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及观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及观后感 “读国学经典 做美德少年”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 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 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 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集 体诵读《弟子规》,并举行了开笔礼。

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师 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 ,

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后者获胜。那么 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 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 可得多读而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 情况,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名师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 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 分。最后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同障碍,观察选手 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通过比赛,很遗憾。

22222

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 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 ,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 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 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通 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 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 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 “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 》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 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 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 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 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 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 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 强。

333333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一)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元素。学习国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这个暑假我便通过《中华诵》这本书,学习到了许多国学名篇,使我充实了许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一句诗将花朵欺凌,沾人衣裳之境描绘出了淡淡忧伤,但却无一丝浮夸,通俗易懂,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更令我们体会到诗的高雅、别致与委婉的特点。

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却咏出了诗人身在狱中无限的苦闷与悲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我心”更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感

慨,抒发了“自己”被诬陷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此时诗人也正如战国时楚国驱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菜根谭中的“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这句话总是使我思考,让我体味。只有有了动才有静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只有有了诱惑才能体现出人无欲无求的高尚品质;只有身处逆境,才能体现出他的品德是如何;只有有一颗纯洁的心,人才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导致堕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这样人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啊!而这里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实我们也要向创作了这些经典作者们致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经典了。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说过:“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

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三)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

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一) 1F4.html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元素。学习国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这个暑假我便通过《中华诵》这本书,学习到了许多国学名篇,使我充实了许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一句诗将花朵欺凌,沾人衣裳之境描绘出了淡淡忧伤,但却无一丝浮夸,通俗易懂,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更令我们体会到诗的高雅、别致与委婉的特点。

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却咏出了诗人身在狱中无限的苦闷与悲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我心”更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感慨,抒发了“自己”被诬陷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此时诗人也正如战国时楚国驱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菜根谭中的“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这句话总是使我思考,让我体味。只有有了动才有静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只有有了诱惑才能体现出人无欲无求的高尚品质;只有身处逆境,才能体现

出他的品德是如何;只有有一颗纯洁的心,人才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导致堕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这样人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啊!而这里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实我们也要向创作了这些经典作者们致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经典了。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说过:“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那国学经典就是那阳光、暖风和甘露来无时无刻滋润我们。我们只有多学习、多运用国学经典才能感悟到他博大精深的魅力。正如“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一样。

就让我们一起诵读这些经典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的世界充满智慧,让这美丽的国学之光一直长存!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二)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

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经典诵读读后感

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 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

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http://www.wenku1.com/view/974D4D265F5896C3.html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

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范文二

读书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在读书的旅途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

最近,我读了古代着名诗人白居易写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篇古诗。这首诗充分具体地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自己出门在外的孤独。他思念家人,思念家乡。这首诗的诗文是: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

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话说着远行人。译文: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晚上,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当我想起家里的人也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 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我读了这首诗,深深地体会到了白居易在邯郸驿站是多么地思念家人。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也像白居易一样,身在他乡。每当过节都会不由自主地思念家乡的亲人。

有一次,我的爸爸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出差去了。端午节那天,我只能和妈妈孤零零地两个人在家过了。以前过端午,爸爸都带我们出去游玩,欣赏风景。可是今天,却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吃着干巴巴的粽子。整个家里显得冷冷清清的,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在外地出差的爸爸。爸爸在干什么?爸爸今天吃粽子了吗?一个个问题不由自主地从我的小脑袋里嘣出来。真希望爸爸陪我们过端午啊!可妈妈却语重心长地教导我:爸爸正在外地出差,工作需要他,社会需要他,我们作为家属应该为他感到自豪!晚上,我和爸爸通了一则电话,告诉他节日快乐! 经典诵读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在新的一年,我要多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国学经典读后感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

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

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

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 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

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建议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实际上也是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结果反而害了自己。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际上就是反对教科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这是要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

《大学》中又有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在唐诗里品愁,在品愁中成长

六(3)班 叶凯利

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

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

—”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

六(3)班 黄重文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

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级女生,“状元360”,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噢!古诗,谢谢你.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读《弟子规》,学做人

六(3)班 黄文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相关文章

  • 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传承泱泱中华美德
  • 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传承泱泱中华美德 青羊小学地处上党老区,全国劳模申纪兰的故乡,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青羊大地上一朵奇葩.2013年1月份,被山西省教科院定为在平顺开展<传承国学精华 整合课程资源 弘扬民族精神> ...

  •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
  • 就在假期的时候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这个节目让我受益匪浅. 当冬日的寒风掀开了中华诗国的宝库时,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幽幽的远古中跳跃出来,同时,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祖国花朵的脑海中迸发出来. 在第一轮的" ...

  • 经典诵读观后感300字
  • 经典诵读观后感300字 经典诵读>观后感300字(一)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看着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 ...

  • 小学生阅读汇报材料
  • 阅读经典 快乐成长 _____建昌小学中段学生阅读经验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同行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将我们建昌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工作的情况在这里给各位做简要汇报,诚挚期待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今天,我汇报的 ...

  • 德育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 德育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播种良好习惯 收获健康人生 由于我校所处邮政路南端,与县政府有一路之隔。虽然近年来的生源各项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部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养成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我校的住宿生、留守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思想状况 ...

  • 阅读节活动方案
  • 在读书中养成习惯.储蓄快乐 ----实验小学第七届阅读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新教育实验的形势下,我校积极营造浓浓的校园 书香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师生读书活动.亲子阅读活动,把学校打造成"学校有 ...

  • 班级自主管理细则
  • 班级自主管理量化细则 一.德育考核(30分) (一)考核内容:(1)诵读国学经典(2)感悟国学经典(3)德育实践 (二)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1.诵读国学经典 能背诵指定的国学经典内容,并能较好的领悟国学经典的精髓,学生分成五等考核,依次为 ...

  • "走进名著,诵读经典"活动方案
  • “走进名著,诵读经典”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豁达,读书使人快乐。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习惯,让书香浸润人的心灵。 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快乐的事情,争 ...

  •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润泽人生
  •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润泽人生 -门村小学“读书节”暨经典诵读启动仪式侧记 十月,果实累累,丹桂飘香,在素质教育道路上勇于奋进的门村小学,在金秋十月又迎来了第二届读书节,一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润泽人生”的师生读书展示会于10月23日在门村小学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