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社会公平正义环境的认识与思考

Serial No.51

对构建社会公平正义环境的认识与思考

刘俊

(中共铜仁地委党校

贵州

铜仁

554300)

要: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就当前我国在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主

要问题,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平正义;问题及成因;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D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6-(2011)05-0032-04

The Awareness and Thinking in th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Social Justice

Liu Jun

(TheParty School of Tongren Prefectural Committee of CPC,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Abstract: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our country, and based on analysing their causes to propose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Key words:Fairness and Justice; Problems and Causes; System Construction

三十年的改革实践,一方面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变,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总体是和谐的。另一方面这个社会的确或隐或显地存在严重的不和谐因素。之所以有不和谐的因素,归根到底是因为社会存在较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所以,中央反复强调“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1正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公平,作为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比“平等”、“均等”更抽象,更具有道德意味、伦理性和历史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一句非常有影响力的话:“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收稿日期:2011-10-08

表现出追求一个公平、均等的社会的强烈愿望。直到现在,这句话还被许多人奉为认识上的“真理”和行为中的“准则”。

公平从一般意义上说,是对现实分配关系与人们自身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它体现的是人们的一种感受:在社会地位上是否被认可,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是否公平合理。公平的内涵极其丰富,总的来说,公平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人群中,被人们公认是最佳的,或者说与别的规则相比不得不选择它的,用于评价社会中的竞赛规则、交易规则和分配规则等合理与否的价值尺度。

何为正义?正义是指社会的是非标准,扶持社会正气,谴责歪风邪气,打击邪恶势力。法学界认为:“正义是人权有保障,违法受追究。”经济学界认为:“正义是机会平等,分配有度。”伦理学界则认

作者简介:刘俊(1967-),男,大学,贵州铜仁人,中共铜仁地委党校信息科科长,副教授。

Serial No.51

为:“正义是关怀弱者,抚平矛盾。”对正义含义的解读,或许正如美国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所描述的,“正义有着一张普罗米修斯的脸,变幻极不相同的面貌。”由此可见,对于正义同样具有不同的解释。不过,也正是人们在见证不同阐释,接受不同教训,领略不同体验之后,“正义”一词的轮廓才真正变得立体、清晰起来。对一个世界来说,“非正义”是强国侵略弱国,富国压榨穷国。就一个国家而言,“非正义”是巨大的贫富差距,是严重的司法不公。对一个城市来说,行人遭劫、无人救助是“非正义”,私有房屋被非法强制拆迁是“非正义”。公平与正义紧密相联,公平是正义的前提和基础,正义是公平的要求和体现。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公正,社会问题就来了,两极分化就日益严重起来了,政府实际成为投资人追求效率的工具。

中央虽然一再强调,先富要带动和帮助后富,注意防止两极分化。但是随着经济总量的发展,社会公平的问题,逐渐上升为一个突出问题。邓小平曾经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提醒人们,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社会公平,如果我们到了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现在我们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目前社会还能够忍受,从反映社会公平分配的基尼系数来看,现在也大于0.45,这一系数还在上升,今后一段时期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还不会停止,收入差距有迅速向两极分化,向社会承受极限接近的危险。所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调整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加大社会公平、社会公正的份量刻不容缓。

存在的社会严重不公平问题,越来越引起中央的重视。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中,就不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口号了。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许多新的精神,其中一项就是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没有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没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表明中央在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公平正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阐述:“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样是迄今为止对“公平正义”内涵的最准确、最全面、最权威的阐明。

20年前开始的市场取向的改革,我们讲求效

率,拉开收入分配差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从农村到城市经济活跃了,非常见效,于是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就把兼顾效率与公平作为经验总结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报告指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提法上有了一个新的变化,跟过去兼顾效率与公平发生了新的变化,就是把以前的两者兼顾、同时兼顾、同时并重改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这两者的关系由效率公平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等兼顾,改变为效率处于优先的地位,公平处于兼顾的第二位,兼顾是第二位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效率优先跟兼顾公平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每一次重要的会议都这么提,从此以后一直成为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一个正式的精神。

理论界的争论和实践中敛财现象的出现,社会公平公正的被轻视也由此而来。既然效率优先,我挣钱可以不择手段,不择手段是为了获得效率,政府关注的也是如何让投资者,使经济领域的效率更好些。至于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兼顾一下就行了。经济理论界也出现了代表不同决策利益的声音,一个叫优先一个叫兼顾,一个是第一位,一个是第二位,就有意或者无意地贬低、轻视、社会公平和社会

2我国当前在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形,也就是说,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这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分配不公。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富民政策包含了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 但有些地方不讲辩证法, 造成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过大。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相关调查显示, 对2008年所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判断中, 收入差

Serial No.51

距问题被列在第一位。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的趋向严重。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

———发展失衡。有学者指出, 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五大失衡现象:一是区域发展不均衡, 包括东西部之间的差异; 二是社会差距增大, 包括城乡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 甚至在某些精神领域内出现滑坡; 四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脱节, 主要表现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 五是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 主要是资源短缺, 环境、生态日益恶化。

———就业和用人不公。就业过程普遍存在着一些歧视性的做法, 如性别、户口、生理等方面的歧视, 一些已构成职务犯罪, 如近年来的查处少数党政领导干部贪污贿赂犯罪, 以权谋私, 买官卖官, 造成权力和地位方面分配不公。

