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二课,是第一课《认识固体》的延续和发展。第一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而本课则是指导学生用“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溶解现象,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合作交流)——运用创新”的科学探究过程。

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合作”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把学生放在知与不知之间,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更主动的发展。

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对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还只是一些表面的认知状态,没能形成固体在水中的性质认识。而且学生对于科学研究步骤没有全面认识与掌握,这是本课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设计理念:

本课的研究活动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创设条件让他们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有意识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方式,去感受、去发现、取自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重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本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

2、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2、会用符号、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3、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片苹果,活动记录表,彩色树枝,教学课件。

小组准备:水槽、一个苹果、木块、铁钉、塑料块、直尺、泡沫、玻璃球、烧杯、沙子、盐、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导入: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2、预测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的现象。

(1)谈话: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把你们的预测记录在我们的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预测后汇报。

(3)谈话:大家猜的都不完全一样,那应该怎样验证呢?

(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预测——验证——结论”这一科学探究程序认识固体的沉、浮性质。)

3、亲历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探究过程。

(1)谈话:在验证之前,你认为我们在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2) 小组活动,验证预测。

4、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5、探究同一物体的沉浮和轻重、大小无关。

活动二:探究固体的溶解和分离现象。

1、谈话:把盐和沙放到水里,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实验验证,观察记录。

交流发现。

(意图:让学生通过“预测——实验——交流——描述溶解现象”的活动,认识固体的溶解、不溶解性质;引导学生从分离溶解在水里的固体,即结晶这一层面进一步认识溶解现象。)

2、了解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1)谈话:要想把沙从水里分离出来有什么办法吗?如果要把刚才放进水中的盐分离出来,你有什么好方法?

(2)学生答后教师小结分离的三种方法:(过滤、沉淀、蒸发)

活动三:知识的拓展、课外的延伸。

1、溶解及蒸发方法的应用(出示彩色树枝,出示制作方法)。

2、教师小结。

3、延伸:一个小小的铁钉会下沉,但用钢铁造的大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同学们准备用些什么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

(意图:进一步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性质,知道固体在水里还有很多科学道理,激发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的兴趣。)

教学反思:

《把固体放到水里》是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主要是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经历了从预测到验证的探究过程,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这个环节有两个层次:一是认识不同的固体在水中的沉浮。首先,让学生预测实验物品放入水中哪些会沉、那些会浮。这一点很重要,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意识”。与实验结果相比较,激起矛盾,使学生明白科学允许大胆的猜测,但更要注重证据。正确的结论往往要从实验中得出。二是认识不同质量或体积的同一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在学生预测了一个苹果和一块苹果,一个土豆和一块土豆放入水里,谁沉谁浮后,我做了演示实验。安排这个活动的意义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固体的沉浮现象,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

其次,教学过程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能兼顾每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地指导。对自己的学生课堂表现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给每个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注重“经历、体验、发现”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科学、做科学、激活孩子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到学科学的无穷乐趣。


相关文章

  •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二课,是第一课<认识固体>的延续和发展.第一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用 ...

  •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 ...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

  • 苏教版三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
  •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 <土壤与生命>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l ...

  •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 ...

  • 9.2溶解度教案1
  • 课题2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 ...

  • 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1: 为什么卫生球会消失? 问题: 为什么卫生球会消失? 解答: 衣柜里防蛀的卫生球(樟脑丸),几个月后不见了.其实卫生球并没有消失,当你打开衣柜时,会闻到一股很浓的气味.卫生球是固体,怎么能直接变为气体呢?大家知道,固体分子的排列 ...

  • 溶液剂配置 学生版
  • 溶液 一.选择题 1. 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黄酒 C .白糖 D.橄榄油 2.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在该温度下将20g 硝酸钾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 ...

  • 溶解度 教案(二)
  • 溶解度 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