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类推荐书目

一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

《麦克白斯》(英国,莎士比亚)(通译麦克白吧?)

《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乔叟)

《失乐园》(英国,弥尔顿)

《傲慢与偏见》(英国,奥斯丁)

《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

《奥德赛》(古希腊,荷马)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斯多德)

《伊尼特》(古罗马,维吉尔)

《共产党宣言》(德国,马克思、恩格斯)

《美国民主》(法国,托克维尔)(商务版为“论美国的民主”)

《罪与罚》(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战争与和平》(俄国,托尔斯泰)

《美国独立宣言》(美国,托马斯·杰弗逊)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

《草叶集》(美国,惠特曼)

《麦田守望者》(美国,塞林格)

《红字》(美国,霍桑)

《愤怒的葡萄》(美国,斯坦贝克)

二社科院法学博导推荐书目

陈云生荐书

陈云生,男,北京人。1966年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84年从事著名法学家张友渔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获法学博士学

位。1991年1月至1993年1月先后在美国露易斯·克拉克西北法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法学院、哈佛法学院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从事进修和讲学等学术活动。1998年9月至1999年3月在丹麦人权公司从事专题研究。现为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法学会宪法研究会理事,被收入多部当代文化名人或知名学者词典。

陈云生研究员先后出版著作十几部,发表论文、文章一百多篇。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民主宪政新潮——宪法监督的理论与实践》(独著)、《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译著)、《权力相对论——权利和义务价值模式的建构》(独著)、《民族区域自治法精义》(主编)、《超越时空——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独著)等。

他所推荐的书和理由如下:

1.《英宪精义》(戴雪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此书全面阐述了英国宪法的基本原理与重要内容,包括议会主权、法治、宪法与宪典之间的联系。英国是世界上现代宪法的发祥地,英国因其最早形成的近、现代宪法而被认为是宪政母国、议会之母。英国宪法虽是不成文宪法,但其基本原理却深远地影响了世界上所有

的近、现代西方的宪法与宪政。该书因其全面、精湛的分析和透视英宪原理与原则,不仅在英国,而且在全世界有着长远而广泛的影响,是宪法学的基本教材和必读的首选书目。

2.《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著,商务印书馆)

该书是西方法哲学名著,作者试图通过法律现象的背后,探讨法律的精神与实质,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和政体的关系、政体的种类和它们各自的原则;政治自由和分权学说;法律的学说,等等。其中的分权学说,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影响了自他而后全部西方的政治理论与宪政发展,至今仍被广泛地采用和实践。该书不仅在西方,在中国也被奉为法哲学乃至法学的研习者首选的必读书目。

3.《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等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该书是汉密尔顿、杰伊和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美国新宪法(即世界上第一部近代成文宪法),在纽约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他们自称“联邦党人”,坚持主张在美国建立以代议制为基础的联邦政体。该书的意义在于将西方的政治分权学说具体而实际地设计成为一种现实的政治体制,为美国的宪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政治基础。该书成为研习美国宪法的必选著作之一。

4.《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该书是中国本土作者所著的最权威的比较宪法专著,是截至于20世纪前半叶对西方宪法理论与宪政体制进行的最全面的、最客观的介绍和研究之作;对个人权利理论的论述和研究更是高于同类的宪法著作,至今仍值得我们继续关注;该著作还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学术个性品格,开独立研习宪法学风气之先。该著作因此被中国宪法研习者尊为必读的权威书目之一。

5.《正义论》(罗尔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该书更新了古典社会契约论和自由主义传统,洞开了现代社会之基本结构、合理性基础、宪制构成、社会组织与运作等一系列广泛复杂的社会、政治哲学课题。它标着着一个轴心式的转折,是继柏氏与亚氏、启蒙运动与功利学派之后的第三个政治哲学高峰。

6.《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该书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和发展以及为当代社会理论领域的拓宽所做的知识上的贡献——“知识增量”,引发了“重大的认识论转向”与“进化论转向”,为我们把握西方自由主义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林荐书

李林,男,1955年11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70-1980年,先后在工厂、军队和机关工作10年;1980-1990年,依次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后

,分配到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生院法学系教授、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林研究员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法理学和宪法学中的立法理论与制度、宪政与民主、法治与人权理论等,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立法机关比较研究》、《比较立法制度》、《当代人权理论与实践》、《法制的理念与行为》等。他写道:

