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犯过错的开国将帅

建国以来犯过错的开国将帅

林彪(1907─1971),林彪原名育容,湖北省黄冈县人。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随着鼓吹“天才”,高呼“万岁”等阴谋被毛泽东识破和设国家主席议案被毛泽东否决,林彪及其集团意识到靠和平手段夺权已难能实现,于是决心发动武装政变。1971年9月8日,林彪下达了杀害毛泽东的手令。阴谋败露后,林彪与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于9月13日驾机出逃。逃跑途中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九一三”事件)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林彪党籍。198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林彪为反革命集团主犯。

王宏坤(1909─1993),原名王宏春,大将王树声的堂弟,湖北

省麻城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49年5月任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0年5月任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6年3月任海军第二政委。是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文革”中任海军第二政治委员,伙同李作鹏等在海军夺权,犯有严重错误。1984年4月6日,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给予王宏坤同志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1988年7月15日,经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批准,授予王宏坤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王宏坤病逝。

黄永胜(1910─1983),原名黄叙钱,毛泽东在井冈山为其更名永胜,湖北咸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的人生多姿多彩,从红军、八路军,再到人民解放军中,都留下了他光辉的足迹。他几十年来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在战争年代曾负过六次枪伤。黄永胜从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团长、团长、师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分区司令员、旅长、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副司令、兵团司令、广州军区司令员,几乎是一步一个台阶地当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只在1951年至1952年任华南军区副司令员期间,兼任华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

员、政治委员。除了兼了这个挂名防空部队政委外,黄永胜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一天政治主管都没当过,这在57个开国上将是不多见的。黄永胜一生只怕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黄永胜从1927年9月起就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连名字都是毛泽东给改的,是三湾嫡系。1937年在延安,毛泽东曾和幸存下来的三湾派干部合过影,总共才二十多个,其中就有黄永胜。还有就是林彪了。黄永胜一生也只敬两个人,一个是罗荣桓元帅,从某种程度上,罗荣桓可以说是黄永胜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从湖北通城秋收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中央苏区的红四军、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再到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四野,罗荣桓都是黄永胜的老领导。还有一个就是林彪了。黄永胜对林彪的敬是由衷的敬,是从心底里的敬,是战争年代林彪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使得黄永胜心服口服。可以说,黄永胜一生又敬又怕的人却只有林彪了。四野打仗最剽悍的就要数黄永胜、韩先楚了。许多战史研究资料都认为,黄永胜打仗的剽悍程度不在许世友之下,大兵团作战指挥能力更是和韩先楚相互辉映,是黑土地上最耀眼的将星,深为林彪所器重。

1956年被选为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1968年递补为中央委员) 。1961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是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文革”中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总参谋长,制造冤案792起,受诬陷迫害的达839人,其中军以上干部52人。

1971年被撤职。1973年被开除党籍。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其政治权利5年。1983年4月26日病死于青岛。

谢富治(1909-1972),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谢富治,1909年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区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做过木匠。1930年参加工人纠察队,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起,谢富治在红四方面军任宣传队队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围攻”。

1935年,谢富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曾担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中共懋功中心县委书记。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训处主任;后政训处撤销,恢复政治委员制度,任该团政委。此后,历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委,太行军区第六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太岳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率领所部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1945年9月7日,太岳军区主力部队组建成晋冀鲁豫军

区太岳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委。9月10日至10月12日,陈、谢率太岳纵队参加了上党战役,同兄弟部队一起共歼国民党军3.5万多人。上党战役的胜利,打退了国民党的进攻,配合了重庆谈判。10月上党战役胜利后,太岳纵队正式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下辖第十、十一、十三等三个旅,仍由陈赓、谢富治任司令员和政委。此后,在陈、谢领导下,第四纵队先后举行了同蒲路南段阻击战、临(汾)浮(山)战役、晋西南战役、汾(阳)孝(义)战役、晋西南攻势和乡宁战役,共歼国民党军6万余人。

1947年7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3万人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陕鄂;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豫皖苏,展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根据中央决定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和第三十八军共10个旅(师)8万人组成陈谢兵团,陈赓任兵团司令员兼前委书记,谢富治任兵团政委兼前委副书记。8月23日至10月13日,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解放县城12座,到达党中央指定的位置,开辟了豫陕鄂解放区。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此后,陈谢兵团又先后参加了伏牛山东麓战役,平汉、陇海破击战,洛阳战役,宛西战役和宛东战役。

1948年5月,刘邓野战军和陈谢兵团改称中原野战军,

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陈赓、谢富治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和政委。到1948年8月陈谢兵团(四、九纵队和三十八军)南征1周年时,已先后参加245次战斗,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解放及收复县城51座。同年11月,陈谢率第四纵队参加淮海战役。在该战役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参加攻击的部队组成了东、南、西3个集团,西集团由陈锡联指挥;南集团由王近山、杜义德指挥;东集团辖中原野战军第

四、九、十一纵队及豫皖苏独立旅,由陈赓、谢富治指挥。经3个集团军的共同努力,将国民党主力兵团之一的黄维兵团12万人全部歼灭。

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中原野战军整编的第二野战军,下辖第三、四、五3个兵团;陈锡联和谢富治分任第三兵团(辖第十、十一、十二等3个军)司令员和政委。此后,陈锡联、谢富治率第三兵团参加了渡江作战和西南战役,解放了西南政治经济中心重庆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富治历任西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中共川东区党委书记、川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52年起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西南军区副政委、云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昆明部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政法办公室主任、内务办公室主任、公安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谢富治卖身投靠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同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67年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军区政委、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1969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71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此外,他还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专案审查小组成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职。

