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及深远影响

2004年第9期(总第111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SOCIAL

SCIENCES

NO.9,2004(Cumulatively,NO.111)

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及深远影响

宋青林1,齐月华1,商 桑2

(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2.海军航空学院青岛分院,山东 青岛 260000)

[摘要] 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是与其变法改革的前提条件密不可分的,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势必有利于加

深我们对秦国统一天下的了解,增强我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是:变法是在先进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产生的;变法是在秦国求贤变法的情况下产生的;产生的。商鞅变法深远的历史影响主要是:,;沉重打击了领主贵族,扶植了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关键词] 商鞅变法 前提条件 历史影响

[Ξ中图分类号] K06 [文献标识码] A [-)-0142-03

  公元前359,建性政治、,在秦国摧毁了封建领主制,;设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封建专制主义行政机构;完善了法律制度;制定了适合秦国经济发展的“重农抑商”政策;制定了军事制度等。这样,加速了秦国社会经济变革和集权政体的形成,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军事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一深远影响,又与这一变法改革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笔者认为,对商鞅变法的进解,增强我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

的地主阶级迫切需要从政治上着手改革,李悝、吴起为适应这一形势分别在魏国和楚国进行了政治上的改革,但由于改革不彻底,旧贵族发动叛乱,导致改革失败。实践证明,要想变法改革,不触动旧统治的政治制度,不把新兴地主阶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的地位真正确立起来,变法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商鞅则适应了这一形势的需要,总结了前人改革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彻底的变法。

(二)变法是在秦国求贤变法的情况下产生的。秦国的先

人曾称霸一时,那时“广地千里,天马致伯,诸侯毕贺。”到秦献公时,秦国却衰落下来。秦献公为强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秦孝公时,秦国更加落后,不仅被排斥于诸侯会盟之外,而且各国对秦“戎翟遇之”,这使秦孝公感到“丑莫大焉”。魏、楚两国变法取得一定成功的事实,先祖献公变革强国的意图,坚定了他变法的决心。他下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来求贤变法。商鞅应征而出,实行变法。

(三)变法是在商鞅坚定的变法思想之下产生的。春秋、

一步探讨和研究,势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秦国统一天下的了“镇抚边境,徒治株阳”、“修缪公之政令”,但都没有成功。到

一、商鞅变法产生的前提条件

(一)变法是在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

盾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产生的。商鞅变法前夕,封建地主制在战国时的许多国家中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封建领主制则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相适应。从春秋末年起,封建地主阶级同封建领主阶级间的斗争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鲁国实行“初税亩”;郑国实行“作丘赋”;楚国实行“量入修赋”等。这些改革触及各国的经济领域———废除了封建领主制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但是,改革由于受到贵族领主们的控制,仅仅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变革,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封建领主制。在当时已有一定发展

战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对好刑名之学的商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进行变法改革扬名天下,他到了魏国,却得不到重用。正在此时,他听说秦国秦孝公求贤变法,他马上“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先说与孝公以帝道,次说与孝公以五道,都因孝公认为“久远,吾不能待”而拒绝采纳其意见。商鞅不因此而放弃己说,又向孝公说以称霸之道,孝公“不自知膝之于前席也,语数曰不厌”,取得了孝公的信任。

为了变法,商鞅又同阻挠自己变法的大臣甘龙、杜挚进行

Ξ[收稿日期]2004

-04-15

[作者简介]宋青林(1962-),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商 桑(1966-),女,山东青岛人,海军航空学院

青岛分院高教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

142

宋青林 齐月华 商 桑/ 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及深远影响

了一场唇枪舌战。甘龙、杜挚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商鞅对这些历史绊脚石的陈词滥调给予了有力的回击。他说:要想强国富民,没有必要效法古代的规章制度。夏、商、周礼制不同,却成就了王业,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霸治国的方法不同,但却都完成了自己的霸业。甘杜又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又给予回击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而变法则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唯一途径。孝公称赞商鞅说得好,同时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商鞅又取得了孝公的支持。

要想变法成功,商鞅还必须取得人民的信任。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国都市场的南门前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发布文告说:谁能把木杆扛到北门,就奖给十金。人们都很奇怪,也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更没人扛木杆。的奖金增到五十金,。

