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用风险管理

第14卷·第1期

1年2月第14卷·第1期年20201112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

Vol.14,No.1Feb.2011

论信用风险管理

赵建芬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

200235)

【摘要】本文从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出发,探讨了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以现实社会

风险重要的一个维度———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指出了“现代风险”与“传统灾难”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征,阐明了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哲学根源在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并进一步揭示出在中国当代研究信用风险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风险社会

社会风险

信用风险

现代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1)01-0034-04

一个诊断性结论”[2]这种从预言式的视角考察问题的新的理论不断挑战着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学术界引发了诸多争论,受到很多责难,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英国伦理、社会与环境危机牛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莫里科恩就非常推崇贝克的风险社会··J学理论,他认为:“贝克的风险社会概念具有相当可观的潜力,因为它解释了三个敏锐的问题,即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制造风险的责任、高科技带来了风险的普遍性和抽象科学研究的不充分性。”[3]此外,贝克又结合目前全球化发展的局势,进一步提出了“全球风险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全球性与本土性的对比也因风险而出现‘短路’。新类型的风险既是本土的又是全球的,或者说是‘全球本土的’”[4]从SARS病毒、疯牛病、禽流感在全球蔓延,金融危机逐渐从影响亚洲金融到影响世界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风险”的全球性特征,而我们研究应对风险的对策时也不能忽略这一重要特征,要更多地在全球范围内来考虑风险问题。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正将人们的视野从仅对一个国家发展风险的研究引向对全球社会发展风险的研究,从仅对现实社会的研究引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社会现实的研究。

二、信用风险理论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全球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使人类所面临的风险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SARS病毒和禽流感、甲流的肆虐以及恐怖主义的危机等事件的发生,显示出人类目前正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危险的威胁,尤其是由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发展的延缓或倒退,这种由于信用风险造成的经济衰退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灾难,其危害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影响到世界各国。这种信用风险是工业现代化所带来社会风险的重要一维,其影响也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渐增强,逐渐从影响少数国家到影响全世界,我们将这种风险称为“现代风险”,用于区别传统意义上的灾难。

一、“风险社会”问题的提出

现实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这些全球化风险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对危险的恐惧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研究这些危险,希望可以借此找到消除这些风险的方法。针对这些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风险,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其中在西方社会影响最大的是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他认为:“风险社会理·论是对未来世界也是对现实世界将可能存在和业已存在的“社会疾病”经过详细地了解分析之后得出的

1、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风险

风险社会理论作为一种预见性的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究竟是以什么作为研究对象呢?根据乌尔里

*[收稿日期]2010-5-06

[作者简介]赵建芬(1982-),女,安徽宿州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高职学院,助教。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主要从事社会认识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30

赵建芬:论信用风险管理

希·贝克的理论,我们目前正处于古典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或者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从传统(工业)现代性向反思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社会”作为一个社会状态在现实中并没有完全成为现实,而只是针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危机作出的一种理论设想。风险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社会疾病”的考察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在研究风险社会理论时就不能以现实的“风险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而只能以目前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的“社会风险”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风险社会的研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这种还没有成为社会现实的理论研究不至于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之上,避免对社会理论地研究过于抽象,同时这样的研究客观上也对“社会风险”和“风险社会”的不同作了区分。

着地球上所有生命自我毁灭这样的事实。”[7]这句话揭示出“风险”是由人类的行为而产生,因为“勇敢和冒险”是在人们参与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同时也表明人们的勇敢和冒险并不是为了制造风险。

再次,“信用风险”具有潜在性。信用存在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并不是伴随着信用的产生而产生,而是人类实践发展到某一过程的产物,信用风险的潜在性使得风险在产生之初可能并没有引起人类的重视,而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或造成一定危害后才引起人类的注意,这种潜在性也是造成信用风险巨大危害性的重要原因。

最后,“信用风险”具有某种程度的可控制性。贝克认为“风险概念表明人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结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副作用”[8]。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在众多自然灾难的发生仍然束手无策,人类认识和实践与大自然规律之间存在着不可消除的矛盾,这种大自然的危害目前是难以通过人们的力量可以避免的。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尽管人类不断遭受到各种“风险”的威胁,但是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手段措施来避免和减少这些威胁,面对“风险”的时候,人类可以凭借自身的理智,合理地运用理性工具,消除“风险”的发生或减少风险带来危害。

2、信用风险的本质和特征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银行破产现象的增加,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大批银行如雷曼的倒闭、花旗市值的迅速贬值等等都已经充分证明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风险的发生意味着损失的出现,并且这种损失不在人的估计之中,而具有偶然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现代社会风险上本质就是指社会发展中偶然的、不确定的损失。那么现代风险与“灾难”究竟存在哪些区别呢?而“信用风险”本身又具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信用风险”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概念。贝克指出:“风险的概念直接与反思现性代化的概念相关。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5]风险的产生与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全球现代化的发展是离不开的,目前科技的高度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使“风险”超出了人们的感知范围,这种由工业现代化所带来、由众多金融工具衍生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逐渐变大的信用风险,我们将之称为“现代风险”,用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灾难”。