在“文化大革命”中,谢富治追随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迫害老干部,镇压革命群众,参与一系列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反革命阴谋活动。

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他带头诽谤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10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他又追随林彪、江青,诬陷国家主席刘少奇。1967年2月,谢富治和林彪、江青、陈伯达、康生等勾结在一起,制造了所谓“二月逆流”事件,企图打倒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等军委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8月,他提出要把公安机关“彻底打碎”,煽动“砸烂公、检、法”。

1968年,谢富治参与炮制《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

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将刘少奇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将他迫害致死。他利用公安部部长的职权,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随意抓人、捕人,大搞逼供信。

1972年3月26日,谢富治病逝于北京。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谢富治、康生进行审查。1980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康生、谢富治的两个审查报告。鉴于他们两人的罪行,党中央决定开除他们的党籍,撤销对他们的悼词。12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公审。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谢富治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吴法宪(1915-2004),男,汉族,1915年8月生,江西省永丰县人,原名吴文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赣东游击队。转为中共党员后,曾任红十二军第一○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四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中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团总支书记。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二师二团政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

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副主任。后任第六八五团政委。1938年10月奉命由山西挺进山东。同年底到达湖西地区,1938年11月起任苏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后任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5月奉命率部南援华中,1941年1月起任八路军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1941年2月至1946年任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任苏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第三师赴东北。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起任辽西军区副政治委员,9月起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11月前曾兼任西满军区政治部主任),12月起任中共中央西满分局委员。1948年1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1948年11月至1949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政治委员。1949年5月至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9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副政治委员,后兼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7月至1957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其间:1953年1月前兼任空军政治部主任。1957年2月至196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1965年5月至196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67年9月至1971年9月任中国人

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1950年7月至1971年9月任空军党委副书记、第一副书记、书记、第一书记,其间:1954年5月至1959年4月兼任空军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书记;1968年4月至1971年9月兼任总参谋部党委第二书记。1967年8月至1971年9月为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其间:1967年8月至9月为办事组负责人,1968年3月至1971年9月为办事组副组长)。1969年4月至1971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共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第

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73年8月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198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刑事审判庭依法剥夺其被授予的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9月15日上午保外就医,安置在济南。1988年刑满出狱。2004年10月17日15时58分在济南齐鲁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9岁。

王秉璋(1914─2005),河南安阳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九届中央委员。王秉璋在红军队伍里迅速成长,先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司令部参谋、补充团团长、教导营副营长、红一军团司令部军事教育科代科长、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万里长征。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王秉璋便改任一一五师作战科科长。原115师参谋长周昆携30000元军费潜逃后,1938年3月8日,八路军总部任命王秉璋为参谋处长,司令部的工作开始由他负责,实际上行使参谋长的职权。1940年秋,王秉璋调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三旅(三四三旅)副旅长。1942年12月,王秉璋调任教四旅旅长兼湖西军分区司令员。曾经创造了交通壕攻坚战术,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术在抗战末期和解放战争中逐渐推广开来,尤其在三大战役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如辽沈战役中攻克义县和锦州之战,淮海战役中围歼黄伯韬、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之战,平津战役中攻克天津之战。1949年11月起到1953年2月任空军参谋长,1953年2月到1958年11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8年11月到1960年4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1960年4 月到1962 年6月改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副院长,1962年6月到1964年12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4年12月到1967年7月,五院建制撤销,成立导弹工

业部,即七机部(航天部的前身),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王秉璋任第一任部长。1965年2月,领导原子能工业和核武器事业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决定兼管导弹工业,王秉璋被增补为中央专门委员会委员。1968年12月起到1971年9月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在王秉璋主持导弹研制工作期间,中国地地导弹从“东风一号”短程导弹到“东风五号”洲际导弹接连发射成功,并成功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地空导弹和海航导弹。 正当王秉璋沉浸在“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发射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改变了他的命运。林彪折戟沉沙,摔死在温都尔汗。“九一三”之夜,王秉璋正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出席周恩来主持的会议。林彪出事后,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在组织上清除“林彪的死党”的决定。王秉璋与林彪的上下级关系,当然无法逃脱受审查的厄运。因此“九•一叁”后即被隔离审查。王秉璋被收审、关押了整整10年。1981年,王秉璋获释,但至今仍未作任何结论。200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最具权威的官方传记《中共党史人物传》对王秉璋作了如下评价:“他为巩固与扩大湖西抗日根据地、建设人民空军,特别是在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等方面,建立了重大功绩。”但这个3万字的传记写到“九一三”事件就戛然而止,没了下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属最高机密,其内幕世人自然难以知晓。改革开放后,关于“两弹一星”的宣传日渐增多,由于王秉璋属敏感人物,知情

者有意回避,致使王秉璋领导导弹研制事业的历史鲜为人知,甚至经常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在2002年底纪念罗荣桓元帅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中,王秉璋的名字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罗荣桓元帅》中,是六位顾问之一。这位密云重锁的将星在沉寂了30多年后终于露面了!

