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当代教育心理学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支配、调节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策略、使用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当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首要依据。

明确具体”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具有一定的策略指向。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调节点,还是教学的最后归宿。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对采用何种策略达成目标,通过什么方法检测目标等等一系列要十分清楚。否则,教学的有效性无从谈起,随意性将到处可见。

一、解读文本,整合优化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并能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确定课时目标的定位。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课的前提。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前,可以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的解读,最大程度发掘了文本的人文价值,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无论教学内容的处理,还是教学策略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有利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二、以学定教,突出主要目标。

课堂时空有限,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就必然要关注教学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如果教学内容取舍不当,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太多,就会冲击了语文训练,也是造成教学效益低下,难以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材所要达成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明确、集中、适切课堂的课时教学目标。“适切”的关键在于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找准教学目标的起点,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从学生实际出发驾驭教材,教师必须充分地把握好学生学习中的需求点、学生学习中的优势点、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过程设计群体的学习方式。一堂课的教学突出了主要解决的目标,学生获益就大,如果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在某一点上获益匪浅,日积月累,就会在语文能力上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效发展。

到了语文课堂的实践中就变成“学会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精神”

等大而空的抽象的目标,而这些目标表达的教学意图恰恰是模糊不清楚的。如果用这样的目标指导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学到些什么。

一般来说,一堂有效的课让学生明白一个具体的目标就好,目标集中,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这样容易造成教师教学思路的混乱,学生学得茫然,也容易导致设定的目标无法完成。

首先要加强语文教学目标极其目标落实的研究,从目前的教学现实情况出发,笔者认为建立合理的语文教学目标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一、解读教材

我们组织教学的时候,基本都是从课文入手的,所选取的文章,也一般都具有典范性。不仅文质优美,可供挖掘的教学资源也很多,比如语言的运用、写作技巧、思想情感、文化内涵和背景材料等等,可以从文本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找到切入点。因为如此,教师面对文章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教什么了。这就要求学生在实施教学行为之前,认真研读新课标、研究学生、整套教材,掌握课文在整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分析学生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程度、心理特征,以及他们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难点。所以,目标的设计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只有研究了学生、分析了学生之后,设计的教学才能深浅适宜,难易适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分析学生的学情特点

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一)、目标应具有层次性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教学目标的结果可分为五大类型:语言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属于认知的领域。它一般反映记忆,理解和运用(包括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应反映出学习结果的层次性,方可在后续中有序的开展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三峡》的教学案例目标

(三)、目标要精当

课堂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做到质高量精,恰到好处。

一、确定教学目标,要注重内容。所谓“注重内容”是指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一句话,就是读懂课文,理解中心。阅读课文,其本质就是理解内容,新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是以理解为核心的。只有正确的理解和领悟了课文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教学的内涵非常丰富,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探索的问题还很多,本文只是从确定教学目标这一角度略陈己见,权作抛砖之玉,向各位同行们求教


相关文章

  • 教育学基础常考知识点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 1:定义: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词源:在我国,教育的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乐也":&qu ...

  • 有效教学的六大特征
  • 有效教学的六大特征 一.有效教学是有明确任务指向的教学 考察一个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需要明确在教学实施前,教师和学生期待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否则所有的考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 ...

  •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全国12所重点院校)
  •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 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 ...

  • 当代教育学考试重点
  • 第二章 学生心理(重点章)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5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5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5 第二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5 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第三节 学生的个体差异 6 一.个体的智力 ...

  •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题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报告人:*** 2013.11.30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 应用 一.选题缘由 生物概念是生物知识 ...

  • 2014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人物.理论.著作总结
  •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原理 笫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1.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论(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2)生物起源论 法.利托而渃 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论:美.孟禄(其观点对生物起源论的批判) (4)马克思主 ...

  • 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
  • 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 摘 要: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思想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影响民族的发展复兴.我国当代大学生价 ...

  •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验室方案2
  • 目 录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10-2012年项目建设规划 ................... 1 第一部分 学校现状 ................................................... ...

  • 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思考
  • 印象大学 --我和海大 摘要: 在中国,大学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词眼. "书香门第"成为一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崇高荣誉. 全社会尚学的风气固然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但是读书人急功近利的动机却埋藏着重重危机. 这与当代中国 ...

  •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c版社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