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漓尽致地表达--浅析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技巧

淋漓尽致地表达

———浅析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技巧

◇毛会昆

(滨州技术学院基础部)

福克纳是一个非常重视写作手法的试验和探索的现代主义作家。它的探索与创新是为了更准确地表现其作品的内容以及他对

生活、对人、对世界的看法。他大量使用了并列对照、内心独白、意识流等表现手法, 同时, 他的语言还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并列对照

内心独白意识流连续性包容性

威廉

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曾获1949年度的诺

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院士葛斯达夫

赫尔斯多来姆在授予威廉

克纳诺贝尔奖时所致颁奖辞中, 对福克纳在小说形式、艺术技巧上所进行的孜孜不倦、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作了高度的评价。正是凭借其题材、构思的独创性以及独特的创作手法, 才使他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文学的大潮中, 像一块礁石, 虽风吹浪打, 仍屹然不动。

福克纳的创作内容与主题, 并没有多少独特的地方。当然在对南方历史的理解, 对种族主义的谴责, 对南方社会和文化传统的批判方面, 福克纳相当敏锐、深刻, 具有特别的洞察力。但使他能达到那样的艺术高度的真正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他在小说形式及艺术手法上不懈地、艰苦地探索与创新。

说起福克纳的创作手法, 我们首要提到的应是“并列对照”的手法, 这种手法在福克纳作品中最为常用, 但每次都是以不同面貌出现的。对照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 既有空间的也有时间的。福克纳不仅在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事与事之间, 而且在观点与观点之间、传统与变化之间、过去与现在之间都在进行对照。这种对照主要不是在比较各方的优劣、对错, 而是在它们之间造成一种“对话”。读者应从这种对话中去形成自己的观点, 得出自己的结论。

下面, 我们以时空的对照与人的观念之间的对照为例, 来说明这一手法。

以他的《喧哗与骚动》为例, 在本书中, 时序被打乱, 往事与现在的事并列出现, 这样, 历史与现实的因果关系便得到突出, 即历史决定现在。昆丁康普生所面临的危机、压力以及需求是1890年密西西比州杰弗逊镇其他人所不可避免的。他的父母、他与父母的关系、与妹妹的关系、等级制度、传统等等都将他推上了自杀的道路。昆丁的故事虽然是一个人的故事, 但由于时序颠倒手法的成功运用, 将他的童年生活与他现在的生活并列, 小说衰落、失落的主题更加明显, 昆丁个人的故事也便带有普遍性。昆丁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而是一个典型。他代表了西方现代人的命运。

把不同叙述者和他们的叙述进行对照比较, 在福克纳作品中也广为使用。在《喧哗与骚动》中, 福克纳把同一个故事讲了五遍。第一遍(即小说的第一章) 由年龄虽然33岁, 但智力却只有3岁小孩水平的白痴班吉来叙述。他不明白家道为何中衰, 凯蒂为何要嫁人, 也不知道昆丁为何要自杀。他说不清, 读者也不能从这一部分得到确切的答案。第二遍(即小说的第二章) 由受过高等教育、神智清楚的昆丁来叙述。在这一章中, 小说的主题逐渐明朗。第三遍(即小说的第三章) 由自私自利的杰生来叙述, 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明确、深入。第四遍(即第四章) , 由正面人物迪尔西来叙述, 从而出现了正面主题。第五遍(即附录) 在小说发表十五年后写成。作者以评论家的身份重新讲叙了一遍故事, 把康普生家族兴衰的来龙去脉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结局作了交代。这种“多角度”的叙述方法提炼了主题、塑造了人物的性格。“提炼的过程就是使小说客观化的过程, 感情不能深化主题; 理性才能深化主题; 也是塑造性格的过程, 理性不能动人, 形象才能动人。一个故事讲了五遍, 就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又回到形象的过程, ……”福克纳说:“我先从一个白痴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 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 可以更加动人。可是写完以后, 我觉得我还是没有把故事讲清楚。我于是又写了一遍, 从另一个兄弟

(即昆丁) 的角度来讲, 讲得还是同一个故事, 还是不能满意。我就再写第三遍, 从第三个兄弟(即杰生) 的角度来写, 还是不能满意。我就把这三部分串在一起, 还有什么欠缺之处就索性用我自己的口吻加以补充, 我还把这个故事最后写了一遍, 作为附录附加在一本书的后边, 这样才算了却一

件心事, 不再搁在心上。”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福克纳同几乎所有其他现代主义作家一样, 特别重视人物的内心活动、心理过程的技巧, 如内心独白、意识流等。内心独白的大量使用和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现代主义文学把现实的重心从外部世界转移到内心世界的重要标志。许多重要的现代作家如乔依斯、普洛斯特、福克纳、托玛斯

