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复习专题一 二次函数的顶点20141114

专题一 二次函数的顶点 (二) 配方法求顶点探究

1

1.如何求二次函数y x 2-6x +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

1,基础练习.通过公式法,写出下列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

1

坐标:(1)y= x2-2x+1 ;(2)y=-3x 2+8x-2;(1)y =2x 2-3x -5 (公

2

式法)

专题二a 、b 、c 的符号

x

x

x

专题四 二次函数的平移

10. 将抛物线y=ax2+bx+c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y=2x2-4x -1则a = ,b = ,c = . 专题五 增减性 (一)方法练习 1、已知函数y =-

(2)a -b +c_______0

(3)4a+2b+c______0 (4) 4a-2b+c______0 (5)2a -b _______0 (6)2a +b _______0 (7)b -4ac

二,综合练习

1,根据图象填空: (1)a_____0;(2)b_____0; (3)c______0;(4)△=b 2-4ac_____0; (5)a +b +c_____0;(6)a -b +c_____0; x (7)2a +b_____0; 菏泽21.(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y=x2﹣2mx+m2﹣9. (1)求证:无论m 为何值,该抛物线与x 轴总有两个交点;

(2)该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且OA <OB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5),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N ,若点M 是线段AN 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 作直线MC ⊥x 轴,交抛物线于点C ,记点C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D ,点P 是线段MC 上一点,且满足MP=MC ,连结CD ,PD ,作PE ⊥PD 交x 轴于点E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 ,使得PE=PD?若存在,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125x -3x -,设自变量的值分别为x 1,x 2,x 3,且-3

则对应的函数值的大小关系是( )

A .y 3>y 2>y 1 B .y 1>y 3>y 2 C .y 2

135y , ) 1(1, B , ) -(y , 2) C 3y 的为二次函数y =-x 2-4x +5的图像上的43

三点,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1

(1)a +b +c_______0

24.(12分)(2014•莱芜)如图,过A (1,0)、B (3,0)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y=4﹣x 于C 、D 两点.抛物线y=ax2

+bx+c经过O 、C 、D 三点.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M 为直线OD 上的一个动点,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得以A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此时点M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AOC 沿CD 方向平移(点C 在线段CD 上,且不与点D 重合),在平移的过程中△AOC 与△OBD 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 ,试求S 的最大值.

2014泰安29.(11分)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1,4),且与直线y=﹣x+1相交于A 、B 两点(如图),A 点在y 轴上,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点C (﹣3,0).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点N 是二次函数图象上一点(点N 在AB 上方),过N 作NP ⊥x 轴,垂足为点P ,交AB 于点M ,求MN 的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点N 在何位置时,BM 与NC 相互垂直平分?并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N 点的坐标.

2014日照24.(本题满分11分)已知抛物线y =

2

2

x +bx +63经过 A (2,0). 设顶点为点P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 (1)求b 的值,求出点P 、点B 的坐标; (2)如图,在直线 y=

x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OPBD 为平行四边形?

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AMP ≌△AMB ?如果存在, 试举例验证你的猜想;如果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第24题图)

26.(2014年山东烟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ACB=90°,OA=

,抛物线y=ax2

﹣ax ﹣a 经过点B (2,

),

与y 轴交于点D .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是否在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 (3)延长BA 交抛物线于点E ,连接ED ,试说明ED ∥AC 的理由.

2014济宁22.(11分)如图,抛物线y =

12

4

x +bx +c 与x 轴交于A (5,0)

、B (-1,0)两点,过点A 作直线AC ⊥x 轴,交直线y =2x 于点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A 关于直线y =2x 的对称点A '的坐标,判定点A '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 A '于点M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P ACM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2014

y=ax2

+bx+c(

a ≠0)的部分图象如图,图象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结论: ①4a+b=0;②9a+c>3b ;③8a+7b+2c>0;④当x >﹣1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12.(3分)(2014•聊城)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

+bx+c(a ≠0)图象的一部分,x=﹣1是对称轴,有下列判断:

①b ﹣2a=0;②4a ﹣2b+c<0;③a ﹣b+c=﹣9a ;④若(﹣3,y 1),(,y 2)是抛物线上两点,则y 1>y 2, 其中正确的是( )


相关文章

  • 高三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 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 本学期,将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全面、系统复习一遍的基础上,对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复习中,依据最新考试说明,贯彻最新教改、考改精神,以“能力立意”为宗旨,应对“出活题,考基础,考能力”的高考态势,将主要内容得以充分 ...

  • 专题复习八.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 专题六.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是中考压轴题的考查重点,常考查函数解析式.交点坐标.图形面积或周长的最值.存在性问题.图形的平移.对称.旋转等.压轴题的综合性强,难度大,复习时应加强训练,它是突破高分瓶颈的关键. (2015· ...

  •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专题复习
  • 2015年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共9小题) 2 1.(2014•博野县模拟)已知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①a+b+c<0:②a ﹣b+c>1:③abc >0:④4a ﹣2b ...

  • 高三数学教学进度及复习计划
  • 一、目的 为了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效率地完成高三数学学科教学复习工作,正确把握整个复习工作的节奏,明确不同阶段的复习任务及其目标,做到针对性强,使得各方面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位,特制定此计划,并作出具体要求。 二、计划 1、第一轮复习顺 ...

  • 第二学期高三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 一、教学安排 第一轮全面复习已经进入尾声,立体几何与高三选修内容准备在3月20号左右结束,也就是第一次月考之前结束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结束之后,就开始专题复习,分三块内容:函数与导数、数列与不等式、解析几何。主要是一些典型例题和相应的配套练 ...

  • 高三考前寄语
  • 高三考前寄语 勉励 现在的节气是芒种,在乡下,再过几天当是麦子收割的季节.从去年秋天播下的种子,虽经历了雨雪风霜,但在农人的精心侍弄,麦子已经籽粒饱满,成熟欲坠,在炎炎的夏日里只待收割了.此时,丰收的喜悦充斥于每一个劳动者的心中,这种幸福是 ...

  • 第二学期高三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一、工作目标: 总目标是提高高考升学率,主要是指本科上线率,帮助学生做好考前复习工作。 二、具体工作措施: 常规教学注重落实,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各位成员的特点和作用;争取学生数学素质不断提高,争取考出优良成绩。 每两周召开一次备课 ...

  • 高中二次函数复习
  • 二次函数专题复习 一. [复习目标] 1. 准确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 2. 体会数形结合及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课前热身] 1.二次函数y=ax+bx+c的顶点是 ,对称轴是 , 2 a >0时,图像开口方向 ,单调增区间 ...

  • 三亚市实验中学2008届初三备考计划
  • 三亚市实验中学2008届初三备考计划 一. 指导思想: 1. 2. 3. 认真学习新课标,研读<新课程标准>. 在教学中注重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收集并认真研究近三年海南中招试题,并借鉴其他省市的中考试题,验究命题方向. 二.教 ...

  • 初中数学一对一学习辅导方法
  • 青岛初中中考数学考前一对一辅导,是有很多的口诀的,能够掌握好这些口诀,运用得当,能让我们的效率事半功倍,希望博思给出的一些口诀能够对靠前的同学有所帮助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互为相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