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诗觅童趣

品古诗觅童趣

作者:李艳秀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8期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诗人用简洁含蓄、极富韵味和美感的语言,不仅记录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还塑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古典诗词儿童形象古代童趣古典诗词,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瑰宝”魅力无穷之处,在于万物皆可诗言,寄情于山水自不必言,仅是对儿童的描写,亦有巧夺天工的妙处。一、质朴无邪儿童是生命力的精灵,描写儿童的诗词我自觉也是诗词中的精灵。例如,《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寻常人家寻常事,不疲顽童累蝶乏,看了这样生动描写的诗句,自觉都忍不住吟上几句。读诗必读其凝练,追黄蝶,入菜花,又黄嘴小儿,浑然天成,又无精雕细琢。这种你家、我家、邻家的日常景致,不说明,也可以感觉到质朴。儿童非少年,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困惑,有的只是一往情深的贪玩之念。全诗读来,有时间,有情节,有惬意,有质朴,甚至有寄托,有渴望,有回忆,瞬间就把我拉回了那追风引蝶不得茫然四顾的孩童时代。类似的作品不胜枚举,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都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孩子的天真、可爱、纯净、简单,每每读来,会然于心。二、热情好客少无定性,有遇人不答的羞涩,也有大方应对的热情好客。读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有这样的感觉。全诗只有二十八个字,生动地塑造了儿童热情好客形象。虽然本诗迷茫着浓浓的乡愁,却不乏表现儿童的豁达热情,侧面歌颂了家乡的民风淳朴,孩子的彬彬有礼,推演出家教和传承,本诗更深层的用儿童的形象代表了自己,眼前的儿童,恰是当年的自己,以及自己带着这份热情,游历他乡所获所得,才有此刻的所感所想。如果贺知章这首诗充满了伤情,那唐代的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就是在满怀喜悦描绘春风中的小渔村溪水边的童趣了。篱笆外的小溪里,不知是谁家忘了系缆绳的小船,被春风漂漂悠悠地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溪流边垂钓的小孩,还以为是有客人来访,急忙放下手中钓鱼竿,跑回家报信,要打开柴门迎接客人。没想到太着急了,慌乱中却把柴门关上了。诗人崔道融把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描绘得淋漓尽致,一个热情活泼的儿童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三、孝亲劳作诗中寻他,他中寻己,诗歌总脱不了意境,顺着这儿童的线索,我们能读出儿童情态种种,其中范成大的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写:“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除去乡村夏日紧张的劳动场景,单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童孙”是指少年儿童。农村的少年儿童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是看到大人们在田里日夜劳作,除草搓麻绳,他们便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不难读出来孩子的懂事,也包括勤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不是贬义,当我们仰头看完流星,低头就是这样桑麻常伴的生活,这样的勤劳同样也展现了孩子的情趣,玩中学,学中玩,古人已经通汇贯通。无独有偶,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也有这样的描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江南的小村,春意盎然,又是农忙的季节来了。一个生活条件并不很好的小农院里,大人们都下田里劳作了,剩下老两口和三个少年。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也不是坐以待食、游手好闲,他们也学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辛弃疾用四句诗词来描写孝亲劳作的儿童形象,这两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已经能为父母解忧了,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这两项农业劳动都不简单,大田里劳作的父母的辛苦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小儿“溪头卧剥莲蓬”,是流传千古的佳句,即使最天真、最顽皮、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懂得不劳而获不是好孩子。他剥了那么许多的莲子要做什么呢?耐人寻味。当我们习惯了现代文明,顺着古诗展现的意境,又回到那个耿直自足田园情景,很容易体会那份恬静从容,甚至我能看到劳作的孩童脸上一半挂着汗,一半挂着笑。四、无忧无虑儿童的世界为什么充满童话,也许无忧无虑是其主因,寻来几首这样的诗,品味品味吧。清代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前者,描写野外林阴道上,一个小牧童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嘹亮的歌声萦绕整个树林。忽然一瞬间,歌声停下来,小牧童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诗人从小牧童的动态到静态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玩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小牧童接下来怎样捕蝉,最后捕没捕到蝉,诗人没有交代,留给读者自由想象。后者描写了古时的少年儿童放风筝的场面。诗没有全面描绘放风筝的具体活动场面,但通过“忙趁”二字,就表现出来急切,表现出来儿童玩的乐趣,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玩乐中,恰好体现了儿童的无忧无虑。漫天飞舞的不是课本,不是补习班,甚至不是家长殷殷期盼。也不是带着红领巾仰望国旗大谈理想,我相信这样的儿童心中满是童话,仿佛看到了多年以后,掠过天空的飞机,也畅想得出“神十”飞天。对于放纸鸢的诗,我极推崇明代著名的艺术家徐渭在《风鸢图诗(其一)》中的描写:“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此诗没有儿童出现,但我感觉着恰是诗的绝妙之处,没有功利心的“搓够千寻”那是谁?陪孩子背此诗的时候,我硬解知识如“春风”,她如“纸鸢”,似懂非懂的眼神,无忧无虑的他自然会飞得很高很高。


相关文章

  • 1经典诵读童真童趣古诗教学设计
  • 课 题 童真童趣 2013 年 3 月 7 日 教案序号 课 型 1 经典诵读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 教 学 目 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 ...

  • 我与古诗词
  • 当古典诗词遇到现代多媒体 鹤山沙坪中东西小学 唐晓丽 关键词:古诗词 多媒体 兴趣 共鸣 想象 化解重难点 合理运用 摘要:传统的教学手段中融入音.像,营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品读的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浸淫于古诗 ...

  •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轻叩诗歌的大门]
  •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为什么要学诗? 荷尔德林说过:人原本就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因为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我们在不 ...

  • 学习成果汇报(2010.12)
  • "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改研讨.高效课堂展示 暨名师成长发展论坛" 学 习 成 果 汇 报 2010.12 光荣中心校 扈媛 人物介绍:吉春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封面人物,中学高级教师,现在 ...

  • 初一语文上册[童趣]期末复习资料
  • 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一.词语积累 丛草.虫蚊.土砾之凸者和凹者 . 1.常规词语: (4)文中与"方出神"相呼应的句子是 兴正浓 . 故:所以. 时:时常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2.文中起到点 ...

  • 优质课教案[所见]
  • <所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 能与课外的 ...

  • 小学课外阅读计划
  • 小学课外阅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特别推出了"读名著.背诗文"活动.新课标也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的心灵沐浴 ...

  • 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词默写试题(附答案)
  • 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句默写检测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名句识记(2*11=22)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东风不与周郎便, . 3. ,零丁洋里叹零丁. 4. , ,此事古难全. 5. 伤心秦汉经行处, . 6. 山气日夕佳, ...

  • 2017部编版语文第七单元单元分析
  •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 ...

  • 文言文与古诗词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