刘兴元(1908年10月--1990年8月14日),山东莒南人。原名刘维芳。

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

1931年5月在江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8月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文印科科长。

1934年1月起任红军医院政治部巡视员。参加了长征。

1934年10月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1935年9月起任总卫生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36年12月入延安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八路军卫生部政治处副主任、主任。

1938年5月起任一一五师工兵营政治委员,

1939年1月起任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

1940年1月起任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

1940年6月起任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独立旅代政治委员。

1943年4月至1945年8月任山东滨海区党委委员,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其间:1943年11月至1944年10月任滨海军区代政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山东军区第二师政治委员。 1946年1月起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师政治委员,东满军区直辖第二十二旅政治委员,吉辽军区第二十二旅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二师政治委员。

1947年10月起任东北军区上干大队政治委员。

1948年起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政治委员。

1949年春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3月至9月任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

1950年9月至1951年9月任中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抗美援朝时期任38军政委,

1951年9月至1955年3月任中南军区干部部部长、军区党委常委(1951年12月起)。

1955年3月至1959年11月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9年11月至1972年3月任广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其间:1955年6月起任军区党委副书记、第四书记、第三书记、第一书记,

1955年12月至1963年5月任军区监察委员会书记。

1963年4月至1965年5月兼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1955年1月至7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

1958年4月至1961年1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

1960年10月至1966年冬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

1969年4月至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69年6月至1972年3月任广东省革委会主任,其间:1969年11月至1970年12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0年12月至1972年3月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1972年3月至1975年10月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 1975年10月至1977年9月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77年9月至12月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委员。

1977年12月至1978年11月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 1978年2月至1979年5月任院党委副书记。

1978年11月被免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职务接受审查。 1979年5月被免去军事学院党委副书记职务。

1984年8月被撤销军事学院政治委员职务,按副大军区职待遇退休安置。

在广东期间,参与了黄永胜的活动,在广州部队制造“反革命集团”冤案,诬陷副司令员文年生等“夺权搞政变”,株连七百多

名干部,文年生等被迫害致死. 鉴于他勇于承认错误,“文革”后并未对他有何严厉处分。

1990年8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

李作鹏(1914─2009),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央军委二局参谋、二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参训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山东纵队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处处长,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参谋长,中南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第一、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陆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积极参与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一九七三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一

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2009年1月3日早晨7时30分,李作鹏将军逝世,享年95岁。

文化大革命中,李作鹏将军担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1971年10月,李作鹏将军因“九一三事件”被押,1973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判刑后,李作鹏在秦城监狱服刑。中央有一个精神,对李作鹏这样历史上有战功的人,在生活待遇上是从优的,因此,他在狱中的待遇是很好的。后来,根据有关政策和李作鹏的身体情况,他获得保外就医。在保外就医期间,上边发给他足够的生活费。

从党和国家对他很关照这一点来看,李作鹏也算是老有所养了。

吴瑞林(1914─1995),四川省巴中县人。原名吴尚德,曾用名杨昆。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2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通讯兵。1932年12月起任川陕甘少年先锋营营长、少年先锋团政治委员。1933年12月起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共青团团委副书记。1934年1月起任共青团赤江县委书记。1934年秋起任少共

川东北特委组织部部长、书记兼特委委员。参加了长征。1935年4月起任川东北少共特委组织部部长。1935年9月起任中共大金川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少共大金川省委书记。1936年6月起任大金川省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1937年1月起为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鲁东南临时特委书记。1938年5月起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1939年1月起任中共泰山地委军事部部长兼第一大队大队长。1939年8月起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4月起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中共泰山地委军事部部长,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警备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警备第二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安东军区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兼独立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军长。参加了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战役。在辽沈战役中,参与指挥部队先在彰武以南阻击国民党军“西进兵团”西援锦州,后参加辽西会战,会同兄弟部队围歼该兵团于黑山以东地区。1948年12月率部入关参加平津战役,首先攻克昌平、沙河,阻止国民党军西撤,继而攻占国民党军供应基地丰台,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对北平(今北京)守军的包围。北平和平解放后,奉命组织部队执行对

国民党军第101军军部和第271师的改编任务。1949年4月,率部进军中南,先后参加安新战役和豫西、豫南地区剿匪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军长,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第一次战役中,集中主力于长津湖以南黄草岭、赴战岭地区阻击美军陆战第1师及南朝鲜军首都师、第3师的猖狂进攻,连续激战13昼夜,歼敌2700余人,其中美军1000余人。之后,又指挥部队连续参加了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西海岸阵地防御作战,协同兄弟部队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1952年10月率第42军回国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常务副司令员。1971年10月,因“九一三事件”被押。

邱会作(1914─2001),1928年在家乡参加苏维埃革命,1929年12月参加兴国县地方武装,不久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9师25团,任通信员、宣传员。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团青年委员、少共区委书记。1931年7月任红5军团宣传队队长。1934年9月起任红军军委总供给部党支部书记兼统计员,军委总供给部政治指导员,军委军事工业局党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任军委四局三科科长,1936年7月任西北供给部(红军总供给部)粮秣处处长。

1937年2月起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学员。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7月起任中央军委供给部副部长、部长。1940年任豫皖苏边区财政委员会主任兼新四军第6支队供给部政治委员。1941年1月任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起任军调处北平执行部秘书人事组组长,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热河第二十二地委书记兼赤峰军分区政治委员。1947年8月至1948年3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后为第四野战军第45军)、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3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政治委员。1948年1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5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大决战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衡宝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2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至1971年9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1952年7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1954年10月至1959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其间:曾任总后勤部党委副书记,1958年前曾兼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1959年3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一期二班主任。1959年10月至1968年9月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党委第一书记(1959年11月起)。1962年12月至1969年12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1968年9月至1971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68年12月起)、总后勤部党委第一书记,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组长。1967年8月至1971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1969年4月至1971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是中国共产党七大、八大、九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共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73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2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198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刑事审判庭依法剥夺其被授予的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同年保外就医,1987年刑满出狱。2002年7月18日上午8时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张池明(1917─1997),河南省新县人。1927年的秋天,参加农民运动,宣传革命道理。1928年4月,张池明从乡调到区,做

