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两部声乐套曲的调性布局及特点

表演艺术

P erformance

舒伯特两部声乐套曲的

调性布局及特点

■吴

弗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尤其是在艺术歌

领域的巨大成就而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朗兹·舒伯特(1797—1828),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在其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在《美丽的磨坊女》中,诗人给我们安排“流浪者”的情了一个有始有终,情节跌宕起伏的完整故事。绪随着故事的发展经历了喜悦、希望、爱恋、激动、嫉妒、失望、痛苦等各个阶段。整部诗集可以根据诗歌的故事情节分为两部分。前十三首为第一部分,后七首为第二部分。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缪勒描绘了“流浪者”从开始自己的流浪生涯到遇见了自己的意中人,随后又经历了爱情的喜悦和爱情的迷惘的在这一部分,“流浪者”的基本情绪是愉悦的,有时故事情节。

甚至是高昂的。虽然有几首歌情绪稍显低落但并没有对这一部分的整体情绪产生大的影响。然而,自从第十四首《猎人》中出现了磨工的情敌———猎人之后,“流浪者”的情绪就急转“流浪者”最终直下。在经历了痛苦的折磨和无助的呐喊后,静静地安眠在小溪之中。

从以上对歌曲的文学分析结合舒伯特对《美丽的磨坊女》的调性安排,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当的一致性。在诗集的第一部分,“流浪者”情绪高昂时,大调性质的歌曲占主导地位。而在第二部分,“流浪者”情绪低落时,则完全是小调性质歌曲占主导地位。可见,作者在套曲的整体调性安排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与流浪者情绪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冬之旅》的整体调性布局分析

在《冬之旅》的二十四首歌曲中,采用小调为基本调性的是十六首,而采用大调为基本调性的只有八首。而且在这八首以大调为基本调性的歌曲穿插于十六首以小调为基本调性的歌曲之间。因此,在《冬之旅》中并不能看到这二十四首歌曲在基本调性安排上有什么规律可言。并不能看到如《美丽的磨坊女》中采用大调的歌曲与采用小调的歌曲的集中出现以表现流浪者情绪的阶段性变化的现象。

而且,在这八首以大调为基本调性的歌曲中,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创作手法以弱化歌曲的大调色彩,以造成全曲黯淡、晦涩的整体气氛。例如:

1)在歌曲中加入一个完整的小调部分,与大调部分形成

曲领域,他扩展了钢琴的功能,将其提高到了与人声同等重要舒伯特因其在艺术歌曲的地位,使得这一体裁得以最终确立。

舒伯特在创作中似乎对“流浪者”这一形象情有独钟,有许多艺术歌曲就是以此为题材的,其中就包括了他的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然而这两部套曲中的“流浪者”形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丽的磨坊女》中的“流浪者”是一个清纯少年的形象,他眼中的世界是无比美好虽然也有失恋的痛苦,但丝毫也不能消弭少年对美好爱情的。

的向往。而《冬之旅》中的“流浪者”应该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他的故事在诗集开始时就已结束,萦绕于“流浪者”内心的只有死亡,而且这死亡的主题贯穿于诗集的始终。由此可见,他对人生的态度是极度消极的、颓废的。那么舒伯特是“流浪者”的呢?本文就是从调如何来创作这两个截然不同的

性安排的角度来对这两部套曲加以分析的。

调性的布局包括调性的整体布局与局部的调性变化两个部分,无疑对两个流浪者的音乐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两部声乐套曲中,整体调性布局控制着流浪者的基本的情感色彩与整体的情绪变化。而局部调性变化则是对局部细微之处的微小的情绪波动加以细致的刻画,是从细微之处着手进而服务于整体的调性布局的创作手法。

一、整体调性布局的分析

1.《美丽的磨坊女》的整体调性布局分析

在套曲的二十首歌曲中,十四首歌曲基本调性为大调,六首歌曲基本调性为小调。而在这些大小调歌曲的安排上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在猎人出现之前的十三首歌曲中,有十二首采用了大调。而自从猎人出现后的七首歌曲中,小调就占了五首。