,了预期目的,同时,史影响。

上达都可以畅通无阻了。其次,建立了地方行政机构———县。区域划分,建立了县制。“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在县中设县令一人,又设秩吏,使地方官制基本完善起来。对此《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的更为详尽“:县令、长,皆为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之秩,是为少吏。”可见,商鞅所建立的机构是较为健全的,同时更便于国家进行行之有效的统治。再次,健全了中央行政机构。关于中央行政机构的建立,史书中没有名确记载“作为咸阳,筑翼阙,。”,并宫于翼阙,,又开始健全中央行,然后使各地贯彻执行。

,、什、县各种机构的建立,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同时也成为后来并朝时的国、郡、乡亭、里、什、伍行政机构的基础,同时也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机构的建立,成为一个楷模。

(二)沉重打击了领主贵族,扶植了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

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安民之。”商鞅在建立了地方基层组织机构以后,又把全国大、小乡,按

历史向前发展。封建地主贵族,是商鞅打击的主要对象。为

二、商鞅变法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通过商鞅变法,建立了较完善的封建专制的行政机

此,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完全断绝了封建领主贵族们的仕宦之路;另一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堵塞了他们攻击国政的旧思想的来源。

为了进一步打击领主贵族势力,又规定了“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原籍”“,有军功备以率受爵”“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我们知道,在封建领主制时代,爵位是世袭的,有了爵位,就有了身份、田宅、奴婢,这是封建领主贵族们的特权。而商鞅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得领主贵族们名第落尘,威风扫地。领主贵族们主要依靠世袭来取得爵位,哪有什么军功可言,而无军功就得不到爵位,领主贵族们的特权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鞅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变法,反而进一步规定“使民非农即战”,,有地位的新兴地主阶级、小农有了升官进爵的机会、途径。原来被人看不起的农民,他们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广大的新立益壮大起来。这些新兴地主阶级的得爵从仕,为中央政治输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前进。

地方行政机构———县的设置,无疑又沉重地打击了封建领主贵族。原处在农村的封建领主贵族们,把国家的封地视为己有,对上可以自己决定交贡赋与否,或者缴纳多少,对下沉重地压榨当地的农奴。这时商鞅把小的邑、乡都集聚在县里,形成了万户之家城。这样,既不妨碍农民出城耕种农田,又使边地的居民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免受他国的侵虏,更为主要的是完全断绝了农奴对领主的人身隶属关系。从而彻底铲

构,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首先,建立了严密的地方基层组织机构。商鞅借鉴了越国的伍、什军事编制制度,把这种制度应用于地方基层组织机构的建设。“令民为伍、什相收司而连坐”,从而把分散的个体小农家庭组织起来。以五家为一伍,有伍老;二伍(十家)为一什,有什长;十什(百家)为一里,有里正。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下两汉官吏的设置,就很清楚了。汉承秦制,因循未改,这是谁都承认的事实。按《汉书・百官志》“: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什家,伍主伍家,以相检查,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的形式把个体小农家庭组织了起来,还利用严酷的刑罚,牵制其切身利益,使伍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索隐又曰“:收司商鞅的法令又规定“: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罪。”索隐曰“:谓告奸一人,则得爵一级;故云与斩敌首问赏。按律,降敌者诛其身,没其家,今匿奸者言当与之同罚也。”可见,商鞅是把军队的编制制度应用于地方,并受军法及地方法令的约束及奖赏,使得地方基层组织机构更具有其严密性,利于国家管理。这种制度也就成为沟通国家和小农个体家庭的渠道。“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有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听诉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至此,国家政令的贯彻实施及下情

监官。”从以上所证及商鞅变法中此条所云,商鞅不仅用伍什“能得敌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倾。益宅九亩。”这就使原来没

谓相纠发也,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十家连坐。”军功的地主、农民得爵、得田、得宅,使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日

143

广西社会科学2004.9/ 历史学

除了封建领主贵族在农村中的腐朽势力。

“令名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罪。”此法可以说一视同仁。新法实行了一年多,仍有千余人到京都来说新法不妥。这时太子犯了法,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制裁太子,但要加刑于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从此以后,法律在秦国得以实施。

《韩非子・诡传篇》中写道“:而士卒之逃事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万数。”无疑,商鞅的“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罪”,严厉地打击了那些“有威之门”的领主贵族们,甚至太子也不例外。

