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战略论

一.结合本专业谈谈对海洋价值的认识

经济价值赶超安全价值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不仅认识到了海洋的安全价值,也认识到了其经济价值。国家海洋局前政治部主任张海峰说,这与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对燃料的大量需求有关。 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及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随着海洋研究、开发和保护事业的发展,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纵观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对海洋及其价值的认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5世纪以前,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15世纪至20世纪初期,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海洋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认为,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自远古时代至15世纪,接触海洋的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利用海洋的活动主要是采拾贝类和捕捞小鱼,利用海水制盐,在沿海航行。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的实践,使人类形成了海洋有" 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因此而形成了" 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的思想,出现了" 官山海" 即国家管理山区和海洋(主要是海盐生产) 开发的政策。这是15世纪以前,人类对海洋价值的基本认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又深化了,战争时期,海洋成为屯兵、作战的重要战场,战后海洋又成为食品基地、油气开发基地、旅游娱乐基地和仓储等空间利用基地,海洋的价值越来越大,成为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海洋本身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 在面临可持续发展大课题的新时代,人类对海洋价值的认识又深化了,在从海洋中获取财富、利用海洋争夺财富、依赖海洋生存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新的认识。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指出: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这个认识中,包含了许多新的认识,例如: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人类生存环境的许多因素,都受海洋的影响或制约,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中不但有目前已经利用的各种资源,还有许多未被发现或尚未开发的潜在战略资源,这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海洋富饶而未充分开发,海洋既有现实开发的资源,也有潜在的战略性资源。因此,海洋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的实践还在发展,人类对海洋价值的认识也会继续深化。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把海洋的价值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海洋经济价值(海洋资源价值) ,海洋军事价值,海洋科研价值,海洋生态价值。

1. 、沿海地区:黄金地带、 海洋:资源宝库 、海洋:现代重大科学发现的摇篮 、海岛:国防前哨 、海峡:出海通道 、 海域:军事活动 、 大洋:全球通道

二.谈谈大学生在在保护海洋坏境中应该如何作为?

1.首先搞清相关海洋权益划分的国际法规;2. 在此基础上明确我国的海洋领土区域范围;3. 在此前提下明确我国海洋领土权益受侵犯的范围和现状;4. 在保卫我国海洋权益的浪潮中冲浪;5. 敦促和支持ZF 捍卫我国海洋权益的正义斗争!

首先,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考虑制定法律支持企业对环境损害的赔偿。目前,已有法律主要是针对损害资源的赔偿;其次,要加强执法力度。考虑对执法人员的奖励措施,以保持执法的持续性,提高积极性;第三,扩大公众、媒体的参与和监督。民间力量的参与十分重要,我国是政府机构主导环保工作,但环保必须是全民参与的。目前,中国公民还缺乏具体的参与手段,政府应该在这方面也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等;第四,扩大企业的参与,将企业环保形象和产品关联,设立企业环保评级措施。 第五,加强科研水平,多做调查,研究;第六,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比如,这次漏油事故所造成的海鸟等大量死亡,还没人去做这方面的调查,因为这个项目难度很大,也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总之,环保是一场“持久战”,现在正处于各类环境问题的爆发期,但只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趋势就能好转起来。

1.投身于环境宣传当中 2.与自身专业相结合 3.关注国家环境形势与政策 4.自身从小事做起

三.中国要实现和谐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应该做什么准备?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进程 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至此,“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被纳入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海洋强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种战略定位,表明海洋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且中国的“海洋强国”的战略以和平发展为主轴,绝非“排他性”的霸

权主义。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中国海洋开发与海洋强国的实施难以深入发展。中国海洋战略存在着诸多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没有一个完整的海洋战略,因而中国无法实现从内陆大国转型为海洋大国、海洋强国的目标。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要成为一个海上大国和海军强国至少还需要再等30年,我们应客观冷静地看待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品质与水准。

