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2015)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2015)

一、病名:中医病名:胃脘痛(TCD编码:BNP010)

西医病名:慢性胃炎(ICD编码:K29.5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胃脘痛(TCD编码:BNP010)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脘胀、嗳气、呕恶、纳呆、吐酸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慢性胃炎(ICD编码:K29.50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赖内镜检查及病理。

(1)内镜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粘膜水肿或渗出。

慢性萎缩性胃炎:粘膜下可见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粘膜血管显露、粘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病理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分级。

慢性胃炎根据活检显示有固有腺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侯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结合我科临床实践拟定。

主证型:

1.脾胃虚弱证:

(1)脾胃气虚:胃脘痛隐隐,绵绵不休,或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后发作或加重,脘胀,神疲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2)脾胃虚寒:胃脘痛隐隐,遇寒痛甚,得温痛减,肢冷便溏,纳差乏力,泛吐清水,劳累后发作或加重,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弱或迟。

2.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隐作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3.肝胃不和证:

(1)肝胃气滞(肝气犯胃):胃脘胀闷,攻撑作痛,延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脘痛加重,嗳气频繁,或有口苦,大便不畅,舌淡苔白或白腻,脉弦。

(2)肝胃郁热: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脉弦。

(3)肝郁脾虚:胃隐痛或胀痛,或痛及两胁,善太息,情绪不畅,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弱。

4.胃中蕴热证(湿热内蕴证):

胃脘灼痛,得凉则减,得热则重,或见纳呆,脘腹痞满,口干口苦,或渴喜冷饮,或有口舌生疮,或有口臭,小便短黄,时有呕恶,大便溏或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常见兼证:

1.湿阻:脘痞纳呆,身重困倦,时有呕恶,大便溏,舌淡,苔腻,脉滑。

2.血瘀: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脘痛拒按,或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可见弦涩。

3.食积:食后脘胀不舒,嗳腐吞酸,纳呆厌食,苔白腐腻,脉滑。

4.气滞:脘胀明显,嗳气频频,或矢气多,大便秘结不畅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主证型:

1.脾胃虚弱证:

(1)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止痛

基本方:胃康1号方(科室协定处方)

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广香10g,砂仁6g,元胡10g

(2)脾胃虚寒证:

治法:健脾温中,和胃止痛

基本方:胃康1号方(见上)选加黄芪20g、桂枝10g、干姜10g

2.胃阴不足证:

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基本方:胃康2号方(科室协定处方)

北沙参15g,麦冬15g,石斛10g,元胡6g,川楝子10g,芍药10g,佛手10g,甘草6g

3.肝胃不和证:

(1)肝胃气滞证(肝气犯胃):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基本方:胃康3号方(科室协定处方)

柴胡12g,枳壳15g,白芍20g,陈皮12g,香附15g,川芎12g,佛手15g,海螵蛸12g,麦芽15g,元胡10g,甘草6g。

(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清热,理气散结

基本方:胃康3号方加减:

柴胡12g,枳壳15g,白芍20g,陈皮12g,海螵蛸12g,麦芽15g,郁金15g,大贝12g,茯

苓15g。并选加丹皮10g、山桅15g、黄芩15g、蒲公英15g。

(3)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止痛

基本方:痛泻要方

陈皮6g,白术12g,防风8g,白芍8g

4.胃中蕴热证(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基本方:胃康4号方

黄连10g,栀子10g,半夏10g,茯苓10g,白豆蔻10g,陈皮8g,炒枳壳10g,苍白术15g,厚朴8g

兼证:在主证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根据兼证或邪实的偏重,选加下列药物

1.湿阻:苍术,白术,陈皮,法夏,茯苓,草豆蔻

2.血瘀:丹参 砂仁 生蒲黄 莪术 五灵脂 三七粉(冲服) 元胡 川芎 当归

3.食积:鸡内金、莱菔子、神曲、山楂

4.气滞:若为阴虚兼气滞,加代代花、香椽皮、佛手,其他情况兼气滞,选加枳壳、枳实、榔片、谷麦芽、炒莱菔子、木香等。

(二)辨证选用中成药治疗:

1.脾胃虚弱证:

