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节不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

作者:孟明义

江苏高教 1997年07期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有这样一种思想理论观点:以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为理由,主张“把高等教育推向市场”,认为“市场调节是使高等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最佳手段”。这种思潮是“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和表现,其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商品化。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是指的这样一种思想理论:主张把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人为地“推向市场”,便可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解决各种问题……。

  当前,这种思想理论被渲染得极“热”。这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片面性所致。小资产阶级本来就自以为是,好走极端,说好就好得不得了;说坏就坏得不得了!又长期在“左”的思想路线束缚下,闭关自守,不了解世界,往往还以小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过去把我国说成是“计划经济”,是“无比优越的”,市场经济则是腐朽的、没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视为“洪水猛兽”。实行改革、开放后,方知世界并非如过去想象的那样,便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一反过去,而把计划经济看成是弊端的根源,市场经济则是可以克服所有弊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于是,便什么都要市场化,还要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更市场化,连教育也要市场化!并且认定只要凭人为的“推”便可实现的。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一

  主张依靠人为力量“把高等教育资源推向市场”,市场调节必然会使高等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的思想理论观点,实质上是主张高等教育商品化,而这种思想理论观点仅仅是“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表现,因此,必须首先对“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做些分析,才能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商品化”的错误所在。

  我们认为,“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表现的高等教育商品化的思想理论是根本错误的。

  (一)社会经济关系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不是人为“推”的,市场调节不会使资源配置必然合理

  所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指的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关系即制度。真正的计划经济原是马克思主义构想的与极大发展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那时,没有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差别,没有商品、货币、国家已经或正在消亡……。市场经济即商品经济是生产力有了相当高度发展但还没达到马恩所说的那样“极大发展”的必然。由现实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决定,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是商品经济,有共同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但又不相同。

  一类是原苏联模式,可称为国家垄断商品经济。所有资本为国家所有和支配,国家权力与资本权力集为一体并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着整个社会生产的全过程,没有任何竞争者,因此市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

  另一类是资本垄断商品经济,发达国家属于这一类型。国家权力总体上是为资本权力服务的,但其权力结构则是国家权力与资本权力分离的,资本属于资本家所有,社会承认其资本所有权及其资本权力。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不是由国家直接决定即垄断,只能依靠资本权力在某个领域垄断。各资本垄断集团和所有的资本所有者,只能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即力争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市场发挥着充分的调节作用。

  还有一类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官僚买办垄断商品经济。官僚买办集团掌握相当大的一部分国家权力,同时拥有巨大资本,并可利用和依靠外国资本。他们把自己掌握的国家权力与资本权力结为一体,并利用外国资本,分别在不同领域实行垄断,一般资本所有者只能依附于他们。各官僚买办集团为实现自身利益,获得最大限度利润,既垄断又竞争。因此,市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又不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从上述可见,市场是通过调节人们的利益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的,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利益和权力的结构及其分配制度。有不同利益者才会有为实现各自利益的竞争,而要竞争就得有相应的权力。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就其根本性质而言,与其他国家并无不同,都是商品、货币关系。所不同的是,整个社会生产的全过程都由国家直接管理即垄断着。一切权力、资源、资本和收入归国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如何交换和分配等等,都必须严格按着国家计划进行。虽有少量集体所有,但也是由国家支配的。因此,把国家权力与资本权力,以及其他社会权力都集为一起,并高度集中的体制,利益和权力都由国家直接分配和掌握,国家统得过多、过死,人们既无权力竞争,也不必竞争,反正会得到相差无几的利益,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人们的义务、利益和权力分割开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经济关系都是首先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利益是引起历史变革的动力!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不会有无权利的义务。由于违背了物质利益原则,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以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这一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靠人为的“推”是不行的!只有调整社会经济关系,重新分配利益和权力,使不论哪种所有制的商品生产者以及所有公民,都具有自身的独立权力和利益。社会各部门和人们有了不同利益和相应的权力,自然会运用自己拥有的权力,为实现自身利益去竞争,即使不让竞争也不行,市场也就会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二)市场不能直接配置资源,而是通过调节不同所有者的利益实现对资源配置作用的

