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师生

师恩难忘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之所以设为首课,我想编委会肯定考虑到9月10日的教师节。新接手四年级2班,又早有耳闻四(2)班智商较高,但情商木讷,所以上好这堂课意义深远。课前我搜索、学习了各种渠道的资料,准备打响开学的第一炮。

教学一开始,我紧扣《师恩难忘》课题,让学生读题思考,产生疑问。果然,学生思维活跃,一下子疑问迭起:谁师恩难忘?师恩难忘谁?难忘什么?为什么难忘?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从问题上分析,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还渴望明白更深一层次的课文。

随后,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朴实,我将如何开发学生的情商,引导学生去走进它呢?

我的目光投向了文中的田老师,一位让作者四十年来一直铭记在心的一位普通老师。他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领,竟让他的学生如此的尊敬?表面上看,这是一位善讲故事的老师,但将作者感到钦佩的是其会讲故事吗?显然不是。这充其量是田老师的一技之长而已,那作者所谓的“恩”从何来呢?重新梳理了一下课文内容,让我真正明白了作者那份情意来自何处了,这份“恩”来自于田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来自于几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自读课文,你觉得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细细品味,引导学生理解田老师润物细无声高妙的教学艺术,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对学生们深深的爱。

短短的四十分钟,就在我与25位学生的热烈的互动中圆满结束了。

孔子和学生

今天教学《孔子和学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问了一个问题:“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问题,因为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但学生回答却五花八门,我惊讶了很久。

一直以来,我很少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主要内容的处置上实行“模糊了解”,导致学生总结能力偏差。学生对课文虽然进行了预习,但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并没有弄懂,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缺乏为怪了。 为了弥补这种现状,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总结、提炼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使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中,我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从孔子之前的“学在官府”、“官在官府”的现状,到私塾的建立,到今天的学校。从古至今,由私塾到学校。学生总算明白了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影响。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如何在“课之外”下功夫?如何提升“课自身”?仍值得深思。

语文天地(一)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要求学生积累关于孔子的名言,学生的积累并不多,看来要好好的引导学生了,积累这方面比较弱。

阅读课文共有两篇,一篇是现代诗歌《爸爸的老师》、另一篇是《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学生很喜欢这两篇阅读,因为贴近了孩子们的生活。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15分钟后,我看学生们学得很起劲,于是通过问题来检验一下,他们究竟自学的怎样。

从检查中,我能够感受到,学生还是比较积极的,但由于刚从三年级升上来,学习方法还有不足,不会把握重点,这还需要我今后在教学中,多引导,让他们很快的适应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

第二单元 明月

古诗二首——鸟鸣涧

《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教材全解)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几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有的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春山’和‘春涧’中可看出描写的是春天的季节。”有的说:“从第一句中的‘桂花’和图上画的‘枫树叶红了’可看出是秋天。”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学生们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有的同学说:“原来桂花有这么多种类。不过,我觉得书上最好画出春天才有的景物会好些。”其实我觉得他们说的挺有道理的。

古诗二首——暮江吟

借助想像,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教“月出惊山鸟”这诗句,我紧扣“惊”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似乎同诗人一同观山中春夜的月出、鸟鸣,显示出了春涧的极度静谧和纯净之美。

在《暮江吟》一诗中,我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大胆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想像红日西沉,一弯月牙悄然东升,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感受全诗。

让学生把自己就当作诗人,在江边去感受大自然的这份美,闭上眼睛听老师的吟诵,睁开眼睛,结合课件中的图片情景,让自己也置身于这份美当中去。

走月亮

这是一篇散文,我觉得很不上,而且,我老是在考虑,怎样才能上好散文呢?翻开这篇文章,我有些犯难了。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我问:“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老师,我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闪一闪的!”“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瘦长瘦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我听到了小溪欢乐的歌声;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

《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我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境,感受和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幸福。

飞向月球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1969年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详细经过,展现了人类在离开地球以后的奇妙变化以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文中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通过这些知识的综合,使学生了解人类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并且在充分讨论阿姆斯特朗等月之后所说的话中,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课上,虽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但是了解得还比较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月球的大量有关知识和相关材料,通过了解航天员进入太空的情景,使学生对月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我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登月过程中使自己感兴趣的事。当讲到失重现象时,我随即出示宇航员们在太空中失重的图片,图文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在讨论宇航员吃饭的情景时,我讲到宇航员的食物必须在袋子里捏碎,然后注入水,再向挤牙膏那样去吃的时候,同学们哈哈大笑,有的还捂着嘴巴直说“恶心,怎么吃呀!”我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宇航员的困难。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积极性较高,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

