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四分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分册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1.国家生产的根源:生产力;国家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

2.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

3.《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文化的第1手文献.

4.《汉穆拉比法典》的价值与地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1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1手文献.

5.《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汉穆拉比法典》的目的:管理国家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 苏美尔人建立城市国家

公元前18世纪中叶 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公元前1792年 汉穆拉比继位古巴比伦国王

第2课:古代埃及: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

1.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尼罗河与两河流域一样,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发祥地。

6.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7. 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1.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动荡和紧张 埃及文明:稳定而安宁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3.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4.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5.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文字复杂难懂。

6.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公元639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

第3课:古代印度:

公元前14世纪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6世纪 吠陀时代

公元前6世纪 佛教产生

公元前3世纪 佛教开始外传

1.种姓制度:祭司阶层——婆罗门,世俗统治者——刹地利,雅利安自由民——吠舍,被征服的土著——首陀罗

1. 约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征服土著部落。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雅利安人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

3. 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4. 公元6世纪,政局动荡,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相传佛教创始人为悉达多。

5. 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内容主要是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1.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的梵书,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因此约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

3.佛教的创立和发展: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早期佛教提倡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2.玛雅文化: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

第六课:

1.希腊城邦制度形成,发展和作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200多个)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它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2.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目的在于打破血缘门第、重新调整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3.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为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 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4.雅典民主政治评价: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部(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局限性: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5.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公元前508年:里斯提尼改革

第七课: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希腊古典时代

史诗体裁特征: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1.荷马史诗:穿插了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内容,同时也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2.列举世界历史上四大文学名著:《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

4.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5.希罗多德《历史》;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 希罗多德有“史学之父”的美誉.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一座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建筑,也是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哲学”一词就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好知识之学”。

第八课:前8世纪中叶~~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

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

罗马共和国概括: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帝国的建立及扩张: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经济上的繁荣和发展,文化的昌盛和发达,城市的涌现和繁荣,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标志。

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4.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标志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也是欧洲古代史终结的标志,也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结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9。罗马法体系: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勒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

什么是罗马法:它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十二铜表法”的评价:1“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结实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规范了社会生活。成为罗马发体系的渊源。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民法”: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包括罗马大法官发布的有关告示和审判案例、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各项决议,执政官发布的各种行政命令等。

公民法特点: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

什么是“万民法”: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

万民法特点:这些法令和决议经过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

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公元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律大全《民法大全》

10。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公元6世纪前后,阿拉伯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处于国家形成前夜,伊斯兰教产.

穆罕穆德创立了一神教--伊斯兰教。“伊斯兰”一词愿意为“皈服”

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统一国家初具形态。阿拉伯帝国到8世纪中叶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额封建军事大帝国。

9世纪中叶以后,阿拔斯王朝由盛转衰。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悉达多,经典:《大藏经》

基督教:产生与亚洲,产生时间:公元1世纪,创始人:耶稣,经典:《圣经》特点:上帝是唯一的神。

伊斯兰教:产生时间:公元6世纪前后,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古兰经》,特点;一神教。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1 、时间:公元前 1 万年前 —3000 年前

2 、地域:中原地区

3 、工具:新石器到青铜器

4 、经济类型:农耕社会

5 、文明诞生的三个标志:文字、金属工具、国家

6 、夏商王朝

夏:第一个王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商:青铜器、甲骨文

青铜器

• 1 、用途:礼器

• 2 、功能:沟通天地与支持政治权力

甲骨文

• 1 、文字:比较成熟的古文字

• 2 、地位:记载了商朝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状况,是探求商史的一手资料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1 、周的建立

周 {---- 西周:周公元前 1046 ,定都镐

{---- 东周:公元前 770 ,定都洛邑 ------{ 春秋 }

- ---- { 战国 }

2 、政治制度:封邦建国

对应的文化形式:礼乐文化

3 、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

4 、秦大一统制度建设

5 、秦末农民起义

社会变革

技术: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出现

经济变革体制:井田制的破环,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出现

社会变革社会分工: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变革:政治权力从周天子手中下移,列国纷争迫使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 改革目标:富国强兵

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手段:先后变法

百家争鸣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 礼 ” 、 “ 仁 ” , “ 仁者爱人 ” 、 “ 克己复礼 ” 孟子 仁政, “ 民贵君轻 ”

荀子 重新解释 “ 礼 ” ,熔礼、法于一炉

法家 韩非、李斯 “ 法治 ” 、君主集权,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道家 老子 “ 无为而治 ” 、 “ 小国寡民 ” ;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秦大一统制度的建设

