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单元(数一数.比一比)

第一单元 数一数(2课时)

教材学情简析:

我们面对的是从幼儿园刚升入小学上第一节数学课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教材安排了儿童乐园场景图,同中物体或人的适龄分别可以用1—10各数表示。这样从儿童喜欢并熟悉的场景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感到数学不是枯操的,数学不是陌生的,它就在自己身边。通过数一数可以使学生学习观察和数数的方法,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

场景图下面的10幅小图是按1—10各数的顺序出现儿童乐园里的人或物,并用点子图表示出数量。这里之所以用点子图表示,一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认数,(尽管有许多学生前已大多能够1、2、3„„地机械念数但这知识凭记忆,不能说已具有完全的数感念。)二是因为点子图具有一定的抽象程度,有利于为以后抽象出自然数的感念奠定基础。数量7—10,留给学生自己数后用点子图表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逐步培养数数的能力。

一年级新生对数学是好奇的,教师就应充分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让他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学生还没有学习认数,能够而且只能够表示各种物体的个数,这需让学生了解圆点和物体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

第1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 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 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学难点: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能按一定顺序数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教学具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

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

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

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

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

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 他们笑得多开心呀! 学完今天的新本领,

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

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

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

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1. 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

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

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 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

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

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 为什么? (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

球的个数? (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 怎样表示气

球的个数? (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

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板书设计: 数一数

用数学方法玩。

数数要有顺序: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第2课时 数一数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 加深学生对按一定的顺序数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会有序数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他们的观察能力。

教学具准备:图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啊?你还记得吗?你会数一数吗?

今天这节课呀,老师要比一比,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谁的小眼睛最尖?谁的数数本

领最棒?

二、练习

1. 看图片,试着画点子图。

(出示图片)

1个小天使、2个南瓜博士、3个茄子老师、四个豌豆、5个蘑菇老师、

6个小萝卜、7个小番茄、8支铅笔、9个苹果、10只香蕉。

师:你会用点子图表示吗?

生试着画一画后反馈。

2. 找找身边的数

师:你发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

学生回答。

3. 找数比赛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应该用几个点表示。

(2)找一找我们学校里藏着哪些数?应该用几个点表示。与同桌交流。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今天回家就请

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哪些数。

4. 练习

(1)全班合作,一个学生说说数的物体个数,其余画点计数。

(2)数一数,把数量相等的物体连起来。

(3)数一数,想一想,补出缺少的图形,使图形与对应的点同样多。

三、课堂总结

1.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

想的?

2. 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儿歌《数数歌》,要求:唱到什么数,用手指来表示

这个数的个数。

四、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页其余各题。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场景图、给出的圆点的个数、小图三者是一致的。

第二单元 比一比(3课时)

教材学情简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人们认识事物(或现象)的时候,往往把这个事物(现象)与其他事物(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它们的异同,从而认识这个新的事物(现象),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数学学习经常会进行比较。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他们熟悉的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着重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长度(长短或高矮),以及两个或三个物体的轻重。在“想想做做”里还要比较两种物体谁多、谁少。例题由两部分组成,先是一幅综合性的情境图,里面有许多可以比一比的物体,为教学提供了具体素材。然后是三组小图,每组都是两幅图,其中一幅小图提出“比什么”,另一幅小图画出了“怎样比”。

1. 突出“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规范地比。

2. 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比的对象,主动开展比的活动。

3. 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提高思维水平。

4. 选择方便学生的表达方式,适当注意语言的完整、严密。

第1课时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行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能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天平,水果,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

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

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

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

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

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

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

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

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

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

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

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

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学会比较的方法

第2课时 比一比练习(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认识。

2. 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物体长短、高矮、轻重。

教学难点:会用“谁比谁☆”的句型来说说比较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复习导入,回顾再现

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问:今天我们比较的长短、高矮、轻重最少要几个物体呀?生活中除了可以比较长

短、高矮、轻重外,还可以比较什么呢?

师:同学们学会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都掌握了。二、回顾练习

1. 学生独立完成书第6页的第2题,让学生学会比远近。

2. 同桌互相说说每一题的比较结果。集体反馈。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 学生做补充习题剩余练习题。

2. 集体讲解反馈。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今天在学习中,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如何去比的?学生自由交流。

五、作业设计:

1. 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 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比比谁最高,谁最矮。

板书设计:

比一比

第3课时 比一比练习(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认识。

2. 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物体长短、高矮、轻重。

教学难点:会用“谁比谁☆”的句型来说说比较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更熟悉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小朋友们到底学会了没有哦。

二、强化练习

1. 学生思考第6页第3题,你想到用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来比较呢?

通过交流引出“数方格边的个数”进行比较的方法。图中上面一条线相当于9个方格边的长度,中间一条线相当于8个方格边的长度,下面一条线相当于10个方格边的长度,所以下面一条线最长,中间一条线最短。

2. 学生独立完成第6页第4题,思考:这次你用的是什么比较的方法?与右边的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呢?

从画面上看,男孩与女孩的高矮差不多,但是由于男孩是坐在轮椅上的,他如果站起来就一定比女孩高。

3. 讨论第7页的第5题。观察这3个杯子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怎么进行比较呢?

这3个杯子都一样高,但粗细不一样。中间杯子最粗,所以里面的水最多,右边的杯子最细,所以里面的水最少。

教学随记栏

4. 思考第7页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依次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幅图,说说左边的一幅图是比较哪两种水果的轻重,比较的结果如何?右边一幅图是比较哪两种水果的轻重,比较的结果如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综合两幅图所表达的信息,判断哪种水果最重,哪种最轻。

三、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比较的难题吗?和大家说说,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以后,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比较可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哦。

四、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比一比

观察相同?不同?学会比较


相关文章

  • 品生一年级下册
  • 品德与生活 教 案 (2010-2011学年度 下) 一年级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第 一 单元 第 1 课 第 1.2节 授课时间 2月 18日 爱护班集体-----教室里的悄悄话 教材分析:这一主题是低段品德教育中比较显性化的问题,在 ...

  • 数学计划书
  • 2. 数学启动阶段学习计划(60天) 考研数学复习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 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先将知识基础打牢, 构建起知识体系, 然后再去追求技巧以及方法, 一座 高楼大厦必定是建立在坚实的地基 ...

  •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 ...

  • 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备课人: 审核人 : 学习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 ...

  • 三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
  •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2.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面积观念.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方式 1.让 ...

  •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观察·思考"这个主题, 编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 第一单元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 ...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NO :1 加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加法(第23页-第24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27页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 ...

  • 课题1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 说课: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由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结论。 第二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