因此,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包括了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权益等四个方面,在发展海洋事业的同时,更应该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但是,目前中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海洋科技与环境保护水准等方面仍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中国崛起进程中,必须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积极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维护海洋权益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中国必须尽快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本国海洋权益,同时推进互利友好合作,与有海上领土争议的相关国家展开谈判,管控分歧,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在与东盟各国就南海问题进行磋商的同时,不断强化对南沙群岛的岛屿和岩礁的实际支配。在不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基础上,争取运用和平方法解决海洋问题争议,争取海洋利益相对最大化,以实现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确保国家海洋安全,把我国建设成为与中国的国情与现实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洋国家,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及其配套设施,以航母为核心,配之以潜水艇、护卫舰、驱逐舰及北斗卫星技术等设施。这是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根本所在。其次,“海洋强国”战略必须保障国家在全球范围之内的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建设若干补给基地与中转站,以满足中国远洋舰队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针对中国,在此背景下,亚太各国的海上军备扩充,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海上霸权,权力和利益的复杂交织使得各国不会轻举妄动,而是积极增强自身海洋力量,在制衡中寻求发展。各国竞相加强海上军事力量,进一步恶化了亚太安全局势,导致地区形势日趋紧张,使得相关国家的分歧更加难以解决。

因此,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切实做好海上力量建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利于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态势下,在推进经济交流和外交的同时增强海军力量,主动拓展海外利益,切实保护好中国的海洋权益。从而在本世纪中叶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到本世纪下半叶或22世纪初,中国将实现“海洋强国”战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浙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探讨

2011年2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大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先后批准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开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标志着这四大举措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简称为“四大国家战略举措”。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是世界各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陆域资源的日益紧缺,许多国家都将触角尽力向海洋延伸,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各国中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海陆统筹,制定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标志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浙江在全国沿海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突出的特色产业以及灵活的体制机制,使浙江具有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是浙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发展空间问题,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问题。

五.论海洋信仰对海洋学院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

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等等。 信仰有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之分。非科学信仰是盲从和迷信。科学信仰来自人们对实质和理想的正确认识。还有很多信仰是建立在理智地了解所信仰的思想和学说的意义的基础上。如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当人们信仰的某种价值超越了单纯为了个体功利的目的,变成群体、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时,对这种价值的信仰就会从纯粹为了个体追求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利益的层面,从物质的、有形的层面上升到精神的、抽象的层面,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上升到人类社会与宇宙的无限性。

六.论海洋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由于海洋的神秘,海洋自然灾害的难以抗拒,浙江沿海居民早在五六千年前就产生了强烈的信仰崇拜。而大海的开放性、涵容性,形成了浙江沿海宗教信仰的多重性结构,如妈祖信仰、观音信仰、鱼师信仰、龙王信仰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宗教信仰在浙江沿海地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适应,或同时并 存,或交替重叠,或兼收并蓄,构成一个五彩斑斓、交相辉映、特色鲜明的宗教信仰文化系统。 佛教信仰(普陀山、天台山) 道教信仰(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古代方士的修炼场所和道教

的最早传播地)妈祖信仰 (常在海上救助遇险船民,死后人们立祠祭祀,以示感念并祈求佑护。妈祖 信仰由此始行,以福建莆田、台湾岛最盛,我国沿海建有大量的妈祖庙) 龙王信仰 (龙王是中国沿海渔民最早崇信的海神) 鱼师信仰 (鱼师信仰是浙江沿海区域独特的信仰形式。鱼师信仰起源于石浦三门湾海滩的海豚戏闹进港)

浙江沿海居民的宗教信仰内涵十分庞杂,除了妈祖、观音、龙王等信仰外,还有如来、八仙、玄武、 鸟耕将军(鲸鱼) 、渔神、船神、潮神、滩神等数量众多的信仰对象和形式各异的习俗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早期海神的名气和信仰逐渐退化衰弱, 起而代之的是四海龙王信仰。据樊恭炬在《祀龙求雨考》一文中考证“ 帝命祭龙制仪始于唐” 、“唐时龙与雨师才并重”。在舟山流传的东海龙王传说中, 四海龙王的封号还是由唐明皇李隆基赐予它们的。从此, 四海龙王, 成为唐宋以后具有新称谓的四海海神。它们成为海中之王, 水族统帅和海洋世界东海龙宫最高统治者。

