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的主要特征

农村社区的主要特征

我们今天探讨的农村社区,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相比,在内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对今天农村社区概念的界定,即要反映农村社区的基本职能,就必须要揭示城乡社区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要求。为此,应将农村社区定义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小城镇为中心地,以自身为腹地,具有一定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口群体,并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的社区类型。这比较符合中国农村社区的实际。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社区除具备一般意义的社区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色,即我国的农村社区基本上与行政机构对位,自然型社区很少,行政型社区是农业社区的主要类型,这有利于各种政府行为协调一致地推行某项国家政策,能够动员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然而自治力弱,凝聚力不强,居民认同心理不明显,权利义务观念淡薄,以传统道德和礼俗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等则是我国农村社区难以克服的弱点。

所谓农村社区发展,就是农村社区居民与政府机关协同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状况,逐步实现人口、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在社区内部的重新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村社区充满了活力,在社区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功能。

1. 社区结构系统由封闭化趋于开放化。改革开放前,农村社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社会结构简单,血缘关系的结合是农村关系的中心。社会化与阶层区分和分化的程度低,因此,阶层少,初级群体多,社会组织单位间的结构关系较为松散,而不同于城市社区社会化与阶层区分和分化的程度高、阶层复杂多样,次级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主流。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社区没有城市社区那种随处可见的科层组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二是职业结构比较单纯,多数以农业为主,只有少数人从事手工业、商业、服务及其他行业;三是农村社区的社会关系多为社区型而非社团型。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制约着农村社区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改革后,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小农经济为根基的社会关系,传统的封闭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田园农耕式村落社区的结构开始分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形成了独特的与城市不同的工业、农业、商业、建筑、运输、服务业齐全的产业结构,以及特有的开放化的社区结构。

2. 劳动人口群体由同质化趋向异质化。改革开放前,农村社区居民无论从内在心理或外在表现上,均趋向于同质化,而城市居民则趋于异质化。加之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社区居民与城市居民在受教育上存在着机会的不平等,致使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城市居民。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农村联产承包家庭经营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带来了社区劳动组织方式、农民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社区居民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家庭功能,以及产业结构的大变化,由此农民群体开始分化,出现了多样化的职业类型。长期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村社区同质性的劳动人口逐渐分化为异质性的各行各业的劳动人口。劳动人口群体的流动与分化,众多农民成为相对自由的,不必固守土地的社会流动群体,从而改变了原先僵化的社会关系结构,使乡村社会具有了多元性、复杂性的特质,有利于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

3. 社区经济活动由简单化趋于复杂化。农村改革带来了两个直接结果,一个是

农村社区生产力的大发展,具体表现为粮、棉、油等农产品的大量增长;一个是农村社区人口摆脱了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农业劳动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具体表现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现,相对自由的劳动力要素流动,加快了农民向城乡二、三产业的转移。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由此带来农村经济的非农化趋势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突破了旧有的农村经济的封闭式的生产格局。市场经济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每种产品的生产都需要由专门的部门来完成,劳动分工越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产品的规模效益越能体现,社区内外的经济联系也日益频繁。城市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业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了新的载体,由此农民从单纯的种植业这一经济活动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加广阔的农、工、商、贸多种经营的生产与生活空间。

4. 社区组织由行政归属型趋于利益归属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计划经济下的经济、政治、社会组织,在利益的驱动下,其功能日趋分化、专门化,开始与行政组织进行结构关系重组,包括乡村组织的变迁,即初级关系(如血缘的或地缘的群体)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而次级关系(如具有共同利益的正式组织、政府机构和商业公司)的重要性在逐步提高。社区组织已不完全依附于行政部门,由于利益分化、具体化,形成不同组织和层次间的利益关系网络。村民自治在农村社区管理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关系由乡村取向趋于城市取向,社会组织形式也从简单的行政依附型向复杂的利益归属型的运动成为农村社区组织变迁的基本趋势。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中,小城镇作为一种介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的特定社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谓小城镇社区,是指在一定地理位置内,以乡镇工业、商业以及手工业生产为主要社会活动的人口集聚区域。在地域结构、人口分布、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它既具有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相异的存在方式,又有与周围农村和城市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自身特点。小城镇社区这种联系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对我国城乡社区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
  • 作者:贺雪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年12期 若将村庄(因当前行政村一级的功能远远超过自然村,故本文中的"村庄"皆指行政村或村委会一级)性质划回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即可以理解为当前农村人际关系的性质.就 ...

  • _村改居_社区_治理困境_目标取向与对策_顾永红
  • 2014年第3期(总第 215 期)SOCIALISM STUDIES社会主义研究2014No. 3,Serial No. 215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目标取向与对策 顾永红 向德平 胡振光 [摘要 ...

  • 电大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1)
  • 作业1 第1题:填空题 1.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在他的(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他又被西方誉为 请输入答案:孔德 .实证哲学教程 2.人类学可以分为( )和( )两个部分. 请输入答案: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

  • 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
  • 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 摘要分析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并总结了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对制约湖南省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作出积极的探讨,以期为该省农村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必要性:现状:制约因素: ...

  • 城市化和全域城市化的基本理论
  • 城市化和全域城市化的基本理论 一.相关概念 1.城市化: A.城市化的含义具体界定为:⑴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型,即农民身份的转变:⑵传统农村聚落形态向城市型社区转型,即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⑶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即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 - ...

  • 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 摘要: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讨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体验性,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

  • 卫生事业管理学考试重点
  • 1.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 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代表人物是:  A:科学管理理论流派:美国的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年金属切割实验 ...

  •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在线作业
  •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1.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C).(4分) 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 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B).(4分) 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紧张D.心理上与父 ...

  • 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指导2
  •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社会体育导论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冯晓丽 授课内容: 第七章 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指导 1.掌握社会体育的社会组织分类 2.掌握我国社区体育的功能及背景 教学目标: 3.掌握企业职工体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