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晚清的近代化转型

中国近代史—晚清的近代化转型

一、两次鸦片战争

1、导致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客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③导火线(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对中国有何影响?

内容: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开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须缴纳的税款应和英国人商定(严重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朝贡体系被打破,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朝贡体系被打破,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试用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来阐明理由。

革命史观: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文明史观: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因素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全球史观: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外联系日益密切。

二、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内容: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负担) 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外国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的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取得更大特权和利益

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①金田起义——运动开始(1851、11)

定都天京(1853、3)

北伐、西征、东征——

颁布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856颁布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挽救危局(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最早方案)

天京陷落——运动失败(1864、7)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摧毁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愿望;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无法实施的空想。

《资政新篇》: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

3、义和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扶清灭洋。

4、义和团运动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5、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①农民阶级局限性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

6、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

资产阶级:平均地权。

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例题:

1、(2008·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中法马尾海战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

A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 .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

C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D .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四、晚清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晚清的民主化进程)

1、戌戊变法(1898年)

(1)19世纪末,维新思想在中国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①民族危机加深;

②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③洋务运动弊端的暴露;④早期维思想的影响;

⑤西学传入;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努力等。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特点:托古改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严复:《天演论》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哪一件事?理由是什么?

戊戌变法。理由:主动兴民权,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戌戊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①提倡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迈出了中国民主化的第一步

②变法中的一些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变法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思想解放。 例题:

1、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 .“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B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C .“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D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2、“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 革命派

3、蔡元培所写挽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褒扬的历史人物是( )

A .康有为 B.梁启超 C .蔡锷 D .宋教仁

4、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

A .康有为 B .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起步于19世纪中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曾经历过封建阶级“器物变革”的探索,又经历过资产阶级“制度变革”的探索,最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1)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从19世纪中期“器物变革”转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民族危机加深;②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③洋务运动弊端的暴露;④早期维思想的影响;⑤西学传入;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努力

材料二 康有为“托古改制”,把作为变法理论依据的进化论,与古老的公羊三世说揉合在一起,把改制的核心内容——君主立宪,与传统的民本主义食二为一。他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引伸民权思想的“大义”。

——刘向平《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演化及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思想的内容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

内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特点:“托古改制”,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思想相结合。

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推动了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

2、辛亥革命

(1)20世纪初,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命这一重大事件?

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清政府内外交困

(2)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作了哪些努力?

①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成立政党:同盟会

②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③发动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政治:推翻君主专制,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剪辫子、不缠足运动的开展,风俗礼仪发生变化

五、晚清的经济变动

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使:

(1)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

(1)清政府展开洋务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

主要原因:清政府内忧外患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2)洋务派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洋务运动主要围绕哪些工作来开展?

①创办军事工业:迈出近代中国化的第一步 其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不能实现自强目的

②创办民用工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外国侵略者也起了抵制作用。

③建立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有利于新思想观念的传播

④建立海军

(4)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失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根本原因:运动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5)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用哪种史观来评价洋务运动评价会较高?试作评价。

近代化史观:①创办军事、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例题:

1、道光以后四川省开始大量种植鸦片,鸦片的种植和贸易成为近代四川商业性农业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体现了( )

A .外部市场对商品生产结构的调节作用 B .清政府中央集权的逐步削弱

C .四川农民“唯利是图”的经济意识 D .近代农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因素

2、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这表明洋务运动

A .没有实现富国强兵 B .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

C .深受顽固势力阻挠 D .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

4、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5、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A .“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 .“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C .“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

愧社稷之臣”

D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

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材料一 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包姆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的观点。(6分)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始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1861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立;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差不多同时,一些民用企业和民族企业也相继成立。

材料三 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创

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积极的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立北京同文馆、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机器学堂、1866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均开有关教育之先河。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 问题: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洋务派是“种豆得瓜”?

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为推翻清朝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了新式人才,冲击了旧思想旧观念,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其原因是什么?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欧风美雨的产物)

②受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

(2)中国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哪些?其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注意:这里涉及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问题!)