舒伯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调性安排呢?这是与缪勒诗歌

·PEOPLE'SMUSIC 2009533

表演艺术

P

erformance

对比,以弱化全曲的大调色彩。如《菩提树》中引入e 小调部分,形成大小调的对比。

2)歌曲的开始部分是大调,结尾部分却结束在同主音小调上,使整曲的大调色彩被极大地弱化。如《春梦》中开始部然而结束部分却是在a 小调上。分虽是从A 大调开始的,

3)歌曲虽然是大调性质,但是歌曲采用了特定的和弦以弱化大调的色彩。如《最后的希望》,一开始就采用了减七和弦,渲染出阴暗与晦涩的气氛,弱化了大调本身开朗明亮的色彩。谱例1:

变化。但是,由于两部诗集在诗词意境上的巨大反差,以及舒伯特对诗歌的强烈的个人理解,造成这些转调手法在两部套曲中的不同使用, 进而形成两部套曲在局部调性变化上的不同特点。

1.《美丽的磨坊女》中局部调性变化的特点

舒伯特在《美丽的磨坊女》的局部调性变化中,往往利用大小调的明暗对比来表现“流浪者”情绪的微妙的变化。在这当中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的使用最具特色。同主音大小调相差三个调号,属于远关系调。但是由于同主音大小调具有相同的属音和下属音,因此在传统上又被认为是近关系调。同主主音、

音大小调的使用在《美丽的磨坊女》中比较普遍。如在《嫉妒与矜持》中g-G、《磨工的花》中g-G、《凋零的花》中e-E等等。在《美丽的磨坊女》中,流浪者是一个清纯少年的形象,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整部套曲中,舒伯特刻意突出了整部套曲的黯淡与晦涩的小调色彩。

舒伯特为什么如此强调整部套曲的小调色彩呢?这是与《冬之旅》这部诗集的整体意境紧密关联的。在《冬之旅》中,有两个主题始终围绕着“流浪者”,那就是“错乱”与“死。“错乱”这一主题在《冬之旅》中表现得相当充分。首亡”

先,《冬之旅》中的“流浪者”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整部套曲的二十四首诗,即使按照缪勒的顺序,也不能构成一个其次,在《冬之旅》中,流浪者的情绪似乎完完整的故事情节。

全地只受着自我世界的支配,全然不顾及外界的影响,没有什么人或事能引起他情绪的波动,只有回忆才能使他凝固的心泛起微微的涟漪,而重新归于死寂则似乎是永恒的法则。不仅如此,《冬之旅》中的流浪者内心充斥着无尽的痛苦而不能自拔,情绪的跳跃跨度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的不合理, 也可以说是有一些思维混乱了。如二十三首《勇气》和二十四首《老艺人》这两首诗,应该是整部诗集中情绪分化的两个极端,但恰恰是这两个极端却被安排在一起,这反差是巨大的,让人觉得此时的“流浪者”似乎已经精神错乱了。还有贯穿于全篇的“死亡”主题。“流浪者”内心极度痛苦,只求死亡早日来临。所以《冬之旅》中充斥了极具悲剧色彩的“冻泪”“鬼火”之类的名词。且这“死亡”的主题贯穿于诗集的始终,时时提示着“流浪者”最终的悲剧性结果。

由以上这些分析可见,正是由于舒伯特对《冬之旅》这部诗集的准确把握,才最终导致《冬之旅》中整体调性布局的小调化倾向的形成。

眼中的世界是无比美好的,虽然也有烦恼,但丝毫也不能消弭少年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因此舒伯特以大调为主创作这部套曲。当诗词意境转折或流浪者情绪突变时,调性转变多采用关系大小调的转变,有时采用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等手法,利用大小调的明暗对比,营造出一个与诗歌意境变化相符合的氛围。

2.《冬之旅》中局部调性变化的特点

在《冬之旅》中,远关系转调、离调、调性对置等手法得到“流浪者”充满痛苦与错乱的内心世大量的使用,勾勒出了界。这些方法的大量使用也是与《冬之旅》的整体氛围密切相关的。在《冬之旅》中,“流浪者”是一个对生活悲观绝望的中因此,大量采用年人,世界对他来说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远关系转调、离调、调性对置等创作手法,尤其是远关系转调和调性对置的大量使用,给整部套曲蒙上了一层晦涩、忧郁的面纱,营造出一个错乱的、充满不确定的内心世界。现将《冬之旅》中局部调性变化的特点总结如下:

1)调性转换更加大胆。以第七首《在河面上》为例。在歌曲的前21小节,调性就经历了e 小调—#d 小调—d 小调—#d 小调的变化。e 小调和#d 小调之间的关系是远关系调关系,舒伯特为什么要采用如此短促而频繁的远关系调转换呢?其原因就是为了游泳者形象的塑造。如此短促而频繁的远关系调转换,给人以非常不稳定的感觉,造成流浪者形象的多变,这些对流浪者形象的塑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调性转换更为频繁。在《冬之旅》中,调性转换之频繁,有时甚至是一句一调,甚至是半句一调。以《风信旗》为例。谱例2:

二、局部调性变化的分析

这两部套曲的局部调性变化上共有的最大的特点是舒伯特自由地运用近关系转调、远关系转调等创作手法,有时甚至采用离调、调性对置等创作手法,精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34·PEOPLE'SMUSIC 20095

表演艺术

P erformance

整体来看,舒伯特在《冬之旅》的整体调性布局的创作中是在努力营造一种类似小调的整体气氛的。

2.局部调性变化特征比较。在《美丽的磨坊女》中,“流浪者”情感的波动相对较小。其局部的调性变化往往显得比较《冬之旅》中,虽然舒伯特还是用大小调的对比来平静。而在

谱例中短短的八个小节就经历了G 大-a小-d小-g小-d 小的变化,其调性变化之快实在让人目不暇接。

3)大小调对比更为激烈。在《冬之旅》中,大小调对比主要表现在每首歌中,是句与句之间的对比。以《勇气》为例:在歌曲的前17个小节中,调性就经历了g 小调-D大调-g小调-G大调的变化,不可谓之不快。而且这调性的转换都是大调与小调之间的交替进行。舒伯特为什么要这样来创作这首歌曲呢?这是因为舒伯特深深地理解了缪勒的诗,体会到了流浪者内心所蕴藏着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极细微的情感变“雪花飘落在我的脸上,我就把它擦去,当我的化。在这一段:

心儿在诉苦,我就高歌一曲”中,舒伯特将其处理成两句对比句,用小调来代表生活中的痛苦,用大调来代表生活下去的勇气。用这激烈的大小调的半句与半句的对比,来强调流浪者生活下去的勇气之高昂。

4)调性对置的使用更为多见。调性对置是指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使用,多用在音乐情绪突变之时,利用同主音大小调的明显的色彩对比,来表达强烈的思想与情感变化。这一创作《冬之旅》中最为多见。以歌曲《春梦》为例:手法在

歌曲《春梦》是《冬之旅》中情绪变化比较剧烈的一首。其歌词可以划分为在情绪上有较大差别的三个部分,分别是舒伯特根据诗梦境-梦醒-幻想阶段。在确定歌曲的调性时,

意,将“梦境”部分确定为A 大调。而将“梦醒”部分确定为a 小调,利用同主音大小调的巨大反差生动地描绘出“梦”是如何破灭的。而在“幻想”部分,开始时是A 大调,但很快就转入了a 小调,形象地刻画出了幻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冬之旅》中,舒伯特采用更为大胆的转调手法,更为频繁的转调频率,句与句之间强烈的大小调对比,大量使用调性对置等创作手法,给整部套曲蒙上了一层晦涩、忧郁的面纱,营造出流浪者错乱的、充满不确定的内心世界。

本文谱例均选自《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邓映易译配,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

“流浪者”情绪的变化,但其对比的剧烈程度是《美丽的表现

磨坊女》不可比拟的。在《冬之旅》中,远关系转调、离调、调“流浪者”情绪的对比推向了性对置等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将顶点。

在舒伯特的两部声乐套曲的调性的安排与运用方面,舒伯特大胆地走出了传统的以近关系转调为主的调性转换体系, 在这两个“流浪者”形象创作中广泛而大胆地运用了各种《冬之旅》中的“流浪者”形象创形式的远关系转调。另外, 在