  所谓市场,并不仅仅指商品买卖的场所,更主要的是指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资源,不论物质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如何配置,是否合理,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承认谁拥有资本及其权力,谁才能购买物质资源和雇佣人力资源,生产他认为可以实现自身利益的产品(商品),其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他就生产,并不考虑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资源的配置是不同所有者为实现自身利益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果。市场不能直接配置资源,而是通过调节不同所有者的利益实现对资源配置作用的。

  市场需求从总体上反映资源的合理或比较合理的配置,但市场又有不可避免的盲目性,不可能必然使资源配置合理。因此,各国都要以各种手段进行“国家干预”。这已为人们熟知,无需赘述!我国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只有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不能人为地“把资源推向市场”便可实现,更不能认为市场调节必然会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三)市场不是万能的,不能过分夸大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资本垄断商品经济比其他两种垄断商品经济,在更大的程度上与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本原因是它在更大程度上把人们的义务(职责)与利益和相应的权力结合了起来,不论是资本家,是雇佣劳动者,谁要想实现自身的利益,就必须使自己的商品或作为商品的劳动力适应市场需求,并在竞争中取胜!人们为实现自身利益,必然要竞争。竞争迫使人们必须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即使资本垄断商品经济,也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经济关系。用马克思的话说,它是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掩盖着实际上的不平等和不自由。从表面上看,社会劳动的交换是平等的、等价的和自由的,但是,由于资本所有者各自拥有的权力不同,更多的人没有这种权力,人们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没有资本权力的人们,虽然可以和能够“自由的”选择受雇于这个或那个拥有资本权力者,却不可能摆脱对资本的人身依附。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不是物,是社会经济关系,对资本的人身依附,就是对资本所有者的人身依附。即使抛开剩余价值占有问题不谈,依附者与被依附者,也不会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利益、权力,贫富差别是必然的,并是巨大的!经济是基础,尽管社会承认人人都可以平等和自由地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但没有钱只能是空谈!因此,不同社会利益集团和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为争取和实现各自利益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弊端,以及由此引起的斗争就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贫富差别,但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种差别。这是商品经济的根本性质决定的,以为市场经济可以克服一切弊端、解决所有问题是毫无根据的。夸大任何类型的商品经济的优越性都是错误的!

  二

  我们在上面已经阐明,即使在经济领域中市场也不会必然使资源配置合理。教育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商品,不为市场调节发展和配置资源,世界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都不是由市场配置和调节的。

  (一)商品经济社会中,不是所有劳动的交换都以商品买卖的形式和途径实现。任何国家的教育都不是作为商品买卖的

  任何社会中,人们以一定方式相互交换劳动是必需的。否则,社会不能存在,人类不能生存。商品经济社会劳动交换的基本方式,是借助价值、货币等手段,以平等和等价原则,通过商品的买卖实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劳动的交换,例如,一切属于社会义务和社会福利、救济性质的劳动,国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劳动,一些文化艺术创作过程的劳动和科学研究劳动,尤其是教育劳动等等,仅仅是借助商品交换的形式,不是作为商品买卖进行和实现。这不仅是因为这类性质的劳动难以衡量、确定其价值和价格,并在市场上买卖,更重要的是与生产商品不同,不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即使这类性质的劳动可以商品化,作为社会代表的国家和政府也不允许作为商品买卖!如果把社会一切劳动交换都作为商品买卖,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并最终灭亡!

  生产力的发展,是商品经济社会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仅社会不能稳定和进步,生产力本身也不能发展。国家,作为一种工具,具有双重性,既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也是实现全体国民基本利益的工具。统治阶级要维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需使被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群体实现一定的利益。否则,统治阶级的利益也不能实现。正如要马为一人服务,主人给马草料吃。否则,马就不能为其服务。这比喻并不十分恰当,但也可以说明问题,正如列宁所说,“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

  (二)教育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商品,教育资源是作为社会代表的国家和政府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可能条件配置与调节的

  第一,教育与商品不同,不能出卖和购买。商品,是为出卖获得利润而生产的物质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交换借助价值、货币等手段,遵循平等、等价原则,买方得到商品,卖方得到以与商品等价的货币(一般等价物),在实际的交换中,受市场供求的制约和影响,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与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并不一定一致,但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总体上是等价社会劳动的交换。

  教育与商品不同,不能出卖和购买,任何国家的教育,也都不是为了出卖获得利润。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劳动的过程和结果,受教育者如果不付出劳动,教育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也就没有教育。任何人只要有钱便可买到所需要的商品或享有服务,不需要与出卖商品者共同劳动。教育成果的载体是人,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学校和国家、政府,都不能把他们作为商品拿去出卖!