曼、沃尔夫等都是其中的皎皎者。一方面, 这一流

派同柏格森与弗洛伊德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相一致。另一方面, 它也受到西方日益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的影响。痛苦的社会现实使作家们把注意力转向心理活动和内心体验方面。新的文学内容需要新的表现手法。于是大量新手法应运而生, 极大的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内心独白是福克纳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时比较常用的手法。他的许多人物都痛苦的处在传统与变化的矛盾之中。一方面, 他们无力承受传统的重任; 另一方面, 又害怕面对一个迅速改变的世界。内心独白成了作者展示这种进退维谷的绝望心情的绝妙手法。《喧哗与骚动》前三部分包含有大量内心独白。其中, 著名的段落如昆丁在公共汽车上回忆起他同凯蒂的未婚夫会面的情形, 同意大利小女孩一起时回想起那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凯蒂堕落的往事, 以及在小汽车上关于凯蒂的失贞和他同艾密斯打架情形的回忆等等。这些内心独白把昆丁对凯蒂的特殊感情, 他的负罪感、他的绝望与痛苦、他的软弱无能都直接展示给读者。这无疑极大的提

高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其它如《我弥留之际》、《押沙龙, 押沙龙! 》、《下去, 摩西》、《坟墓的闯入者》等作品中, 作者都大量使用了内心独白。

与内心独白紧密相联的是意识流。如果说内心独白表现的可能是多少经过整理的内心活动和有一定逻辑性的思想, 意识流手法则是直接展示意识的流动性, 即“思想那种流动的未经组织过的状态”。在意识流中起作用的不是逻辑, 而是自由联系。福克纳在其一些早期作品中比较经常的使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它主要是在一些早期作品中, 比如《喧哗与骚动》的前两部分和《我弥留之际》中的一些地方比较集中的使用了意识流手法。到

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 他则比较少使用这种手法。尽管如此, 他无疑是把意识流手法使用的最好的作家之一。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喧哗与骚动》中, 昆丁在自杀前用汽油洗衣服上的血迹时闻到汽油味所产生的“意识流”:“全镇第一个姑娘拥有的汽车姑娘, 这正是杰生所不能容忍的汽油味使他感到难受然后就大发脾气因为一个姑娘家没有姐妹只有班吉明班吉明让我操碎了心的孩子如果我有母亲我就可以说母亲啊母亲”这段引文充分体现了意识流的基本特点和它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上的独特功能。尽管译文在一定程度上已把原文“逻辑化”了, 我们仍然能看到昆丁在临自杀前混乱的意识。这里昆丁的思想是流动的、跳跃的, 没有逻辑的因果关系,

只有自由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本身也在文字中被抹掉, 只剩下一些情况和形象, 意识就在它们之间跳跃流动。这就最真实的表现了未经逻辑加工的思想活动的原始状态。同时, 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字中, 昆丁的“意识流”把他自杀的根源之一(他妹妹的失贞) , 杰生进一步(下转第39页)

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段

(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 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

中, 指导教师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教师应从强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学生操作、加强交流与沟通等多方面出发,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相互协作精神, 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毕业论文作用

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 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其目的在于总结和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 树立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严谨推理, 实事求是, 全方位地考虑问题等科学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研究以及独立撰写论文, 整个过程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学生通过实践, 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作为指导教师, 在具体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中, 有一些体会, 在此进行了总结, 供大家参考。

一、强化实验室的管理

目前, 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教学仪器设备的不足等原因, 学生在基础实验阶段, 动手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 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习惯于填鸭式教学, 主动思考积极动手的能力较低。因此, 导致毕业生进入实验室后, 对实验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知之甚少。正所谓“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以及在整个毕业论文期间, 尤其是开始阶段, 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规定。例如, 要求严格各种实验物品的摆放, 达到各种仪器物品, 如移液器、试管架、三角瓶, 小到PH 试纸、镊子等都规定摆放位置。许多学生刚开始很不习惯, 经常随手放置各种物品, 这就要求教师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 另外,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从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就要强调, 并在日常的试验过程中经常检查督促, 比如, 烘箱的使用, 电器尤其是电炉蒸馏水器的及时检查关闭等, 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都得到提高, 都养成了离开实验室前检查门窗水电的习惯, 大大消除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写毕业论文之前, 学生进行的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 加之学生人数多, 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做到细致指导, 这使得相当部分学生操作能力欠佳, 尤其缺少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很多时候抱着“随便做做”的想法, 实验操作粗糙不规范。针对这种情况, 指导教师首先从指导学生严格实验操作开始, 如示范移液器、电泳装置的正确使用,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的使用注意事项; 更重要的是,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从认真设计

