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与唯物之间有大道

王岩林

2016-01-14 字号:

被认为起源于西方古希腊罗马的哲学,自古以来便于唯心与唯物主义的两个峰极间,反复纠缠,争斗不休。前半程,好像是唯心论占得了上风;下半场,又似乎是唯物主义气势更盛。

有人说,中国也有哲学。可中国若真有这种以物质存在、还是精神意识为基本问题或分水岭的所谓哲学,那中华大地上,怎么就没有持续不断地、烽火连天地上演过这同类型的大戏、好戏呢?

在我看来,中华与西方根本性的、一系列的不同,不仅在于历史、现实路径选取上的不同;也同时在于各自集群之学与智的统系构建,一个为哲学、一个为道的大不同上。

或者,可以这么说:西方,因为搞了一个哲学,便只能游走在、对峙于偏离中间中合大道的唯心与唯物之两极;中华,因为很早前便发现、锁定了道,所以一劳永逸地摆脱了二分两极的对立与消长,于二者的中间夹缝处,一步步地向前拓展,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宽广和坚实的中合大道来。

居中、行中,肯定是极其艰难的,是需要有更大之智慧的。不过,要说难,是很难;要说不难,也只是转换一种思路与方式、,另寻一种看似艰难的可能路径罢了。

居中、行中、兼合、一统,难不难?于西方思维与理路来说,的确是太难、极难的,甚至是近乎铲除了立足之地的。因为,首先,西方人就没有一种不偏不倚、兼合统合的意愿与信念;其次,西方思维总是爱二分选一、偏极对立;再次,西方搞出来的、奉为圣殿的哲学,一开始就将物质抑或精神“第一性问题”作为了划分两大阵营的“分水岭”。如此这般,界线分明,势不两立,如何还有居中兼合、走出一统大道来之想法做法的立足土壤呢?所以,对西方取向、理路、体系与思维来说,居中、行中、兼合、一统,不仅难上加难,甚至是连一丝一毫之可能缝隙都少有的。

同样的问题,在中国难、也不难?其实却并不难,那完全是一件自然而然、顺风顺水的事了。

因为,第一,中国人将什么看的最重?不是一枝一节、一朝一夕、一城一池、一界一域等卓越优长,而是全局全域、总体永远的立于不败。

第二,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最忌讳偏激、偏执、偏狭、偏斜、偏极了。因为我们知道,站立与行走到任何一个分割、对峙的偏极之地,注定难以兼合,无法一统。而兼合与一统,乃是我们全面彻底地把握、应对整体与全员之自然而然世界的不二手段。

第三,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在寻道、行道、悟道、拓道的过程中,深深地明白了一个西方至今都没明白的道理,那就是:只有居中、行中,才能更好与更自然地实现兼合一统。是为“中合”,是为中道乃通往一统的康庄大道。

正是由于中国人一开始向往的、立足的、追求的、采取的,完全不同于西方,不同于西学之哲学;所以,中华为道,而不为哲学,并由此走出了一条规避与克服“西哲”之唯心、唯物二分对立基本问题的不同道来。

其实,仅以“唯心”与“唯物”这两个词的中文意思来看,便可看到西方偏极二分思维与理路的典型表现。你说有两个阵营,一个是更重物质、存在、客观的等,一个是更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主观等视作较为关键重要的。这还相当程度地合乎人类社会的正常现实表现。可非要在“心”与“物”的前面,强加上个唯有、唯一的“唯”字,那不明摆着,是要有意地、强行地制造出截然的分割分离与不带任何关联牵扯的两极对立吗?这种做法,不仅人为地割裂撕裂、激化对立着人们的认知,而且大多也难容于并非非黑即白的人间社会。

“唯”了“心”与“唯”了“物”之后,不要说各居一端的它们二者,那是相去甚远了;就是它们与各自阵营中那犹犹疑疑、哩哩啦啦、不果敢决绝、不完全彻底的倾向者支持者,也都非要毫不留情地划清界限了。要知道,极端之极,纯粹之纯,那怎么说,也是只能居于极顶端、极小域的极少数或极小部分。就像同样为极端地的“南极”与“北极”,在我们这个偌大的地球上,是不是怎么看,都只能是偏居两端顶之极域,少有人类集群能够大量、长久涉足的憋屈狭窄部分罢了?

越是两端的偏极域,越是纯之又纯的孤立者,就越是空气稀薄、人迹罕至。这乃是一个半规律、半常识的道理。西方之学、尤其是西哲,搞这种“唯心”与“唯物”的二选一、偏极行,便注定会使其不能够赢得更广大的主体民众,无法成为现实世界人们趋之若鹜的主干大道。这点,从哲学上的“唯心”与“唯物”之争,多半未走出思辨的“圈子”、“理论”的高墙,西方广大民众该干啥、仍干啥的表现上,便可以窥见其难为大道的本质。可见,哲学领域内的“唯心”与“唯物”,即便用道的观点看,也根本不可能称作西方的“唯物主义之道”与“唯心主义之道”,而顶大只能是视为“哲学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之道”、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之道”罢了。它们,跟中华之道的“天下一道”、“文明道统”、甚至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之道的道,都还不在一个同级别的层次上。

仍回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乃是两个偏极域的思路上来。既然,它们两个各自偏居一端,是各占偏狭且不大域的“南北极点地域”。那么,是不是它们在两极中间、中部的广袤宽阔领域里,便没扎下什么深根来、没做出什么建树来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不然,也不会说它们不是人类的大道之为了。

中华之道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居于中位、行中用中、兼合两极、全面一统,方能成就大道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据一方,泾渭分明,势不两立,争了这么多年,却根本无视广大宽阔的中间地带,不顾现实社会广大民众真切的期盼,深陷不拔,隔空对骂,到头来荒了自己该做的事,留下了“从思辨到思辨”、“从理论到理论”为学之悲剧。

“西哲”,进入现代后被不断质疑、解构的悲剧,说白了,正是那些号称哲学家的他们,将自己关进、逼到“唯心”与“唯物”之偏极角落里,反留下远大于其两域之千百倍广袤中间、中部地带而无人开垦的必然结果。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便知,哲学的未来将会何等的局促暗淡!哲学的努力,将在新文明的明天多么地不堪大用!

