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新常态

  2014年11月,北京AEPC首脑会议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大国外交的魅力。   中国在11月份完成了一系列密集外交活动,包括主持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举行中美元首峰会、出席G20峰会以及对南太平洋国家展开访问;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签订自贸协议……   中国民众对中国外交政策高度赞扬。世界也已经在重新认识一个全新的中国。   最近一年来,国家领导人足迹遍及世界,在外交政策保持中国既往方针的同时,中国外交越来越积极主动,表现出若干“新常态”的特点。   中国外交总体目标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在参观后发表的讲话中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013年10月下旬,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未来5-10年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指导原则: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4年11月下旬,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这是中国外交工作的总体目标。   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走和平发展之路。但是对于和平发展道路通向何方,终点在哪里?中国一直没有明确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断的提出实际上指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和平发展道路的终极目标。这就给国际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外交信号,凡是愿意与我们共同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就是我们的朋友;凡是极力阻挠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就是我们的敌人。   “大国外交”新基调   大国外交一直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此前的大国外交和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区别在哪里呢?   习近平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维,主要是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判断。以前我们坚持“韬光养晦”是因为“你强我弱”,我们需要保持低调以便发展自己。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总量大概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与西方主导性力量的差距更是十分显著,因此在对外行为上基本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加以适应和调整。以“韬光养晦”领头的十六字外交方针逐渐成为中国当时外交政策的原则性表述。现在的中国今非昔比,已经不具备像以前那样坚持“韬光养晦”的主客观条件了。东方睡狮已经醒来了。因此,中国自身的变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都要求我们调整外交工作的主基调,以一种积极有为的全新姿态处理国际问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基调的提出,有利于中国在处理涉我利益问题时公开坚持底线思维。以前中国在处理主权领土争端等涉我利益问题时当然有底线,但那时我们不提倡底线思维,以免给外界留下中国外交强硬的印象,以免与“韬光养晦”原则发生冲突。过去很长时间内,按照国际国内大多数外交观察家的眼光来看,中国主要致力国内经济建设,外交能力有限,最主要的外交目标是尽快融入国际环境,总限于“搁置争议”、“韬光养晦”,应对的政策措施层次不多,内容不丰富,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不明显。今后,无论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还是弘扬新型义利观;无论是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处理,还是维护与改革国际体系,中国都将以一种全新的大国姿态出现在国际场合,维护我们的利益,发出我们的声音,提出我们的倡议,落实我们的政策,帮助我们的朋友。近两年来,新一届中央政府在处理南海、东海等海洋争端时,坚持底线思维不动摇,同时创新性地运用“后发制人”战略,既有效维护了中国的主权权益,也有力保持了地区局势的稳定。   周边外交新亮点   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对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中国抱有某种期待。国内是希望能够更有力地捍卫自身利益,国际上则希望中国扮演某种负责任的角色,使用好迅猛增长的力量。可以说,在中国外交究竟应该变得更强硬还是更具魅力之间,国内外的心理差距是很大的。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彼此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不同,这恐怕是未来中国外交的另一个新形势。比如,在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等问题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批评日趋激烈,不仅难以理解中国关于“核心利益”的相关表述,还难以确认中国是否打算在国际法、国际规则和规范内解决与邻国的争端。   因此,新一届政府把周边外交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2013年10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会议。随着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形势和条件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内容和新趋势,表现在:一是今年以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外交足迹遍布欧洲、拉美和周边邻国,稳定周边外交环境成为重中之重,对欧对韩的访问成为今年外交亮点;二是中国努力谋划外交新棋局,举办亚信峰会、提出“亚洲安全观”和“一带一路”思路、牵头组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三是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中国的态度较以前明显不同并大有区别,“该打就打,该谈就谈”给世人的印象是有分寸地敢于碰硬,不仅更加强劲,而且积极主动,表达着一种自信;四是中国去年以来外交战略似乎已从“等距外交”转变为赏罚分明的“不等距外交”,既有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样的“棒子”,也有“一路一带”这样的果子,更提出了“欢迎搭中国快车便车”的理念。   习近平又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如果把周边外交理解为大周边的概念,中国努力推动融合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通过互惠互利,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周边国家的“魅力攻势”。中国提出这些合作构想,一方面是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中国的外交影响力。   中国正在调整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角色。中国逐渐由国际规则的“学习者”转变为国际规则的“倡议者”或“制定者”。长期以来中国通过学习国际规则来融入国际社会。最近以来,中国越来越注重在国际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积极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议程设置能力。中国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合作,在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议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利用主办若干多边国际论坛的机会,提出符合自己理念的新方案和新倡议。中国正在维护和延续“重要战略机遇期”,并用多角度、立体化、全格局的方式,表达着中国声音、思维和力量,为构建一个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中美关系新突破   2013年6月,中美元首在美国加州举行史无前例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习近平主席就两国探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提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十四字箴言。尽管美方在相互尊重这一点上与中方还有较大的距离,比如美方不能尊重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尊重我国在涉疆、涉藏和人权问题上的立场,不能承诺不向台湾出售武器等等,但双方在防止对抗和冲突,致力于合作共赢等方面还是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在安全领域,双方正在探索一种旨在防止意外冲突的消极安全合作架构。这一努力的最新成果是在2014年11月的“习奥会”上,两国元首宣布中美两军已就“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中国国防部新闻局表示,这两个互信机制是两国元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两军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化保障,也是加强对彼此战略意图了解、增强战略互信和管控危机、预防风险的重要措施。中国外交进入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时期,相反,新常态是指改革不断深化、理念不断更新、战略不断升级的积极有为时期,因此把握好、利用好这一新常态对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有效缩短与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在常态中把握新变化   中国外交“新常态”值得关注,但我们不应割裂历史地看待中国外交的新变化。在推出新举措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力图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正如中国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所强调的,我们需要全面看待中国外交的延续与变迁。中国外交“新常态”有其新意的方面,但在基本目标和战略设计上仍体现了连续性和继承性。   中国的外交工作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而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当前中国的内政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实行改革开放,这个大方向没有变化。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国际环境。评估中国最近的外交活动,经贸议题占据很大比重。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签订自贸协议,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同时,反腐工作成为习近平主政以来的重要内政议题,这也体现在了外交工作当中。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到G20峰会,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反腐合作,凸显中国打击腐败的决心。   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没有变化。一个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必然引起现有大国和周边国家的不安。历史上一些大国选择扩张型道路,给国际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中国领导人多年来一直强调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习近平继承了这个战略思路,他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展开积极的周边外交,其根本目的是要探索一条新的大国成长之路,避免国际政治的历史悲剧重演。从中国官方主流论述来看,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没有发生变化。   中国外交新常态是因国际环境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有利于更好地处置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相关文章