到了汉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我国出现了第一位女性的海神即南海普陀观世音。我国早期的海神形象都是男性形象,在南海观世音出现后,她逐渐超过了四海龙王,并且进一步取而代之。这点从目前的沿海庙宇中也可发现,龙王庙已经渐渐的远离人们的视线。究其原因,是四海龙王面相狰狞,并且是以恶神的形象出现,海民们往往是出于惧怕心理,怕招来灾祸,为此而典祭供奉, 以求平安、丰收和吉祥。观

音则不同, 中国化了的南海普陀观音, 是个兹眉善目的女神, 性格温和慈祥, 乐于助人, 救渔夫于狂风巨浪的苦难之中, 而且佛法广大, 无处不在, 一呼即灵, 是以善神的面目出现。

接着到北宋初年,还出现了另外一位女性海神,就是大名鼎鼎的福建妈祖女神。她的神形也象观音一样, 是位慈眉善目的女性形象, 对人和蔼可亲。尔后, 名气越来越大, 被宋元明清历代帝王封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 影响遍及我国东南沿海以及港台地区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其中也包括日本与韩国。

七.举例说明海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海权紧密的联系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

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均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近年来,西方媒体还不断炒作中国的海上“珍珠链战略”,称中国“正在从中东到南海的海上通道沿线建立战略关系”,缅甸实兑港、斯里兰卡的卡汉班托特港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构成了“珍珠链战略”的“海上安全战略三角”。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巡航更是引发了西方的无穷猜忌。

在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围绕中国海权发展也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有学者疾呼中国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也有学者从地缘政治制约性、综合国力的支撑能力、与霸权国冲突的风险等角度,主张要避免进入“海权的误区”,尤其要避免重演历史上德国挑战英国海洋霸权而遭失败的历史悲剧。国内外之所以围绕中国海权发展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观点,从国际方面看,体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如何判断中国海权发展及其影响的战略困惑;从国内方面看,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型中所出现的战略迷茫。在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在经济方面: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略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为适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要求,正确认识海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需要转换思路,重点不应放在盘算减少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海权问题的稳固。 中国海权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发展不应该是一个彼此割裂、存在先后顺序的过程。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军事国防角度,中国如何加强海洋经略都应该纳入到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并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国海权的发展不会走历史上海洋霸权国家建设全球性海军力量的老路,这自然决定了海权力量建设和投入的有限性,从而避免了美苏争夺包括海洋霸权在内的世界霸权、进而导致国家综合国力衰微的历史教训。在安全方面: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各种军事报道和军事

评论中常会提到到“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安全实现了,局势稳定也将随之实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另一方面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环境。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海权国家是否具有和平崛起,进而避免与现存霸权冲突的可能。新兴国家的海权崛起并非只有暴力方式一种历史路径。德、美作为新兴国家在处理与传统海洋霸权关系上的不同结果表明,并不存在新兴海权国家与既有海洋霸权冲突的历史必然,其关键取决于新兴国家大战略的选择,即挑战既有霸权体系,还是融入国际体系并通过灵活的手段实现和平崛起。。因此,科学规划和安排海权发展战略的确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所以海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以及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八.谈谈你对中国发展海权的认识

在世界上的所有大国之中,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形势可谓是最为复杂的。作为一个背靠大陆,濒临海洋的国家,中国不仅陆上领土屡遭侵扰,还要面对来自海上的种种威胁。近代中国沦为西方殖民地百年,其防线就是从海上被攻破的。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更是警示后人,如果仅仅恪守“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被动、短视的观念,中国难以同其他世界大国抗衡。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站在国家控制和利用海洋的高度作出全盘规划。发展海权是中国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过渡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中国不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展稳定,并且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力量不可小觑。在“一超多强”的现实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要想成为其中的“一强”,就必须实现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的转变。在亚洲,日本、中国、印度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亚洲话语权的掌控者。中国要想成为地区 大国,就必须掌控自己的周边地带———海上邻国是其中关键一环。