———教育不公。主要表现为:不同社会群体在各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率上的不公平, 同一社会群体的个体在发挥其潜能方面的机会不公平。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较为突出, 贫困农民和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严重。

———社会保障不公。相对而言,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情况逐步改善, 而非国有单位的职工, 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不很理想, 政府提供的相应保障非常有限。“看病难”、“因病返贫”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国家机关医保改革比较“彻底”,但配套措施并没有跟上,同时有的地方仍实行老办法,医疗保障不公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立法不公。主要表现在:立法机关人员构成不够合理,相当一部分人员是从政治、经济和知识精英中产生,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色彩比较浓厚,以贫困农民、民工和失业下岗人员为主体的弱势群体很难直接参与立法过程,不利于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有的法律规定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地方立法程序不够科学,公众参与程度较低,质量也不够高,制定的法律实施细则不细,重复法律规定的内容过多,创新性、具体化的内容较少,可操作性不强。

———司法不公。有些地方不严格执法、不重视程序和人权的问题时有发生。突出表现为:有案不

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超期羁押,有罪判无罪,重罪轻判,罪刑不适应,权钱交易,以钱抵刑,徇私、徇情枉法,违法办理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私权保障不力。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以公共利益为名,侵占私人权益和私人财产,或在私权受到侵犯后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

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相当严重的危害性。一是影响社会的安全运行,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增加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困难和障碍;二是破坏经济、社会和生态平衡,增加改革成本,影响可持续发展;三是造成人们心态失衡,挫伤了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和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当前一些地方群众对于改革的热情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因为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没有妥善处理好。

2.2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原因

造成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体现:

一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全国还有一部分人群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一定规模的城市贫困人口的存在,国家还难以通过社会保障等手段来削减城市和农村的困难人群,他们的生存权利仍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二是由于存在着大量“非市场经济”特点的因素,产生的不公正。目前我国有些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的产生,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本身造成的,而恰恰是由于市场体制的不健全,如市场发育不全,缺乏法规管制,一些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或所处特殊地位和特殊关系非法牟取利益等等。因此,从提升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意义上分析,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一些社会不公正产生于政府职能的缺位。目前税收制度、税务法制不够健全,是目前收入差距不能够缓解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改革税制,完善个人所得税,积极创造条件开征不动产税等财产税,逐步扩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政府应当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为低收入者、无收入者、失去劳动能力者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与基本的生

Serial No.51

活需要;政府通过为公民,特别是中国农村居民提供的基本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以使中国农村居民分享到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四是一些社会不公正的产生与尚待完善的政治体制不无关系。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政治体制应当是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实现。但一个不完善的政治体制而言,必然影响公民权利的实现,影响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

的制度,社会才能在一定的轨道上正常有序地运转,每个人的行为才能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恰当的调整和处理,整个社会也才能处于比较协调、稳定、安宁、和谐的状态。同时,制度是与社会的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的。制度的特点是公平和正义,制度的生命也在于公平和正义,制度的最大效用也在于保障公平和正义。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制度会有良莠之分。不同的制度价值指向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位启蒙思想家曾讲过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不是基于公平正义价值的制度,它在制造不平等方面,比世间其他一切力量更可怕,连暴力在它面前都要退避三舍。现在我们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究其根源,背后都有着不合理、不公正、不科学、不合适的制度体制的影子。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并弘扬制度应有的价值指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像天平一样做到人人平等,或者保障人人平等。有缺陷的制度就会影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能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所以,加强制度建设,必须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也就是在制度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和正义,从而使这种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有了科学合理的制度,还要能够认真严格地执行。加强制度建设重要,执行制度同样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正视实际存在问题,切实抓好党风政风建设,坚持反腐倡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好的党风带出好的政风,以好政风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抓好完善制度和执行制度两个方面,以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更好实现。

责任编辑:张毅

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或制度建设滞后。因此,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而制度则是实现这一基本条件的根本保证。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要求围绕以人为本、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系统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效保证,切实维护、实现、丰富、发展、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制度是什么?制度是人为设计的一种社会行为规则。著名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制度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之所以要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在于,制度具有权威性的特征。在一个既定的制度框架下,可以保证党和政府的制度权威以及在制度权威下的高度凝聚性。其次,制度具有规范性的特征。无论是对于社会组织或社会成员个体来说,制度都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整合全党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基础。再次,制度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调整和变更缺乏制度的基础,就将会使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比其他任何组织要素都要稳定持久。有了科学合理


相关文章

  • 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人们关注,在六中全会勾勒的2020年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图”中,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特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连线一些专家,请他们 ...

  • 六中全会学习心得-共建共享关键在党
  •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人们关注,在六中全会勾勒的2020年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图”中,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特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连线一些专家,请他们就六 ...

  • 追求公平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
  •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平正义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特色.正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公平正义原则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和公平正义,必 ...

  • 公司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汇报
  •   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在集团公司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会上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加快推进和谐矿区建设进程,推动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 ...

  • 关于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思考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 ...

  • 学校党委书记在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动员会上的讲话
  •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构 ...

  • 2015年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读(知识点归纳)
  • 2015年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解读 道德篇 考点一: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努力做诚实的人. (B ) 1.诚实守信的含义 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诚信的核心:善. (1)诚实守信 ...

  • 供电物资公司学习党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体会
  • 学习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泰州供电物资公司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党支部工会共同举办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 ...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思考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主要举措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指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