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了刘兰芝

是谁杀了刘兰芝

内容摘要:《孔雀东兰飞》是我国最伟大的诗篇之一,诗人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了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歌颂了男女青年忠于爱情,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刘兰芝一个“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的女子在焦母、刘兄、丈夫的逼迫下最终“揽裙脱丝履,举身赴西池”表面上看,焦母、刘兄是杀死刘兰芝的刽子手,事实上,所有的人都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他们本意并不想害死任何人,这从刘兰芝、焦仲卿死后两家求合葬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主观上有立即的打算,但也有想把维护亲人的心符合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的愿望。在这一悲剧中他们都成了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刽子手、悲剧

《孔雀东南飞》是美与悲完美结合的文艺作品,他的悲剧是多方面造成的。

一、 焦母——杀死刘兰芝的凶手之一

焦母焦仲卿的母亲,是封建家长的代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仅害死了刘兰芝还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 焦母是一个四十出头的寡妇 , 也许是以为他看到儿媳两口相亲相爱 , 如同眼中揉进了沙子嫉妒油然而生。也许是刘兰芝到了焦家之后迟迟没有生育,犯了“七出”中的一条,无论是什么原因焦母对于善良、勤劳、能干、美丽的刘兰芝还是故意挑剔指责。从描写刘兰芝的诗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 , 口如含朱丹 , 纤纤作细步 , 精妙世无双 ” 的句子以及还家时明明是婆婆的逼迫却把全部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可以看出刘兰芝的斯完全是由于焦母一手造成的。可以说没有焦母的逼迫就没有刘兰芝的还家,就没有刘兰芝的死。

二、 刘兄——杀死刘兰芝的另一杀手

刘兄依然是封建家长的代表,他性格暴躁、贪图钱财,他的行为直接把刘兰芝送上了黄泉路,在古代,被男人休弃的女子是没有地位可言的,但在汉代再婚是非常流行的所以才有了,太守儿子上面提亲,刘兄逼兰芝再婚之说,刘兰芝还未回家时就预见到了自己的未来,他知道兄长回避自己再嫁,正如兰芝对焦仲卿所说:“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兰芝面对兄长的逼迫屡次拒绝、反抗,在一切争斗反抗无效之后兰芝只有选择死亡。可以说刘兄的行为缩短了刘兰芝死亡历程。

兰芝的死表面上看是焦母逼回家。刘兄逼再嫁。然而这还构不成杀死刘兰芝的全部。

三、 焦仲卿——杀死刘兰芝的隐形凶手

焦仲卿是作者刻意塑造的人物,表面上看,焦仲卿最不可能杀死刘兰芝 ,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就不难看出焦仲卿会成为杀死刘兰芝的凶手,焦仲卿从小生活在落魄的封建的家庭,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较深,守礼尽孝,文雅懦弱是他的主要性格 , 在母亲和妻子的冲突中 , 他选择了服从母亲 , 坚守自己的孝道 , 正是这种孝道以及他文雅懦弱的性格害死了刘兰芝,正如诗中所写,焦仲卿在没有办法无法反抗母亲的情况下,值得屈从母亲将刘兰芝送回娘家,虽然有承诺,但是在古代男性在主导优势的情况下,别人会怎样看待刘兰芝,刘兰芝将会承受怎样大的压力使我们后人难以想象的,在刘兰芝回娘家后,他得知刘兰芝会再嫁,不但不能理解,反而恶语相向正如诗中所写:“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久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刘兰芝在自己无法改变处境的情况下,还遭到心爱的人的误会,信念全无,为了表示自己对丈夫的衷心,刘兰芝只有以死来证明。在刘兰芝死后焦仲卿虽然冲破封建礼教 , 挑战了母亲的权威选择了和刘兰芝一起死 , 但也免不了杀害刘兰芝的罪名。在得知刘兰芝死后,他

还在徘徊,可以说刘兰芝不死焦仲卿也一定不会死,甚至可以说刘兰芝一定会死在焦仲卿的前面。

四、刘兰芝——杀死刘兰芝的另一隐形凶手

读了《孔雀东南飞》的人都知道刘兰芝是一个是什么样的人。说刘兰芝是杀死自

己的凶手是很难让人信服的,然而刘兰芝的死的确有自己的原因,正如关汉卿描写的《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以他的孝顺和贞洁博得人们的同情,可这样高尚的品行却把他推上了刑场,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可以说刘兰芝意识因为自己的善良、高尚把自己送上了黄泉路。