儿童大队长工作。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同时成立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陈昌浩任书记,张池明从事文字宣传工作,1932年成立红二十七军,张池明所在的独立十三团改为第二团。不久,红七十四师二二一团、红二十七军第二团及军部警卫营编成红二十八军,红二十八军到鄂东后,即编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张池明所在的第二团,是采取全团集合,当场点名逮捕所谓的“反革命分子”,张池明被当作怀疑对象押到师关押起来。他当时还不是党员,够不上“第三党分子”,但因担任过共青团才团委书记职务,就被看作“AB团”的头儿。在审讯期间对他们进行残酷拷打、逼供,有人故意将他的名字“赤民”改为“吃民”,予以斥责和嘲讽。正在这危急关头,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在七十三师检查工作,把他叫到当面,对其姓名年龄、家庭状况以及参加革命后的工作经历,都仔细询问一遍,然后对审判人员严肃地说:“他年纪小,出身好,参加革命早,放了放了。”吴焕先将张池明从牢房中解救出来,同时出爱上了这个“童子学士”,发现他举止文质彬彬,又擅长写写画画,就将他调到军司令部当秘书。张池明到军部时只有16岁,陕北会师后,1936年4月初,在三交战斗中刘志丹牺牲,调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宋时轮到红二十八军任军长,张池明代理科长职务。5月2日,红十五军团从铁罗关西渡,进到延川县贾家坪地区休整。为了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扩大红军力量,红一方面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于5月20日出动,红一军团为左路军,红十五军团为右路军,

分南北两路西进。抗战爆发前,张池明于1937年3月初离开商县军团部,绕过西安到达延安抗大学习。抗战后,在三四四旅担任作战科代科长。1939年春,三四四旅代旅长得志到了冀鲁豫,将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考城大队、陇海路支队和冀鲁豫游击第一支队依次编为冀鲁豫支队第一、二、三、四、五大队,张池明任第二大队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新建立新四军军部。2月中旬,公布新四军编成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三四四旅第六八七团编为第四师第八旅二十二团。第八旅担负坚持盐阜区斗争,建立根据地,二十二团为旅的机动部队。张池明提任八旅兼盐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初,新四军决定抽调一批团以上干部到延安学习,张池明是其中之一,这是他第二次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赴延安途中,历尽艰难困苦,于9月底到达延安。入校后, 张池明被编入十二支部,任支部书记。1947年5月,部队回到松花江北,张池明接到东总调令,调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原新四军三师七旅) 政治委员。1948年8月调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4月20日晚,二野、三野发起渡江行动,突破敌人长江防线。之后,十五兵团政委赖传珠传达命令,对四十三军干部作了调整,军长李作鹏,政治委员张池明。海南岛解放后,四十三军驻守海南岛,协同琼崖纵队保卫海南,张池明任海南区党委第二书记。1951年4月,在江门成立粤西区党委,他兼任区党委第一书记。5月成立华南军区,下属广西、粤西等四个军区,张池明兼任粤西军

区政治委员。1952年5月调中南军区后勤部任政治委员。杨至诚调离后,张池明兼任部长。1955年初,中央决定撤消六个大区,改为十二大军区,中南军区改为广州军区,张池明回到广州不久,又调任总后勤部参谋长,7月间到北京任职。1955年9月,张池明在我军首次授予军衔中,被授予中将军衔,年仅38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最年轻的中将。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10月,黄克诚部长找张池明谈话,将他调到后勤学院当副院长。1962年,张池明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学院院长,1967年7月,张池明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党委第二书记。1969年4月,张池明出席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75年调任炮兵政治委员。1997年11月8日不幸逝世,终年80岁。

陈仁麒:(1913-1994),男,汉族,1913年7月生,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人,原名陈景麟,曾用名陈仁祺。1929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高小,中将军衔。参加红军前曾任少先队队长、乡苏维埃政府秘书。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21军政治部宣传员,分队长。1931年10月起在红12军政治部训练队学习。1932年1月起任红12军特务队政治委

员。1932年6月起任瑞金红军学校团委训练班学员。1932年9月起任红22军第66师166团2连政治委员。1932年10月起任红22军第66师168团【198团】政治委员。1933年1月起任红11军第31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11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3年12月起任红7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4年7月起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巡视员。1934年8月起任军委直属【红一方面军】教导第1团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34年9月起任红一方面军教导师第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永定、长汀、朋口、邵武、浒湾、建宁等战斗、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曾任红一方面军干部团特科营政治委员。1935年10月至1936年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特科营政治委员。1936年10月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特务营(后改称团)政治委员兼政治主任教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至1938年2月任中共甘肃陇东特区委员会镇源中心县委员会书记。1938年1月至7月任中共陇东特委组织部部长。同年7月至1939年12月任中共庆环分区组织部部长。1940年11月起任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1942年10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政治部主任。为加强部队的政治建设做出了显著成绩,被评为模范党员,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8月在调出华中工作的干部大队2大队任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至1946年6月任热河军区【冀晋纵队】第3旅政治委员。1946年9月

