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质发展史

地球地质发展史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Earth

太古宙(46~25亿年前)Archaean(4.6 to 2.5 billion years ago) 太古宙是古老的地史时期。从生物界看,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当时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如细菌和低等蓝藻,他们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录。从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个地壳薄、地热梯度陡、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岩层普遍遭受变形与变质、大气圈与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积物的时期。

元古宙(25~5.4亿年前)Proterozoic(2.5 billion to 540 million years ago)

元古宙是一个重要成矿期,主要矿产有铁、金、铀、锰、铜、硼、磷、菱镁矿等。 前寒武纪两个分期的晚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元古宇,位于太古宇之上,古生界之下。元古宙原名元古代,是1887年由S.F.埃蒙斯命名的。Proterozoic属希腊字源,意为早期原始生命。一般把元古宙分为古元古、中元古和新元古3个代,界限分别是18亿年前和10亿年前。

元古宙时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是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从单细胞原生动物到多细胞后生动物演化的重要阶段。叠层石始见于太古宙,而古元古代时出现第一个发展高潮。

古生代(5.4~2.5亿年前)Paleozoic (540 to 250 million years ago)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开始于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

1:寒武纪Cambrian

(Cambrian )距今约5.4亿至5.1亿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地球大陆特征完全不同于今天。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

2:奥陶纪Ordovician

(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奥陶纪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the First)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发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在大约4.4亿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如此。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冰川锁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85%的物种灭绝。 3:志留纪Silurian

(Silurian period)始于距今4.35亿年,延续了2500万年。由于志留系在波罗的海哥德兰岛上发育较好,因此曾一度被称为哥德兰系。志留系三分性质比较显著。一般说来,早志留世到处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达到顶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志留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大陆面积显著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切都标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时期。

4:泥盆纪Devounian

(Devounian)地质年代名称,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

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后,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无脊椎动物除珊瑚、腕足类和层孔虫(Stromatoporoidea,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的一个目)等继续繁盛外,还出现了原始的菊石(Ammonites,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和昆虫。脊椎动物中鱼类(包括甲胄鱼、盾皮鱼、总鳍鱼等)空前发展,故泥盆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

泥盆纪大灭绝(第二次生物大灭绝)Devounian Mass

Extinction(the Second)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发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5:石炭纪Carboniferous (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000万年。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6:二叠纪Permian

(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分为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

二叠纪大灭绝(第三次生物大灭绝)Permian Mass Extinction(the Third)

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陨石撞击Impact

有些科学家认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如果这种撞击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在全球产生一股毁灭性的冲击波,引起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的死亡。搜集到的一些证据引起了人们对这种观点的重视。但大多数生物科学家认为这场灭绝是由地球上的自然变化引起的。

气候的改变Change of the Climate

有些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化是形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二叠纪末期形成的岩石显示,当时某些地区气候变冷,在地球两极形成了冰盖。这些巨大的白色冰盖将阳光发射回太空,会进一步降低全球气温,使陆上和海上的生物很难适应。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发,就会成为灭顶之灾。

大气成分的改变Change of the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生活方式比较活跃的动物,如似哺乳类的单弓类动物需要更多的氧气,可能是因为大气成分的改变而灭绝。因为二叠纪末期气温的降低会导致海平面的下降。海床辽阔的煤层区会暴露在外,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减少。

火山活动Volcanic Activity

火山爆发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尘埃进入大气层。火山灰团不仅会使动物窒息而死,还有可能遮蔽太阳,使全球气温降低。所以,火山活动也可能是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的原因之

一。西伯利亚就曾经发现当时火山猛烈爆发所喷出的物质。

沙漠的肆虐The Desert

二叠纪的陆块碰撞接壤而形成了庞大的盘古大陆。来自海上的雨水和雾气再也无法深入内陆地区。二叠纪的某些区域越来越干燥炎热,致使沙漠范围越来越广,无法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就此灭绝。

中生代(2.5~0.65亿年前)Mesozoic(250 to 65 million years ago) 中生代是 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是表示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1:三叠纪Triassic

三叠纪(Triassic period)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崛起的时期。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这种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三叠纪大灭绝(第四次生物大灭绝)Triassic Mass Extinction(the Fourth)