(1)脾胃气虚证:予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香砂六君丸益气健脾和胃。

(2)脾胃虚寒证:温胃舒温胃止痛,虚寒胃脘痛颗粒温胃止痛,健脾益气。

2.胃阴不足证:养胃舒滋阴养胃,阴虚胃脘痛颗粒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3.肝胃不和证:

(1)肝胃气滞:胃苏颗粒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2)肝胃郁热:左金丸泻火,疏肝,和胃,止痛。

4.脾胃湿热证:三九胃泰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三)西医基础治疗

1.口服药物:

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幽门螺杆菌为阳性,应根除治疗。

雷贝拉唑20mg 每天一次+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 1.0g 每天二次、克拉霉素0.5g 每天二次)。

②、保护胃粘膜药:胶体果胶铋胶囊150mg 每天四次或磷酸铝凝胶 20g 每天二次或硫糖铝片1g 每天四次,枸橼酸铋钾胶囊0.3g 每天二次、铝碳酸镁片1.0g 每天四次,康复新液10-15ml tid

③、对症治疗:胆汁返流:莫沙必利片5mg 每天三次。腹胀:给予吗丁啉 10mg 每天三次,或莫沙必利片5mg 每天三次,或六味能消胶囊.9g tid行气消胀。腹痛:颠茄片 10mg 或山莨菪碱10mg 痛时服用。

2.静脉用药:兰索拉唑30mg qd,或泮托拉唑80mg bid。

3.其他治疗:腹胀呕吐:肌肉注射胃复安10mg,腹痛:给予东莨菪碱20mg、山莨菪碱10mg 肌肉注射。

(四)中医外治

1.针灸治疗和电针治疗

(1).脾胃虚弱证

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针刺手法以补益为主。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若为脾胃虚寒可灸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等。

(2).胃阴不足证

选穴:选脾、胃、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针刺用补法。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

(3)肝胃不和证

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太冲。针刺手法以泄法为主,重在泄肝气以和胃气。对于足三里选为佐助之穴,采用补脾以扶助胃气。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

(4)肝胃郁热证

选穴:选内关、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太冲、内庭等穴,针刺用泻法。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

(5)脾胃湿热证

选穴:选内关、中脘、阴陵泉、上巨虚、太冲、内庭等穴,针刺用泻法。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

2.中药穴位贴敷

(1)中医辨证穴位贴敷

分为寒、热两个证型,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寒证: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功效,温中散寒止痛。

热证:黄连、黄芩、乳香、没药、冰片,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使用方法:根据辨证论治,分别选用上述各组药物,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

(2)中成药穴位贴敷

可选用奇正消痛贴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取理气止痛之效。

3.内科推拿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其旁。

(1)按揉背腧穴:医者用手掌在背部两侧自上而下做揉法4-6遍,然后用手拇指分别沿两侧膀胱经内侧线向下按揉至三焦俞,重点按揉压痛点、肝俞、脾俞、胃俞,3-5分钟。

(2)按揉夹脊穴:医者以双手拇指分别同时推揉T6-L2段脊椎棘突两侧约15cm处(夹脊穴),从上至下,反复多次,操作2-4分钟。

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身侧。

(3)分推肋下缘:医者用一手拇指自剑处沿肋弓下缘向左下方推至章门穴,反复6-8遍,同时,另一手拇指自章门沿肋弓下缘向上方分推至棘突处。动作缓慢沉着,应有一定的渗透力,以局部皮肤透热为宜。

(4)揉摩腹部:医者以手掌按揉中上腹2-3分钟,接着用手掌以中脘穴为中心,做顺时针摩法3-5分钟,此后用双手多指分别同时沿腹部两侧胃经自上而下按压3-5遍。

(5)点按诸穴:医者用拇指依次按揉期门、章门、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太冲、内关、公孙(腹部两侧相应俞穴可同时按揉)各1-2分钟,上述手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拔罐疗法:

取穴:胃俞,脾俞,相应夹脊穴,内关,足三里。

操作:中型火爆拔置15分钟左右。

5.穴位注射:对兼血瘀者予丹参、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取穴双足三里、三阴交。

6.耳穴治疗

根据症候在针灸治疗学的指导下辨证选穴,主要有肝、脾、胃、肾、肠、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耳尖、耳背降压沟等,以王不留行按压贴穴。