  第二,教育投资的性质与商品投资的性质不同。所谓投资,本来含义是指资本的“投入”,但在实际的生活中,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扩张了,人们把所有的货币投入,都称为“投资”,把拥有的财物,以及能力、特长和资历等等称为“资本”。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非不可,但在解释社会问题中却不能如此!

  货币,并不一定是资本,只有资本所有者用来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时货币才成为资本。如前所述,资本是社会经济关系。因此,所谓“投资”有“资本投资”与“非资本投资”之分。

  商品投资是资本的投入,目的是得到利润。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过程,是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资本增值的过程!教育投资是非资本投入,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是人、财、物的货币表现,不是资本。不是为了获得利润,教育既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也不存在谁占有谁创造的剩余价值,不可能使投资增值!

  当代流行的人力资本理论,确有我们可以和应当学习、借鉴的,但它的基本观点则是与马克思主义不相容的!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及其投资对生产具有重大的作用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该理论把资本投资与非资本投资混为一谈,特别是把雇佣劳动者拥有的劳动能力等同于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把所有人都说成是资本所有者则是不正确的。雇佣劳动者不能无偿占有他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得到的收入是出卖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利润,与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毫无共同之处!

  教育及其“投资”对生产的作用不是直接的,是通过接受过教育的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及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过程间接实现的。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不等于就是生产投资!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生产和消费并不是绝对的。劳动者用于衣、食、住、行的费用是消费,但如果没有这种消费就不能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谁能说不具有极其重大的生产意义和作用呢!社会各个领域都程度不同地对生产有作用,把什么都视为生产投资,也就没有划分生产投资和消费的必要了!

  我们认为,应当十分重视教育投资的生产意义和作用,但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属于消费而不是生产!

  第三,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但不等于要作为商品买卖。所谓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是相对而言,各国的义务教育有很大不同。义务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的,并将继续逐步扩大。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提倡和争取高等教育大众化,其必然结果是使更多的人受到高等教育,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把高等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义务和义务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义务教育是作为社会代表的国家及其政府为全体公民提供的免费教育。非义务教育不等于国家没有任何义务为人们提供这种教育。恰恰相反,各国作为非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国家投资的,至少主要是依靠国家投资的。社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否则经济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稳定和进步。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必须作为国家及其政府的义务。高等教育之所以没有作为义务教育,是因为当今人类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受到高等教育,即使经济发达国家也还没有这种条件,只能使部分人能得到这种权利。但这绝不是把高等教育作为商品买卖,没有、也不可能有哪一个国家这样做!

  有的国家对受高等教育的人收取一定数量的学费,但这不是购买“高等教育”商品的费用,而是为了制约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运用的经济手段,也有弥补经费不足的意义和作用。人们都想受到高等教育,但国家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条件,需求总是高于“供给”。如何解决?在商品经济社会条件下,最易为人们接受和有效、也最为简便的方法和途径是运用经济手段,主要形式是收取学费,以使高等教育的供求相对平衡!这当然是不平等的,商品经济社会本来就没有完全平等!

  向受高等教育者收取一定数量的学费,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只是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的具体政策。学费的多少不一,有的国家不收学费,还给大学生补助和补贴。我国当然可以收一定的学费,但不能说成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更不可作为商品买卖!

  第四,私人办的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商品性,但也不是作为商品买卖,更不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高等教育商品化。私人办的高等教育,可以满足那些既有一定条件又有经济能力的人们的需要。任何商品经济社会总是会有贫富差别的,人们的经济能力不同,享有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不会一样。

  从总体上说,除个别以至少数人外,绝大多数投资高等教育者,是为了服务社会,而不是仅仅追求利润。否则,他们就会把资金投到其他领域和行业。既是私人投资办学,就要得到一定的收入,这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是完全合理的和应当的,存入银行还可拿到利息嘛!私人办学的投资要得到一定收入,具有一定的商品性。但是,如前所说,具有商品性,不等同于商品化,同样不是作为商品买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教育工厂”时指出,仅仅是对于资本家来说是带来利润的生产劳动,但并没有因此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是非商品买卖的关系,并且特别强调指出“这是微不足道的和完全可以不计的”!

