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散射实验

卢瑟福散射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卢瑟福核式模型,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卢瑟福散射理论;并学习应

用散射实验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实验原理:Ⅰ.α粒子散射理论

(1)库仑散射偏转角公式

设原子核的质量为M,具有正电荷+Ze,并处于点O,而质量为m,能量为E,电荷为2e的α粒子以速度入射,在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的质量大得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前者不会被推动,α粒子则受库仑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的方向,偏转角,如图3.3-1所示。图中是α粒子原来的速度,b是原子核离α粒子原运动径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即入射粒子与原子核无作用时的最小直线距离,称为瞄准距离。

图3.3-1 α粒子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中路径的偏转

当α粒子进入原子核库仑场时,一部分动能将改变为库仑势能。设α粒子最初的的动能和角动量分别为E和L,由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2Ze2m222

(1) Err40r2

1

mrmbL (2)

2

由(1)式和(2)式可以证明α粒子的路线是双曲线,偏转角θ与瞄准距离b有如下关系:

ctg

2

40

2Eb

(3) 2

2Ze

2b2Ze2

设a,则ctg (4)

2a40E

这就是库仑散射偏转角公式。

(2)卢瑟福散射公式

设靶是一个很薄的箔,厚度为t,面积为s,则图3.3-1中的ds2,一个α粒子被一个靶原子散射到方向、d范围内的几率,也就是α粒子打在环ds上的概率,即

ds2bdbss

2a2cos8ssin3

d (5)

2

若用立体角d表示,由于d2sin

ds则有

s

a2d16ssin

4

2

d4sin

2

cos

2

d

d (6)

2

为求得实际的散射的α粒子数,以便与实验进行比较,还必须考虑靶上的原子数和入射的α粒子数。

由于薄箔有许多原子核,每一个原子核对应一个这样的环,若各个原子核互不遮挡,设单位体积内原子数为N0,则体积st内原子数为N0st,α粒子打在这些环上的散射角均为,因此一个α粒子打在薄箔上,散射到方向且在d内的概率为内测得的α粒子为:

12Ze2dds

dnnN0ts (7) 4E4nN0tssin40

2

经常使用的是微分散射截面公式,微分散射截面:

2

2

ds

N0ts。 s

若单位时间有n个α粒子垂直入射到薄箔上,则单位时间内方向且在d立体角

d()dn1

 dnN0td

其物理意义为,单位面积内垂直入射一个粒子(n=1)时,被这个面积内一个靶原子(N0t1)散射到角附近单位立体角内的概率。

1d()dn

因此,

dnN0td40



2

2

2Ze21 (8) 4Esin4

2

这就是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公式。

代入各常数值,以E代表入射粒子的能量,得到公式:

d12Z

1.296dEsin4其中,d

2

(9)

的单位为mb/sr,E的单位为Mev。

Ⅱ. 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方法

由卢瑟福散射公式可知在某段时间间隔内所观察到的α粒子总数N应是:

1 N4

0



2

Ze2ntT (10)

4m2sin/20

2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验证:

改变散射角,验证散射计数率与散射角的关系N征。

Ⅲ.卢瑟福散射实验装置

卢瑟福散射实验装置包括散射真空室部分、电子学系统部分和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部分:

1sin4

。这是卢瑟福散射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特

2

图3.3-3 卢瑟福散射实验装置的机械结构 (1)散射真空室的结构

散射真空室中主要包括有放射源、散射样品台、粒子探测器、步进电机及转动机构等 (2)电子学系统结构

为测量粒子的微分散射截面,由式(9),需测量在不同角度出射粒子的计数率。 (3)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在本实验装置中利用步进电机来控制散射角,可使实验过程变得极为方便。

实验步骤:

1.

熟悉整个实验的机械结构和操作方法。

空室中的空气,等待一分钟。

2 调节样品台,使放射源对准探测器。盖上真空室盖,用手轻压住真空室盖,抽出真3. 确定θ=0°的位置(+5°~-5°,1°间隔),要求每个角度计数达到10000以上,记录数据,比较并且找出物理零点。

4. 用示波器观察放大信号的输出波形,调节放大倍数,使输出脉冲信号尽量大而且不饱和。

5. 调整阈值旋钮,使得30°处计数率为200~400/200s

6. 在30°到50°区间内每隔5°分别对α粒子计数,计数时间分别为300秒,600

秒,1000秒,2000秒,2000秒。测量完毕,关闭NIM机箱电源和真空泵电源,同时对真空室进行缓慢放气,以免真空泵返油!