在经济上的措施“,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不能不说是对领主贵族们的又一沉重打击。什么是阡陌呢?“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以南北为陌。”起来,发展封建割据势力,。他。所以“,开阡陌”,剥夺了他们的领主特权,使得一些新兴地主阶级可购到土地或通过军功爵得到土地,发展了地主阶级经济“;平赋税”就剥夺了领主贵族们不课不纳的特权,让他们也担负国家的赋税。而国家把从领主贵族那里收到的土地,赏赐给有功将士,使有功将士奋勇作战,努力生产,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壮大了国力,富庶了人民,打击了领主贵族,扶植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三)改变了秦国的旧习陋俗,促进了秦国与中原地区人

室、同席而居,实在不雅,同时也被关东六国所鄙视,所以商鞅展。从心理因素上,关东六国对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态度也有所改观。所以秦统一与此举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经过商鞅的一番改革“,其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甚司而顺,右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官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牯,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庭,其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李斯也曾说过:“,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343年,周天子,。秦国可谓国富民,如军功爵的制定,使战,士兵只为杀人立功得爵而战,使投降者也沦为刀下鬼,减少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不利于整体社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虽然对当时的秦国有利,却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在政府的压制下,商业发展极为缓慢,使国家经济发展减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延缓;连坐法的实施,成为后来统治者镇压人民的法宝,如古代的王安石,近代的曾国藩,现代的蒋介石都采用过此类方法来镇压人民。

但是,我们应看主流,商鞅的变法,是战国时期变法改革中最彻底、效果最好的一次,它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促进了秦国统一全国,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向前发展,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变法能够强国的经验。

[责任编辑:李 卉]

[校对:梁 欢 陈丽琴 黄柳丹]

在法律上,对封建地主贵族也给予了沉重的打击。规定“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禁”,使秦国向较文明的国度发

民心理上的平和。自孔子以后,东方的关东六国出现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新风气,但秦国还受到春秋风俗的影响,男女同

  (上接第141页)

是谁的“前身”。既然安阳从未建过都,也就无从获得古都的称号。

但是,安阳连获得古都的资格都没有,竟然被冠以“大”古都的称号,位列中国七大古都之中。上文引证陈桥驿先生的论述,认为现代城市要获得古都的称号,其城址必须与古都遗址相“重合”。直到现在,对于陈先生的“重合”说,还没有人提出过异议,证明是大家公认的为现代城市冠以“古都”称号的基本条件。然而,为使安阳具有“古都”和“大古都”的称号,有些人也提出过许多高论,但是,只要举起“重合”标准的大旗,用上述五个条件来检验,那些高论便不攻自破,安阳的古都和大古都的地位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笔者认为,还是六大古都说经得起实践检验,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2).(1).

[参考文献]

[1]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2][3]陈桥驿.论绍兴古都[J].历史地理,第9辑.[4]谭其骧.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上、中)[J].历史教学

问题,1982,(1);(3).

[5][6]马正林.殷・邺・安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

[责任编辑:葙 薷]

[校对:梁欢 陈丽琴 黄柳丹]

144


相关文章

  • 浅论商鞅变法
  • 浅论商鞅变法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韦润儒 (选修课论文) 关键词:商鞅 变法 结果 历史意义 战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里发生的许多事情一直以来为许多人津津乐道.帝王将相轮番登场,各路豪杰纵横捭阖.战国初期,韩.赵.魏分据晋国,随后田氏 ...

  •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1
  •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预习引导 <创新方案>导学案 课程标准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及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仪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汉族风俗习惯 ...

  • 中国古代历史重要改革家
  • 秦国商鞅,北魏孝文帝,宋代王安石为中国古代三大改革家.改革内容暂不详说,商鞅改革 使秦国强大,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稳定统治.王安是任参知政事大刀阔斧改革,可惜 遭到顽固派抵制,尤其以司马光为代表. (1949以前) 虽然中国自古就有祖宗 ...

  • 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导学设计
  • 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导学设计 主备人:杨晓霞 审核:历史备课组 时间:2010-9-29 [学习目标] 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2. 把握商鞅变法的 ...

  • 高中人教新课标版中国古代史总结上(按年代)
  • 中国古代史---高考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 ...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商鞅变法 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 高中历史历史选修一学案
  • 第1课时<梭伦改革> [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贵族政治及社会矛盾的基本状况,知道雅典的政策局部调整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简述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发展工商业.改革财产等级制 ...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知识体系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1.政治: ①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 ②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2.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 ...

  • 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题
  • 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2.秦朝 ...

  • 碳十二篇|中国碳市场七雄,谁主沉浮?
  • 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中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2012年多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中国谈判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承诺中国政府愿就中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