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的意义

论审美的意义

摘要:人生有无意思的判断标准在于自我创造性价值的能否实现。主观自我对人生进行有无意思的价值判定,进而在积极意义上实现自我创造性价值追求。价值追求与实现为人生有意思的认定提供了条件,而人生有意思的认定又作为基础促成价值追求与实现。

关键词:人生价值;审美;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试想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没有美的环境中,那将会多么痛苦。也正是审美需求,促使人,哪怕是在原始时代,去追求美,创造艺术。审美需求是与人生的求知欲,功利欲相并列的。生活中,如果只拥有了知识,拥有了金钱,那么这种生活还是不完善的,生存本质地要求在真,善,知识与意志等样式之外表达自己,确证自己,故而,爱美,是人的生存对自己不仅作为一个与它物相对的生命,而且作为一个自为的存在的确证与表达。人的一生是追寻美的人生,而具审美的人生是诗意境界,达到人格的和谐完满。

一:何为审美

丰富多彩的审美现象源自人的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它包括对世界与对自身的一种理解,也包括对某种行为方式的认同。美学从广义上说,不仅是对人的生存方式及其内涵的丰富多彩现象的思考,同时也包容在生存方式中,因为审美活动本身就实践,体现着美。审美活动更直接指明了审美现象中主体方面的状况,因为在审美中,主体是动态的,是实践的,同时也是生存性的。审美的目的就是需求的实现,审美的目的就是审美境界,审美活动一旦发生,由于其性质所致,它必然向审美境界发展,审美的活动是在对象之中的活动,是主、客合一的活动。另外,如果对审美经验具体分析,可看出审美是主体的自我超越,是对对象的投入,在理论上,这种超越与投入,就是审美活动与实践的本质的内涵。主体以一个个体,一个与对象相对而立的“我”出现,这种情况,与对象分为现象与实体、材料与实体、材料与形式,意义与基质的情况共生,它和对象合为一体,共同进入一种非功利的状态,当进入这种境界时,可以说人在“美”之中。这种具体的超越它使获得的意义更模糊,更丰富,它使获得的意义虽不明确,但更“痛切”。就获得的意义核心来说,抽象的超越获得的是“本质”,“本质”是对事物的陈述,它分离于事物。但在具体的超越中,人们面对事物直接的感性展示,并不在其“后”寻找“本质”,而是让事物就这样出现,也即“存在。”在审美经验中,事物在如其所展示的那样存在着,同时向主体展示“意味”。“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美总是存在于美的事物中,而美的事物之所以成为美的事物就在于它能给我们精神性的愉快,应合着我们的审美活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

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

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二:审美的内涵

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向来有一种认为艺术与生活分离的思想倾向,认为在面对真实的人生时,不敢落足,于是站在生活之外。其实,人们的认识都只强调了艺术的某一侧面,如果我们对人生实践与审美活动细加分析,则可发现两者的统一。从实践方面来看。我们认识到,实践,生存是世界的基础,它是生产性的。除此之外,实践,生存与生产有其内在结构,这个结构是包括关照,思考与享受的。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往往仅仅是一种物质性的行动。但是,从根本上看,实践必然含有欲望,筹划,生产,评制等环节。在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现象性要素。例如欲望,总是伴随着,生产着想象,欲望会把自己的对象想象出来。而且正是这样的对象的想象刺激着欲望的加强。但实践又有有限实践和全面实践之别,在有限的实践中,欲望总是无关整体的欲望,它只是某一部分的欲望,如饥渴,只涉及人的部分,因而它仅是肉体的;全面实践中的欲望必有关于人的本质表达以及对对象“本身”的显现。有限实践的筹划将现象的基础当作材料来处理,其中人的本质力量的运用也是“处理”性的;全面实践的筹划将作为基础的现象作为“你”来对话,它是真正虚心投入的体验与追问。有限实践的产品中形式与材料是分离的,一旦产品形成,材料即被遗忘,这样的产品因为形式的普遍性,是可复制的;而在全面实践中,产品并不扭曲材料,它让材料将自己的光,色,质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使形式与材料结合为一个“存在”,它是不可复制的,有限实践的评价是局部的,它获得了部分与有限的满足;无限实践的评价则是对自我实现的欣赏。

总而言之,有限实践中,生产者与环境,与产品是分离的,他的产品对于他,不是被他占有就是占有他;全面实践因为自我的投入与整体性的需求,他的产品就是他本质的展现,自我和对象是合一的。但尽管真正的生存是全面的,可是现实生存却常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实践中,人的活动不是偏于对象(求真),就是偏于自我(欲望与意志),然而,自我与对象结合的全面生存也有自己在现实中出场,那就是审美活动。所以在日常的现实中,审美活动不仅是生存的一种样式,而且是与生存本身最契合,最相通的一种样式。