7. 将实验步骤中的计数测量值按同一测量时间归一,算出P,做θ~N曲线;并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做θ~P曲线并且分析。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Ⅰ.寻找物理零点, 调节样品使放射源对准探测器后,按照步骤操作记录数据如下:

比较可知-3°处为物理零点,按下“RESET”定位其为物理零点。 Ⅱ.测出不同角度下对应的计数N,数据记录如下:

作θ~N曲线如下:

300

250

200

150

100

50

30

35

40

4550

¦ب

241Am,则

为了更加直观,由卢瑟福散射公式,由于放射源是mv02=5.486Mev,代

入公式求得理论斜率为k=1.512绘出理论曲线(黑色)放在同一图中比较:

N'

300

250

200

150

100500

1/sin

4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1_B:

作θ~N曲线如下:

300

250

200

150

100

50

30

35

40

4550

¦ب

241Am,则

为了更加直观,由卢瑟福散射公式,由于放射源是mv02=5.486Mev,代

入公式求得理论斜率为k=1.512绘出理论曲线(黑色)放在同一图中比较:

N'

300

250

200

150

100500

1/sin

4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1_B:

Y = A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

A -33.887 11.570 B 1.44785 0.0957

---------------------------------------------------------------------------------- R SD

N P

--------------------------------------------------------------------------------- 0.9875 8.4071 5 3.56304E-4 ----------------------------------------------------------------------------------

结论:由上图可知N′∝

1

θ

sin4

,与理论非常吻合,验证了卢瑟福散射公式。

作θ~Ρ曲线如下

P

1.41.31.21.11.0

0.90.80.70.6

30

35

40

45

50

،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1_B: Y = A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

A 2.1892 0.20729 B -0.031

0.0051

------------------------------------------------------------ R SD N

P

------------------------------------------------------------ -0.89976

0.01732 5 0.0086

------------------------------------------------------------

结论:观察测量数据的拟合曲线,N'sin4()在随θ增大逐渐变小,与理论有一定偏

2

差。

实验思考与总结:

本次实验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对于P的计算和测量,卢瑟福公式是在金箔靶

足够薄,仅有一层靶原子的理想实验条件下的理论公式。按照公式而言,P应 该是一个常数,而实际上数据显示P在逐渐变小。

就我个人推测,金箔靶有一定的厚度, 而且金箔上在装配时导致有褶皱,大 量α粒子基本上会发生多次散射,此时尽管厚度对应t的值变大,但小角度 时存在二次乃至多次散射,此时如果累次积分,得到的N θ =f(1/sin8,

或者更高次项那么可能会使得N'sin4(

2

)与1/(sin4)成正比,从而显示出

2

θ

P的值在变小,这应该是P值出现误差并且减小的原因。

实验测量误差上,真空室并不是完全真空,但基本上满足α粒子轰击金箔的 条件,主要还与探测器的灵敏度有关。

尽管α粒子的计数服从统计规律,在有限次实验的情况下偶然误差无法消除, 而且α粒子的计数基本原理决定了统计时排除了极端情况,针对的是有效阈 值,有局限性存在。

本次数据曲线的处理上,绘出N‘~1/(sin4)的曲线,线性拟合并且与理论

学号:PB09000856 姓名:郭晓天 2011-04-13

曲线比较可基本在误差允许下验证卢瑟福散射公式。

思考题:根据卢瑟福公式sin4()应为常数,本实验的结果有偏差吗?试分析原因。

2

答:有偏差,P在不断变小。这是由于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局限性导致的系统误差,不能通过大量数据消除,具体原因分析在实验思考与总结中。


相关文章

  •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案
  •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知识目标: ⒈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从而加深对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 ⒉ 把握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理解宏观物体与微观粒子的区别和联系. 技能目标: ⒈ 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体验科学研究发 ...

  • 电子的发现
  •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机构模型 一. 选择题 1.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的本质是氢原子 B.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磁波 C.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子 D.阴极射线的本质是X射线 2.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 ...

  •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学案
  •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知识目标] ⒈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从而加深对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 ⒉ 把握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理解宏观物体与微观粒子的区别和联系. [技能目标] ⒈ 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体验科学研 ...

  • 原子物理训练-答案
  • 原子物理训练 [答案] 1. ABD 2. ACD 3. BDE 4. CDE 5. BCD 6. ACD 7. ABE 8. ADE 9. ACE 10. ABD [解析] 1. 解:A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

  • 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
  • §22.1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 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º,有的甚至被弹回接近180º B.使α粒子发生明显 ...

  • 近代物理学习题
  • 近代物理 一.填空题 1. 2. 3. 4. 氢原子的电离能是eV . 锂的四个光谱线系分别为( ). . α粒子散射实验中,偏转角的取值范围( )氢原子光谱的帕邢线系的波数可以表达为( ) 5. 当n =1时,氢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为a 1 ...

  • 高中物理史 原子物理学
  • 原子物理学 38.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39.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 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40.1905年 ...

  •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点分析 一. 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 1. 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 --说明原子可再分 2.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 3.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 约里奥. 居里夫妇:发现 ...

  • 高中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总结
  •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