

类,肌体加工前的状态与肌肉部位不同对微冻保鲜的要求也有各

不相同。

然而目前除了对大西洋鲜鱼微冻期间的冰晶形成有部分研究外,对于其他鱼种的微冻处理和微冻贮藏期间冰晶形成机理还未见报道,且对鱼肉微冻后含冰率(微冻程度) 的测定通常采用能量消耗法,该法耗时耗力,无法实现其快速在线检测。

5结语和展望

我国幅员辽阔,水产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水产品年产量持续保持在50万t 以上,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水产品(尤其是鱼贝类) 因含高蛋白、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等特点,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需求量愈来愈高,对高品质水产品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因此深入研究水产品保鲜技术,对于增加有效供给,完善水产品保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商

业使用的微冻保鲜可减少产品的冷冻和解冻程序,从而高产品产量,降低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大大减少加工中运输成本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微冻贮藏的温度范围内对水产品进行保鲜,具有保持食物新鲜度、保留食物的高营养质量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等三大优势。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微冻贮藏期间的品质(如汁液损失率、质构、脂肪氧化、蛋白质变性和其他质量参数) 变化机理,特别是鱼体自身的内源酶与品质变化的相关性,是将来水产品微冻保鲜中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目前微冻保鲜之所以尚未在水产品保鲜贮藏流通中得到实质性的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微冻保鲜对设备要求较高,对设备内温度控制及分布要求严格。微冻贮藏期间温度的微小波动,就可能造成水产品中冰晶融化再重结晶成大颗粒的冰晶,破坏细胞组织,影响产品品质。研究微冻贮藏期间的冰晶生长机理,有效控制冰晶生长和重结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此外,微冻保鲜贮藏期间产品的温度及热力学性能随时间、空间的变化为非线性型,典型的单因素研究产品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己无法满足工业上的需求,需要加载高分辨率的空间、时间与不同计算机语言的设备对贮藏过程加以监控。通过数学建模,CFD 仿真模拟微冻贮藏过程,研究微冻技术与水产品原料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借助经典流体力学、热力学、质量守恒理论与数学模型,深入研究微冻贮藏期间的冰晶生长机理,直观反映微冻期间冰晶的变化趋势,优化微冻保鲜工艺。估算微冻时间确定微冻程序,将有效改善货架期。保持微冻贮藏期间温度的稳定对保持理想的食品质量至关 重要。


相关文章

  • 肉与肉制品贮藏保鲜科研平台建设方案20141020
  • 肉与肉制品贮藏保鲜科研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的必要性 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决定着高校发展及竞争力.科研平台是高校学科发展和培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学院科研的重要任务,是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 ...

  • 水产品贮藏保鲜技术
  • 第七章 水产品贮藏保鲜技术 水产类包括许多动物界的类群,如软体动物门(河蚌.田螺等).节肢动物门(虾.蟹等).棘皮动物门(海胆.海参等).脊索动物们.鱼纲„„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原料的最普遍的是鱼纲.我们以鱼类为水产的代表讲讲水产的贮藏保鲜技术 ...

  • 蔬菜保鲜冷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关于蔬菜保鲜冷藏项目 可行性报告 武汉诺华钢结构有限公司 江夏区金口街中湾村委会 2016年8月 目 录 第一章 蔬菜保鲜冷藏项目建设背景 1.1 项目的提出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项目建设可行性 第二章 蔬菜保鲜冷藏项目市场预测 ...

  • 食品包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 课程论文 (中文题目) 食品包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英文题目) Food Packaging Technolog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学生姓名 学 号 课 程 号 所在学院 所在 ...

  • 果蔬保鲜技术
  • 果蔬保鲜技术 第一章果蔬保鲜的概念 1.保鲜 保鲜意为保持新鲜,包括贮藏.运输.和销售等保鲜,通常意义的保鲜指的是贮藏保鲜. 2.保鲜的内因与外因 果蔬的自身内在品性是其新鲜水平的固有本质,品种的这种固有本质即是内因.采取各种方式抑制衰老, ...

  • 蔬菜保鲜新法
  • 蔬菜保鲜新法 牟水元 为开发蔬菜保鲜技术,我们联合甘肃农大专家在武威市凉州区多次试验,总结出两种在多种果蔬贮运中防腐保鲜效果明显.取材方便的小配方,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方法一:1.配方:硫酸钠(或硫酸钾)97%,淀粉(或明胶)1%,硬脂酸 ...

  • 水溶性壳聚糖对鱼糜制品保鲜效果的影响_施海峰
  • 第7卷第4期2011年8月 doi :10. 3969/j.issn. 2095-0780. 2011. 04. 008 南方水产科学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Vol. 7,No. 4Aug. ,2011 ...

  • 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农业科技攻关在农产品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大幅度提生了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我国大宗粮油.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农产 ...

  • xx红枣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 目 录 一.引言 ...............................................................................................................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