至1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热河军区】独立第13旅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1947年4月任冀热察军区独立第13旅政治委员。1947年4月至8月任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3旅政治委员。1947年8月至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第22师政治委员。1948年1月至3月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2师政治委员。1948年3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同年11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49年3月至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49年6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8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率部参加了热河、塔山阻击战和辽沈、平津、湘赣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2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兼赣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赣南地区军管会副主任,江西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7月至1952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8军政治委员兼赣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1年5月至1952年2月任中共广东韶关地委书记【中共北江地委第一书记】。1952年4月至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1兵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军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1953年1月任军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3年3月至9月任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第二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兼军第二政治委员(至1954年3月),

同年4月至1955年9月任海南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53年9月至11月任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代理第一书记。1954年3月至1955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政治委员。1954年5月至1955年7月任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第一书记。1954年2月至1955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三副主任,中共华南局委员。1955年3月至195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6月至1960年4月任广州军区党委常务委员.1955年12月至1960年4月任广州军区党的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9年11月至1970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其间:1959年12月至1963年11月任炮兵党委第二书记,1963年11月至1969年7月任炮兵党委第一书记,1969年7月至12月任炮兵党委书记,1969年12月至1970年12月任炮兵党委第二书记。1970年12月至1971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1970年12月至1971年9月)、第三书记(1971年9月起),1971年11月至1973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1971年8月至1974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1973年2月至1979年11月在兰州市炼油厂蹲点劳动。【1971年被撤职,并被隔离审查。】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周赤萍(1914─1993),汉族,1914年2月生,江西省宜春县(现袁州区新坊乡)人,曾用名邹迪,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高中文化,空军中将军衔。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4军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团政治委员,无线电队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第1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3月至1940年9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1纵队第1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9月至1942年8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政治委员。1941年秋至1945年任鲁中军区政治部主任,期间:1942年8月起任鲁中军区党委委员。1945年8月起任山东军区第3师政治委员,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至1946年1月任东北挺进纵队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至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政治委员,第7纵队兼辽北军区政治委员。1946年8月至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8月至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政治委员。1948年1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委员。1948年1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政治委员,湘西军区政治委员兼中共湘西区委书记。1949年8月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起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兼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政治委员,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政治委员。1954年起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3月至1955年4月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军区空军党委书记,1955年4月至1958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军区空军党委书记。1958年9月至1964年9月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1964年9月至10月任劳动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末到职)。1964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1969年8月至197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政治委员,期间:1969年9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党委书记、第二书记。1970年4月至1971年4月任福建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4月至1972年8月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二书记,福建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82年3月退出现役,按地师级干部待遇。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0年6月逝世。

冼恒汉(1911─1991),壮族。1911年农历8月生,广西田阳人。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冬参加革命工作,简易师范学校肄业,中将军衔。1929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七军十九师政治部宣传

员。1931年冬起任湘赣独立第三师七团一连政治委员。1932年夏起任湘赣独立第八师连政治委员。同年秋任湘赣红八军二十二师重机枪连政治委员。1933年夏起任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党总支部书记、十七师五十一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34年冬起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六团政治委员。1935年秋起任红二军团四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1936年8月起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保安红军大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教导团政治处主任,同年12月起任教导团政治委员。1939年起任一二○师独立第一旅副政治委员。1941年3月起任一二○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2年10月起任一二○师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1943年10月起任一二○师三五八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6年11月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任晋绥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2月至3月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战集团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3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兵团第一纵队、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至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6月起任第一军第一副政治委员;9月起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至11月)、西宁市军管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任陆军第一军兼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陆军第七军政治委员。1951年至1952年8月任第一高等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

1952年秋至1954年3月任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党委常委。1954年3月至1955年5月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常委。1955年5月至1964年6月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55年6月起)、第二书记(1960年12月起),1964年6月至1977年6月任兰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70年1月起)。1960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67年7月起任甘肃省革委会筹备小组组长,1968年1月至1977年6月任甘肃省革委会主任,其间:1970年5月至1971年2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历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1971年2月至1977年6月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1969年4月至1977年6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6月被免除在兰州军区和甘肃省的职务。1982年12月退出现役,按地师级干部政治、医疗待遇。1985年6月改按正军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任职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任职至1977年6月)。1991年11月19日逝世。

赵启民(1910─1997),汉族,1910年9月生于陕西省蓝田县西乡申家坡村。9岁起入私塾,后就读于县城小学。1926年小学毕业后,曾考入西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但因军阀刘镇华率部包围

西安,被迫弃学在家务农。1927年1月到西安德合药材行当学徒。不久,考入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创办的中山学院。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陕军第17路军第3师教导队(后扩编为教导团)当学兵。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随教导团在麟游地区起义。起义失败后,重返家乡蓝田开展农民运动,并于1930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受中共组织派遣入西安绥靖公署骑兵团,先后任团部服务员(相当文书)、排长,从事中共秘密工作。1932年8月,他所在的骑兵团第1连中共党员身份因西安中共组织遭敌破坏而暴露,该连仓促起义失败,他遂辗转到达渭北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泾阳游击队,任第3中队中队长。后任红26军随营学校排长,第26军42师3团第1连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创建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的游击战争。1935年9月红26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后,任红15军团第78师参谋主任,陕北省苏维埃军事部科长,延长县苏维埃军事部部长,宜(川)延(长)军分区代理司令员,独立第2团团长,独立师第3团团长,参加了劳山、直罗镇战役和红一方面军西征作战时的东线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参谋长,协助团长周骏鸣率部随第4支队展开于皖中庐江、无为、舒城、桐城和巢湖地区。1939年6月第4支队扩编为第4、第5两个支队,他调任第5支队参谋长兼第10团政治委员,在半塔集战斗中,面对万余顽军进攻,不畏强敌,指