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广东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 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

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

原因:①小农经济瓦解较早 ②交通便利

(3)19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①小农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洋务经济 ④民族资本主义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是在何时?其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

原因:①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

②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奖励工商业的发展

③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起来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条件

(5)有哪些因素会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封建势力的阻挠 ③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

材料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730—1851年为第一阶段,即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是1851—1950年,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这些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1.8%。第三阶段是1950—1990

年,世界广大国家向城市化迈进。 —— 摘自凤凰网

(1)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简述城市化发展缓慢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

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沿海城市化发展较快: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自

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交通便利,文化较发达。内地城市化发展缓慢:军阀割据或战争;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工业化程度很低。

影响:城市化发展整体慢,影响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无产阶级队伍不够强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获得成功。

(2)分析1950—1990年世界广大国家迈向城市化的背景。

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二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缓和;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发展。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战后资本主义体系的确立;制度、政策的调整。

发展中国家:国家、民族独立;工业化起步;第三世界的兴起。

(3)简析1953—1975年我国城市化曲折发展的原因,指出1980年代始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 原因:1953—1957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实行,农村等各行各业的支援。1957—1975曲折发展:反“右”扩大化;国民经济调整;“文革”、“上山下乡”;人民公社体制的推行。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外开放;户籍制度改革;政府城市发展政策。

六、晚清的思想解放潮流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有识之士的倡导。

(2)代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核心?

(3)影响:关注世界,启迪思想。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实践活动:洋务运动

(3)作用: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条件。

(1)背景:①民族危机加深;②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③洋务运动弊端的暴露;④早期维思想的影响;⑤西学传入;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努力等。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核心内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4)实践活动:戊戌变法;

(1)背景:

(2)代表人物:孙中山

(3)实践活动:辛亥革命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代表人物:张謇、荣德生等;

(3)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七、晚清社会生活的变化

(1)服饰的变化: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长袍马褂和西装并行。

(2)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影响)

(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铁路、航空与水运、邮政、电话)

(1)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2)民族工业的兴起

(3)政府的推动

(4)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总结:晚清近代化的转型:

(1)政治:从专制到民主;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2)经济: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兴起、发展;

(3)思想:传统观念收到冲击,自由、平等思想日益传播;

(4)移风易俗,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1)西方的侵略(政治、经济方面)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

(3)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

(4)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5)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相关文章

  • 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 第29卷第1期 Vol . 29 No . 1 丽水学院学报 JO URNAL O F L I SHU I UN I VERS I T Y 2007年2月Feb . 2007 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李 敏 (中国防卫科技学院经济与贸易 ...

  •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述评"整理
  •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述评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里,与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等 研究的繁荣相比较,学术思想的研究则相对显得冷清.不过近年来,随着学术 史研究的不断升温,这种状况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其中 ...

  • 沈渭滨: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沈渭滨教授访谈录 编者按: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极具震撼力的一场社会革命,它留给我们思索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沈渭滨教授在这篇访谈中,鲜明地提出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价值既是一个学术创 ...

  •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 女性解放如何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 内容摘要:在我们传统历史的阅读中女性似乎一直被排除在历史进程之外,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性的生存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她们最初是以怎么样的方式争取到了男女同权?社会的进步又是如何造就了中国女性逐步独立自主?而相应 ...

  •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 读张鸣教授<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历史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许只剩下些历史课上的只言片语,还有就是教科书上的陈述,而且已经是那样的模糊.可是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对于历史的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个很有趣的比喻:一天早上你起来突然失忆 ...

  • 梁启超的新史学
  • 苦阳子:重读梁启超的新史学--以史学借鉴导出政治变革的理由 梁启超新史学的最突出特征就是批判与创新精神.他的新史学观是在对封建旧史学的反思与批判中形成的,也正是因此才展示了梁启超"新史学"的开创性功绩.当下,中国正是&q ...

  • 历史学考博简论述汇总
  • 1.论 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的社会变化(南开2007年) 2.论国粹主义思潮(南开2007年) 3.论晚清新军(南开2007年) 4.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南开2007年) 5.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党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南开20 ...

  •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
  •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文化热"以及90年代社会史研究随之复苏以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文化转型的持续研究和探讨就始终是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本文作者提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 ...

  • 中国近代教育出版综论
  • 中国近代教育出版综论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本文共阅读 90 次 更新时间:2016-09-25 17:21:47 进入专题: 中国   近代   教育出版   教育出版家群体 ● 肖朗   洪港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是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 ...

  • 近代史参考书目
  • 参考书目 一.史学方法与通史: 严耕望:治史三书 柯 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 萧一山:清代通史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王家范: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