我从小喜欢看一些中国古书,大约在15岁参加工作前,就已看过当时能找到的古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镜花缘》、《隋唐演义》、《上古演义史》、《三侠五义》等。其实,那会儿看古书,主要是看情节、读故事,几乎是囫囵吞枣,对自己思想的影响并不深刻。后来转向读一些外国作品。对我真正产生较多影响的,是包括马恩经典著作在内的一批外国著述。主要有以下几本:

1.《牛虻》(艾·丽·伏尼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版;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16岁时读这本书,对我产生巨大影响和震撼的,是在亚瑟成长为牛虻的过程中,那种确立信仰、锤炼毅力和养成性格的人生经历,以及成为牛虻后所具有的爱憎分明的品质,无畏无惧的精神,献身理想的执着,冷峻刚毅的人格。亚瑟对他曾经最信赖的神父说:“我相信你跟相信上帝一样。上帝是一个泥塑木雕的东西,我只要一锤就把它敲得粉碎;你呢,却一直拿谎话欺骗我。”这样一些话语,使当年的我开始了更多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2.《斯巴达克思》(拉·乔万尼奥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

18岁时,几经周折借到这套书,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后,心灵受到又一次受到冲击。过去知道人类历史上有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有阶级斗争,但只有在读了《斯巴达克思》,才从另一种文明、另一种历史、另一个故事中,实实在在地了解、感受了“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在这种历史中,充分展现了人们生存的本性,斗争的智慧,人性的弱点,爱情的力量,征服的野心,„„。人在特定的逆境和条件下,应当可以通过自己的奋争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理想和命运奋斗的人,未来就在他的手中。

3.《论法的精神(上、下)》(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983年在西南政法学院上大三时,认真读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初深受苏联法学影响的时代背景下,在当时象样的法学著作匮乏的条件下,能够得到并细读此书,真是一种大开眼界的幸事。这本书把法放在不同的文化、社会生活、习惯传统、政治体制中来考察,揭示出法律背后的法及其精神和意蕴,梳理出西方近代政治法律的一种传统渊源。孟德斯鸠所倡导的法的精神,至今仍值得关注。

4.《当代主要法律体系》(勒内·达维德)

这是1980年代中期比较有影响的一部比较法译著,在北大法律学系等院校的法理学研究生,还常被导师要求读英文版原文。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人,他用大陆法系的眼光和比较法的视角、方法,侧重比较研究了世界的三大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社会主义法系和普通法系。作者不回避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读后,有一种“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感觉,为当时“反思传统法学”、“更新法学观念”,在一定意义上提供参照系。

5.《政治学说史(上下册)》(乔治·霍兰·萨拜因,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986年底,在读过苏联版的《政治学说史》(上、下)(莫基切夫主编,吴大英、王家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5月出版)后,再有比较地细读美国人写的《政治学说史》,会发现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和法律的历史。应当说,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的政治法律史,都是已经发生的、既存的、客观的实在,但在不同的政治学话语中,同样的史事却被解释成不同的理论、学说。其中的科学性、规律性何在?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谈得上研究和提高。

梁慧星荐书

梁慧星,男,汉族,1944年1月出生,四川省青神县人。1962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本科,1978年10月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习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在中

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从事民法学研究。1985年担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10月-1998年12月担任民法研究室主任。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担任民法学博士生导师。1999年1月担任《法学研究》杂志主编。1999年起担任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1年兼任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2003年起担任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梁慧星研究员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学中的民法总则、民法债权、民法物劝、法学方法论等。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合同法》(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经济法的理论问题》(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民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合著,法律出版社,1991年)、《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法律出版社,1991年)、《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民法总论(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中国物权法研究(上、下)》(合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合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法律出版社,2002年)、《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合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等。

在梁慧星研究员看来,对他影响较大的书目为:

1.《牛虻》(伏尼契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斯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陀斯妥耶夫斯基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我读过许多书,专业的和非专业的,自觉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自觉受益最多的,是在大学期间读过的这三本翻译小说。对弱者的同情心,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对社会正义的信念、献身精神和钢铁意志,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刘瀚荐书

刘瀚,男,1935年11月出生,甘肃省静宁县人。1951年—1957年在甘肃平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工作。1957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61年本科毕业。1965年1月该系法理学研究生毕业

。1965年—1974年在原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1974年—1978年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和东城区委宣传部工作。1978年6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现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还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刘瀚研究员的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是法学和政治学,他的最主要学术观点是法制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的国情,其研究的特点是紧贴中国社会现实,解决中国法制建设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其理论来自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实践、又服务和作用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实践。刘瀚教授也非常重视法学宣传和教学工作,多次应邀给有关中央领导和省级领导以及有关城市的领导开设法制课讲座。