其次,“信用风险”产生于“社会或人为因素”,是人类自己决策和行为的结果。贝克赋予“风险”以社会哲学的含义:“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的效力并依赖于人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6]在贝克关于“风险”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和“灾难”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指向。人们在使用“灾难”时,这种危害往往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而根据贝克的理论,“在早期阶段,‘风险’这个词有勇敢和冒险的意思,并不意味

3、信用风险产生的哲学根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信用风险与以前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灾难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在探求其产生的原因时也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社会发展不是朝着既定的方向一成不变的发展着的,而是充满这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这是现代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实践具有既能造成有利结果又能造成不利结果的“双刃剑”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是人对外部自然界的改造和对人本身的改造。而改造的结果既包含肯定的、积极的方面,也包含否定的、消极的方面。这种否定的、消极的方面就是造成社会风险的主要原因。人类实践的终极目的在于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现实实践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种种风险。这种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可以说是对人类实践终极价值目标的根本否定。这样,人类的实

31

2011年2月第14卷·第1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践在其实现自身终极价值目标的过程中走向了威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反面,这与实践本身对最终价值目标的追求不能不说是一个悖论。这种结果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实践本身所决定的。人们在投入实践前在脑中往往已经具有对实践目的的价值判断,而人们的实践无一例外都会对未来造成不同的后果。但是实践的结果与人们在实践前所做的目的价值判断并不总是一致的,实践后果对人们来说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坏的。此外,人们对具体实践结果的预测总是具有相对性的,一方面对实践结果的认知可能不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在特定的阶段,人们的意识并不是无限的,总有些东西是尚未被认识到的,尤其是对风险后果的认识更难以达到完全了解。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意味着实践活动本身巨大的风险性。在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出现了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人化现象,也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的现象。如在过度或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等等。这些后果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给人类的发展带来风险,影响甚至阻碍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9]实践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有积极的后果,也有消极的后果。而这些消极的后果正是社会风险的来源地,所以说,风险是实践的一种内在特征,只要人类仍处在实践中,就会不断产生新的风险。实践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也就是创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来,实践的“创新”与“风险”是相伴共生的,一方面,风险的存在可以激发创新的产生;而另一方面,创新又是导致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实践的发展中,实践的积极后果不断出现,但是也促进了风险的不断形成。

其次,不同的实践主体在确定实践目的时利益出发点不同。社会实践是围绕着实践主体的现实利益展开的,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实践主体的现实利益往往成为确定实践目的的主要决定因素,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实践主体为保证自己的现实利益而忽视实践所产生的风险后果,或者选择在不妨碍其现实利益的前提下才开始考虑风险后果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实践目的的反思,核心的问题在于对利益分配的反思。从利益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考虑以下的问题:第一、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社会、国家与人类整体利益之

间确实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要求,立足点的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实践主体实践方式的选择,而且影响其对实践风险后果的评价;第二、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合理分配问题;第三、当代人们的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的分配问题。这三个方面都关系到实践目的的确定,关系到风险后果的产生与分配。可以看到,利益的分配在实践主体对实践目的确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是风险社会的直接促成因素。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的情况下,私人利益便成为个人行动的出发点。而如果对私人利益过度追求,那么占有和攫取物质财富就成为其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此时实践主体忽略对实践后果中风险的因素的考虑,这样,就失去了对实践风险后果应有的限制和制约,于是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物质财富实现飞快的增长,而另一方面却是实践风险的逐渐加剧,最终对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威胁。

最后,人类对自身能力的过高估计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现代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人类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逐渐占上风,认为凭借人的理性可以完全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本身,而人类越能理性的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本身,就越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随心所欲的塑造未来。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人们认为自己的认识能力可以把握宇宙的一切奥妙,再加上科技革命以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让人们的确取得了许多在以前难以想象的成功。而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的这些胜利让人们盲目的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能够控制整个自然以及未来的发展。应该看到,这种对人类认识能力无限性的预设,实际上是以自然环境的承受力也是无限的为前提的。这个前提显然是不成立的,那么这种对人类认识能力盲目自信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一个不牢靠的预设基础之上的。倘若按照这种价值观的预设,那么意味着自然界的资源是无限的,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利用是无限的,而人类生产的发展和增长也是无限的。但是,“无数事实表明,这种对无限性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崇拜,乃是人类处于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幼稚性的确证”[10]所以当人类以工业文明的成果沾沾自喜时,人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危害逐渐让人们从盲目自信中醒悟过来。不得不开始正视由于人们认识局限性带来的社会发展风险。此外,贝克认为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也来源于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为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我们面临的最麻烦的新风险之源是绝大多数人毫无疑问地认为使我们受益的东西———我们