以上是从中国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就眼前利益来说,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也“面临着远海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交通的生命线;东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市场。因此,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若想不受制于人,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海上力量的保障。 从外部压力来看,首先是东海内的主权问题悬而未决以及南海诸岛同东盟相关国家的领海争端使中国颇为困扰。一方面中国海洋国土的缓冲空间日益被压缩、被蚕食;另一方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被无视,国家资源在不断流失。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岛链式的重重封锁。冷战结束后,三重岛链不减反长,美国也不断增加其在亚洲各个军事基地的兵力,其遏制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因此,中国发展海权是必须的且紧迫的。 中国海权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实力的增强,也离不开对外交往的博弈。目前中国已在外层空间的发展上有所突破,期间因跨越式发展所落下的“航母课”必须补上。这对于目前东海、南海主权、海洋资源的维护以及中国长远利益来讲,至关重要。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在增强海上军事实力的同时,我们必须理清东海、南海问题的关系———二者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首先,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无可争议。但因其所属地域的特殊性,中国难以定期上岛实行监管。在航母未建成之时,中国应努力上诉国际法院寻求国际仲裁。“当事双方各自凭借自己的证据对簿公堂的时候,复杂的国际背景和与具体争议无关的国家的利益和需 求均可以被排除在外,还原了南海争端本来的面目。”另一方面,中国要将“共同开发”的口号付诸实践。从现实状况看,东南亚等国已经全然不顾国际规则,将“共同开发”变为“我先开发”。如果继续保持绅士风度只能是自己的利益受损。其次,东海问题是中国突破第一岛链束缚,真正实现海权发展的关键。但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在历史上的种种纠葛,又使冲突双方各持己见,难以突破。眼下中国要同台湾地区继续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不断加强对话,在双方有着共同利益的南海问题上,寻求两岸合作。待到统一时机成熟,中国便可迈向太平洋深处。依托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稳固的周边关系以及一流的海军实力,成为海权强国的梦想届时将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

  •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列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 略论二战后联邦德国对侵略历史的反思
  • 略论二战后联邦德国对侵略历史的反思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联邦德国,如何反思侵略历史是其始终要面对的问题.几十年来,联邦德国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对其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联邦德国 侵略 反思 [中图分 ...

  • 略论规划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 略论规划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摘要:本文以发展城乡建设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城乡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供同行参考,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城乡建设.规划.重要性.问题.策略 TU98 众所周知加强城乡 ...

  • 略论近代:新法家思想的特点
  • 法学评论(双月刊)2008年第5期(总第151期) 略论近代/新法家思想0的特点* 时显群** 内容提要:在近代,为了追求救时和富国强兵的目标,中国的思想家们发现以商鞅和韩非为代表的先秦法家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法治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认为法 ...

  • 略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 略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是政治哲学从中世纪经院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转型的标志性人物(1).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 在历史的转折时期, 他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经验主义方法考察政治现 ...

  • 略论色彩和谐之美
  • 略论色彩和谐之美 [摘要]色彩和谐(或协调)是一种优美.舒适的视觉感受.它首先来源于不同色彩的合理对比.美学中和谐一词似来源于音乐,本身是指各种异质的东西能够谐和共处(亦称调和). [关键词]色彩和谐 和谐美 美度 讲到色与彩.光与影之关系 ...

  • 略论沉默权制度
  • 第26卷

  •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略论
  • ! 叶圣陶这样解释说+ &语文一名#始于9575年华北 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 叶圣陶 语文教育思想略论 !彭小明 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

  • 略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各阶段对诗歌的影响
  • 第31卷第9期2010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Vol. 31No.9 Sep.2010 略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各阶段对诗歌的影响 朱元军 (西北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