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菊花与刀_中看日本的忠_孝文化

 2010年第3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第12卷第3期)               Journal of L iaoning Adm inistrati on College

No . 3, 2010(Vol . 12. No . 3)

文化研究

从《菊花与刀》中看日本的忠、孝文化

张志磊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321004)

[摘 要]  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其是忠孝观念做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该忠孝观念有别于中国, 。正是这种特殊的忠孝观使日本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  菊花与刀; 日本; 忠; 孝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4053(2010) 03—0159—02

  , 特别是对忠、孝的重视。公元7世纪, , 但并没有完全中国化, 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并将其发扬光大。

从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中我们读到一个特殊民族的特殊伦理观念, 那就是他们无条件的忠与孝。同样作为一个优秀的东方民族, 他们这些伦理儒家观念是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引入的, 但是表现的却与中国的忠、孝有很大的差别。

日本的孝的表现对象是他们的“近祖”, 即他们所能记住的祖先或者是在谱系上有名字的亲人。对于那些没有记忆的或者是没有名字的祖先, 他们是不用尽孝的, 哪怕是祭祖也是这样的, 这点和我们中国是不同的。在中国, 只要我们是同一姓氏, 不管你们是属于第几代的, 晚辈都得敬孝, 每年都要给他们祭奠, 所以在中国就有同姓氏的祠堂, 而日本却没有。

一、忠孝两全

“忠”与“孝”这两个儒家的伦理观念, 咋中国似乎会经常发生矛盾。而在日本, “忠”和“孝”一般是不会发生冲突的, 因为在日本人的眼里, 忠比孝的意义更大。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 人们往往选择忠而放弃孝, 选择对天皇的尽孝尽忠, 放弃自己的家族利益。对天皇的忠与孝是绝对无条件的, 人们根本不管天皇在干什么, 做的事究竟是对是错, 他们只服从天皇的命令, 只要天皇一声令下, 他们就会全力以赴, 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的。而中国人, 对君王的忠甚至对父母的孝也都是有条件的。因为中国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是“仁”, 一切都是以仁为基础的, 只有当皇帝或者是父母所做的事情符合“仁”的范畴, 臣民或者子女们才可以去敬孝敬忠, 否则, 他们就可以不遵循要求。

在中国经常会出现忠与孝的矛盾———对皇帝尽忠的同

时又必须对父母尽孝。例如:在朝廷为官的, 当知道自己父母去逝后一般都要为父母要守孝, 而且经常一守就是三年, 这个时候他们为了对父母尽孝就辞去了朝廷的官职, 对皇帝的尽忠让位给了为父母尽孝。当出现这种矛盾时应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一直困惑中国人的问题, 因为从古至今一直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或者是让人们无条件心悦诚服接受的准则, 所以人们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感到困惑了, 究竟是为君王尽忠还是为父母尽孝? 而在日本则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困惑, 即使如果出现这样的冲突他们也不用考虑就会选择为天皇尽忠的。这就是两个民族的差别, 这种差别无所谓对与错或好与坏, 只是两种民族之间的性格差异罢了, 中国往往是忠孝难以两全, 日本则是忠孝可以两全。

二、报恩与万一

日本的忠与孝的观念完全是建立在“恩”的基础上的,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恩情的民族, 甚至把“恩”放在了所有利益关系的首位, 这点与中国民族的重恩情非常的相似, 但同时他们又有着自己民族的特色, 有着别于中国的地方。他们的“恩”是必须去报答的, 正所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对于“恩”的高度重视是有原因的:日本是一个耻辱感很强的民族, 这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相同。在日本, 因为无法报答或偿还一个人的恩情而永远内疚或者剖腹自杀的是大有人在的。

日本的“恩”主要分为:皇恩———受于天皇之恩; 亲恩———受于父母之恩; 主恩———受于主人之恩; 师恩———受于师长之恩。这些“恩”几乎支配着日本人所有的活动, 差不多每个在日本出生的日本人都必须面对。在这四个“恩”里面, 最重要的就是“皇恩”与“亲恩”了, 而且“皇恩”很明显的排在了“亲恩”的前面。换言之, 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 后者必须得服从前者。这种排序在日本国民心里是自觉形成