(五)护理

1、饮食调护

(1)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2)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禁忌肥甘厚味;禁忌过食辛、酸及易产酸食物;禁忌易阻气机食物等;禁忌寒凉生冷食物等;禁忌坚硬的食物。

(3)选择细软易消化食物。

(4)针对不同证型制定饮食忌宜:如胃阴不足型可食用银耳、百合,忌辛辣、牛羊肉等;脾胃虚寒者宜食干姜、茴香、牛羊肉等,忌生冷、西瓜等寒凉之品。

2、心理调护

针对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文化的护理。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等,减少或防止胃炎的发生。告知病人情绪反应与胃肠病的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提高病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慢性胃炎;告诫病人重视不良行为的纠正。

3、健康教育

(1)去除诱因

去除诱因,如饥饱不调、烟酒及辛辣饮食刺激、过度劳累及精神抑郁、焦虑,滥用药物等。嘱患者生活、饮食要有规律, 劳逸要结合得当, 保证睡眠充足。

(2)出院指导

出院时,嘱患者避免使用致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非甾体类药物;出院后仍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寒冷和情志刺激,谨遵饮食宜忌。

四、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一) 评价标准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 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95%。

(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

(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

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2、证侯疗效评定标准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2)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

(3)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

(4)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

3、胃镜下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粘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为粘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轻2个级别以上。

(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轻1个级别;

(4)无效: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

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

(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粘膜病理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1、入院时(或第一次接诊患者时)的诊断与评价:入院1-7天内(或接诊时)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

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每周一次,主要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评价。

3、出院时(或治疗疗程结束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及“生存质量”的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选作胃镜及病理学评价。

五、中医临床诊治难题:

目前在诊治胃脘痛方面存在的医疗难点是:

1、诊治胃脘痛需要循证医学的支持,但目前较为混乱,而且何时联合西药治疗、西药干预的时机、抗焦虑抑郁治疗的人群及中医药手段等均有必要商榷。

2、慢性胃炎常常伴有HP感染,在漫长人生旅途中病情缠绵易反复,患者依从性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六、解决难点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1、是加强全国脾胃界同仁的中医药科研协作攻关,以进一步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我们将积极参加标准临床路径研究,使中医药多靶点取得疗效问题得到有力的证明。

2、是加强学习,并应取得我院脑病科医生的协作支持,针对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人群采用相应的抗焦虑——抑郁的治疗方法,以获取最佳疗效,缩短疗程。


相关文章

  •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
  •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一.定义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头痛为主症.多因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本 ...

  • 慢性胆囊炎 病程
  • 北京市昌平区华一医院病历续页 姓名: 刘秀英 性别: 女 年龄: 首次病程记录 2012-10-16 09:55 患者刘秀英,女性,56岁,主因 "间断性右上腹痛5年余."经门诊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quo ...

  • 胃脘痛不同证型的中医辩证施护
  • 胃脘痛不同证型的中医辩证施护 张 瑶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730020 [摘 要]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中医胃脘痛可见于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系统疾病.是一种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 ...

  •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勉县中医医院 外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目 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 ...

  • 名老中医王翘楚秘方--治疗失眠 2
  •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 王翘楚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2007BAI10B01-027) 王翘楚教授经验方 上海市中医医院 许红 目 录: 1. 柴胡龙牡 合欢汤 2. 落花安神合剂 3. 二白降压汤 ...

  •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 中医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目 录 一.咳 嗽 二.眩 晕 三.中 风 四.不 寐 五.胸 痹 六.肋 痛 七.胃 痛 八.水 肿 九.淋 证 十.消 渴 十一.腰 痛 十二.郁 证 十三.内伤发热 十四.痹 症 十五.汗证 十六.泄泻 ...

  • 萎缩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偏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以心下痞塞,胸膈胀满疼痛,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以下5型辨治,获得了满意疗效 ...

  • 实用疾病诊疗大全(新编赤脚医生手册)
  • 基本资料 实用疾病诊疗大全(新编赤脚医生手册)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出版年: 1998年06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装帧: ISAN: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目 录 第一章一般症状 第一节发热 第二节疼痛 第三节休克 第二章 ...

  • 内科学章节总结之支气管哮喘
  •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 (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在晚间或凌晨发作.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气道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