为讲清道理起见,我们不妨将“唯心”、“唯物”与中华之道的“道”,看作是三种不同的视角、路径或看问题之方式。同样面对的,是我们这个世界——包含着所有人类主体与自身之外客体的世界。对“唯心主义者”来说,其根本的想法就是,要以人的心灵、精神、意识、主观、思维等来统统覆盖和解释这一切;而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同样是想用物质、存在、运动、客观等来涵盖和解释这一切。道,也同样,只是没站在前面两者相去甚远、誓不相容的“两极”“山头”上,而是走了一个居中、拓中的路子,却同是想要用“道”的概念、统系、行用去覆盖人们所知所用的一切。

相比之下,“唯物”与“唯心”,最终之所以做不到,而道之所以在体系(或“天下一道”大统系)上、在根本上,能够系统全面地铺展开来,除了居中、乃大道之基的先天优势外,还有至少这么几个关键的因素:

一是,道或道思,紧紧贴合于、始终地贯通于自然、现实、社会实际、人的生命及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西哲之最大的失误,在于忽视、轻视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伟力。殊不知,规定与决定人类思知的真正“定海神针”,恰恰不在形而上思知活动之中、而在形而下的亲身实践中。

二是,道,将人与世界、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存在与精神等,统统地看做是一体联动、缺一不可的,或者更准确地讲是不同程度相互包含有对方成分的。如此一来,道,不仅将“唯物”与“唯心”所割舍、抛弃的大量过渡(或非典型、非绝对)部分统统揽于怀内,更为今后在“唯心”与“唯物”的高山峡谷间开拓新的人间大道,提供了一种无往而不胜的强大武器。

三是,道,站立在相对而非绝对的认知框架之上,视再极端的“唯物”与“唯心”,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存在着罢了。世上没有百分之百全面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同样也不会有仅摒绝一切精神因素的客观世界存在。这是道、大道之论,最终能够全面战胜一切“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学说,最终实现最高意义之整体全员一统的根本保证。

四是,道,注意到了从总体与综合意义上看问题,与分领域、分层次、分先后、分情势条件看问题时的各种差异,甚至所形成的截然不同之结论。比如,让比较“唯物”的思想与方法在科学领域内占主导地位、让相对“唯心”的一套在人文艺术领域里大展拳脚,那是较正确的做法,反之,或据一隅而视之为总体全部,乃是完全错误的。依此方,便能使“唯物”与“唯心”之两大阵营的先决既设,解构于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现实社会实践的无形中。

五是,道,以更高更阔的境界、视域,在对我们的主体与客体世界进行着最全面、最彻底地全兼顾、全包揽,这种“道化一统世界”或“天下一道统”的追求与气概,那是“唯物”与“唯心主义”、甚至整个“西哲”,望尘莫及、无法想象的。

总之,人类未来文明之新的大道,居于“唯物”与“唯心”的山头之间,在相对互参与更多兼合的平台上步步走高,最终必然会以一种超西方哲学的站位与视域,将即便最极端彻底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阵营收编进来,从而成就全人类的道合一统。“道”及与其相伴而生的“大道学”,必将给总是游移不定、非左即右、偏离中道、难为大道的“西哲”好好地上它一课,令其心服口服、俯首称臣。


相关文章

  • 费尔巴哈世界哲学史上的精神纽带
  • 费尔巴哈世界哲学史上的精神纽带 朱 茜 茜 (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甘肃 兰州 学号:XXXX) 摘要: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并不是巅峰,黑格尔的影响似乎才是当时德国哲学的主流思潮,可是作为最初的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的出现 ...

  • 通信中表现出的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形成
  • 孑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独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共同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的时候,还都是不到30岁的青年人.这都是大家很熟悉的马哲史的史实.在他们自己的通信中所反映出来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和科学共产主义创立的过程,大家就不一定熟悉了.人民 ...

  • 2012年二建试题答案
  • 2012年二建试题答案8983 552 77咨询 一.选择题(8983 55277) 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 )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朴素唯物主义 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 ) A.客观唯心 ...

  • 哲学世界观分之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浅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10生工一班 [1**********] 许诚 哲学世界观分之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又可以分之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庸俗唯物主义(或称机械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分水岭为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唯心主义认为 ...

  • 至善网马克思答案测试修订版
  • 至善网马克思题目 第 1 题(单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马克 ...

  • 2016马克思考试题
  • 1. 马恩面对认识对象并无二致,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代的其他人并没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诞 ...

  • 范文:大学生入党申请书3
  •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踏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

  • 高中政治的教案
  • 第一单元: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三节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说出主.客观事物的内容.定义: 2.列举出主.客观事物的一些代表: 3.辨别主.客观事物的联系与区别. 二.能力目标: 1.归纳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 入党申请书--适合大学声的思想汇报
  •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踏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 ...

  • 华南理工马克思随堂作业(含答案)
  •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 C.认识大师 D.享受大学教育 参考答案:A 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 A.他们有名牌效应 B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