到目前为止,刘瀚研究员先后发表150多篇论文,出版十几部学术著作(包括独著与合著)。他的主要学术代表作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法学与法制》等。

在刘瀚研究员看来,对他影响较大的书目和理由如下:

1.《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我上私塾时读的,当时能通背,后来也常翻阅。“中庸”、“修身”、“齐家”、“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苛政猛于虎也”等等,观点鲜明,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我自然受到其影响。我以为,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通读几遍四书是很遗憾的。从国学修养的角度来说,四书是必不可少的。

2.《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50年代初,在工作岗位上,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其中范老主编之《中

国通史简编》(精装一大本),对我影响最大。一是它编得好,读起来很有趣;二是它讲的内容在上小学时,脑子里就有了个轮廓,读起来很亲切;三是尔后常用到。

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这是我读的最用功的一本书,这不仅因其内容博大精深吸引人,而且因其方法论和写作技巧也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我至少通读过三遍;而且,因买过三本单行本,每本都边读边做记号,边在书眉写些简短心得。

4.《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在西方法学著作中,我最佩服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50年代读的是解放前译本《法意》,80年代后读的几个版本就通顺多了,这是由于原来的译文不好。因而,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其观点的创新,方法的唯实,文笔的生动,都很好。

5.《政治学中的重大问题》(里普森)

近几年读的有关民主政治的译作中,《政治学中的重大问题》对我影响很大。读书认为,法律的天空,若无政治支柱,就会随时倒塌。此观点,使我联想到许多古今中外的史实。此观点虽尖锐,但不彻底,人们会问,政治又由什么支撑呢?我以为,能引起读者举一反三思考之书便是好书。

刘楠来荐书

刘楠来,男,1933年5月出生,江苏丹阳人。1955年7月东北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1961年3月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工作

,曾任国际法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现任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法学组成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年刊》主编、中国海洋法学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楠来研究员早期从事国家和法的历史研究,70年代中期,转攻国际法,特别是国际海洋法和国际人权法,是国际法学科带头人。他曾作为全国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专家组成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主持“关于我国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研究报告”、“关于我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研究报告”等项目研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国际海洋法》、《发展中国家与人权》、《关于我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研究报告》等。

刘楠来研究员推荐的书为: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这是一部彰现唯物史观,正确说明国家起源的经典著作。它从对于历史事实的严谨考察中引申出科学的结论,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开启社会和历史的奥秘殿堂的金钥匙。

2.《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历史的百科全书,在世界观和认识论方面影响了中国数代人。书中的许多至理名言,如“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讲就讲认真二字”等等,对于我们治学做人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3.《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这是18世纪以来对于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书中,卢梭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推崇和追求,他为建立民主政治而作的理论探索,以及他所提出的人民主权思想,有关代议制的论述等等,都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

4.《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这是一部荟萃中华文化精品的文集,选文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从中可以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陶冶情操。这部书,对于我们提高文化修养、汉语水平以及写作技能都也有很大帮助。

5.《国际法》(周鲠生,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周鲠生是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在这部书中,他对于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国际法的主要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既有透彻的理论分析,又有新中国初期国际法实践的总结,是中国学子研习国际法的入门必读书。

马骧聪荐书

马骧聪,男,1934年1月5日生,河南省博爱县人。1953-195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学习,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

会科学院的前身)法学研究所工作。曾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科学顾问、国家环境保护局法律顾问等职务;现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兼任华东政法学院等院校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马骧聪研究员原先研究国际法、苏联东欧国家法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转向环境经济法学领域研究。由此,他成为我国最早从事环境资源法的研究与立法工作的学者之一,是我国环境资源法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并先后参加了《环境保护法(试行)》、《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起草和修订以及多数环境资源法律草案的论证工作。1995年,马骧聪研究员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人物传记中心列入1996年出版的《国际人物传记辞典》。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环境保护法基本问题》(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国际环境法导论》(1994年)、《环境资源法》(主编并撰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生态法学》(与陈茂云合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等,其中《生态法学》一书在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国家图书奖”。

在马骧聪研究员看来,对他影响较大的书目和理由如下: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蓟县上高中时,就开始读《毛泽东选集》,并被其深深吸引。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理论,不仅坚定了我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给了我理论知识,而且使我对理论和社会科学产生了兴趣,推动我在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并在以后走向学术研究之路。

