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博帕尔事故

殇—印度博帕尔事故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博帕尔事故警示教育 活动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三函〔2015〕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1984年12月3日,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据国际聚氨酯协会异氰酸酯分会提供的数据,该起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这是一起发生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典型事故,在全世界范围引起长期关注,影响重大。为深刻吸取博帕尔事故教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在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博帕尔事故警示教育活动(以下简称警示教育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和有关中央企业要在本地区和本企业系统开展一次集中的警示教育活动。博帕尔事故视频资料已刻制成光盘下发,各省级安全监管局要将视频资料发至辖区内各市、县,确保分发到当地各有关企业,中央企业要将视频资料发至下属的有关企业,并组织认真观看,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开展事故警示教育,真正做到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来对待,把过去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来对待。

二、各地区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在2015年6月底前完成警示教育活动,其他有关企业要在2015年9月底前完成警示教育活动。

三、各地区和有关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事故警示教育的力度,督促辖区内有关企业认真吸取同类企业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查找漏洞,采取弥补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请各省级安全监管局和有关中央企业及时将本通知精神传达至辖区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抓好贯彻落实,并于2015年10月30日前将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的总结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回顾

1984年12月3日,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酯(Methyl

Isocyanate,简称MIC)毒气泄漏事故。据国际聚氨酯协会异氰酸酯分会提供的数据,该起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这是一起发生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典型事故,在全世界范围引起长期关注,影响重大。

印度博帕尔灾难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影响巨大。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由于这次事件,世界各国化学集团改变了拒绝与社区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这次事件也导致了许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都强烈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区。

【背景】什么是甲基异氰酸酯?

•名称:甲基异氰酸酯,又称为异氰酸甲酯,简称MIC(methyl isocyanate)。 •分子式:CH3NCO,分子量57.06。

•物理性质:沸点39.1℃,蒸气密度1.42,蒸气压46.39kPa(348mmHg 20℃)。 •化学性质: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如胺、水、醇、酸发生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甲胺、二氧化碳;在过量水存在时,甲胺再与MIC反应生成1,3-二甲基脲,在过量MIC时则形成1,3,5-三甲基缩二脲。这二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遇碱分解。

•燃爆特性:闪点

•毒理学性质:本品属剧毒化学品。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规定的8h允许暴露极限浓度是0.047mg/m3。

1、事故背景

事故工厂隶属于联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在印度的一家合资公司,即联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联合碳化占该公司50.9%的股份。

事故工厂始建于1969年,从1980年起生产杀虫剂西维因(SEVIN)。

投产初期由联合碳化总部委派了一名有良好安全意识和操作经验的雇员担任厂长,并且实现了50万人工时无误工事故的优良安全纪录。

由于政治等各种原因,1980年公司决定由一名印度本地员工接替厂长职务。新厂长有很好的财务背景,但是对于安全和生产知之甚少。从1982年起,由于干旱等原因,印度国内市场对于该工厂的产品需求减少,1983年工厂的销售额下降了23%。在本次事故发生之前,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工厂停产了6个月。期间,工厂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节约成本,诸如:

(1)缩短员工的培训时间。最初的人事政策,要求聘请受过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者担任操作员,并为他们提供长达6个月的脱产培训。为了节约成本,工厂放弃了这一政策,将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由6个月减少至15天。

(2)减少员工数量。原本每个班组有1名班组主管、3名领班、12名操作工和2名维修工,后来减至1名领班和6名操作工,不再设班组主管。

(3)尽量聘请廉价的承包商(尽管他们缺乏经验)和采用便宜的建造材料。

(4)减少对工艺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包括对关键安全设施的维护)。

(5)停用冷冻系统。发生事故的MIC储罐本来有一套冷冻系统,其设计意图是使MIC的储存温度保持在0℃左右;为了节约成本,工厂停用了该冷冻系统。

2、事故经过

在事故发生的当天下午,维修人员尝试清洗工艺管道上的过滤器。在用水反向冲洗过滤器之前,正常的作业程序要求关闭工艺管道上的阀门,并在“隔离法兰”处安装盲板。在开始这些工作之前,维修人员需要申请并获得作业许可证。

然后,一系列问题出现了

1、作业前,维修人员没有申请作业许可证;

2、没有安装盲板以实现隔离;

3、由于腐蚀,储罐进料管上的阀门发生内部泄漏;

4、作业过程中,冲洗水经过该阀门进入了MIC储罐;

5、放热反应,储罐内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6、相关的温度和压力仪表未正常工作,控制室内的操作人员没有及时觉察到储罐工况的异常变化;

7、事故前,储罐内MIC的实际温度约为15~20℃(环境温度);

8、蒸气量超过洗涤器洗涤能力200倍;

9、火炬系统正处于维修当中,没有燃烧。

10、12月3日凌晨00时15分,储罐内压力迅速升高,有人在工艺区内发现了泄漏出的MIC。于是,一名操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他听到储罐内发出隆隆声,并感受到来自储罐的辐射热,他立即尝试启动洗涤器,但没有成功。

11、凌晨00时45分,储罐超压、安全阀起跳,随即大量MIC泄漏到周围环境中。在2h内,约25t

MIC进入大气中,工厂下风向8km内的区域都暴露在泄漏的化学品中,短时间内造成周围居民大量伤亡。事故发生后,应急反应系统没有有效运转,当地医院不知道泄漏的是什么气体,对泄漏气体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急救措施也毫不了解。