语文天地(二)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要求学生积累关于“月”和“明”的四字词语,学生的积累还好,能够把填空题填满。我做了适度的拓展,只可惜这回很令我失望,知道的学生并不多,我只能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

阅读部分是个小片段,都是描写“月”的,并且出自名家之手,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边读边感受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月色之美。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爱我中华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时的情况进行提问,然后归纳总结出问题,问题一是:文中多次提到“五十六”这个数字,它分别被比作什么?问题二是:爱我中华在歌词中出现几次?表达怎样的情感?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简单,首先我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用学过的方法解决课文生字新词,并读通读顺课文。接着,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志。

我还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多个少数民族,再让学生交流,目的是想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我国的幅员辽阔。

课中,有让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爱国情。从课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从一开始只能读正确,到后面情感投入,朗读也到了一个高潮。最后,让学生在读通、读懂、读会的情况下,仿照课文的“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这部分内容,仿照编写一段话。由于时间关系,就一个小组内的同学这样子说到:“爱我家乡,古朴雅致。爱我家乡,稳重沉着。爱我家乡,神话传说。”通过仿写达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

整堂课学生的精神是集中的,然而学习的状态却不是饱满的。原因在哪呢?我也是比较纳闷,是不是一上课就抛给了学生不恰当的问题,让他们放不开呢?课的后半段学习状态好多了,在引导学生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时,有的学生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草 原

文章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在两课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 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2.开展活动,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A 创设情境,模拟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B 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

C 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 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我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中国结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课文介绍了中国结的特征,象征意义及许多人喜欢它的原因,弄清了这三个方面也就能大致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中国结的特征”及“许多人喜欢它的原因” 这两个问题上,学生的回答情况较好。但是,我发现有一个环节忽视了,那就是从读中感悟。本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我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深入的阅读文本,学生没有深刻体会到中国结的象征意义。“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对于这句话,学生一时半刻很难理解,而是要通过反复阅读与它相关的整段话,只有反复读才能体会。有些忽略了,只是提了一个问题:这根绳子的头指哪两头?显而易见,问题提的太突然,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课文,回答有点不尽人意,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注意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是一首出现在语文天地中的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王维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节日里,直抒胸臆,写下此诗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的运用了课件,尤其是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我出现了春节、中秋节、国庆节几幅画面,让学生说出了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人们对家乡亲人那种浓浓的思念之情,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学生说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我围绕着设计好的几个问题: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循循善诱,让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式多样的朗读,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注重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做客喀什

这篇阅读课文篇幅比较长,因此在教学中,我用提问的方式,将“我和爸爸为什么去喀什,怎么去的?”、“到了喀什看到了什么?”、“在托哈提叔叔家里都做了些什么”这三个问题贯穿在整堂教学中,解决了问题,也就弄懂了课文。

随机播放了关于介绍喀什的视频,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那里的人情风俗,体会到了小作者当时的心情。

本课的中,我将第二部分作为重点,通过多次阅读,想让学生去感悟当地人的待客之道,但出乎我的意料,感受到的学生并不多。我只好边讲解,边让学生理解了。

语文天地(三)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我主要训练了学生的小练笔。结合本单元内容,让学生去了解自己喜欢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

写这篇小练笔之前,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喜欢的民族,还要说说自己喜欢的民族,了解多少?要从风俗、人情方面去谈论,我在教室里来回的转,观察每组学生的交流情况。我发现有些学生自己不说,只听别人畅所欲言,这些学生正是课上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看来,真的需要加以培养。

第四单元 收获

落花生

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指导学生去多读、多思。在读得过程中,很多学生非常认真,尤其是解决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查资料、查字典,标注上拼音、意思。而相对一部分学生真是懒,不认识的字词动都不动,观察之中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好好地培养了。