  • 政治新常态
  • 一."新常态"的政治新特征 一是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征. 二是形成了依法治国法治化的新特征. 三是形成了深入反腐败斗争的新特征. 四是形成了干部人事提拔任用工作的新特征. 五是形成了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特征. 六是形成了 ...

  • 2015年高考模拟命题比赛高三政治试卷24
  • 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政治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近 ...

  • 毛概重点+(1)
  • 1. 全面深化改革原因和总目标 原因: 面对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抓住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①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② 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 ...

  • 我们玩的不是国际象棋
  • 013-09-16 14:32:22|  分类: 情系中华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据日本媒体报道,我军两架轰-6轰炸机飞经冲绳主岛和宫古岛周边公海上空,在东海和太平洋往返飞行,此后飞回中国大陆方向. 该空域并非日本领空.日本航空 ...

  • 求是:奋力推进"四个全面"
  •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治党治军的重要讲话,为了全面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求是杂志第一期发表了总编辑李捷同志的开篇文章--<奋力推进"四个全面" ...

  • 形势与政策论文_范文
  • 形势与政策 摘要:2010年,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世界经济正在温和复苏.2010年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以来,我国外交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有力推动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

  • 大国战略关系视角下的中国与非洲
  • [摘要]决定大国在非洲关系走势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演化的因素,除了各国政府的主观意愿.战略策略和实际举措之外,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仍将是一国的综合实力.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国在非洲的实力对比仍将维系"西强我弱"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的周边形势
  •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的周边形势 周遍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 ...

  • 2015中国两会热点前瞻: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落地生根
  •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许晓青 李志晖 李云路)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两会将于3月初召开.一系列热点议题备受瞩目. 中国经济运行如何保持在合理区间?"新常态"被预测为最有可能在两会上被频繁提及的新概念之一.一年前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