3、事故原因分析

1.工厂位置不合适

工厂建造在城市近郊,离火车站只有1km,距工厂3km范围内有两家医院。

2.未按本质安全的原则进行工厂设计

根据“本质安全”的原则,宜尽量采用无毒或毒性小的化学品替代毒性大的化学品,MIC是该工厂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工厂设计阶段,可以考虑其他工艺路线以避免产生如此毒性的中间产物;当时,已有两家类似的工厂采用了其他替代的工艺路线,从而成功地避免了在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MIC。

3.未按本质安全的原则进行工厂操作

按照“本质安全”的原则,在满足工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少工艺系统内危险化学品的存储量。事故工厂有三个MIC储罐,每个储罐的储存量约为57m3,有专家质疑储存如此大量危险物料的必要性。

按照操作要求,事故储罐中MIC液位不得超过60%(在美国西弗吉尼亚类似的工厂要求不超过50%),在事故发生时,实际液位是87%。

此外,工艺要求对储罐内的MIC进行冷冻储存,联合碳化的操作手册也规定,当温度超过11℃时,就应该报警;而在博帕尔工厂,停掉了冷冻系统之后,报警温度被设定在20℃,实际的操作温度基本上在15℃左右。

4.安全设施失效

按照原来的设计意图,当发生较小泄漏时,泄漏的气体先经过洗涤器吸收,少量未被洗涤吸收的气体进入火炬,在进入大气之前被焚烧掉。洗涤器能够处理温度为35℃、流量为90kg/h的MIC蒸气,在事故发生时,MIC的排放量大约是设计处理流量的200倍;而且火炬正处于维修状况,与工艺系统分开了。另一项安全设施是喷淋水系统,在3日凌晨1时,操作人员启动了喷淋水,但是最高只能喷到离地面15m处,而泄漏的MIC蒸气达到了离地面50m的高度。

5.应急反应低效率

在该工厂,少量的泄漏早已司空见惯,而且储罐上的压力计早先已经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不再相信它们的结果。事故发生之初,工厂操作人员忽视了所发生的泄漏,在发现泄漏2h后才拉响警报。MIC的泄漏持续了约45~60min,在这期间,居住在工厂周围的许多人,因为眼睛和喉咙受到刺激从睡梦中惊醒,并很快丧失了生命。

6.管理层缺乏安全意识

工厂的管理层为了节约成本,不惜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是导致一系列不安全条件和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

4、事故启示

需要对危害较大的工艺系统进行系统的工艺危害分析。辨别工艺系统可能出现的偏离正常工况的情形,找出相关的原因与后果,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害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建立和切实执行工艺系统的变更管理制度,严肃对待工艺系统和操作/维修程序的变更。工艺系统的重要安全设施(如本案例中的冷冻系统和火炬)之所以存在,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工艺意图,不能随意取消或绕过它们;如果确实需要这样做,应事先按照变更管理程序的要求,对新的做法进行必要的危害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

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包括承包商)的培训和管理。帮助员工和承包商一了解工艺系统中存在的危害、相关的控制措施以及工厂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作业许可证制度)。 加强对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根源分析。在本次灾难性事故发生之前,博帕尔工厂就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MIC泄漏事故,工人们都有过眼睛不适的经历(MIC损伤眼睛、肺部和神经系

统等)。但是,这些前兆并没有引起工厂管理层的足够重视。经验表明,后果轻微的事故和未遂事故是重大事故的前兆,需要重视工厂所发生的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故,仔细分析和消除它们的根源。

重视职业安全的同时,更需要高度重视工艺安全。职业安全和工艺安全都是工厂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又有区别:职业安全事故往往是伤害一个人或几个人;而工艺安全事故的后果通常会严重得多,它不仅仅是伤害几个人而已,有可能严重损坏工艺系统本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使整个公司倒闭、甚至给周围公众或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博帕尔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关文章

  • 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
  • 重视本质安全,深刻吸取 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该起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博帕尔事件被公认是"十大人为环境灾害" ...

  • 帕博尔化学工业环境污染事件分析报告
  • 帕博尔化学工业环境污染事件分析报告 一.事件简介 印度博帕尔灾难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意外,影响巨大.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 ...

  • 事故案例观后感
  •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爆炸事故观后感 我们在昨天观看了<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爆炸事故>看完之后对我的启发很大.这起事故虽然是1984年的,但是反应的东西在现在的企业中还是很平常的见到.我仔细的观看,感觉事故的只要原因包括以下几项: 1.事 ...

  •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1907年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崩塌,造成75名作业人员丧生: 1912年英国"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沉没,1513人在这次事故中罹难: 1937年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降落时起火,36 ...

  •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存
  •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存,而不是征服.近50rf来,随着世界各地地震.泥石流.洪水.海 啸的频繁发生,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已是当务之急.提高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 活,实现绿色和谐家园,要从我们做起.从身边做起. <动物 ...

  • 化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探讨-工商管理论文
  • 内容摘要:企业社会责任(CSR)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企业战略和文化关注的热点.本文以精细化工中的农药企业为例,从农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化工行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责任关怀(RC),进一步分析责任关怀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提出农 ...

  • 安全生产演讲稿:让安全意识扎根职工心中
  • 安全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轻松的话题。对企业来说,同样不是一个可以掉以轻心的话题。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企业每年大约发生1.25亿起事故,22万人因此死亡,这给个人和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痛苦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可以发现的问题就可以 ...

  • 企业安全生产演讲稿--安全与幸福相伴
  •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与幸福相伴>.在演讲之前,请同志们先听一下发生在我童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对电产生了无限的好奇.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瞒着家人和一个小伙伴想偷偷地改装家中的电灯线 ...

  • 欧盟重大石化工艺安全事故管控30年
  • 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6 14:22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1.1139.TE.20140716.1422.015.html 欧盟重大石化工艺安全事故管控30年 1 Pol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