第二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了解花生的好处和蕴含的深意之上。花生的好处课文中出现了三个,学生又总结出了许多,但花生的内涵不是很清楚。于是,板书中,我添加花生的画图,引导学生去理解花生的果实埋在土地当中,枝叶留在地面上,默默无闻的在土地中生长,学生以渐渐的理解。而后,我让学生去品读“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体面而伟大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整个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后进生懒得动脑,“吃”别人现成的,难怪成绩没有进步,还是归结在学习习惯中。

拾 穗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为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于是,我先让学生摘记了说明方法,进而来走进这篇说明文当中。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农民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去感受油画的美丽和米勒的作品的微妙。学生谈完感受后,我才引导学生走进今天的教学中。

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作者介绍画面中的三个人物上,细致的体会人物的神态、外貌、动作,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渗透了写作教学。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了品读,体会,感受这样描写的神奇。

随后,我进行了小练笔,写写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尤其要运用上刚学习过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最后,结束部分为我们做了对这幅画背景的细致描述,学生已经理解了内容所以在理解时,做得比较好。教学结束时,我仍然意识到整节课当中读得还是有些少了。

柚子树下

这是本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相似,因此,此种类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长篇课文朗读能力有所好转,可以流利、顺畅的读完。

熟读课文之后,我将三个问题出示在课件中,让学生进行了解,然后交流。“柚子是如何生长的。”、“小作者都学会了哪些从没做过的事?”、“他觉得快乐吗?为什么?”根据三个问题的探讨,我感觉到学生还是将课文理解对的比较透彻的。

而针对本单元的主题,我向学生发出了质疑“在本课当中,小作者收获了什么?”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当然,在快乐的玩耍之中,收获了许多他在城市中无法做到的事情,体会在乡下生活得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

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是在本课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的地方。

在朗读中体会文本,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组读、齐读、男生、女生读、领读、默读等形式,渐渐的对这首诗歌有了很深的了解。

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了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我启发学生去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农民在田边走着回想些什么?很多学生都回答到“为了明年会不会丰收?”的确,这是必然的,农民辛苦了一年,就是期待着有个好收成。孩子们理解的比较到位。

语文天地(四)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需要积累的词语不太多,但对于收获的作文,我需要好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收获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说的最多的,是收获了“快乐、成功、梦想、果实”,这四个话题比较多。欣赏了两篇范文之后,我们就开始创作自己的作文。

两课时结束后,学生的习作基本上完成。但我从他们的习作中发现,句子描述的比较啰嗦,事情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因此,习作训练真是当务之急。

第五单元 桥

飞夺泸定桥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从我对这班学生的了解中,我感受到,他们比较喜欢有故事的文章。所以,我准备许多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有文字、图片,通俗易懂。

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弄懂了历史背景,搞清楚,在本课中,不是红军与日本人的战争,而是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抢夺战,有几个学生问我:“黄老师,国民党是怎么回事?不也是中国人嘛!为什么中国人要打中国人呢?”这一提问,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事先,我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就向学生娓娓道来。学生听后有了兴趣,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这节课当中,我带领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剩下的时间,主要是熟读课文,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主要从“飞夺”的含义、怎样“飞”到泸定桥头、怎样“夺”桥、结果怎样,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解。一番深入的探讨之后,学生感受到了红四团的战士们那种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精神,读起课文来,也是情感倍增的,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似乎还是沉醉在“飞夺”的场景之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桥之思

这篇文章很自然的形成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清楚,学习起来并不困难。第一部分学生自学完成,也找出了桥的功能、材料、形式。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了各种各样的桥,深入细致的去了解桥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无形的桥”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的理解中也太抽象了,因此,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是我课前整理的,“白求恩支援中国医学”、“西藏战士与藏族同胞的亲密生活”、“毛主席与美国总统的会面”等等,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乃至民族与民族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那种尊重、沟通、谅解、交流,是“无形的桥”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且越多越好,国家会越来越和谐,才能世界和平。

北京的桥

这是一首歌词,然后运用了很多北京的桥的多种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民族的骄傲。

首先,为学生呈现的是闫肃创词的这首歌词,我播放了蔡国庆的原唱,学生进行了欣赏,并了解了歌曲的意境和表达的意思。

然后,我带领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进行了材料学习,这篇课文里描述的北京的桥比较的多,学生比较感兴趣。