[收稿日期]2009-09-28

[作者简介]张志磊(1984—) , 男,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专业研究生。

159

2010年3月

第12卷第3期

张志磊:从《菊花与刀》中看日本的忠、孝文化

Mar . 2010Vol . 12. No . 3

的, 并没有受到任何强加的外力的影响。日本国民的这种自觉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服从天皇的命令, 报答皇恩那是他们生下来第一个要做的事情, 其次才是亲恩、主恩、师恩。因此正如文章第一部分所言, 在日本人的观念里是根本没有不会有“皇恩”与“亲恩”冲突的。在日本, 人们把报答皇恩的义务叫做“忠”, 把报答亲恩叫做“孝”, 而且“忠”永远大于“孝”的。这点从关于对“恩”的排序中我们就可以获悉了。

中国同样也是一个重恩情的国家, 但是这种恩情对人的要求和约束力却远没有日本对“恩”要求得多与大。在中国, 我们会听到很多的关于臣弑君和子弑父的民间故事, 但在日本人的民间故事里面却是根本不存在的。此外, 中国的“孝”也要比日本的复杂得多,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这一说。这两种“孝”实质上是一味顺从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 , “不孝”或是“愚孝”。此外, , 其中最最大的“不孝”则是没有子嗣, 孝”实质上已经有了某种程度上的扭曲的倾向了。接着孟子继续对孝作了补充:“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 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 博养好饮酒, 不顾父母之养, 二不孝也; 好货财, 私妻子, 不顾父母之养, 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 以为父母戮, 四不孝也; 好勇斗很, 以危父母, 五不孝也”。孟子的这一说法将“孝”的范畴进一步细分了, 加上先前提到的“孝”, 应该就是“八孝”了。而这么多的中国式“孝”在日本人看来是多余的。也许他们会想为什么把“孝”搞的这么复杂, 尽孝就是报恩, 只要服从父母就可以了。以此看来, 中国的“孝”似乎比日本的“孝”更全面且更有现实意义。因为中国的“孝”提到了父母有过一定要指出, 否则这是“不孝”, 而在日本如果违背父母就是“不孝”, 不论他们的做法对与错。因此日本的“孝”是单一的, 绝对的; 中国的“孝”是复杂的, 有条件的。

三、忠孝的强大凝聚力

日本这个特殊的民族在一系列的战争中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在二战中, 明治维新刚刚起步, 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应该是同一时代的革新运动, 但他们却做到了很多其它民族无法做到的事情, 同时也将日本的大和民族推向了世界之巅。一个民族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就是强大的凝聚力, 而日本得忠孝体系恰恰为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日本的“孝”先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家长来领导, 这个家长就是这个家里统治者, 其它的人都必须服从他的领导, 无条件的服从, 绝不允许反抗。其次, 在日本, “忠”又表现在武士对自己领主将军的忠诚, 在这个领主的地域内他们也必须服从自己主人给他们的安排的任务, 虽然这里的武士不再是无条件的了, 因为武士要接受领主给的俸禄, 但他们对“忠”的态度却是非常认真的, 他们是不会轻易背叛主人的。而在日本全国民的心目中, 他们最敬畏的最崇敬的人就是天皇, 他们所有的人, 都必须无条件为天皇去效忠, 这里面包括将军、领主、武士、农民、

160

商人等等。只要是天皇要求的, 他们不论身处何地, 在干何事, 都必须停下来, 一切要以为天皇效忠为荣。

当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时候, 他们鼓舞士兵的最有力量的号召就是为天皇效忠, 这是天皇给我们分配下来的任务, 即使对方的力量强于自己他们也毫无畏惧, 永往直前, 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二战中, 日本之所以敢向全世界发起进攻, 向美国发起挑战, 有一部分缘于自己经济实力的强大。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军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日本的内阁以天皇的名义向全国发起动员号召, 这场战争是为天皇而战的, 的。, 他们要为天皇效忠, , , 表现出。, 在困境中, 为天皇而。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力量, 日本才可以在二战中占得先机, 在亚洲成为霸主。同样在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 日本国内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法西斯力量还在固执的进行垂死挣扎, 这个时候又是“忠”发生了令全世界难以置信的力量。当所有的人都认为日本军队会进行最后的抵抗时, 虽然东条英机的内阁们也在阻拦天皇发布投降命令, 但当天皇向全世界发布投降这一消息后, 日本上上下下竟还是安然地接受了。而当所有的军队都放下武器投降了时, 此时的东条英机才接受了这一现实放弃抵抗。“忠”在日本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 直到现在有些西方人尚且还无法理解为何一个勇猛好斗的民族可以在顷刻间就放下了武器向敌国投降。