2、《反杜林论》(恩格斯著,吴黎平译,上海江南出版社出版,1930年版;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我在大学期间,按照课程的安排读了一系列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其中《反杜林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典著作不仅仅使我学到了理论,革命导师的伟大胸怀、高尚人格、渊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使我受益终身。

3、《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5日于斯德哥尔摩通过)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在参加起草《环境保护法(试行)》时,接触到了有关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材料,特别是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它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全面分析人类环境问题并提出对策的纲领性文件,是人类环境保护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受宣言的感召,我毅然决定转向环境法学的研究。

4、《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小平同志会见撒切尔夫人时的这篇谈话,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大义凛然,气壮山河,每次阅读,都使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深感新旧中国不一样,深感祖国和共产党之伟大、改革开放之正确、振兴中华之神圣!

5、《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著的这篇研究报告,对当代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要求变革以往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开辟了道路,从而也将我的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杨一凡荐书

杨一凡,男,1944年4月生,陕西富平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1978年10月至1981年7月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从1983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研

究生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的授课任务,1985年被聘为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7年10月到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法制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律史古籍研究会秘书长。1992年至今,任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他也兼任着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法律分会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东方法律文化分会会长,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等职务。

杨一凡研究员长期从事法律史学、法学理论和东方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现主持中国社科院精品战略重点项目《中国法制史考证》(35卷本)和院特别重大项目《中国稀见法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6卷本)的撰写。他的主要学术建树是:在中国法律史和传统法文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学术突破;在明代法律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学术突破,其学术水平被公认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搜集和整理中国稀见法律文献,填补了我国多项馆藏空白;热情参加国家法制建设,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等。

目前为止,他已撰写、出版著述40余部,其中法学和法律史著作26部。主要代表作有:《明大诰研究》(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1993年获中国法学优秀图书奖)、《洪武法律典籍考证》(专著,法律出版社,1992年8月版)、《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14卷本)》(与刘海年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1996年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等。尤其是他和刘海年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收录散失于我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内外各地稀见的中华法律典籍近60种。《集成》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消息和文章,称赞本书“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代表了社科院乃至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是近百年中华法律古籍整理的最重大成果”。

由于学术上的成就,杨一凡研究员先后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务院的表彰。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其学术成果获三项国家级奖,四项省部级奖。

对杨一凡研究员影响较大的书为:

1.《实践论》(毛泽东)

2.《矛盾论》(毛泽东)

这两本哲学著作,是我大学学习期间的必修书目。她们教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懂得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正视和正确处理各类社会及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这就使我在以后的治学中,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较好地避免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也使我在考察、研究问题中重视实际调查、重视史料,注意全面观察问题,从而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可以说,我在法律史研究中,坚持采取多方位、综合考察的研究方法,强调基本法律文

献的整理与研究,就得益于这两本书。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青年时期读的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本书不单单告诉我要正确对待人生,不能虚度年华;而且,该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后,能以顽强的毅力写成此书,这种感人精神使我终身难忘。其实,治学也要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比起保尔来说,不知道好过多少倍。一想起保尔的故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近10多年来,我身患腰脊劳损、骨质增生,是书中主人公的人生哲学,鼓舞我战胜困难、以苦为乐,在学术研究中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4.《红楼梦》(曹雪芹)

我读过三遍《红楼梦》,真有百读不厌之感。这是一部真正的文学艺术佳作,给人以无限的艺术回味、无穷的启迪。曹雪芹耗毕生心血,给我们留下了这一宏大的文化遗产。我不仅读《红楼梦》,更为曹雪芹的献身精神所折服。从治学最忌浮躁的角度来说,《红楼梦》及其作者,对于当代学者来说,都应该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汲取营养。

5.《历代刑法考》([清]沈家本)

沈家本是清末著名大法学家,也是清末司法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之一。他所写的《历代刑法考》,扎实求证,颇多创见,一直被后世视为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代表作。对于研究中国法律史的学者来说,此书不可不读。

夏勇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兼)。研究生招生专业:法理学;招生方向:人权与法治理论。

生于湖北荆州。1978年10月考入西南政法学院,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律史专业硕士和法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曾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员。

1981年7月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7月开始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受奖若干,虚衔若干,兼职若干。1998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法学系主任,2002年3月任所长。

现承担的主要社会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法理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律史研究会会长、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理事长、中国-欧盟人权研究网络中方主席等。

事实上,夏勇研究员还曾赴哈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并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博士后研究员。1995年,他被中国法学会授予首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00年,担任中南海法制讲座的主讲人;2001年,被《中国青年》杂志评选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之一。