看桥人

看桥人如何看桥,为什么村民们送了他一程又一程,学生们带着这些思考走进了课文,在细读课文之后,学生们体会着这个有趣的看桥人。

课文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总觉得有趣的事情让大家津津有味。但这篇课文的背景,我没有在课前为学生讲述,而是等课文结束了以后,我才一一道来,并找到了当时给刘易善老人颁奖时的图片。

这些在大千世界中默默无闻的老人、普通人,要让孩子们记在心中,更要学习他们身上的有点,发扬其精神。

第六单元 方寸世界

美丽的集邮册

这首诗歌比较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了解这首诗中提到的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历史之中。

我将课件随着课文中所提到的内容,制成了一张张美丽的幻灯片:万里长城、山海关、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山东泰山、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学生在观图感悟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知识面相当的窄,并对祖国的名胜古迹根本不了解, 这一点值得我去深思。

现在的语文课太难上,尤其是面对这样封闭式管理之下的学生,什么都不知道,生活阅历、社会经验少得可怜。我也很矛盾,在平时应如何让学生多去了解,光让老师去讲,根本不行。

这首诗歌要求背诵,但篇幅比较长,学生背诵估计需要一周时间。

罗斯福集邮

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学生不知道罗斯福是谁?还有集邮的真正意义。因此,我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关于罗斯福的资料,带领学生去领悟,去了解,并让学生明白,罗斯福也是伟大的领导者。

对于课文中的脉络整理,我则始终贯穿:“罗斯福如何集邮?为什么集邮?”、“集邮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来疏通整篇文章。

学生对于邮票的普及有一定的误区,因此,我将此问题又进行了细化。集邮的意义是深刻的,当我问到部分学生时,有的学生说:“集邮是为了赚钱,爸爸妈妈把珍藏的邮票放好,是为了将来卖个大价钱!”一语既出,大部分学生积极地响应,我站在讲台上有些难过,现在的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变得如此世俗。

大龙邮票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只需要理解课文内容即可。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去读,学生读一句,我读一句,让学生感受到和老师一起学习的愉快。但读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四2班的学生朗读能力还是不能提高,于是,我放弃了和学生一起来朗读,给了学生10分钟自学时间,先把自己不会的字词解决掉。

要求说罢,学生们都行动起来,10分钟后,我再次与学生来朗读课文,好了许多,这也让我发现,学生的预习工作一点儿也不充足。学习习惯还是不能很好的去延伸下来,怎么做才行呢!

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是一篇说明文体,介绍了大龙邮票的来历、设计者、发行年代与发行次数等,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学习效果较好。

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故事中的人物是英国的总统、邮递员、百姓,这样的人物关系学生很感兴趣。

首先,我要让学生弄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为什么她不要看信,要被退回去。弄清楚这个原因之后,我才让学生分析邮票的用处,进而去了解邮票的诞生。

教学过程中,我刻意去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去了解故事的表现。

语文天地(六)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题型不太多,主要是针对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在积累部分,出现了关于“积少成多”的成语,学生不能够理解成语的意思,就没有办法牢牢的记住。所以,我就先解释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字面意思,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又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本单元的习作,我觉得比较难,尤其是学生见过的邮票不多,又没有集邮的习惯,怎样才能写好呢?于是,我就从第一个命题入手《我和邮票的故事》,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质疑:“老师,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我从不集邮!“很多学生也跟着抱怨。

我循序渐进的引导着告诉学生,可以从生活见到的邮票、或者说你是怎样认识邮票的、也可以写写本单元学习了几篇关于邮票的课文后,你对邮票的理解等等。我先出示了一篇范文,又让学生去交流,我看到了学生们自信心较强,似乎已经找到了这篇习作的入手处。

有时候,我为这班学生写不好作文而感到苦恼,但我发现,学生的习作写的好不好,与自身的语文功底和课外积累,还有老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渐渐的,我对作文课有了自信心,把以前最不喜欢教授的作文课,变成了最有成就感的课堂,这也许就是语文教学的奇妙之处吧!

