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方针新内涵的解读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12月JournalofAdultEducationofGansu

          

第6期(总第69期)PoliticalScienceandLawInstitute

Dec.2007

No.6(GeneralNo.69)

对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方针新内涵的解读

孙秋杰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报告中对党的教育方针不乏新的表述。文章就此结合对建国以来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教育方针的表述(特别是联系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

关键词: 教育;教育方针;新内涵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7)0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国。,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论述,为十六大报告所确定的党的教育方针注入了新的内涵,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悉心探讨。

,教育方针也在不断地。尽管党和国家在建国以来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教育方针有着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容却始终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主题,说明了教育方针内部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时代性并存的辩证统一关系。下文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做一简要回顾。

  二、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方针的回顾

  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指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试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

  一、对教育方针基本涵义的认知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提出的关于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国家或政党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反映着党和国家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各国有关教育方针性质的规定内容大都侧重于提出教育所要达到的预定目的(亦常被称为教育宗旨),因此,规定培养合乎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公民规格即教育目的就成为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一定的教育方针必然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表现,并且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教育方针本身是主观的,但科学的教育方针必然会反映教育现象的基本规律,并且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方针作为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教育规律的主观反映。既然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就要求教育方针的制定尽可能联系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社会条件以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必然性。换言之,教育方针只有遵循并符合教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才能真正起到应起的指导作用。其次,教育方针具有动态性和历史性的特征。随着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前者规定“小学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后者规定“中学应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1955年5—6月,国务院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指出:

“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注意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同时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注:对毛泽东同志1957年2月的上述提法,教育学界一些人认为不能称之为教育方针,而应理解为通过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所应达到的教育目的,理由为毛泽东同志文中用的是“应该使”,而不是“应该是”。)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收稿日期: 2007-10-29

作者简介: 孙秋杰(1951—),男,北京市人,甘肃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面为教育学、刑事法学、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等。

96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

  三、十七大报告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发展及

其内涵解读

  在十六大报告阐述的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上,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本身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十七大报告中再提“育人为本”,不单纯是强调教育的以上功能,而是旨在教育活动中要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这一基本要求,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工作都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来进行。

(一)关于对“德育为先”的理解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方针审议并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对教育有新的表述,后被写入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至少在

,是把智育放在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1998年8,“)“、(五育”(智、德、年2月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前,德“三育”、“四育”、或“五育”的第二位的。而毛泽东同志的这次讲话,首次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将德育放在并列的“三育”之首,其影响力及权威性直至现在已历经五十年而依然不减。“德育为先”这一新表述,把德育从原四育并列的表述中凸显出来,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既与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一脉相承,同时又反映了新的历史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

(二)重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使素质教育的观念进入国家重大政策范畴。自此至今,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但也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特别是有些地方、学校、教师、家长存在着把素质教育庸俗化、形式化、片面化甚至“异化”的个别现象。从整体进展来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者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其中健康素质的提高尤为缓慢,这种状况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素质教育纳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教育理想的大范畴中加以强调,使全民族、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自觉将其作为教育的主题和根本任务来抓。

(三)首次对“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明确阐述提出

素质为根本宗旨》一文中提到“: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

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发展在于: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强调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自己的工作与践行党的宗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再次明确了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拓宽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即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表述,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更高要求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在第二部分“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中谈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时指出“……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是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首次倡导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及其丰富,对教育

97

现代化水平和程度的衡量也具有国际化的标准。随之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是党在重要文件中首次使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概念。教育现代化,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其实质就是要求每一位公民从传统的就业前由各级各类学校所承担的一次性教育,向每个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的转变,即完成教育从“义务”向“责任”的转变。这是根据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它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重要动力的作用。从教育现代化的定量指标来看,主要有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平均受教育年限、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校大学生数公共教育经费占该国经费等。,业发展“的关系,、;完善教育资,建设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的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将使教育现代化成为中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要实现的一项重大发展目标,也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应有的内容和必要途径。

(四)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们党立党为公,执

更多地与解决人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现实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经济实力不够强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我国社会蕴藏着的旺盛的教育需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矛盾还很突出。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是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教育的使命应该是减少由出身造成的对教育者所获得的教育机会的制约,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目前,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说是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并逐步成为当代我国教育政策的基础性伦理诉求,同时也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相关,如需要尽快实行制度创新,打破市场与教育公平之间的二律背反状况等到,,需要、、扎实推进,其中党和政,更需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统一行。

综上所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方针内容的一些新表述,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论述的基础上及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发展问题与时俱进的基本思路,既保持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连续性,同时又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给党的教育方针赋予了新要注入了新内涵,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全力践行。参考文献:

[1]张念宏.教育百科辞典[Z].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88.

[2]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

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我们党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早在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把“为人民服务”实际情况入党的教育方针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教育既是支撑经济社会的强大动力,也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中央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重要号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在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使得“宗旨”的贯彻、落实,不仅是写在旗帜上,而且要写在人民心中,有了一个质和量的标准即人民的满意程度,能够把“宗旨”更好地、

版社,1999.8.

[3]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9.

[4]张力.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意义[N].

中国教育报,2007-10-29.

[5]袁振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之路[N].中国教

育报,2007.11.10.

[6]覃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C].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98


相关文章

  • 解读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的十个闪光点
  •   胡锦涛总书记在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中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这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十七大报告中 ...

  • 胡总书记十七大报告解读:旗帜道路理论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 伟大觉醒 四个坚定不移   一面伟大旗帜   这是一面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这是一面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这是一面指导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旗帜。   这面旗帜有一个响亮的 ...

  • 解读十七大报告:新要求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芒
  • 新要求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芒 ——十七大代表点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林红梅、徐江善、张先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 ...

  • 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同志们:   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党中央发出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号召,为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铁道部党组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总体部署和要求,今天,我院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动员大会,安排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院学习宣传 ...

  • 十八大新党章解读
  • 十八大<新党章>解读 一.党的十八大修改党章的必要性和基本考虑 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对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 ...

  • 高校师生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 发展蓝图 激荡人心 共建和谐 服务人民   各地高校师生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   本报10月21日综合消息灿烂金秋,喜逢盛会。连日来,全国各地高校沉浸在庆祝十七大胜利召开的喜庆氛围中。广大高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    ...

  • 解读胡总书记报告:在共建共享中促进社会和谐
  •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 ...

  •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的15个新观点
  •   党的十七大是一次高举旗帜、解放思想的大会。十七大报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命题,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兴奋点。在全国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日子里,半月谈记者特从中选择海 ...

  • 解读总书记报告:从十七大报告看我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   正是邓小平同志非常明确地给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叫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给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主为己任”的说法。这一次,我们党对于民主的认识则更加深化,将民主视为了社会主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