  第五,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都是国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的原则配置的。高等教育不是商品,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资源的配置,是国家和政府行为,不是市场行为。市场通过对人才的需求反映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并通过调节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调节不可能使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必然合理。

  市场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盲目性,即使经济领域中也必须有国家干预,更不用说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了。

  高等教育虽然也要讲求经济效益,但主要追求社会效益,并且是长远的社会效益。

  高等教育的周期长,作用滞后,并且是通过人与生产要素的结合发挥出来的。而人的作用的发挥又取决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人自身具有很大的适应需要的能力。这些都会影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及其相应的资源的配置。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资源的配置还必须考虑社会各方面因素。比如说,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必须适应社会其他各方面的需要;既要考虑到数量,更必须考虑布局和结构等等;既要考虑全国总需求,也必须考虑地区、部门、行业,以及各民族的需求;既要顾及当前需要,又必须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到需要,又必须从国家可能提供的条件出发……。同时还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情况,特别是科学技术等等的发展及时加以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总之,情况极其复杂。既不可能通过市场全面地反映和表现出来,更不可能由市场来调节发展和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

  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及其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来调节的。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不论什么社会性质和称为什么主义的国家,都深深了解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常识性的道理:如果高等教育不是作为商品买卖,就不可能由市场来调节和配置资源。如果高等教育商品化,必然会使许多优秀人才被埋没,并加剧和扩大贫富差别,激化社会矛盾……!

  总之,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资源的配置,只能由政府根据各种情况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力求合理配置,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舍此,别无其他途径!这就是基本的结论!

作者介绍:孟明义 国家教委高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88


相关文章

  • 4.9.1市场配置资源
  • 课题:第四单元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 市场配置资源 学科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 小组 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基本要求:(1)知道资 ...

  • 水电建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 由于水电建设企业主要是依靠承揽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找活干"来创造企业的利润.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壮大, ...

  • 论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论
  • 论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摘要:当今流行的经济法学教科书或五大经济法理论流派(注1 )对于经济 法的基本原则的论述可谓莫衷一是,这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部门法的地位十 分不相称.相较之下,同样作为独立部门法的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都早已在 各自的 ...

  • 专题5市场调节与宏观调
  • 专题5 市场调节及与宏观调控 考点一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实行市场经济一定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2.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 ) 3.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 ( ) 4.食品安全问题是市场盲目性的体现.( ) 市场 ...

  • 许云霄--1,2财政学基本理论
  • 财政学 许云霄 2006.3 [email protected]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 ⏹ 经济学角度 ⏹ 公共财政 ⏹ 社会公共需要 ⏹ 国家分配论 ⏹ 不管现代财政活动多么复杂,它总是由收入.支出和资产管理三个环节组成.三者相比,财政 ...

  • 六大模块概述
  • 六大模块概述 一.基本概念 HR各大模块的工作各有侧重点,但是各大模块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物链一样,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失衡.HR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到位,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工作的重点,才 ...

  • 经济生活知识点
  • <经济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4 2. 商品的基本属性(双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P5 (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涉及商品的质量.性 ...

  • 2013公务员信息化能力培训练习卷(最新,附答案)
  • 2013公务员信息化能力培训练习(附答案) 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信息化指数方法是从信息量(Q ).信息装备率(E ).通信主体水平(P ).信息系数(U )4个主要因素来衡量社会信息化能力.(错误) ...

  • 政治经济生活考点
  • Chapter 1 生活与消费 ·考点一 商品的含义 基本属性 1.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性) 自然属性 非特有属性 价 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社 ...

  • XX在全市物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这次全市物价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一届九次全委会、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和全省物价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究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部署安排20XX年的全市价格工作,这也是今年全市经济工作方面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刚刚过去的2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