夏勇研究员至今涉及的法学领域主要有法律哲学、法律史学、人权理论、公法理论、法律社会学、大众传媒法学等,主要学术专长是权利哲学、中国民主与法制理论,他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是人权与法治理论。

自1982年开始发表学术作品以来,夏勇研究员参与撰写或主编或翻译的著作多本,并曾获多项著作和论文奖。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重印,1999年修订)、《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主编,副主编为高鸿钧、张志铭、贺卫方、

刘广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999年修订)、《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伯尔曼著,与贺卫方、高鸿钧、张志铭合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米尔恩著,与张志铭合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公法(第一卷、第二卷)》(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000年版)等。

他所推荐的书和理由如下:

1.《论语》

一部《论语》,让我开始懂得了学习祖先的品德和智慧,感知了“仁”的深邃博大,觉察了后人的无知和轻狂。

2. 《复活》(托尔斯泰)

让我第一次感到,为某种理由而活着,加上可能无理由的激情,等于最好的生活方式。

3. 《法哲学原理》(黑格尔)

让我知道,逻辑与思辨的王国是一个独立而美好的精神世界,谨严而精密的思考和表达,就像在自家花园里欣赏和修剪自己种的花草那样令人愉悦。

4. 《评普鲁士报刊检查令》(马克思)

让我开始喜欢写政论文,而且写权利论文。

5.《红楼梦》

闲读闲批,自得其乐,让我免却了失业的恐惧和专业的偏执,反倒可以实心实意地做专业的学问。

郑成思荐书

郑成思,1944年12月出生于云南昆明。1967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1979年至今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工作。其中,1981至1983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研究生院学习。 1986年,经考试

,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并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8年,再次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被国际版权学会(INTERGU)聘为顾问。198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被英国牛津《欧洲知识产权》杂志聘为编委,被伦敦《世界版权》杂志聘为国际编委,被《中国法学》等杂志聘为编委。同年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聘为教授。1992年被香港学术评审局列为专家组成员,同年,被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1993年被中国版权研究会推选为副理事长,同年被聘为中国社科院聘为学位委员会委员,被研究生院聘为高级职称评委委员,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列为该组织仲裁中心仲裁员。同年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1995年、1997年、1999年被国际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促进协会推选为执行委员,是执行委员会中唯一的亚洲国家委员。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1998年、2003年分别被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199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聘为特约咨询员,2001年被推选为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

郑成思研究员的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是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公约,他对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和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参加过我国版权法等法律起草的全过程,并被列为起草小组成员;参加过专利法和商标法等法律的修订;是商业秘密法等法律的起草小组顾问;此外,还参加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民间文学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以法律顾问及专家的身份参加过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等对外谈判。他以中文及英文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版过24部著作,发表过上百篇论文,主要代表作有:《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知识产权法》(1996年第一版,20003年第二版)等。

郑成思研究员推荐的书为:

1.《李贺诗集》(叶葱奇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李贺的诗,想象力极丰富,确实是“创作”出来的,而不是仿的或抄的;而且,他以己诗诠注古诗,使我感到清晰、可信。例如,少时读《离骚》末句“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多家释“彭咸”为何人,我总感到不令人信服。李贺诗中“彭祖巫咸几回死”,则让人感到比较贴近屈原当时所指。叶氏所注,也较古来多家评注为优。所以,我多年读、诵、背该集中诗,至今不能释手。

2.“Adventures of Tom Sawyer”,by Mark Twain

3.Personal Recollections of Joan of Arc,by Mark Twain

《汤姆历险记》与《贞德传》属经典文学作品,无需讲其出版社。自从上一世纪60年代,马克·吐温作品的版权过期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均大量印售这些作品。这两部作品反映了马克·吐温中青年时与老年时作品的完全不同的风格。《贞德传》中几乎找不到作者在其他大多数作品中的幽默与诙谐,但其文同样引人入胜。

读这两部书,最好是读英文原著,因为译文中有不少地方只能见作者之“形”,不可能再现作者的“神”了。最后,补充一句,《汤姆历险记》还是我初学英文的教本。

4.《当代主要法律体系》(大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出版)

大卫是个法国人,却能够深入研究了欧陆法系中的不足和英美法系的优点,而且归纳得十分清楚、十分有条理。这是今天极易仅仅死抱一端的不少中国学者(学生)确应好好阅读的一本书。

