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索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奠基的过渡时期,奠定了中国现代化政治基础,确立了以工业化为主的现代化战略,进行了效仿苏联模式的初步探索。这些探索和实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共产党 过渡时期 现代化 三大改造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潮流,也是中国人民的长期追求。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无数先进分子、仁人志士,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现代化中国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奠基的过渡时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目标,包括这样几方面内涵:第一,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既指人类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也指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第二,现代化是多元的、全方位的,不仅是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由传统到现代的深刻变革;第三,现代化是落后国家迅速赶超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来看,现代化的类型分为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两种。与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早发内生型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属于后发外生型。中国的现代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这其中经历了从早期的“中体西用”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到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最终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过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的现代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始发展。当然,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不是我国独创的。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思想作为指导,结合我国时代特征和实际国情逐步探索和实践,经过许多的挫折和成功才逐渐形成了我国当今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其中有继承和借鉴,也有创新和发展。

  过渡时期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索和实践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过渡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探索和实践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政治基础。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地位,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第二个历史任务的相继展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建国后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的国家制度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任务,它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确立了制度和法律保障,使中国的现代化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第二,确立以工业化为主的现代化战略。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就认识到了中国落后和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新式工业,没有实现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工业化重要性的认识。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指出,土地革命使国家获得了工业化的基本条件。为筹划国家工业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毛泽东就指导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953年底,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提出:“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关系比作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互为前提、同时并举。由此,以工业为主导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拉开了序幕。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期,由于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使得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实践上出现了失误和偏差。工业化任务没能完成,三大改造工作也是在过急过粗的方式下完成的,至此党开始陷入了长期的“左”倾错误之中。

  第三,效仿苏联模式的初步探索。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基本是效仿苏联模式下进行的。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苏联模式使苏联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化,并成为跃居世界前列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对自身经验和经济实力不足的认知,选择了效仿苏联模式以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国民党的搜刮,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同时,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和破坏政策。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从而安定民心和稳固国家政权,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苏联的直接经验解决中国燃眉之急。效仿苏联模式对中国当时经济恢复和现代化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提供了“国家组织形式、面向城市的发展战略、现代的军事技术和各种各样特定领域的政策和方法。”②经过“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在工农业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初步改变了我国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局面。”③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展开,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开始逐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历史启示

  过渡时期的现代化探索有其积极宝贵的经验,也有偏差和失误,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

  第一,坚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同时借鉴国际宝贵经验。对我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并最终实现的前提和关键。不照抄照搬别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创造和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其关键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当然,不照搬别国模式,并不是说不可以借鉴别国的优秀成果和宝贵经验。借鉴别国的优秀成果和宝贵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是符合我国发展国情,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我们都可以学习和利用。用扬弃的观点来看世界,取精华去糟粕,国内国际相结合,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考虑协调各种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已由革命转向建设,搞技术革命,大力发展生产力,向自然界开战,以期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强国,在经济上赶上和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此,毛泽东撰写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提出发展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加快发展生产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具有非常宝贵的理论价值,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奏,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第三,坚持在稳定中有序发展,有步骤、分阶段的推进。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明确概括为“一穷二白”,这种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④因此,毛泽东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想为“两步走”:第一步,用15年时间,在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同时, 初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打下一个基础;第二步,再用50年到75年的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设想,为邓小平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三步走”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过渡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时期,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政治基础的奠定、以工业化为主的现代化战略的确立和效仿苏联模式的初步探索,既有积极宝贵的经验,也有偏差和失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16页。

  ②[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65页。

  ③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03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781页。


相关文章

  •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 ...

  • 中国近代史发展时期
  • 一.宏观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上好一节历史课,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够构建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脉络,这才能够做到历史教学的高屋建令区.水到渠成,纲举目张,有的放矢.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地以课论课从而缺失课堂教学灵魂 ...

  • 国内外关于十月革命研究综述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多年来始终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内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学术界出现了很多否定十月革命历史意义和发展道路的作品,而且俄罗斯总统于19 ...

  • 现代化历史观资料
  • 现代化是指资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中,经济落后国家经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现代化实质上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是自然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现代化主要是一 ...

  •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1. 黄 芳<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原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年第6期 2. 崔桂田 <马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 感受祖国变化调查报告
  • 感受祖国变化调查报告 八十一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路披荆斩棘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当家做主的日子!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十二五时期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向世 ...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30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 ...

  • 新中国前30年党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 1979-1989:小康目标的提出和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 新中国前30年党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2009年12月07日10:3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中国前30年党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

  •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答案
  • 导论 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 (1)基本特点:①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三个主要部分之间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