已出现了调性模作中, 舒伯特对调性的安排与运用更为大胆,

糊的趋势。如第十六首《最后的希望》中, 舒伯特采用多种手法来模糊歌曲的大调性质, 歌曲的开始部分基本无调感, 以至于被人认为是无调性音乐的鼻祖。舒伯特在这两部套曲的“流浪者”形象塑造中所表现出来的在调性安排上的特点, 充分显示出舒伯特已逐渐地走出了古典主义音乐固有的窠臼, 正逐步地迈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自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荣光《舒伯特独唱歌曲之研究》,全音乐谱出版社1995年版。[2]邓小英《鼎盛期的德奥艺术歌曲》,《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刘东《后浪漫时期德语艺术歌曲的发展》,《星海音乐学院学

报》2000年第4期。

[4]格奥尔格·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5]保·朗多米尔《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6]杨俊鹏《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天津音乐学院学

报》2004年第3期。

三、两部套曲的调性特征比较

1.整体调性布局特征比较。在《美丽的磨坊女》中,分别采用大调小调为基本调性的歌曲的比重差别明显,而且,这两者之间是能形成一种情绪的对比的。而在《冬之旅》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调歌曲。这是因为《冬之旅》的基本情绪是暗淡的、忧郁的,即使是以大调为整体调性的歌曲,舒伯特也尽力弱化它们的大调色彩,造成类似于小调的色彩。因此,从

吴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

·PEOPLE'SMUSIC 20095

35


相关文章

  • 浪漫主义往后小整理 欧洲音乐史
  • 瓦格纳的乐剧 (1)主要作品: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 ...

  • 人教版 音乐鉴赏 高中相关音乐知识
  • 1.音乐基本要素 节奏.力度.旋律.调式.和声.曲式.织体.音色 2音乐欣赏的目的 培养和发展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发展审美能力.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培养热爱弥足音乐的感情.培养音乐兴趣.有益于身心健康 3.民歌 是 ...

  • 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中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交往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 ...

  • 交响乐欣赏
  • 一直以来交响乐对于我都是一片神秘的地带,既陌生又好奇而这次有幸选中交响乐欣赏这门课经过一些学习后对于交响乐有了很多新的认识.确实是一次新的认识新的选择,交响乐能带给人的东西是别的音乐无法达到的.很多人当然也包括以前的我觉得交响乐是高深莫测. ...

  • 西方音乐不同历史时期的划分 主要作曲家及代表作(三)
  • 此文,原是一封信,應約寫給在德留學的侄女.作於2001年,素材源于网络. 三.浪漫主义时期 (1)浪漫主义时期的起止(1820-1910年 相当于我国清道光至宣统年间)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 ...

  • 舒伯特与他的音乐
  • 舒伯特与他的音乐 摘 要:浪漫主义是十九世纪产生在欧洲的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和创作风格.在整个浪漫派时期,钢琴音乐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在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上,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音乐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 ...

  • 李斯特历史贡献
  • 李斯特历史贡献 1.钢琴音乐创作:极大地拓展了钢琴表现力,使其具有管弦乐队或民间乐队的音效,还丰富了当时还不知道的音色并增强了主旋律和弦的效果:充分使用宽广的音乐,运用复杂华丽的复调音乐:使用音程跳弹.拨奏滑音等.狂想曲地位最为重要,既不脱 ...

  • 小学五年级音乐知识点复习汇总7
  • 小学音乐知识 李群(1925-2003)女作曲家.河北磁县人.从小爱好音乐,曾在延安鲁艺学习.创作有各种形式的声乐作品三百余首.其中<我们要做雷峰式的好少年><快乐的节日>等儿童歌曲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普罗科菲耶夫 ...

  • 第一讲 交响乐队乐器介绍
  • 第一讲 交响乐队乐器介绍 作业题: 欣赏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以及区分各种管乐器的音色效果 铜管乐器是用黄铜制造的管状吹奏乐器,是以嘴唇的振动,激起管中空气的振动而发音的.铜管乐器包括短号.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和各种萨克斯号.小号和 ...

  • 冼星海教案
  • 篇一:新冼星海教案 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 教 案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