5.IPR,by W.R.Cornish,Sweet & Maxwell,1980

Cornish的知识产权教科书是当年世界上被多国专家认可的第一部。我认为,它至今(已再版三次)也仍旧是最好的教材之一。它好在:没有从概念出发去搞“完善”法律体系的那种毫无意义的“正本清源”,而是从应用法学角度去攻克知识产权在立法与司法中的难点。这才是知识产权领域最需要的。

三一位考入北大法学院的湖大才子的推荐书目

看看我们和同道中人的差距。呵呵,人比人,气死人。作者还说“我实在不是一个勤奋的人”,晕!还是考政法容易,死啃课本就成。

自从考研结果出来之后,听到过很多让我写考研经验的建议,而自己也确实在二教502作过一个像是那么回事的所谓的“讲座”。但我始终认为,考研应当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大学四年,绝大多数时间不是为了考研而学习。而在燕园的这段时间,感觉湖大并不缺乏活跃的思想,但是思想缺少了足够的学术积累而纯粹是个人的灵光跳跃的话,最终恐怕会走向空洞的、缺乏学术意义的个人性思考,乃至类似于数学爱好者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之类的民间科学。因此,较之谈所谓的经验,我更倾向于开列出一个书目,给低年级的同学一点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虽然按照年级排列,但并非出自个人的阅读体验,而是事后的判断:

大一: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而且是一本理论法学的学术著作,这个称谓使得它好像并不是

那么适合新生的阅读,尤其是在湖大这样一个似乎有点“浅薄”的法学院。但是我始终顽固将它作为推荐书目的第一本。本书的最主要意义在于其思路与视野。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

产生兴趣之后,可以继续读《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更近于随笔,但价值绝不是“随便翻翻”。

2.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这不是一本法学书,但其价值超过大部分法学书。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会的分析至今仍然不算过时,但更重要的不是分析结论,而是他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分析的思路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对于法律人而言,要学会从作为整体的社会出发来思考法律。

3. 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

《新波斯人信札》是阿果最喜欢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梁治平先生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文化上的中西对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外界的视角来观察“本土资源”。而《法辨》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方法。

4.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法学院的学生都是文科生,历史应该并不陌生,但应该大部分人都受到中学教科书的传统史观影响。读这本黄先生“大历史观”的代表作,领略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理念与现实运作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可以学会从一个更加广阔的层面去理解历史。从而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

5.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具体法治》/《法边馀墨》/《司法的理念与制度》

贺卫方教授作为法学界一个著名的“传道士”,其短小精悍而又充满问题意识和深刻分析的著作应该是最适合新生阅读的。作为一个从事“外国法制史”、“比较法”、“司法改革”等诸多领域研究的学者,他的著作将这些领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关注中国而不限于中国、学习西方而不迷信西方;同时,这些书还很“有趣”。以上的几本书都值得选择。

6. 徐友渔:《自由的言说》/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

自由主义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并且刚刚“浮出水面”。自由主义究竟包括什么、意味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以上两位学者的著作能够较好地结合西方学理与中国实际、兼容问题与主义,可以使我们梳理对于自由主义的认识。前者稳重而平和,后者风趣而奔放。

大二:

7. 苏力:《送法下乡》

《送法下乡》,可以说是当代大陆法学界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专著”,是对《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在大一读过《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体会到一种思考中国现实法律问题的进路之后,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进一步理解如何运用这一进路一步步地来分析具体问题。

(《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制》、《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作为苏力先生最新作品的这两本书,代表着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关注着转型中国问题的人,同样应该好好阅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苏力教授的书开列在大一和大二,绝不是意味着仅仅是低年级读的,而值得经常重读,每一次应该都有收获。)

8.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新波斯人信札》是青年人的批判,但仅仅批判是不够的。本书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辨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9.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

据说,谈经济学的人类关怀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在这个“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时代,经济学似乎纯粹是一个给我们带来财富的显学。但读这两本好像算不上经济学学术专著的著作,作者的现实悲悯和大胆而绝不是危言耸听的判断,却能让我们感到震撼。震撼之后,我们会留下什么样的思考?

