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从何而来

作文材料从何而来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感官,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可是教学作文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调动感官 活动激趣 读中悟写

作文材料从何而来

进入三年级后,提到教作文, 很多老师都会无奈地摇摇头。孩子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总是说:又写作文了,不知道该写什么呢?即使他们冥思苦想了半天,勉强写出了作文,也是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其实,这都是写作材料惹的祸。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搜寻习作的素材,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龄水平,应区别对待。如在针对刚学写作的中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指导他们写观察中的新发现一文时,我让他们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饲养小动物,并把他们喜欢的事物带到习作现场,教孩子观察。首先教会孩子们如何积极启动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表象,具体指导写作时要求学生再回味一下所看到的,

所听到的,所闻到的,所尝到的事物的特点。比如,孩子养了一只小金鱼,我就建议他们定时去看它怎么吃食、怎么游泳、怎么睡觉,什么天气情况下他们常常游到水面上来透气,即小动物的样子以及一些生活习性。又比如,让孩子去看初秋时木槿花的开花过程,看着那牵牛花在秋风中一朵一朵绽开,并随着时间的流逝,看着那花儿颜色由浅红变成绯红、深红,记下它的开花史,在记录中,相机指导孩子们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花儿,再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那是多么有趣的事。这样,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用笔记录,而且也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一种事物。那么他们的观察日记肯定生动!经过体验,孩子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写好就行了,这样既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又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习作能力就在不经意中得到了提高。

其次,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来观察,抓住事物的形态变化来写。无论哪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比如校园里的梧桐树在春、夏、秋、冬四季里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其树叶的明显变化。小动物在吃食、睡觉时的变化。写人物时,要注意写出人的神态变化,如小孩子怎么从哭闹到安静;比赛场上的运动员怎样充满自信、奋力拼搏;观众怎么从平静到紧张,到激动;在做游戏时,同伴的动作神态变化,由此可猜测他的心理活动„„

生活中处处都有习作的材料,老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自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是不会有意去观察生活,他们潜意识中也许会认为“天生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值得观察的啊?”再说,孩子在玩耍时可能高兴得天翻地覆,得意忘形,而“生活”过去之后,就不会再去想其中的情景、细节、道理来了。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外出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和朋友去放风筝、跳绳、和家长参加一

些社交活动„„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认识生活,留心周围的事物,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用文字表达出来。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符合实际。

二、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

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景,把观察生活的过程设计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类似于游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获得感悟,进而表达生活。 如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最实际的、最细微的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摄影、演课本剧、观看影视剧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组织学生参与, 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在高度有意注意的状态下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并逐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时, 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引导他们积极地去体验生活, 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 并分类进行积累。这样, 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作文便富有生活气息,充实而生动。

如在一次“网鱼”游戏活动的写作练习中,我让孩子们做完游戏后就开始写,结果,我发现他们写得很空洞。于是,我就再次让其中的二十个孩子们做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 我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游戏时同学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其他小观众的表情是怎样的,并体会此时自己的心情的变化,再用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我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用准确的词语, 按顺序写下来。这次,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 把整个过程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这样通过创设情景, 激发情趣, 使学生的写作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三.在阅读中让学生领悟一些写作方法。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要随时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 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这样既给了学生习作的平台, 又能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 让学生仿写小鹿在小溪边散步的这个拟人句,并告诉学生,要用具体可感的语言让别人读了之后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那你的作文就成功了。再如,学了《掌声》一文,学生体会到了英子在掌声前后不同的变化,老师在阅读教学之后,不失时机地问: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语言写出英子这种变化的?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可从中受到启迪:要有具体可感的事例来体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这样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也积累了许多很好的材料,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为学生架起一座从积累到运用的习作之桥。


相关文章

  • (2)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异同(主讲:曾良策)
  •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异同 (主讲:曾良策) [按] 今天晚上给高三"培优班"学生讲<"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入格与升格--走出"新材料作文"的雾霾>,先讲了一下&q ...

  •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
  •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 2015年的高考语文受到的社会关注超乎过往.自2014年9月<国务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颁布以来,考试内容改革大幅度推进:辽宁.山东.江西等进入分省命题调整,使用全国统一 ...

  • 作文辅导:2014年高考河北省作文阅卷评析
  • 作文辅导:2014年高考河北省作文阅卷评析 高考作文 2014-01-12 0923 2014年高考河北省作文阅卷评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 ...

  • 谈高考作文
  • 谈高考作文 作为分值最高.灵活性最强的大题,高考作文似乎天然具有舆论效应,但更深层的看点,或许还在于它被视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正因此,不少学者呼吁,要基于现实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而不是简单地做价值判断,因为高 ...

  • 2012高考作文题及点评
  • 百姓点评2012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大纲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 ...

  • 全国作文题
  • [广东高考作文题] 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 ...

  • 谈中考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 进入初中,语文的学科地位更加重要,在总分 150 分的语文试卷中,作文就占了 55 分,因此有人说作文占据着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也有人说"得作文者得中考",可见作文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年中考 ...

  • 关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 关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高考作文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后)材料作文.不管是写哪一种形式的作文,都需要审题.准确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这里主要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最开始的材料作文是命题人只给一 ...

  • 作文布局系列之作文审题--莫畏浮云遮望眼
  • 作文布局系列之作文审题--莫畏浮云遮 望眼 年年谈审题,年年有离题,这说明我们许多学生的审题能力并没有真正形成.道理我们都懂,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不正确,整个作文就失败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作文考试中, ...

  • 话题作文突破方法
  • 话题作文突破方法 十字中学 白丽芬 教学目标:1.学习什么是话题作文. 2.话题作文的特点. 3.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 4.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教学重点: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教学难点:话题作文训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