三:美是一种人生境界

广义的“美”是一种价值性的观念,它表征着最高审美体验,也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境界”即“意境”。“境界”是主体与对象合一,是投入,忘我的体验。但广义的境界并不要求主体一定要投入主客合一的境界才行,哪怕是主,客两分的状态,只要自我在其中不自知,也是一种“境界”。因此,人总是在一种境界中,而且境界有高下之分,最高的境界是“境界”的境界 。境界并非为审美所独有,在实际人生实践中,由于每个的生活阅历,命运遭遇,教育学养等的差异 以及人们对生活自觉理解程度的不同,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同等等,也往往会形成不同的个人生活境界。例:在李白眼中多壮美的景物;王维笔下多优美的情景;刘帧的诗气盛韵弱,多壮美;曹植的诗气韵双高为优美„„

虽然一定程度上是因受制于外在客体的特点,但更多则取决于主体特定的心灵活动状态,即使同一处景观,在不同气质的人眼中必然会有不同的情调。不过审美境界却不同于一般的人

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境界。

在追求人生目标时,有人蝇营狗苟,有人勇猛精进。然而,最高的人生境界是超越了小我,进入了大我的境界,是自我与世界合一,把握了生活的真谛,体会到万物的滋养,把握到世界化生之“道”的境界。这种境界,便回到了生存本身,是真,善,美合一的境界。 四:审美与人生价值

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有句话说得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套用一下,“上帝为我们开启了心灵的窗户,我们用它来寻找美”人的智慧从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动物只是本能的适应这个世界,那人们则可以通过自己的指挥发现世界上存在的许多对美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以达到愉悦自己的目的。 人之所以审美,除了愉悦自己的目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己。通过一代代人对周遭世界的评判,不断进化,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对事物的看法,踢出人性中一些丑陋的东西,发扬真、善、美。在当今社会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尤其是对人性中存在的友情、亲情、爱情的审美,不断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满足他们因为物质丰富而带来的心灵空虚。

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够化悲痛为力量,换一个角度来审视人生的挫折和痛苦,将这些人生历练作为一种难得的财富加以咀嚼和收藏,则能够从人生的风浪中,变得成熟,或许这样的人生才算真正的有意义,能够真正做到这些的人才算真正的活过。

五:审美对人生价值的作用

审美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 。审美是通过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来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健人格, 最终达到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完美统一。叶朗说过:美育使人的情感具有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生命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从方式上说,审美在提高人生境界方面具有直接性的特点。所谓直接性,即审美的过程直接涉及到对生命的思考和观照。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 实际的,理论的,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从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这就是直接性的最好诠释,从古代依附于文史哲的美学思想到现代独立的美学学科,审美始终是立足于人生来揭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直接性的特征表明,人生境界的提高在审美过程中就可以直接完成。也可以说,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人生境界提高的过程因此,审美在提高人生价值,人生境界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美是一种人生价值追求,美源于生活,源于对事物的审美感知,源于人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无限创造力。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知美的心理。对美的追求就是我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完善我们的审美观对我们的人生价值追求,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积极的升华作用。


相关文章

  • 美学的正面和负面意义
  • 美学的正面和负面意义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正面就有负面,有利就有弊,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看待.美学同样如此. 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它让我们知道,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的提高不仅在于物质条件的改善,更在于 ...

  • 蔡仪美学的当代意义
  • [日期:2009-08-27]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蔡仪的贡献,其理论体系尤为完整.精致,以致我们可以不信其中某一派,但又无法反驳它.就蔡仪美学而言,我们万万不可站在其他某一派别的立场上,以其为标准来衡量.评价它,其原因 ...

  • 人美版高一美术说课稿[培养审美的眼睛]
  • 人美版高一美术说课稿: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

  • [美学概论]教学大纲
  • 美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美学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段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属于统服课程.本课程教学各环节均由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负责. "美学" ...

  • 晓野浅谈自然美
  • 浅谈对自然美的看法 --社会实践影响下的自然美 --晓野 内容摘要 一切美都寓于知觉或想象中,当我们把大自然当做一个美的领域而同艺术区别开来的时候,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事物具有不以人的知觉为转移的美,像万有引力或刚性一样,可以相互作用.因此, ...

  • 形式美的法则
  • 形式美的法则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 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 ...

  •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 1审美意识的1美学形成阶段:○ 形成,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高级审美意识与初级审美意识相比,不仅更为成熟,更为 ...

  • "审美泛化论"的悖结与文艺审美论研究的现实问题
  • 摘 要:审美泛化论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它通过言说文艺审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的源流关系,将后者纳入文艺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学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需要转型走向文化研究.这种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并暴 ...

  • 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美术鉴赏"模块中的一节基础课.本节课能帮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 ...

  • 美学原理试题(含答案)
  • 2002年4月高教自考美学原理试题(含答案) 2003-4-15 21:19:03 北京自考热线 阅读106次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