10.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虽然我们思考问题的立足点始终在于中国,但绝不能仅仅读中国书。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练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在这本书简短的篇幅中,作者清晰地阐明了美国式的司法理念与法律哲学。在大陆法系传统影响下的中国,我们习惯于从“立法”的角度思考法律问题,而通过本书我们学习到如何从“司法”的角度来理解。另外需要提到的是,本书的语言流畅而优美。

11.洛克:《政府论》(下)

许多我们今天讨论或者信奉的重要观念,都出自这本小册子。中国人学了以法、德、俄为代表的欧洲大陆一百多年之后,有必要好好地理解英美的政治法律传统。理解的起步,就可以从洛克的这本书开始。

12.卢梭:《社会契约论》

这本名著的优点与缺点都同样突出。卢梭被评价为“他没有智慧、很少美德,有的只是对人类的热爱和一颗坚毅的心灵”。作者大胆的想象虽然远离了现实,但其却提出了许多在历史上与今天都相当有意义的命题。同时,想象代替了论证的不够严谨之处也值得我们反思。并且,我们需要从这本书中体会“善花如何结出恶果”?

13.张志伟、欧阳谦:《西方哲学智慧》

这是一本哲学与哲学史的启蒙著作。阅读本书,我们所学到的不是一些罗列的学派、学者、观点,而是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的西方人如何寻求智慧的历史。我们可以由此对比中国人在另一路向上对智慧的探求。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哲学不是意识形态,甚至不是现成的“智慧”,而是作为动词的“爱智慧”。

(以上的书目主要偏重于理论法学,而进入大二已经开始了部门法的学习,因此接下来我将连续开列几本部门法的著作):

14.陈兴良:《刑法哲学》

这本书看起来是体系庞大而艰深的,可能因此吓退了不少学生。但事实上,这是一本好读的书,因为作者的思路相当清晰、结构极其严谨,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陈兴良教授对形式美的追求。陈教授曾经说过,思想内容会过时,而逻辑体系的美感则会永恒。读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去理解那些看起来更为艰深的大陆法系著作。不过,仅从刑法学习来说,我更建议读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的价值构造》和张明楷教授的《刑法的基本立场》。

15.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民商法是当前的热门学科,因此民商法的专著也相当多见。在大陆学者著作中,我觉得徐国栋教授的这本书是最为扎实的。作者对罗马法的深入研究使得本书不是一本“简体版的台湾民法著作”。

16.史际春:《探寻经济和法互动的真谛》

经济法曾经是过去的显学,但现在有些被冷落了。史际春教授这本著作收集了作者自研

究经济法以来所写就的重要论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法这个新兴学科在“试错”中不断走向成熟的进程。而作为我国两位民法泰斗周枬先生与佟柔先生的弟子,史际春教授良好的民法学术训练功底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17.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

作者事实上是一名法理学者,但这本行政法著作对“控权论”的阐述是相当准确而清晰的。虽然行政法不仅是“控权论”,但在中国,对于行政法的初学者,深入地理解控权是相当重要的。

18.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

“社会变革”是一个几乎已成为陈词滥调的“大词”,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真正地理解社会变革是如何影响到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同时这些具体的问题又是如何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及相互影响。如同苏力教授和梁治平教授的著作一样,这本书最重要之处也在于方法。

大三:

(关于部门法,经过大二的学习,应该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可以沿着某一个进路继续下去。这时应该说不大需要继续受别人的影响了,因此我也就不再列举部门法著作。)

19.强世功:《法制与治理》

强世功博士号称北大法学院“四大才子”之一,而这本书则是他多年来的第一本专著,这样的介绍似乎就已经是能够保证本书质量的“广告词”。从内容上来讲,本书收入了作者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实证研究的调查和书评,从书斋到田野,丰富而不驳杂,紧紧地围绕着作者对“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与社会”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20.冯象:《木腿正义》/《政法笔记》

冯先生的书看起来都是些短小而精悍的文字,但似乎并不容易读懂,至少我本人如此。但这些书又是相当值得一读的,因此我将它们放在了大三。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法律与法治问题,可以使我们扭转一些意识形态的法律观。

21.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作者的治学进路和思考进路都深深体现了某种宏大和理性的情怀。书中对当代西方法理学说和域外(特别是日本)法治经验的介绍,都无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关切。该书论证严谨,学术色彩浓。

2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不无羞愧的说,对于韦伯的著作,我仅仅读过这一本,但我相信这是值得推荐的一本。什么是资本主义?我们都熟悉政治书上的那些经典表述,但这样还远远不够。作为和马克思并列的学者,韦伯给了我们另一个看待资本主义的角度,从而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社会为什么不能自发产生资本主义。作为法律人,我们还应该理解韦伯的法律社会学:如何通过理解法律更好地理解社会。

23.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24.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道德上的理想与激情,青年人就更是如此。波澜壮阔、高潮迭起的革命运动总是被人向往的。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发现“通往地狱之路往往是鲜花铺就的”。

而作者对法国那些中国人似曾相识的历史的介绍,更是值得思考:远隔万里的中法两国,为什么在历史上却又如此惊人的相似?