1 、政治制度

专制君主制:一切大权归于皇帝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垂直管理的政治体系

地方:郡县制

2. 巩固措施: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发展交通、修筑

长城、开边移民、焚书坑儒

秦末农民起义

• 1 、原因:秦的暴政

• 2 、影响:促使秦的灭亡

• 3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 4 、特点:不是有组织有准备的

• 5 、楚汉之争:性质是两个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不属于农民起义。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一、西汉

1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汉承秦制

2 、汉武帝时代

政治:加强皇帝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颁布

“ 推恩令 ” ,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农业发达

对外关系:三次对匈奴战争,解除匈奴对北边的威胁

疆域:西域、河西四郡和其他管理机构

二、东汉

1. 光武中兴: 1 、东汉的建立

2 、内容:简政安民

3 、积极性:全国出现繁荣安定的景象

局限性:原先的社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 东汉衰败的三大因素:豪强地主、宦官、外戚

三、三国时期

政治上:

三国鼎立: 1 、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

2 、三国鼎立的初步形成赤壁之战

3 、三国鼎立的最终形成三国政权的建立

经济上:南方开始得到开发

四、南北朝

民族融合:

1 、背景:自下而上的经济文化互动

自上而下政治手段推行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

作用

3 、融合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夏商(公元前 1600 )周(公元前 1046 )

秦(公元前 221 )东周(公元前 770 )

汉(公元前 202 年)东汉(公元 25 年)

隋(公元 589 )南北朝三国:魏蜀吴

唐(公元 618 )

第三分册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文官体制原因: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内容:1)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2)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3)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

4)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5)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6)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

1)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2)宋太祖时,增设“殿试”;

3)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创设“弥封”、“誉录”等制度规则。

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宋初进士考试,承唐代,主要以诗赋取人。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增加策论考试。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

辽与北宋的和战:

1)为夺回燕云地区,宋太宗两次北上攻辽,均告失败;

2)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辽间的战争状态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043年,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形成了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靖康之变:1127年,攻入宋都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

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登基,为宋高宗,定都临安,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岳飞抗金和绍兴和议:南宋初年,岳飞郾城会战,大获全胜。次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形成了宋金长期对峙的局面。

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

1)定义: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都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

2)特点:由官府管理、控制;

3)各国主要交易物品:宋朝主要输出茶叶、瓷器、丝织品等,辽、西夏和金主要输入马、皮革、药材和盐等;

4)影响: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促进了民族融合。

大蒙古帝国的建立者:1206年,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年号,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南宋灭亡的时间:1279年,元军在 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南宋时期。

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1)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2)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经济作物的种植很普遍;

4)桑蚕业的中心也由北方移到南方;

5)官府在杭州、苏州、成都等地都设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了“机户”;

6)南宋末年,海南岛已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7)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

1)背景: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中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2)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

3)表现: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贸易的“番市”。

4)大宗贸易商品:香料、丝织品和瓷器。

5)路线: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

6)影响:不仅是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

毕升创制泥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个世纪。

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由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火药武器的发明: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到宋代,设有专门的作坊,制作各种火药武器——火器。南宋时创制“突火枪”,宋元年间发明“火铳”。

火药武器使用的影响:

1)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

2)13世纪,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保存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记载了许多平民百姓在科技上的创造,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创制“十二气历”;发现华北平原系河流冲积泥土而成;最早使用“石油”一词。

第22课 元朝的统一

元世祖采取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从适应农耕地区的特点考虑,对蒙古旧制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革,采纳汉法,提倡文治,实行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

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1)取法汉族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央政府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

2)地方行政创置行省制度,派遣官员管辖;

3)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

4)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南京),是为明太祖,同年,被上攻灭元朝。

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中央: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2)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3)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地方:

1)对地方实行更为严密的控制;

2)建立特务机构,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特务机构合称“厂卫”。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

1)皇帝多不亲理朝政,造成宦官专权的局面;2)宦官与内阁彼此倾轧,形成激烈的党争;

3)政治日益败坏,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无法挽回江河日下的局势;

4)明王朝因财政危机在民间大肆搜刮,激起多次民变,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后金对明朝的威胁: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满清多次打败明军,不时南下奔袭,觊觎中原地区。

明朝灭亡的时间: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第25课 康乾盛世(上)

军机处的设立:

背景: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制度,设置内阁,但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皇权因此受到一定制约。

措施:

1)康熙帝时,为加强皇权,设立南书房,实际作用有限;

2)雍正帝时,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固定为常设的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

3)乾隆帝时,为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至此,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康熙时,两次雅克萨之战给沙俄沉重打击,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2)康、雍、乾三朝多次遣军征讨蒙古准噶尔部,终于平定叛乱;

3)乾隆帝出兵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统一了天山南北,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当地的军务与民政;

4)雍正时派驻藏大臣;乾隆时,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全藏所有僧俗事务都由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互相商定,实行金瓶掣签制,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转世。