第七单元 地名

观察地图

本单元的语文教学,让孩子们走进了生活,因此,学生非常感兴趣。这一课,是让学生学习观察地图,家周围的环境如何,周围都有哪些建筑,或者特殊的、明显的标志。

我以丁丁冬冬的家为主线,在课件中出示了丁丁家和冬冬家周围的环境,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只能表达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进行描述,于是,我将数学中出现的“东、西、南、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这些方向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学生一看来了兴趣,争抢着要说说某个地点或某个建筑物的位置,20分钟以后,丁丁冬冬的家周围就被学生一一说尽,我借此机会,就对我校周边的单位或建筑物等,让学生进行描述。

观察地图,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做得还不错。

有趣的地名

这一课教学时,我注重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延伸,教材中以北京为例,要求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北京的地名:含有数字的、含有人物名称的、胡同的名字等等。

由于学生之前的查阅量不够,因此,我将我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在多媒体中,现场查询,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有的学生主动要求自己为全班同学查询。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乐不可支,同时也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地名。

依照教材中的内容,还出示了诗句中找地名、根据谜语猜地名等多项有趣的练习,其中,找诗句中的地名比较简单,但学生根据谜语猜地名时有些费劲,我只好亲自引导,亲自点拨。平时反应较快的学生接受能力很快,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是跟不上。

趵突泉

这是本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达不到,我就借助课件的力量,将济南这座泉城中的有名的泉水一一进行了介绍。

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我一边讲一边将说明文的方法贯穿其中,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解,于是,这节课顺利的完成了既定的目标,教学效果比较好。

本文重点介绍了济南的三大名胜,这也是学生们比较喜爱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课的修辞手法很多,因而,我借此机会,将文中的修辞手法贯穿在里面,排比、拟人、比喻句,都让学生进行了训练。

最后,我以读为主,将这篇文章读通顺、读流利。

秦皇岛的来历

这篇阅读课文比较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对某件事或某个地方、某个物体的来历,学生就很喜欢。那我干脆放手,将这篇课文让学生进行了自学。

我先出示了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去学习,在进行交流。自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升,大多数学生都学得比较认真,仔细。

我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方式。学生找的都很准确。然后,再与学生一起交流,秦皇岛的位置、环境、景色,并配合了多媒体课件,将这里的美景一览无余。

最后,我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再去感悟的理解,秦皇岛名字的由来。

语文天地(七)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的部分内容特别的多,并且不好掌握。 第一部分的内容当中,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提示进行续写,例如:出示了“北京、南宁”等含有方向的地名时,学生知道的还比较多,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但出示到含有人名的这一类时,学生几乎不知道,我教授起来和困难,只是局限在我出示在课件中的那几个。

第二部分的内容当中,出现了城市名的特点,这一部分我只好一个一个细细讲出,本想可以偷偷懒,让学生用课前事先预习的内容进行的,看来实在是行不通了。

第三部分的内容比较少,就是一份调查报告,但学生几乎不会完成,无奈,我就搬着原文进行了一一讲述,讲到一点写一点,就这样,一节课才完成了一篇调查报告,进度很慢啊!

第八单元 规则

钓鱼的启示

备课时,我觉得这篇课文比较深奥,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我有些顾虑,真不知道怎样教学,才能将本课蕴含的道理深入学生的心灵。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最直接的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

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发言,不思考,学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理解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内容死板。

谁说没有规则

这是一首现代的诗歌,列举了学生很熟悉,但平时不注意的四件小事,通过这些富有生活气息、学生司空见惯的四个场景,告诉学生生活中是有规则的。

本课一共有四个小节,分别写了乱给小动物喂食物、不走天桥和地下通道而翻越栏杆或横穿马路、随地乱扔垃圾和不按顺序排队四种现象。这些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四个小节结构相同,语言和内容通俗易懂,给学生进行续写练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课上,我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了解文中的每一节诗的本意,懂得如何遵守规则,并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实践中去。

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在课外延伸方面做了大量的引导。结束时,我让学生对本文进行了仿写,效果还不错,有些学生比较机灵,可以改变一些原段落的词语、句子,加上自己的想法,就将诗歌很好的展示出来了,并请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了展示。