25.顾准:《顾准文集》

我们始终在强调,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注,这本书正是在最极端的条件下对于关注的表达。本书对马列经典和古希腊政治制度的解读,实际上已经教会我们许多如何严谨治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面对真理的态度,独立思考的态度以及做人的风骨和对于国家、民族的使命感。中国需要在什么样的意义和条件下,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呢?这是本书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沉重的思考。

26.罗尔斯:《正义论》

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书涉及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为前提,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虽然一切建构性的理想都有其“僭妄”之处,而且在现实中也无从实现。但是,我们有必要去理解、思考这些理想。

27.刘小枫: 《拯救与逍遥》

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每次似乎多读懂了一点点。我们如何理解诗歌、理解诗人、理解中西文化、理解人生?我们可以一步步读出自己的理解。中国人一般缺乏关于“超越”的思考,刘小枫先生的神学博士背景则引导我们思考那些似乎神秘缥缈的问题。这是一本大气的书,是一本充满感情的书,作者的深刻使我们读过之后必然有感慨和收获。

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读刘小枫先生的《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28.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邓正来先生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其论文所汇集成的这本著作,问题域相当集中。虽然很多是一种历史学说的梳理,但从中我们可以学会精读的方法——如何深刻理解西方名著。

29.梅因:《古代法》

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

30.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说实话,我没有看完这本书,这是这个书单中我唯一没有读完的。在此推荐,我也并不建议读完这本书。但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较之传统上认为是名著的博登海默《法理学》,我认为这本书的可读性更强,更加充分地阐述了西方法学的传统。不过,在我看来,这事实上是一本法律思想史,因此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时代阅读。当然,全部读完应当更有收获。

大四恐怕不是一个有很多时间读书的时候了,而且即使读也已经完全有了自己的主见,至少像我这个水平不敢随意建议,因此我的书单到大三结束。

开完这份书目一数,总共只有45本,应当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完全从个人的阅读经验出发也只能如此,许多虽然是名著但我没有看过或看完的书是不敢列入的,比如波斯纳、哈耶克等人的著作;而有些我看过却没有很好理解的名著也不敢列入,比如德沃金、哈特等人的著作;还有就是据说是名著但我不以为然的著作也不愿列入,比如博登海默。由此不难看出,我实在不是一个勤奋的人。但是,读过点总比不读的好。


相关文章

  • 中学最好的读书时间
  • 中学,最好的读书时光 --"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发布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个时候最需要有益的引导.遇见好书,就遇见了美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王珺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开始形 ...

  • 名家推荐书目
  • 名家推荐书目 _ 国学网 .broken_link, a.broken_link { text-decoration: line-through; }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入门 » 名家推荐书目 名家推荐书目 1.胡适开列的<中学 ...

  • 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推荐及中小学书目推荐(仅供参考)
  • 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推荐 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

  •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 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 一.郑丽娜提供四本外国文学书籍: 1.[英]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2.[英]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3.[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4.[法]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

  • 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一至六年级)
  • 小学生6年必读书目 1<繁星>冰心 2<郑渊洁童话全集>郑渊洁 3<童年>(前苏)高尔基 4<安徒生童话全集>(丹麦)安徒生 5<伊索寓言>(希腊)伊索 6<格列佛游记> ...

  • [王补平语文资料]小学语文五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
  • 小学语文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五年级上册 必读书目: <论语> <三国演义> <城南旧事> <俗世奇人> <骑鹅历险记>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福尔 ...

  • 婴儿故事推荐
  • 1 婴儿故事推荐--小熊宝宝绘本(适合年龄1-3岁) 第一辑书目:<你好><拉粑粑><午饭><睡觉><大声回答"哎"><尿床了><洗澡> ...

  • 学校读书活动方案
  • 一、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学校不断进步的灵魂,学习是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营建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我们以提升师生的专业素养为重点,以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在学校形成读书热潮。引导广大师生“读好书,促成长” ...

  • 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 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 重点推荐:(适合小学3-6年级自主阅读)[这个系列的图书内 容质量很好,篇幅适中,也可作为课内语文拓展阅读的材料] 二. 普及性课外阅读推荐(适合3年级--初一.初二)课外自主阅读 儿童文学阅读书目 班级读书 ...

  • 初中生阅读书目推荐[1]
  • 初中生阅读书目推荐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名著阅读推荐表述: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 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