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灭绝,此次灾难并无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出现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2:侏罗纪Jurassic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侏罗纪的名称取自于德国、法国、瑞士边界的侏罗山。超级陆块盘古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的缝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备移向亚洲。

生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 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翼龙类和鸟类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等等。陆生的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

3:白垩纪Cretaceous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在这一时期,大陆之间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开花植物出现了,许多新的恐龙种类也开始出现,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像飞机一样地翼龙类,在天空中滑翔,巨大地海生爬行动物.但最早地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地小型哺乳动物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

白垩纪末期大灭绝(第五次生物大灭绝)the Late Cretaceous Mass Extinction(the Fifth) 恐龙时代的终结the End of Dinosaurs

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发生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这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年(零点几至几个百万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是恐龙。 新生代(0.65亿年前~现今)Cenozoic(65 million years ago to now)

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 Era)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 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

01:古近纪Paleogene

古近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

地理方面,在大陆内部海侵范围显著缩小。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开始奠定了许多山系的雏型。中国的古近系以陆相为主,仅在边缘地带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植物界中,从晚白垩世开始开始占主要地位的被子植物,更趋繁盛,植物分区更接近现代。

02:新近纪Neogene

新近纪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它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新近纪是地史上最新的一个纪,也是地史上发生过

大规模冰川活动的少数几个纪之一,又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最突出的事件。新近纪开始于距今2300万年,一直延续了2140万年。

前人把新生代第三纪的后期称为新第三纪[2](现称新近纪),延续时间2330万~260万年(国际上是2350万~175万年),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自新近纪起,生物界的大部分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

03:第四纪Quaternary

第四纪开始,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模式。第四纪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于现代。哺乳动物的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而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哺乳动物在第四纪期间的进化主要表现在属种而不是大的类别更新上。第四纪前一阶段——更新世早期哺乳类仍以偶蹄类、长鼻类与新食肉类等的繁盛、发展为特征,与第三纪的区别在于出现了真象、真马、真牛。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的一些类别和不少属种相继衰亡或灭绝。到了第四纪的后一阶段——全新世,哺乳动物的面貌已和现代基本一致。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威胁the Threat of Sixth Mass Extinction

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在过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灭绝一个种。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是尽可能

丰富的世界,还是一个生物种类日渐贫乏的地球?也许可以从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的话中找到答案——“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


相关文章

  • 地质年代详解
  • 地质年代表 (单位:百万年)  地质年代表  第一节 地质年代 研究地球及地壳的发展演化历史是地质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长达46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中,地球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如生物的大规模兴盛与灭绝.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海陆变 ...

  • 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通 知 (第一号) 自从 2010 在广州召开第三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以来,我国在勘查地 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应用地球化学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应用研究方面 均取得显著进展.复杂景观区地球化学填图技 ...

  • 大陆漂移_板块构造_地质力学_赵文津
  • 第三十卷 第六期 二○○九年十二月: 717-731 www.cagsbulletin.com www.地球学报.com 地 球 学 报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Vol.30No.6 Dec. 2009: 717- ...

  • 浅析地质雷达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 第32卷 第3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0年5月 文章编号:1001)1749(2010)03)0292)08 浅析地质雷达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李 华,焦彦杰,杨俊波 (中国地质调查局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 610082) 摘 ...

  • 什么是预查
  • 什么是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 2010-6-27 15:00:16 | 作者:180.112.1.* 正文背景色: 勘查阶段 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1 预查 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 ...

  •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编写提纲
  • 第一章 绪论 交通.位置: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任务要求: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概况:完成任务情况.(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完成工作量表). 第二章 地层 由老到新介绍区域地层系统,重点介绍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划分.标 ...

  • 普通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啊
  • 普通地质学(C)总复习汇总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 ...

  • 地热国内外发展现状1
  • 构造地热学方面,近年来,在构造地质学中,应用地热理论与方法研究构造热演化.圈定地壳深部构造(闭合构造和区域性断裂) 及确定断裂的活动性,都已取得重要成果(熊亮萍,1982; 沈显杰,1992) . 探矿地热学,通过地热异常的研究寻找含油气有 ...

  • 地质作用与地貌
  • 地质作用与地貌 松江二中 王亚辉 一.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各种地貌的形成原因 2.地位与作用 本部分内容是运用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来分析各种地貌的形成原因.从教学顺序上,我将其安排在地貌部分的第二课时,在等高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