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研究

期末作业考核

《文学理论研究》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

答:按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细微之处的描写,它可以更加具体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能使作品产生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

答:道是人在社会当中体现出来的,是人与社会血脉相连的纽带,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玄机。文学处处体现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而人与人的关系真正组成为今天的社会。因此,当文学成为体现人本价值时,文学是承载社会结构的中流砥柱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承运之舟。(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2)文学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的独立性,并且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选择。

3. 简述一下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述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具体说,戏剧文学的特点包括集中性、舞台性、动作性三个特点。

A 集中性高度的集中性,可以适应舞台演出的各种局限。

人物集中。一场戏一般只着力写几个(或一两个)人物,一切可有可无的人物应略去。人物众多,笔力分散,往往会给观众一浮光掠影的印象。

情节集中。剧本故事有一条最能表现主题的中心线索,构成单纯明晰的情节。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他的情节集中的具体表现。

场景集中。频频换景,很难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戏剧要求一个故事一般在几个甚至一个场景里演完。

B 舞台性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舞台性。剧本虽然也以文字为其表现形式,但剧本却不以文字表现为满足。

因此剧本在艺术处理的方法上,就和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在小说中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对人物、事件、环境气氛、声音动作、心理状态等,进行细致刻画和描写,甚至可以由作者出面发表议论,表达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而在剧本中这一切都要靠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在小说中可以连贯地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的进程,自由的描写各种场景,而戏剧则必须把发生在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里的事情,浓缩在几十平方米的舞台和二、三个小时的演出中。这就要求戏剧的内容高度集中,剧本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太多,故事不宜太复杂,场景也不能有过多的变化。只有做到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的三集中,才能使剧情主线突出,一贯到底,而不至产生庞杂、冗长、松散地的弊病。

C 动作性戏剧中的一切,既然主要靠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剧本就必须为人物设计出一系列鲜明深刻的戏剧动作,才能把剧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呈现于舞台。

在戏剧中,动作不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的随便应用,而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从生活中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鲜明、精炼、含蓄、优美、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典型化的戏剧动作。动作在戏剧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典型化的戏剧动作,就很难推进剧情的发展,反映戏剧的矛盾冲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4.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

答:阅读身份主要是指在整个的文学阅读活动中,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以自己的需要和期待、感受和体验、联想和想象、判断和评价等特殊的审美心理和

认识机制完成阅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规定性和个性特征,即读者完成实际阅读行为时所具有的特殊的阅读心态和阅读立场。它是文学阅读中读者主体性的有机体现,是阅读活动丰富和多样化的决定因素。

5. 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点。

答:优点: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叙事朴素清晰,读者读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缺点:叙事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空间十分有限。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答:1.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我们决不能断定作者就是抒情主人公。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出于虚拟的审美视界中。在审美的世界中,作者总会在更高的审美理想指导下去抒发作为艺术真实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即通过审美提炼后的情感。因此,处于创作状态、艺术世界中的创作者,以现实世界当中的作者的真正人格,或者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实际人格总是有差距的,不能将两者简单的统一起来,或断定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例:五绝·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传达出内心抽象的情感。 ②情景交融,景情相生:抒情者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创作过程中,总是追求一种更高级的情景关系——意境。借助作品中的实景和由实景引发出的虚景,抒情者与接受者进行着意味无穷的情感与思想的对话与交流。读者在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中获得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审美意蕴。(例: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

2. 有人曾经分析:“创作是意向符号化的过程,即艺术家将有意思的对象性信息、评价性信息加以提炼、浓缩而容纳在一系列艺术符号之中。„„接受是符号意向化的过程,即接受者按着自己的介入与体验,把符号中浓缩、容纳的

信息加以扩展而努力恢复原有的对象性信息、评价性信息、技术形式性信息。”请你运用文学接受的实践谈谈你对后句话的理解。

答:这种分析在文学接受层面上指明了两个要点:一是指明了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二是指明了文学接受活动是“接受者按照自己的介入与体验”对信息进行“扩展”的过程。

前者说明作品中的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具有确定性,后者则是说这一接受过程本身具有创造性。因此,

我们既不能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的是一种“确定”的意义,读者通过阅读所完成的只是原意的发现,

也不能完全标榜“主体解释”的无限权力,只讲求理解创见而漠视文本原意。


相关文章

  •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
  •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 --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 摘要: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强调"文学性"的文学观.作者围绕这一观点,提出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分野:文学的"外部研究&qu ...

  • 毕业论文选题册
  • 湖南师范大学 院 文 学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 计) 选 题 册 文 学院教务办(公 章) 二○○九年八月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序号 论文(设计)方向 1 中国现代文学 2 中国现代文学 3 中国现代文学 4 中国现代文学 5 中 ...

  • 0502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
  • 0502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外国语言文学 (英文)名称: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一.学科概况 外国语言文学属于人文学科,涵盖外国语言学和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外文明与文化交 ...

  • 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文学地理学研究_邹建军
  • 文学地理学研究 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文学地理学研究 邹建军 摘要:自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之分支学科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正式提出之后,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兴趣,纷纷撰文表示支持与肯定,并以实际的作家作品的研究为文学地理学作出贡献.然而,什么是文学地理学批 ...

  • 比较文学课件整理笔记
  • 第一讲 <比较文学>导论 一."比较文学"词源考 法国是比较文学的发源地,"比较文学"一词也最早从法国产生. 1816年,两位法国教师,编辑家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出版了一系列多国文学作品选集, ...

  •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论略
  • 摘 要:中国比较文学的百年春秋,从起源.发轫走到受阻停滞的"黑暗"年代.又在打破政治思想的牢笼后重新迸发出活力,走到复兴时期,再到当下的转型阶段和新时期,其间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中尤以比较文学观念和研 ...

  •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1)
  • 陈富瑞: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173 不在于作者这个主体是否死亡,而在于说话者的权威性下降了,其声音不再是话语的中心.可见作者不会真的死亡,他必然带着自己的历史.生平和文化来创作,只是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 帕洛夫有着广阔的视野,能 ...

  • 文学思潮理论研究的意义
  • 作者:卢铁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年01期 一 文学思潮研究是以文学思潮为特定对象的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新发展.新阶段.其研究领域实际上也存在着理论的.批评的.历史的三个分野.文学思潮批评和文学思潮史是文学思潮研究的实践领域,不能没 ...

  • 视觉文化的文学意义与精神价值
  • 视觉文化最早用于指称荷兰的绘画,阿尔珀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倡导"新艺术史研究"时提出,并于1983年提出"荷兰视觉艺术",九十年代之后被广泛运用.对中国文学研究来说,视觉文化具体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很 ...

  • "内在的"和"外在的"民间文学
  • "内在的"和"外在的"民间文学 吕微 内容提要 以索绪尔关于"内在语言学"和"外在语言学"的命题为参照,分析近二十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理论趋势.索绪尔的&quo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