5)康熙中期,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社会经济的繁荣:

1)农业:高产作物番薯、玉米引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商品化农产品;

2)手工业:湖州丝、松江布行销海外;普遍开设大小手工业作坊;

3)商业:长江沿岸出现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汉口为“船码头”,镇江为“银码头”,无锡为“布码头”;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由官府控制和垄断,不以获利为目的,加强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 民间海外贸易的出、入港口:月港是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输入和输出的主要商品:

1)输入:香料之类的奢侈品;

2)输出: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

清朝逐渐走上闭关道路的原因:

1)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2)欧洲社会正发生巨大变化,统治者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表现:

1)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2)康熙晚年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

4)清朝中期,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

1)耶稣会士在传播基督教神学的同时,也带来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

2)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3)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系统介绍了西方算数的笔算法;

4)利玛窦曾绘制多种世界地图,最著名的是《坤舆万国全图》;

5)水利技术专著《泰西水法》;

6)徐光启、李之藻编写《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

作用: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2课

1.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经济;全民通用的语言;统一的文化认同。

2.英、法是何时形成民族国家的? 15 世纪末

3.15 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 君主专制。造成这一转变的根 源是什么?它对英、法两国有什么影响?

根源: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封建贵 族依靠王权维持地位; 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路; 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 希望王权改善生活。 )

影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3课

1.15、16 世纪之交西欧国家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经济根源:15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

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西欧人到地方去实现自己的黄金梦; 《 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使传统的东西方商路遭到破坏。

2.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具备了哪些条件? 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条件

3.请完成下列表格 支持国家 葡萄牙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 航海家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哥伦布 发现好望角 开通了欧亚航路 第一次环球航行 开辟了欧美航路 开辟的航路

4.关于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给亚、非、拉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也有人认为,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的看法?你的意见如何? 认为是灾难的根据是: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葡、西等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亚、非、 拉地区相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到了欧洲国家的残酷掠夺。 ※认为是进步的根据是: ①全球的贸易范围空前 扩大,商品激增,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③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客观上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你的意见:应进行全面的认识,既应肯定其积极影响,又应对其掠夺财富,殖民侵略的行 为进行谴责。 第4课 1.著名的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涌现了哪些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意大利 但丁、 米开朗琪罗 、 达芬奇 、马基雅弗利等。


相关文章

  •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 第5课 英国革命 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B) a.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A) 1640年召开的&q ...

  •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1
  • 第一至第六分册课本知识宏观架构 分散的.多元无关的区域文明(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古代东方.古代黑非洲.古代 美洲.古代欧洲.古代伊斯兰世界) 中世纪:古代向近代社会转型(多元相关文明的转折点) 现代世界:(现代化.全球化,世界各国相互 ...

  • 高中历史第七册整理
  • (一)中国历史专题(第七册) 一.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儒家学说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以重振礼乐制度为己仁,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士兼采阴 ...

  • 山西省太原市高中数学竞赛解题策略-几何分册第21章共边比例定理共角比例定理
  • 第21章 共边比例定理 共角比例定理 共边比例定理若两个共边AB的三角形△PAB,△QAB的对应顶点P,Q所在直线与AB交于M,则S△PABPM① =. S△QABQM 证法1由同底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式,有S△PAM= PMPM S△QAM, ...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写作背景 1843年10月,马克思迁居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1844年春,马克思在巴黎读了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剖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

  • 有限阅读阅读无限_以_孔子_的教学设计为例_戴加平
  • 2011年第09期No .09,2011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总第622期Sum No.622 有限阅读阅读无限 ---以<孔子>的教学设计为例 戴加平 (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关键词 ...

  • 建筑工程竣工资料(封面)(2)
  • 西北化工研究院西安研发中心实验楼及附跨 装饰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第一册 技术管理资料 工程名称: 西北化工研究院西安研发中心实验楼及附跨装饰工程 建设单位: 西北化工研究院 施工单位: 西安建苑建筑饰业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王峰 项目技术 ...

  • 国外中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特点评析及启示
  • 视 野·海外速递· 国外中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特点评析及启示 陈 凯1, 2* (1.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2.南京晓庄学院儿童研究所,江苏南京 211171) 摘要:在国外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

  • 中学特级教师述职报告
  • 中学特级教师述职报告是一篇关于“中学特级教师 述职报告”的文章。本文由范文网精心收集整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自从xxxx年x月转为特级教师以来,我能做到行政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并重,行政工作为主, ...

  • 中学高级教师的述职报告
  • 中学高级教师的述职报告 1、思想表现-忠于党,忠于教育事业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参加工作以来,热爱教育事业,恪守师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教为乐,多年如一日,始终勤奋工作于教育教学第一线。能坚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