五、 封建礼教——杀死刘兰芝的真正凶手

读《孔雀东南飞》我们不禁要问:刘兰芝是个勤劳、聪明、美丽。能干的人为什么竟为焦母所不容?焦仲卿、刘兰芝感情深挚为什么却无法阻挡焦母的驱遣?刘兄为什么不同情妹妹的不幸遭遇,反复比他再婚?刘兰芝为什么不能够留在自己的娘家?这种种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于封建专横的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制度对妇女的摧残,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也在这里。在这里我们联系《梁山伯与祝英台》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风见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是杀死刘兰芝的真正凶手。无论是焦母。刘兄、焦仲卿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父母他们都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迫害,他们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们并不想害任何人,这从他们在焦仲卿。刘兰芝死后两家求合葬可以看出。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不是在封建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依然有焦母、刘兄、焦仲卿这样的人,也许死亡不是刘兰芝最后的归宿。不是在封建大环境下也许不会有焦母、刘兄、焦仲卿这样的人的存在,这样死亡一定不是刘兰芝最后的归宿。沈德潜在他的《古诗源》中写道:?在贯穿全文中,刘兰芝对焦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是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他明白婆婆要遣他时,主动对焦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态度坚强、持重,离别时,他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言语不卑不亢,哥哥逼婚时他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显得很有主见,正是在这种不同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他的勤劳、善良,深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以及刘兰芝的外貌,在今天也许是一名难得的交际花。

总之,刘兰芝的死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制度造成的,当然在当今社会开化,政治民主的社会刘兰芝的悲剧已经慢慢在减少。

参考文献:

刘跃进 《赋到沧桑——中国古典诗歌引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第 1 版 ( P68-72 )

吴德新 《乐府诗的历史》重庆出版社 2006 年 3 月第 1 版 ( P49-59 ) 钱念孙 《中国文学史演义》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 1 版 ( P91-98 )

沈德潜 《古诗源》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3 月第 1 版( P63-67 )


相关文章

  • 浅析_孔雀东南飞_中兰芝的五次眼泪
  • 文学教育2007.06 每课月文一研家析 浅析<孔雀东南飞>中兰芝的五次眼泪 艾雄超 "乐府双璧"之<孔雀东南飞>是一曲爱情悲剧.悲剧自然离不开眼泪,因为有了泪水,悲剧才能让人"恐惧和怜 ...

  • 论刘兰芝的悲剧形象
  • 论刘兰芝的悲剧形象 隆坊小学:杨玲 [摘要]文章分析了<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一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成功的悲剧艺术形象.从焦母.焦仲卿.刘兰芝三个人物性格方面探讨了其悲剧形成的原因.她的悲剧表面上看是焦母引起的,实际上是" ...

  • 浅谈刘兰芝的追求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故事女主人公刘兰芝更像一块美玉,在我国文学史上绽放着独有的光彩. 一直以来,我 ...

  • 浅析孔雀东南飞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 浅析<孔雀东南飞>的社会价值意义 内容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具有重大思想价值.典型的社会意义的诗篇.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 ...

  •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 教学目标 1.通过<孔雀东南飞>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基本特点,介绍时代背景以及文学史上对这首诗的评价和看法,初步掌握汉代叙事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

  • 孔雀东南飞并序经典教案
  •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② 必修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汉乐府 教案 A 教学目标 1. 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 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 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q ...

  • 孔雀东南飞·2课时课堂优秀教案
  • <孔雀东南飞>教案`2课时 一 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汉乐府诗发展的高峰.故事情节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从故事当中延伸出来为问题探讨以及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则稍微抽象一些 ...

  • 孔雀东南飞(并序).
  •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强化诵读,加强积累,背诵精彩章节.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3.欣赏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欣赏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 ...

  • 举身赴清池(教师中心稿)
  • 举身赴清池       --刘兰芝的美丽陨落"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因了这美丽而凄婉的诗句,我们从此记住了一个叫<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千百年来,多少人伤心人怀抱琵琶一再吟唱:千百年来,多少人久久的沉溺于那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