日本从建立封建王朝以后, 他们的天皇就是同一个姓, 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不像中国一共经历了36朝。这就是因为两种不同的“忠孝”观念在两个不同的民族中发生的不同的作用, 从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

日本的“忠”、“孝”等儒家伦理观念都是从中国引进的, 但是他们并没有全盘吸收, 而是有选择性地继承以适合自己的民族, 以服务自己的民族。由此我们也应该看出, 对于一种新文化, 我们不能照搬照套, 必须得进行有选择性的借鉴。从一个民族的深层去发掘, 必须得与自己的民族性格来相适应, 不然即使拿过来了, 也不能很好地融入本民俗的文化中去, 更不能成为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参考文献

1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M]吕万和, 熊

达云, 王智新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6

2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张燕, 傅铿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6

3 孟子・孟子[M]徐兴无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春秋) 孔丘・孝经[M]陈书凯编译. 中国纺织出版

社2007

[责任编辑:一然]


相关文章

  • 菊花跟刀之间的抉择(菊花与刀观后感)
  • 菊花跟刀之间的抉择 社会1092 李业谋 日本的9级地震让全世界为之一震,可能我们更多的是看到灾难之后的满城废墟的苍凉而为之一震,特别是最近核泄漏的噩耗让全世界惶恐.曾经本尼迪克特那本影响后世的<菊花与刀>让我们看到日本这个国度 ...

  • 主题宴会如何开发和设计?
  • 现代餐饮经营与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餐饮经营想一路走好并做大、做强、做出品牌,那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漫天撒网,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缺乏吸引人的亮点。 主题宴会活动的策划,是近年来餐饮行业所关注的一项营销活动。“特色化”的主题宴会也是餐饮 ...

  • 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看陶渊明的玄学思想
  • 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看陶渊明的玄学思想 广东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靳 超 [摘要]陶渊明生活在乱世纷扰的魏晋时代他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玄学思想不仅体现在它的生活.为人当中,更深深地渗透在诗歌创作当中.本文主要以&l ...

  • 浅吟轻唱古诗词
  •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容广泛.语言优美.表现丰富.内涵深刻,给人以思想的肩迪和美的享受,倍受人们赞赏与喜爱.而古诗词中借且草木抒情言志的可谓比比皆是:卓然的修竹.脱俗的芙蓉.高洁的 ...

  • 菊与刀读后感(篇3000)
  • 读<菊与刀>有感 我是在去年下载并简单阅读过这本书,最近又拿出来重温了一遍.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学术读物,因此第一次阅读时并不是太容易,有些地方有些晦涩,再加上本人的水平实在太差,悟性不够,所以读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虽然如此,学习终 ...

  • 日本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 日本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7-5 14:52 我马上就要去日本了 有好心人能告诉我一点么? 还教我一点简单的日语吧 谢谢! 提问者: zlasj - 四级最佳答案日本人一对男女上街,女子在右边走:挽手行走,则 ...

  • 有关花的诗句,千般旖旎
  • /*短文学_300x250_内页*/ var cpro_id = "u1412357"; 世界上的花儿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婀娜多姿--它们不仅外表妩媚动人,品性更是令众生敬仰--菊花淡雅,莲花清廉,荷花刚正,牡丹高贵-- ...

  • 从日本民族特性分析日本企业发展
  • 从日本民族特性分析日本企业发展 摘 要 日本民族以其独特.鲜明的特点支撑着日本企业的发展,推动日本经济增长.中国企业的发展建设需吸收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营管理之道,使其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对日本民族特性的研究,以及企业经营文化的借鉴 ...

  • 从细枝末节中看胡适
  • 民国学人十五讲期末小论文-- 从细枝末节中看胡适 胡适,原名胡嗣糜,学名胡洪骍,字希疆.适之. 1 出身 1891年12月17日,胡适出生于安徽绩溪的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其父亲胡传在胡适还未满四岁的时候,在厦门去世.胡适从小只有被他的母亲冯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