诺 言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关于信守诺言的故事。通过几个主人公之间的心里、行动等细致、朴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守信用、重诚信的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失信的人的鄙夷!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带领着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进行展开。孩子们能够体会作者的心情做到换位思考,这是比较欣慰的一点。课堂上对于详略的处理比较恰当,但是欠缺的是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虽然注重了孩子的读,但是对每一遍的读要求都不够明确,孩子的朗读提高不够突出,缺少对学生每遍读完后的点评和点评的指导性。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留心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基本上都做到了认真倾听,但是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想法的孩子总是集中到平时爱发言的那些孩子,这可能和年级段也有一定的关系。以后的课堂应积极调动这些只爱倾听的孩子,让他们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进课堂也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天地(八)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的部分内容特别的多,并且不好掌握。 第一部分的内容当中,以“规矩”为主,进行了名人名言的赏析与积累,两个句子第一个有些难,第二个比较简单,通俗易懂,所以,我将重点放在了第一个句子上。并要求学生进行背诵。

第二部分的内容当中,给了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游戏规则的撰写,我做了大量的分析与提示,要求写三个规则,学生都可以顺利的写下来,而且抓住了主要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写作部分,两个题目都不好写,我让学生进行选择,看看自己写哪一个比较容易,就进行写作。

第九单元 音乐

中华民族最强音

这篇课文应该说不难理解,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肯定会听到《国歌》,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解歌曲的背景及创作上。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我将每个时间,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在进行集体交流,将学习的主动权,学习过程留给学生。

全篇课文围绕着“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这一问题,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在课堂中,我起到了引导作用。交流时,我把握住了本课的重点作为话题: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2、曲作者、词作者的简介。

3、这首歌曲的意义。

4、定为《国歌》的经过。

这些问题,在学生的交流之下,轻松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我喜欢这样的课堂,让孩子们谈自己、谈理解、谈感悟。

月光曲

由于工作中的安排,我无法正常上课,因此,这篇课文是潘老师进行教学的,我用问题检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首先,我让学生来介绍贝多芬,要求他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牢固。其次,我让学生去叙述《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很详细,也介绍的比较到位。但我发现有几个平时学习成绩就比较弱的学生,怎么都不肯开口,我一一检查却发现,他们没有掌握。最后,我让学生们一边听《月光曲》,一边感受出现在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还是那几个学生不说话。

这班孩子的学习状态真是另我着急,什么都不在意,尤其是学习习惯之差,真是让老师们难以接受。

林中乐队

这篇课文应该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大自然中与动物结伴,是再喜欢不过的了。潘老师教授完了第一课时,我就直接进入了第二课时。

从美妙的大自然中的声音入手,我觉得这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各个都很认真。体验各种动物的叫声,模仿、聆听、对比,学生们模仿的津津有味。并且边读边去体味作者的内心感受。

最后,我重点将本课的修辞手法做以指导,大量的拟人句让学生进行了训练及体会。并且去感受拟人句的好处,生动、形象、具体。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本课出现了多次破折号,我进行了一一讲解,并做了相关的练习,但部分学生的破折号的作用,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是比较陌生的,甚至不会去体会分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大量的训练这一难点。

语文天地(九)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主要是以拓展为主,第一部分的形近字就是难点,大多数学生的形近字还是比较生疏的,如果没有老师刻意的去训练,答对的学生几乎很少。这一题中,“骄”和“娇”就不好区分,教学时,我抓住了学生的错误点,进行了大量的练习。

第二部分出现了两首古诗,都与本单元的主题有关,第一首诗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描写了琵琶的声音,高低起伏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这首诗整体比较容易理解。而第二首诗,是学生们在三年级时已经背会的《凉州词》,但不知诗意,于是,我又将诗意大致带领学生进行了理解。其实,古诗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文体,尤其是那些容易理解的。这两首诗要求背诵,估计不会背诵的太久,因为都比较简单。

第三部分是一首歌词的欣赏,来自于西班牙的民歌《我的吉他》,我在课前准备了这首旋律,课上,学生们听得比较认真,有的可以跟着旋律哼唱。这首歌词很简单,就是体现了作者对吉他的一种爱意,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其描绘的淋漓尽致。

第十单元 金 钱

一枚金币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裁。因此,教学时我觉得自己并不怎么费劲,学生理解的比上一单元的课文要快一些。

由于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我在四2班上了第一课时,在四1班上了第二课时,教学效果都很令我满意。尤其是在四1班上的第二课时。

我坚持常态教学,扎实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学,环环相扣,学生牢牢的和我系在一起。尤其是学生的朗读,不是不读,而是不会读,读不出韵味,但我发现,只要教师耐心的引导,一定会读出来的。

课后,老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我也有自己的反思。渐渐地发现,学生的语文学得累,老师教的累,完完全全不会独立思考,的确令我深思。

散落的钞票

这是一篇记叙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我主要以两个话题贯穿本课的教学。第一个话题是:李明和“我”没吃小吃,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第二个话题是:当你面对这一情景时,你该怎么想?怎么做?