挥第5支队2000余兵力在半塔集坚守阵地7昼夜,为赢得此战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2师第5旅政治委员,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路西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津浦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副政治委员兼第5旅政治委员,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代理政治委员兼第5旅政治委员,淮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5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4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60年1月起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68年9月起任国防科委副主任。“文革”中任海军副司令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参与了李作鹏等在海军、国防科工委的夺权活动,离休后被聘为新四军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7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

黄志勇(1914─),原名黄念卓,1914年9月22日生于江西省崇义县过埠乡高坌村。7岁开始上学,先后就读于河口蒙馆、高坌小学、思顺经馆、过埠普育学校,读书8年。

1929年夏,于普育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

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高坌村党支部书记。1931年6月奉派任崇义县上堡暴动队政治委员兼特支书记,不久任上堡、麟潭、丰州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并改名为黄志勇。1932年2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9师第43团2连党支部书记。7月,第43团编入红3军团第7军后,随军参加了南雄水口战役。后任红7军第19师56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第56团3连代理政治委员,红7军政治部地方工作团宣传队分队长,红3军团第6师16团俱乐部主任、第18团党总支书记、师俱乐部主任,红8军团第21师6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初期,任红8军团第23师67团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13师39团政治委员。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随红四方面军南下转战川康边,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政治教导员。到陕北后,编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政治教员兼教育干事、第4大队政治处主任、第3大队政治委员,期间因工作成绩显著,获抗大颁发的“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奖状。1940年5月调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科代理科长、作战室主任。翌年11月,抗大第三分校与八路军军政学院第3、4大队合组为军事学院,他调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干部第2团政治委员,后任冀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14旅副政治委员。1946年2月起任冀

察热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第16旅政治委员,热中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1947年8月任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协助司令员程子华率部参加了东北1947年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前方第2指挥所,继任参谋长,后任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前方指挥所参谋长,在辽沈战役中参与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后任东北野战军第13兵团参谋长,第12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津、衡宝战役和湘西剿匪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荆江分洪水利工程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中南军区工程兵部队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65年8月调任装甲兵政治委员。1969年至1972年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文革”期间在总政搞夺权,尤其是对军队中的问题负有重要责任,1984年12月离职休养。

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温玉成(1910─1989),江西省兴国县人。汉族,曾用名温振兴。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7月转为中国共

产党党员。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大专学历,中将军衔。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

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江西红三军七师二十团宣传队宣传员、兴国县警卫营青年干事、江西中央苏区步兵学校学员。1933年1月起任江西红军独立十二团总支书记,1933年8月任团政治主任,1933年12月起任团政治委员。1934年4月起任红八军团二十一师六十二团政治主任,1934年8月起任团政治委员。1934年10月起任红八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1934年12月起任中央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治科学员。1935年4月起任川西北懋功独立营政治委员。1935年12月起任红五军团骑兵团政治委员。1936年6月起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工作组组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5月起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干事。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起为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一队学员兼区队长。1938年3月起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8年5月起任新四军第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9年12月起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纵队纵队长。1941年初起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旅长兼政治委员。1943年12月至1945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曾任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起任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6年12月起任北满独立第二师师长,松江军

区独立第二师师长。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独立第二师师长。1948年3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四师师长。1948年11月至1949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一四五师师长。1949年4月起任解放军第四十一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陆军第四十军军长。1950年10月至1952年8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军长。1952年8月至1953年底任志愿军第四十军、陆军第四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54年至1957年夏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9月至1960年5月任广州军区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1958年2月起)。

1960年5月至1967年11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参谋长(至1964年8月)、军区党委常委,其间:1961年12月至1967年3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1967年11月至1970年6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68年3月起)、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68年4月起),1969年4月至1971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其间:1968年3月至1970年5月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第一副主任。曾任中央文革碰头会列席成员,是林彪一手提拨的红极一时的政治新星,1970年6月起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71年11月被撤销职务。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曾国华(1910─1978),汉族客家人,籍贯广东省五华县岐岭,1910年10月15日出生,因家庭子女多,3岁时即被送人当养子,童年饱受艰辛。

1924年离家参加国民革命军,随部队历经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第4旅、第52师等部当兵,参加了北伐战争。1931年8月在江西东固红军歼灭了第52师,曾国华参加红军,被分到主力红军红4军11师31团2连当战士。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9月被提升为班长。1933年6月,红11师整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曾国华升任红五团一营二连排长。1934年4月,升任红五团二营六连连长。1934年10月16日随部队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 1936年2月20日,参加东征战役,曾国华担任红一军团渡河先锋红五团的突击队长,渡河胜利后,升任红五团副团长。东征胜利回师后,升任红五团团长。1936年12月到七七事变在抗大二期干部队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国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营长,二营是由红五团改编而成,辖第5、6、7、8连。1937年9月25日参加平型关战役,二营担负占领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截断陷入伏击圈的日军先头部队。二营五连连长曾宪生带头与日军拼刺刀,重伤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五

