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题目:甲午海战前夜

系别:机电工程系

班级:农机二班

姓名:许鹏飞

学号: 1106014224

甲午海战前夜

“世界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

在1894年甲午海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当时的清王朝依然没能认识到当时的严峻情况!依然是以一种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心态看列强。反观日本,是一个独立的帝国主义国家,并能够正确认识其国情!

政治上

清末虽然经历了洋务运动,但是只是做了一些样子工程,办了些厂等,没有涉及政治经济体系改革。

日本经历了比较彻底的维新运动,实现了较近代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经济上

财政比较:清末总体国力来说,清依然超过日本,但是清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1893年财政收入8867万两,而借助近代财政系统,国力远弱于中国的日本,财政收入也达到8804.5万日元,折合5868.7两白银,利用近代金融手段,决算更是达到了11376.9万日元,仅比清开支少1286万两。同时清财政相当部分消耗在八旗、绿营等已经没有任何实战能力的部队上,每年就达2000万两以上,同时由于疆域辽阔,部队分散驻防,所以军费开支虽然达到4、5000万两,远超日本约23000万两(1892年开支),实际用于机动作战部队的军费,远不如日本。

工业比对:甲午时清有铁路约400公里,1890年日本有铁路2733公里,1896年时为4031公里,仅1894年就开工423公里;1893年日本有轮船680

艘,110205吨,1894年清招商局有26艘轮船22900吨,民间轮船寥寥无几;棉纺业1894年清有4家机器纱厂,纱锭13万,日本则有40家机器纱厂,纱锭38万,1891年就实现了大量出口;生丝是清的强项,但是市场占有率已经从70年代41.3%下降到35.3%,日本则从7.2%上升到19.7%;1894年清工业产煤可查产量约54.4万吨,而日本是426.1万吨,出口到中国市场;钢铁、造船、军工等企业,则两国水平接近。

战略上

战争前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于此时,我国断然先发制人,制订进取计划,谋求国家他日之安宁与幸福,实今日之最大急务也.于清国之可乘之机,乃欧洲或中亚战乱之时。现在磨刀以待时机,最为重要”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说这些议论还是一个“蓝图”,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体

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对国防负重要责任的李鸿章也认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仁川登陆后,清政府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仍然未有准确的判断,还寄希望于中日双方同时撤军。李鸿章给在朝陆军的指令是:“彼断不能无故开战,切勿自我先开衅。”给北洋海军的指令是:“日虽添军,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应令静守。”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朝鲜战场的失利,极大地影响了我军的士气,助长了敌人的气焰。

海军实力上

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前的军事实力已超过了日本,但事实并不如此! 有这样的一句意思大致是这样的话:中国这个巨人在甲午海战之前睁开眼坐了起来,好像是睡醒了一样,但她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之后又重新躺下睡

着了!

中国的北洋水师在当时拥有最为先进的防护巡洋舰“致远“号和“靖远”号,在当时世界上中国海军实力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但就是拥有这样的海军实力,然而软弱的清政府却不能以强硬的手段来对付(在当时相比仍落后于清政府)日本,眼看着大好机会从眼前溜走。错失了给日本海军重创的良机。

随后的七年里“致远”号和“靖远”号没有一次行动,就那样一直停泊在黄海港湾里,等待着“毁灭性的一击”。此时的“致远”号和“靖远”号已不再是最为先进的舰艇了,因为这时的西欧国家在舰船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而同时中国本希望再购买一艘当时相对很是先进的舰船的时候,却被慈禧一口回绝了,原因是买船需要的银子太多。可她为了自己的一个生日诞辰却不惜花掉可以买几十艘那种先进舰船的钱。清政府上层的腐败,朝廷没带好头,下边更是放胆胡来。受命购买军舰的李风苞竟敢以两成的回扣中饱私囊,本来可买4舰的钱只买了3舰。外商给了好处便在造船时偷工减料,有人向李鸿章举报,但他不以为意。腐败至极注定了要吃亏挨打。

也就是说中国的北洋海军在1884年之前仍是“亚洲第一”,但过了1884年,就是由于清朝官员认为海军已很强大,不懂得海军需要不断投入、持续更新,所以就大大紧缩了海军军费的开支。

再看日本对海军军费的态度:19世纪90年代大量地购买船只,执政者以身作则,全国上下的人民都支持,并捐钱购买了“吉野”号,也就是清政府曾经想买而因感觉太贵未买的那艘舰船。很快日本的海军就远远超越了北洋海军。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给本国政府汇报时说:“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的优势,但训练方面尤其是管理方面远不及日本。无远见和缺乏军事知识

的中国当局,将面临着海军舰队被彻底摧毁的危险。”

在此时此刻,清政府的海军实力与日本总体上相当,但软弱的清政府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势,只是等挨打了才敢还手,没有远见,统治者又缺乏军事知识,真正等到挨打了,清政府的海军又没有还手之力了!

总结来说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而此战之胜负,海战是关键!

再看战前欧美方面: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一方主动,一方被动;一方有备,一方无备;一方伺机决战,一方消极避战。一旦海上遭遇,后果可想而知。

看国内,在国家四分五裂,如同一盘散沙时。国家的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不停。朝廷分成帝后两党,一班文臣拥戴光绪皇帝前台执政,但并无实权。“阴主朝政”的慈禧太后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也不放松窝里斗。就算是前方战场形势吃紧,宫廷还在内争。这与日本朝野同心,上下一致形成巨大反差。

清政府的软弱,对当前形势的错误认识,这一切的一切都注定了她在甲午海战的胜负,也注定了两国的命运……

甲午海战前夜是黑暗的,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稍稍平静。


相关文章

  • 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 2010年第2期(总第114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QiqiharJuniorTeachers'College No.2,2010 General.No.1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大学生人格塑造 ...

  • 国生教育:2015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 国生教育:2015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大学生是祖 ...

  • 浅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浙江工商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 考试方式: 开卷 完成时限: 班级: 规划1101 学号1105200106 姓名:李顺达 得分: 要求:正文字体一律用宋体小四,段落首行空两字符,行间距为固定值 ...

  •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
  • 历史的变迁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历史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史普遍认为是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段时期.其中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 ...

  •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读后感改编2
  •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读后感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 ...

  • 2009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 上海财经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

  •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论探索近代中国出路的各阶级斗争
  • 简论探索近代中国出路的各阶级斗争 第一段: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 第二段:农民阶级革命.第三段:地主阶级改革.第四段: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段:总结. 第六段:参考文献 关键词:封建 革命 失败 社会主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有独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参考书目
  • 史景迁著, <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和太平天国> <儒家与启蒙>,丁耘著,三联书店,2011年,(选儒家社会主义章节读,对小朋友来说可能有些难): <古今中西之争>,甘阳著,三联书店: <文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鸦片战争 2.公车上书 3.护国运动 4.新文化运动 5.八七会议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