这堂课中,学生显得非常高兴,学习也很投入,而且交流问题时也很积极。但始终有几个后进生就是不开口说话,我很着急。于是,我就将他们叫起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都能说出,看来,还是没有自信心。

这篇课文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比较多,我借机进行了写作指导。写了一个小场景,把自己置身在课文中的情节里,写写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要有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

大约15分钟后,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所以,我就开始让他们一一展示自己的创作。可以说,四2班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我感到很欣慰。

毽子里的铜钱

这篇课文我在备课时,就觉得很难,尤其是人物的侧面写,和所要衬托的情感。我决定把课文梳理好了再上课。

第一课时教学时,我注重了生词、朗读、课文背景这三方面。生词还好,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都能够解决掉,但在朗读方面,我很无奈。本来这班学生的朗读就有问题,课文篇幅一长,生词一多,读起来真是别扭,我听着很不舒服。全文14个自然段,我只好一段一段的让学生练习朗读,长的段落我领读,短的段落自己读,同桌听,然后评价,又或者让学生一句一句接读。多次的朗读之后,总是把课文读下来了。课文的背景,通过我提前搜集的资料,可以说,理解起来并不难。

第二课时教学时,我注重了课文脉络的整理,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将人物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帮助学生分清楚。更好的去理解本课的含义。

整堂课,在不断的讨论、交流、朗读、领悟中进行着,完成了教学目标。

语文天地(十)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紧紧围绕着“金钱”进行,因此,学生比较喜欢。但最难的地方还是四字词语的积累。关于前两个字和后两个相近、相同、相对的四字词语。一开始,学生根本找不出什么规律,我只好慢慢地引导,分析,渐渐地,一部分学生已经开窍了。我借机行事,让他们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然后再去找规律,这一来,真是方便多了。

积累的名人名言有三条,有难度,不易理解。我逐字逐句的带领学生去分析,终于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背诵就不成问题了。

本单元选择的古诗是于谦的《入京》,这首古诗先要理解作者的生平,然后再走近作者的内心,为什么要这样写?写的目的是什么?渐渐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起来。等下课时,竟然将古诗可以背诵下来。

人民币背面的风景名胜

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可以说,让平时不说话的学生都滔滔不绝,我也觉得奇怪,小小年纪,对钱是这样的感兴趣,也许我想多了,只是觉得钱是最熟悉的事物,了解的多,感悟的也多吧1

文中给孩子们呈现、讲述的是我国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离现在已经很远了,我只能借助课件来完成教学。每讲到一张人民币的背后图案时,学生们就开始畅谈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像是在比谁知道的多。

最后,我将孩子们从第四套人民币的认识中走出来,去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一套人民币,一样的效果,课堂气氛很轻松。

最后,我已本单元的调查资料作为结束部分,让学生去讨论,怎样才能挣到10元钱,说得是头头是道,借机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


相关文章

  • [精品]语文老师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一: 教了二十二年的单班语文,当了二十二年的班主任,在二十三个年头里,却由于工作需要,学校安排我教两个班的语文,班主任没当了,成了纯粹的语文老师,心里是既有放松后的喜悦,又有工作任务加重之后的压力.不当班主任了,自然没有了 ...

  • 三年级语文期中教学反思
  • 三年级语文期中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 ...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 ...

  • 2014-2015学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 ...

  •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共5篇)
  •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阜南五小 锁今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 ...

  •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上册 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的感觉还比较满意,几个曾经学习上无所谓的孩子对语文感兴趣了,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同学进步很快,让我感到自己平时的工作已经得到了 ...

  •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精选5篇
  •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一:<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本学期的<语文园地八>目的是在于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之余,使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汉字的某些构字的特点,扩充识字量:能够通过观察找出反义 ...

  • 五年级集体备课方案
  • 白沙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 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 ...

  • 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坚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各项活动的开展本着切实有效的原则。 2.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结合教研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组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较浓 ...

  • 小学学年语文教研工作方案
  • 语文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语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