32

赵建芬:论信用风险管理

知识的扩展。”“随着科学知识为我们提供新的机会,它也使得世界更加复杂和不可知。”“科学越成功,就越反射出其自身的确定性方面的局限”,[11]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平的进步虽然使人们的物质财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却增加了人类发展的风险。在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力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面向更多的不可知。这对现代科技理性的发展无疑是提出了一个挑战,在享受高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的物质财富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客观看待科学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因素以及如何客观评价工业的巨大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后果成了不可不考虑的问题。

三、研究信用风险管理的哲学意义

虽然信用风险理论只是现代社会风险的一个维度,但是通过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实现了社会风险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密切联系,使现代社会风险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首先,通过对信用风险的研究进一步实现对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通过对现实社会风险的研究达到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的预见,这为我们研究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包括对已经发生的社会现实的分析,也包括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而风险社会作为一种建立在对社会现实风险分析基础上得出的推断性结论,指出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方向,丰富了社会发展理论。同时,这种联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考察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也为我们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向,真正实现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与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辩证统一。

其次,对信用风险的研究反映了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范式的转变。人们通过对信用风险的研究,意味着人们已经开始反思目前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行为,是人类开始关注自身生存和发展情况的表现。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对未来的担心,这与人们对实践结果风险的考虑和对当前社会现状的反思是分不开的。人类风险意识的产生就是出于对“风险”的反思,这种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必将使人们透过目前取得的暂时性的胜利,看到社会发展中潜伏存在着种种风险,然后通过对这些风险的分析得到避免这些风险的方法策略,消除这些风险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这种反思也表明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以及人们实践能力的提高给人们带来的并不只是物质上的享受还有

许多负面的影响,开始认识到发展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带来生存和发展的危机。这种认识从本质上说是人的关于未来意识的觉醒,是人们传统思维范式的转变。人们的意识此时不仅取决于由“过去已经完成的”所决定的经验,而且同时也取决于由“未来可能完成的”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反映了人们认识自主能力的提高。

我国目前正积极参与到世界的联系中,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已不是局限在某些国家里,而是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另外,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阶段,作为一个正处于上升中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就更多。尤其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继续大力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而发展经济本身就具有风险性。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社会风险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降低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关风险决策、管理及监督体制,但是由于对各种风险问题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风险防御体制并不完善。因此,如何深入展开对风险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需要广大研究者不懈的努力。参考文献:

[1]《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J]。乌尔里希·贝克,《马克思主义现实》,2003(3).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2]《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

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薛·

晓源、刘国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

[3]《从传统的“社会风险”问题的研究进展到“风险社

会”理论研究》薛晓源、周展超《全球化与风险社会》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6).

[4]《风险社会再思考》[J].乌尔里希·贝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4).

[5][7]《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何博文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6][8]《自由与资本主义》,乌尔里希·贝克、约翰内斯·威尔姆斯,路国林译[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18).[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383).

[10]《从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看历史唯物主义叙述方式的改变》[J].俞吾金,《中国社会科学》2004(1).

[11]《风险社会政治学》[J].乌尔利希·贝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3).

33


相关文章

  • 完整毕业论文-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分类号:F832 U D C:D10621-402-(2011) 4636-0 密 级:公 开 编 号:2007242022 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作者姓名: 申请学位专业: 申请学位类别: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X ...

  •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
  • 论文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信用债券:风险转移 论文摘要: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 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 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 ...

  •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探析
  • 摘要: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我国信用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货款或贷款的拖欠,其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其根本原因 ...

  • 华都销售信用及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 浙江华都革基布有限公司 销售信用及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 一 条 为加强浙江华都革基布有限公司销售信用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并尽可 能的缩短公司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

  • 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

  • 轮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论文.
  • 论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 一.信用卡的本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一)信用卡的本质及其特征 信用卡从产生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信用卡业务具有无担保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透支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信个体多.单 ...

  •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2003年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公方泉副主席带领下,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重点围绕企业诚信 ...

  • 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长关于基层市场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国家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不仅仅是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利于市场主体的进入和大众创业的几项机制性措施,更关键的是推动传统监管模式转变为更多依靠信用监管的模式,其实也是对规范市场秩序以及行政管理思维的重塑.站在基层的角度看,商事制度改革概括讲就是两大工 ...

  • 关于江苏.上海和安徽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关于江苏、上海和安徽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5年5月13日至5月20日,由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副司长王宁带领的信用体系建设调研小组一行5人,对江苏、上海和安徽等省市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南京、常州、张 ...

  • 基于生命周期的信用卡风险管理
  • 在商业银行加快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同时,信用卡风险隐患也逐步显现.截至2009年末,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9.96亿元,同比增长127.9%: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1%,较2008年底增长1%. 对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