实验开始, 在完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 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实验。特别要求学生不得修改, 禁止伪造任何数据。教师自身做到严谨的作风将直接影响学生, 尤其对实验室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 每个学生都实事求是, 这一方面保证了毕业论文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学习训练过程中不但操作技能得到很大提高, 而且逐渐树立了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相互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相互协作精神, 既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需要, 更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目前,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的依赖心理在进行实验阶段表现明显。比如, 实验中遇到困难时, 很少能主动积极分析自己的实验过程, 力图寻求解决方案; 需要借用玻璃器皿或遇到仪器出现故障, 不愿主动和实验老师沟通, 而是直接求助于老师, “等”“靠”的心理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 指导老师首先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对待实验中的困难, 应让学生重新回顾实验过程, 自己分析产生实验结果的原因,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倾听,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个“引路人”, 而非“保姆”。

要顺利愉快地完成实验, 独立的工作和相互协作必须结合起来。同一实验室的同学之间, 在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上应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协调的作用。对于那些不愿沟通或者缺乏沟通能力的学生, 指导教师协同其他同学与之交流, 促使这样的学生能逐步融入实验室这样一个集体。教师的鼓励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大家相互帮助, 相互切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总之, 彼此的相互协作使得同学关系融洽, 加上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得实验得以顺利地开展。

对于教师而言, 所有这些内容的要求和执行都不应该是生冷和强硬的, 是建立在彼此尊重, 和学生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的。教师在这个群体中, 既是引导学生学业进步的指导者, 更是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铺路人。认真履行指导教师的职责, 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 对国家、集体无私奉献, 对同事友爱团结, 对事物能潜心考察, 勇于实践的基本素质, 使学生在四年大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 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上接第19页) 堕落的原因(失去银行工作的机会使他变得更加贪婪、冷酷) , 班吉明的痛苦以及这个家庭崩溃的主要根源(缺乏母爱) , 甚至这部作品的一些主要情节都既隐晦又形象, 同时又充满感情色彩的表现出来。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 这就是福克纳的语言风格。有评论家说:“在英美文学中, 几乎没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 把句子写得好像大西洋的巨浪那样无垠无涯。”福克纳几次向人们解释他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语言。在日本时, 他说那是出自于“想在一个句子中讲出一切的强烈愿望。”在这之前他说得更明白:“我的奢望……是在一个句子中放进一切———不仅现在, 而且他所依赖的、那在不断的、一秒一秒的赶上现在的整个过去。”由于他想把一切都装进去, 他的句子像一个雪球, 急速向前滚动, 一路上把各种信息、观察、思考、解释、修正、限定一并吸收进去, 越滚越大, 好像永远也不会完结。另外, 他还使用其它各种手法, 如省略标点符号、不用大写字母、大量使用括号等等, 来创造一种连续性和包容性。

这种连续性和包容性, 这种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感觉不仅存在于他的

句子中, 而且是他的小说、他的艺术的本质。这就是他作品的开放性。他语言上的特色正是这种本质的反映。作品这种结构上的开放性和意义上的多元性在《押沙龙, 押沙龙! 》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部小说中, 几个叙述者在竭力讲述斯特潘家族的故事。而该家族的传说只剩下一些残余片段, 仅供这些叙述者们去解释、去猜测, 或者用他们的想象力去填补失去的环节。而他们的解释、猜测和想象力又是如此的不同和相互矛盾, 以至他们实际上不仅在相互否定, 而且也否定了小说有一个控制整部作品的单一的主题思想。

总之,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 他运用的创作手法可谓是丰富多彩的, 这些形式上的东西, 无疑大大增强了他所讲故事的哲学意义, 使他独特、深刻的观点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达。

参考文献:

[1]李万钧. 欧美文学史和中国文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9. [2]福克纳著. 李文俊译. 喧哗与骚动.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相关文章

  •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叙事聚焦
  • 摘 要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经典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叙事学研究,一直以来既是热点,也是难点.本文试从厘清叙事聚焦的概念入手,并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为研究文本,探讨这部经典短篇小 ...

  •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2 关于苔丝和海丝特的悲剧对比分析 3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4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 5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 6 ...

  • (英语毕业论文)广告语及标语动词的翻译
  • 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当女人成为男人--试析<紫色>中西莉的性向转变 Growing Pains ...

  • 当代小说创作的寓言诗性特征
  • 作者:张学昕 文艺研究 2002年12期 任何时代任何作家的文学写作,无不追求以一种独到的文学叙述表达历史和现实.人 生与世界的存在及其联系,也就是努力以"历史地"."美学地"呈现,"说&q ...

  • 浅析海明威冰山原则的表现
  • 浅析海明威"冰山原则"的表现 张 利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经典短篇之一,体 的群山>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创作原则--.冰山原则".本 ...

  •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外国语学院xx级 专业:英语教育x班 学号:0xxxxxxxx 姓名:杨xx 指导教师:蔡xx 职称:副教授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 ...

  • 无法逃脱的悲剧―分析[推销员之死]威利之死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 View of Body Language 2 从英式桌 ...

  •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福斯特[印度之行]的主题思想
  • 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2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3 论简爱与凯瑟琳性格与命 ...

  •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2 论<飘>中思嘉丽的性格特征 3 4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现代社会 5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