连指导员杨俊生身负重伤。战后,五连荣获“平型关大战突击连”锦旗一面。

1937年10月,曾国华奉命率领二营第5、6、7、8连与一营4连在正太线娘子关以西一线独立游击战,破坏日军交通,打击日军运输队,配合太原保卫战。10月下旬,奉命率部随三四三旅副旅长周建平进入河北平山县一带活动,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打击分散之敌。曾国华带领的二营发展壮大得很快。11月末,一一五师命令以二营为基础,编入平山县地方武装,扩编为一一五师五支队,以继承模范红五团的光荣传统,对外称永兴支队,曾国华任支队长,龙书金任副支队长,杨永德任参谋长,继续在平山县一带活动。1938年4月在昔阳县参加了反九路围攻后,一二九师为加强五支队政治工作,派李宽和任支队政委。 1938年4月26日,曾国华率领五支队随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越过平汉线,开辟冀南。7月,曾国华、李宽和率领五支队越过津浦线,进至冀鲁边区,与当地八路军回合。8月,三四三旅政委肖华率领一批干部进抵冀鲁边,组织整编了该地的抗日武装,组建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下辖四、五、六支队。曾国华任五支队支队长,王叙坤任五支队政委,五支队下辖第四、

五、六团共6000余人。1939年初,五支队第五团在乐陵县大宗家村一带休整时遭到驻德州日军第五师团安田大佐旅团重兵突袭,激战一天后趁夜突围,此战五支队虽毙伤敌军300余人,但自身损失惨重,伤亡近500人,五团团长龙书金重伤致残,五团

政委曾庆洪、政治处主任朱庭先牺牲。战后曾国华作了沉痛的检讨。

1939年9月,因冀鲁边粮食困难,肖华率五支队等部进入鲁西地区。

1940年2月至3月,曾国华率五支队参加了一二九师组织的打击国民党石友三部的冀南反顽战役。战后,五支队与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鲁西军区运河支队,曾国华任支队长,曾思玉任政委,刘贤权任政治部主任,支队下辖第4、第5两个团。1940年9月,运河支队出击鲁西南,开辟华中华北大通道。

1940年10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运河支队与一一五师陈士榘支队第二团整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一一五师陈士榘支队第一团、鲁南支队、苏鲁支队整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曾国华奔赴鲁南就任教导第二旅旅长。1941年1月,教导第二旅在旅长曾国华,旅政委符竹庭、旅参谋长王六生率领下东进滨海区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他参与指挥的郯城战役,首创山东敌后攻城范例。

1943年3月,滨海区精兵简政,撤销了旅级机构,教二旅缩编为滨海六团,曾国华任团长。1943年7月到1944年2月,曾国华进山东分局党校整风学习。期间在1944年1月与鲁中区党委妇委委员刘时铁相恋结婚,曾国华时年34岁。

党校学习毕业后,曾国华任八路军滨海军区代理参谋处长。1944年10月,抗大一分校整编为山东教导团,曾国华任团长,

梁必业任政委。

1945年10月,曾国华任鲁中军区主力部队编成的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山东三师奉命进军东北,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山东三师副师长曾国华、师副政委李伯秋率队。11月末,该部不带武器从龙口港渡海在庄河县、皮口一带登陆。在辽阳、本溪一带与曾克琳的冀热辽十六军分区部队会合,用关东军的武器装备了部队。

1946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成立,山东三师编为三纵七旅,曾国华任旅长、李伯秋任政委。1946年11月,曾国华升任三纵副司令员。1947年10月12日,曾国华调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1949年9月,调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1950年6月,第十三兵团部与第十五兵团部对调,曾国华到广州任第十五兵团参谋长。为完成广西的限期剿匪任务,1951年1月曾国华调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8月,曾国华任重建的49军军长。

1951年11月,军委下令调曾国华任筹组中的空军第3军军长,赴志愿军联司见习。1952年春49军军部由贵港调四平,组建空军第3军军部,指挥空军第5、8、9师。1953年5月曾国华率空三军前进指挥所到朝鲜介川的志愿军西海指轮战。1953年10月曾国华率军指挥所回四平。1955年5月,东北军区空军改称沈阳军区空军,曾国华升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分管作战训练工作。

1955年10月,曾国华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4月,曾国华升任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1969年4月,曾国华当选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并升任空军副司令员,分管空军作战训练工作。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10月曾国华被隔离审查。1977年因心脏病在466医院住院,1977年12月31日突发脑梗塞昏迷,1978年1月3日病逝。

1978年6月空军党委报经中央军委批准给曾国华下的审查结论是:“上了林彪贼船,积极参加林彪反党集团的阴谋活动,陷得很深,犯了严重方向路线错误”。1982年空军党委对曾国华的审查结论复议,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审查结论改为“犯了严重政治错误,并撤销原作审查结论”“其骨灰建议按军级干部规格存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谭甫仁(1910─1970),原名谭正古,广东省仁化县人。1910年4月1日生于广东省仁化县城口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9岁起就读于仁化县立第四高小。1926年高小毕业时正置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仁化地区工农运动蓬勃兴起,遂投身家乡革命斗争,任区农民协会秘书,负责宣传工作。同年11月,入广东省农协在韶关创办的江北农军学校,毕业后返回家乡继续从事农民运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随江北农军北上武汉,7月移师南昌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0军贺龙部,参加了八一南昌

