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考

  摘要: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新要求,并将此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更加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并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作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已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海东是青海“三区”建设的主战场,如何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途径来实现“生态海东”的建设,对于本地区乃至全省的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思维和方式   中图分类号:X321;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157-02   一、法治建设是推进海东市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   海东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北仗祁连余脉,中拥河湟谷地,南享黄河之益,具有全省最好的水土光热条件,生态资源丰富珍贵,但生态基础环境脆弱,且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东市如何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在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关注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凸显生态优势,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是建设生态海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和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贯彻落实,这其中,法治的决定性作用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法治就是最成熟最定型的制度形式,其独有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权威性、公开性与强制性,给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推进海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重视法治,运用法治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本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予以最严格的保护,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予以最严厉的制裁,才能保障海东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二、海东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问题   海东聚集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保护好海东的生态环境既是服务全省大局的需要,也是海东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海东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区域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海东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从无到有,从理念到实践,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需要正视的是,海东生态基础脆弱,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文明价值观淡薄。东部城市群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有力带动了海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仅仅停留在个别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上,并没有成为深入人心、全民遵守的价值准则,广大群众生态意识不强,生态法治理念淡薄,致使生态文明建设缺乏民众价值观的支持,故而举步维艰。   二是生态保护与建设压力大。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巨增。尽管海东正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但不容否认的是目前海东市整体工业产业结构结构仍然是以重污染高耗能为主。随着工业园区和东部城市群建设的加速推进,伴生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氮氧化物排放量随之剧增;加之农业秸秆焚烧、餐饮业排放的油烟等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生态建设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压力。   三是环保监管监测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业务人员、用房、设备配置等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工作举措不力、监督管理不到位、执行制度不严格的问题仍有存在。   四是环保机构和队伍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保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现有的机构和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海东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海东生态文明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只有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法治保障机制,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扫除障碍,突破瓶颈,提供制度保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先进区的示范点,海东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加快生态屏障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力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海东”。   一是牢固树立起生态法治的理念。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管理者要尽快转变观念,把依法推进生态文明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牢固树立起生态法治的理念。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率先提高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引领和培育民众的生态价值观,更好地把生态文明法治理念和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以这个理念为指导,依托于生态立法、生态执法和生态司法,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其次,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要通过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夯实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标志,而且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制定相应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弥补国家立法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性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同时要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碳排放、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总之,要通过逐步完善的法律和制度而不是人为地去协调生态建设中的各种主体利益,规范各方行为,调动各方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   三是要严格环境污染执法。海东生态环境基础脆弱,自然修复能力差,在发展中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础和前提纳入到建设开发活动的全过程,尽量避免发展与保护发生冲突,始终遵循生态保护优先。负有环境执法权力的机关要严格环境标准,依法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使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切实提高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四是要公正环保司法。保证环保司法公正,一方面要针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要切实解决立案难的问题,真正让污染受害者、生态受损人到法院打官司的诉权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要落实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实行强制措施,增强环境执法的震慑力;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依法打击和严厉处罚环境污染犯罪,切实将环境污染对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权益的损害降到最低,同时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有力震慑。   五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依法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破解社会管理难题。这就要求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在海东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坚持法律至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原则,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越要自觉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越要严格执行生态文明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如何、工作好坏、地方政府要负主要责任,只有落实了最严的环境保护责任,才会根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要逐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机制,明确和完善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环境责任与职位挂钩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干部真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海东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四、结语   因此,只有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法治保障机制,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扫除障碍,寻找突破口,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要开拓思路,以现阶段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不足为鉴,探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的新思路、新途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纳入法治的轨道,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生态环境予以最严格的保护,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最严厉惩罚,才能遏制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发展。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在探索前进之中,在法治保障方面存在问题并不可怕。我们必须要发现问题,正视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逐步加强生态文明相关立法、执法、司法等行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顽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这样才能更加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海东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R].来源于海东政府工作报告,2014-11-18.   [2]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R].来源于海东政府工作报告,2014-10-22.   [3]胡锦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的思考[J].中国法学,2014.9.   [4]吕忠梅.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考[J].法学杂志,2014.5.   [5]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J].求是,2013.17.   [6]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2014-11-21.


相关文章

  • 富硒黑蒜,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样本"
  • 图为工作人员查看发酵机工作状况. 提起青海乐都的紫皮大蒜,在省内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今,种蒜又让乐都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海东市乐都区城台乡山城村的大蒜种植大户海永福家去年种的0.21公顷大蒜,每亩收入超过1.3万元,总收入超过了 ...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思考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主要举措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指 ...

  • 2015年青海省第二批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
  • 2015年青海省第二批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 根据<青海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2015年全省中小学校第二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665名教师,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和招聘范围 ...

  • 新时期进行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生态经济>2011年第2期总第235期 ECOLDGlCALECONOMY 新时期进行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曹颖牛坤玉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 摘要:目前全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环境问题的根本 ...

  • 教育系学习四个扎扎实实心得体会3篇
  • 教育系学习四个扎扎实实心得体会3篇 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贵德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行动纲领.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领悟是前提和基础,关键还是要高度自觉地抓好落实.在新的 ...

  •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调研报告
  •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关系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不会有经济的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是青海各民族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 ...

  • 中国行政区划及城市名称
  • 一.中国共有省级行政区34个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4个直辖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3个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海南.甘肃.青 ...

  • 2016年青海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开考录主任科员以下司法辅助人员计划表
  • 序号 考  录  单  位 职位名称 考录人数 职位代码 专  业  所  需  资  格 条  件 1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文秘 3 6399001 汉语言与文秘类 国民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35周岁以 ...

  • 六中全会心得-发展篇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去年,青海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青海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