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案

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梁园区王楼二中

叶俊强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王楼二中 一、 教学内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比较广泛,它 是初中几何的综合运用, 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 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 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认识和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 能概括其定义,会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类比点与 圆的位置关系及观察、实验等活动,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探究直 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运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课堂探究、讨论、合作研究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探 索问题的一般方法; 由观察得到“圆心与直线的距离和圆半径大小的 数量关系对应等价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 量关系的转化,渗透运动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目标: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观察素材入手,像一轮红日从海平面 升起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成几何 叶俊强

图形,再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的三 种位置关系,便于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利 于学生把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普遍 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特别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关 系,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难点: 学生能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与圆的半径 r 之间的数量关系, 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 模式,并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功能,辅助演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 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 都能积极思维。这样,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 会学习。 五、教学程序: 〈一〉 、复习回顾

回顾一: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A d C

O

B

点到圆心距离为d ⊙O半径为r

点A在圆内 点B在圆上 点C 在圆外

(1)dr

三种位置关系

回顾二

.A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 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 的距离。

D

a

(二) 、创设情景、孕育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画面, 把观察到的现象

抽象成几何模型。 (

出示课件) 。

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注 a(地平线) 意观察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

● ● ● ● ●

O

O

● ●

O a(地平线)

O

O •你发现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 公共点个数有 三 种情况

(目的:通过直观画面展示问题情景,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营造探索问题的氛围。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应用数学无处不有。 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 准要求。 ) 〈三〉 、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学生课堂活动,小组交流合作,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展示直线与 圆公共点个数情况, (出示课件) 。

(1)

(2)

(3)

(1) 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 。(2) 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 (1)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 圆的割线. (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 圆的切线. 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目的:通过观察、探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能让学生更好的直观感受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从而培养了学 生归纳概括能力。 ) 然后,从公共点个数情况定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三个概念。 (学生自己总结) 大家都知道: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圆心到点之间的距离 ,这 一数量关系来刻画他们的位置关系;那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否也 可以用数量关系来刻画他们三种位置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 下!(让学生用刻度尺来测量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与圆的半径 r 的数 量关系)

思考: (1)当 d>r 时,能否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相离.

(2)当 d=r 时,能否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相切. (3)当 dr

(目的:通过学生概括定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由点与圆的 位置关系,迁移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较容易想到画图、测量 等实验方法,小组交流合作,教师适时指导,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 〈四〉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

典型例题

如图:∠AOB = 30°M是OB上的一点,且OM =5 cm 以M为圆 心,以r 为半径的圆与 直线OA 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A (1)r = 2 cm ; (2) r = 4 cm ; (3) r = 2.5 cm .

解: 过 M 作 MC⊥OA 于 C, 在 Rt △OMC 中, ∠AOB = 30° O 1 1 MC= 2 OM= 2 x5=2.5 即圆心 M 到OA的距离 d = 2.5 cm.

C

2.5

30°

5

M

B

(1) 当 r = 2 cm 时,有 d >

r, 因此⊙M 和 直线OA 相离. (2) 当 r = 4 cm 时,有 d

(目的: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控功能。 ) 〈五〉 、知识拓展、深化提高

随堂练习

2:圆的直径是13cm ,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是, (1) 4.5cm ; (2) 6.5cm ; (3) 8cm. 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 点? 解: r=6.5cm,设直线与圆心的距离为d (1)当 d = 4.5cm时, 有 d r,因此圆与直线相离, 没有公共点

方程 几何综合练习题

设⊙O的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半径为r,d.r是 方程(m+9)x2- (m+6) x +1=0的两根,且直线与⊙O相切 时,求m的值? 析:直线与⊙O相切 解:由题意可得 b2-4ac= [-(m+6)]2-4(m+9)=0 d=r 解得 m1= -8 m2= 0 当m=-8时原方程 为x2+ 2x+1=0 x1=x2= -1 (不符合题意舍去) b2-4ac=0 当m=0时原方程 为9x2- 6x+1=0 1 x1=x2= [-(m+6)]2-4(m+9)=0 3 ∴ m=0

〈五〉 、 小结新知、画龙点睛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相交

相切

相离

d E

C

d

● ●

d

C C

F

直线 l与⊙A 相交 d <r 两个 公共点 直线 l叫做⊙A 的 割线

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直线 l与⊙A 直线 l与⊙A

相切

l

d =r

相离

d >r

唯一 公共点

没有 公共点

直线 l叫做⊙A的 切线 ,点C叫做 切点

(目的: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小结,交流收获与不足,让学生养成 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 脉络,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巩固学习效果。 )

〈六〉 、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必做题: 2、选做题: 台风是一种在沿海地区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 它在以台风中心为 圆心的数十千米乃至数百千米范围内肆虐,房屋、庄稼、汽车等将遭 到极强破坏。2006 年 8 月 7 日,台湾省的东南方向距台湾省 500 公 里处有一名叫“桑美”的台风中心形成。其中心最大风力为 14 级, 每离开台风中心 30km 风力将降低一级。若此台风中心沿着北偏西 15 的方向以 15km/h 的速度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到 的台风风力为不小于 4 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 (1)台湾省会受到“桑美”台风的影响吗? (2 )若会受影响,那会台风将会影响台湾省多长时间呢?最大风 力将会是几级呢? (目的: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适量的练习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另一方 面设计提高练习,旨在培优,体现了分层教学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 则,同时渗透爱国

注意教育。 ) 七、板书设计 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从公共点角度刻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刻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L 和⊙O 相交 直线 L 和⊙o 相切 d

直线 L 和⊙o 相离

d>r


相关文章

  • 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 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2.掌握平行公理及平行线的画法. [重点难点]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及平行公理是重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 ...

  •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垂直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

  • 圆整章教案
  • 陆集中心学校教学案设计 陆集中心学校教学案设计 陆集中心学校教学案设计 陆集中心学校教学案设计 陆集中心学校教学案设计 A 陆集中心学校教学案设计 C 陆集中心学校教学案设计 切线的判定 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 ...

  •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参考教案
  • 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实例以及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两个平面之间的位 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与相交,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联系实际的习惯. 教学重点:两个平面之间的两种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教学难点: ...

  • [平行与垂直]教案
  •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方案(电子书包专用) 学校名称 课程内容 所属学科 一.教学设计理念   有效教学理念 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节课关注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研学后教"教学 ...

  • 高一物理质点运动教案1
  • §1.机械运动 教学目的: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 ...

  • (教案)10.1相交线
  • 课题 10.1 相交线(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对顶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了解垂直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对顶角.邻补 ...

  • [教案]5.2.1平行线
  • 平行线 第1课时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意义,知道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会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过程性目标 1.通过观察和画平行线,感受平行线的实际意义,体验平行线的特征: 2.探索 ...

  • 北师大版数轴教案
  • 数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