起义。起义军南下时,他与主力部队失掉联系,在寻找部队时误入江西国民党军第27师,被编在该师第79团1营当兵。1928年1月,随军“进剿”井冈山,在新城战斗中被俘,参加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4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士兵委员会干事,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一营党委干事。1930年任红十二军一O 三团连政治委员,同年冬任第三十六师第一O 八团政治委员。1933年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同年秋入红军学校上干队学习。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9月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10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第十二大队政治处主任。1936年春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第七十五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东征、西征战役。1937年初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治处主任兼灵邱县县长、第六八七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三四四旅政治部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晋东南游击支队政治委员、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二纵队新编第三旅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教导第七旅政治委员,1940年7月担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参加开辟、发展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坚持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曾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

期,历任吉林军区舒兰军分区政治委员、右路总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副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多次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四军政治委员,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兼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0年12月17日凌晨5时, 谭甫仁夫妇在昆明军区大院的居所内被军区保卫部刚提拔不久的副科长王自正枪杀。

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革”中任昆明军区政委、云南省革委会主任。“文革”中康生在云南搞了个“赵健民特务案”,谭甫仁在康生授意下在云南发动了所???????????

滕海清(1909─1997),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班长,第三十二团副连长、连长,四川巴中游击队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

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支队第二团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九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九届中央委员。“文革”中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内蒙古革委会主任。“文革”中康生在内蒙搞了个 ?????????????

丁盛(1913─),江西省于都县人。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九、十届中央委员。“文革”中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官方说他是“江青集团的死党”,他同“四人帮”的关系非常密切。????????????????

丁先国(1909─),湖北省麻城县人。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荣

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文革”中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同邱会作有牵连,1971年被解除职务

马宁(1922─),河南省沁阳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中共十届中央委员。“文革”初期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九•一叁“后鉴于空军受林彪影响很深,因此他这个与林彪无任何瓜葛

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曾任新疆军区副参谋长。1963年“伊犁事件”中叛逃苏联

王璞(1917─),河南省蠡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3年晋升为少将。“文革”中任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同林彪集团关系密切(广东向来被认为是林彪的大后方),1971年被解除职务,并被隔离审查

王云霖(1910─1993),湖北省衡阳县人。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华北空军后勤部第二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后被开除党籍,原因至

今不详,但时间应是在“文革”之前

王希克(1918─),辽宁省义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3年晋升为少将。“文革”中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供应部部长,伙同陈庞直接参与了邱会作在总后的刑讯逼供活动,1971年被隔离审查,1973年被开除

王良恩(1918─1973),山东省潍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文革”中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受陈伯达指使,鼓吹设国家主席,陈伯达一倒他即被撤职审查,1973

王绍渊(1920─),江苏省丰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文革”初期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伙同江腾胶在空军向聂凤智夺权,予头直指许世友。1968年他和江腾胶一起被解职,但在吴法宪的

王砚泉(1917─),河北省雄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文革”任昆明军区副政委,同江青集团有牵连,1977年被免职。他是援越抗法的中国军事顾问

王淮湘(1920─),山东省寿光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中共

九、十届中央委员。“文革”中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吉林省革委会主任。秉承康生旨意,在吉林省夺权,“文革”后由于康生未倒,所 ?????????????

韦祖珍(1912─1982),广西省东兰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革”中任广州军区政委兼广西军区第二政委。在中共九大上,连九大代表都不是的他,被突击选为中央委员。在会议上他直接责骂 ???????????

龙书金(1910─),湖南省茶陵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叁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九届中央委员。“文革”中任湖南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1971年被解除职务


相关文章

  • 中国十大将军省排行榜
  • 中国"十大将军省"排行榜 中国"十大将军省"排行榜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开始的陆海空三军大授衔的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省".由 ...

  • 揭秘:华元帅和将军的待遇区别
  • 揭秘:华元帅和将军的待遇区别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 ...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晋城八中2015-2016年第二学期初二历史教案 主讲: 主备:冯志丽 辅备:吕红霞 郭金妮 时间: 学时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2 课时+ 10 分钟) [内容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

  • 中国近代史纲要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中国近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成 果 名 称:关于河南省当地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姓 名:唐铁柱 所 在 院 系: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2班 学 号:1100506044 手 机:[1**********] 电 子 邮 箱:128040 ...

  • 论杯酒释兵权
  • 从"杯酒释兵权"看赵匡胤的权谋艺术 (2007-07-09 16:56:03) 转载▼ 宋太 祖赵匡胤画像" 杯酒释兵权"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一段有名的历史.在北宋建国初期,赵匡胤 ...

  • 墓碑与记忆
  • 曾经在1980年代被共享的国家与个人的对立.官方与资本的冲突.主旋律与市场的格格不入开始弥合起来,主流意识形态不再是一种可以被指认的外在灌输,而是一种由衷的认同. 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所引发的效应持续不断.然而与2008年作为改革开放30 ...

  • 新中国建国十大元帅
  • 新中国建国十大元帅.将军 [十大元帅]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3.元帅--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 4.元帅--刘伯承(1892-1986) ...

  • 国庆节法定假日几天
  • 国庆节法定假日几天 国庆节是我国七大法定假日之一,道国庆节一般放假7天,但是,这7天并不全是法定放假天数,而是通过调休所得.那么,2016年国庆节法定假日几天呢? 2016年国庆节放假7天,即10月1日至10月7日.10月8号(星期六),1 ...

  • 国庆黑板报资料
  • 国庆节黑板报设计要求 黑板报,是配合学校美术学科开展素质教育的极好阵地。它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把美术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黑板报上。 设计美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