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教育法学专业教育理融合实践论文

高校通识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理论探讨与融合实践

摘 要: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纷争由来已久,从二者的关系路径来看,经过了“融合-分立-整合”的过程。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通识教育不能完全排斥专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专业教育也需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依托。在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探索一种通识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处理好通才与专才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现代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工具理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168-02

在功利主义的主导下,高校以专业教育为主,过度的职业化要求使“工具理性”充斥着校园。19世纪以来通识教育理念日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识教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然而,如何进行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特别是如何协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立统一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提供广泛的、非功利性的、非专业性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它旨在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人格的公民,它与专业教育相对应、与专业教育一起共同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1]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

反映的是“全人”理念。而专业教育是功利性的、狭窄的,反映的是“半人”的理念。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先后出现了“融合-分裂-对立-整合”的动态关系。打破二者之间的隔阂,将二者有机结合,培养知识基础深厚、专业技能强、博学多识、具备远大眼光、博雅精神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健全公民,是各个国家高校教育改革所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二者的对立关系

“专业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是为学生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做准备的教育。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专业机构,按照职业化和社会分工的要求,对学生实施专业教育既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随着社会分工和学科发展日益精细化,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的精力和阅历也决定了人不可能成为绝对的“通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专业教育越来越呈现出职业化的特点,“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少的师生沟通,过强的共性制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症结,从根本上暴露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而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可以拓宽基础,沟通文理,陶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使学生通过学术的熏陶,养成高尚的德行和科学精神,具备理性的力量。从二者的关系来看,一个为“博大”一个为“精深”;一个是“通”一个是“专”;一个是“育人”,一个是“制器”,这看似水火不容的两种教育模式能否从分裂走向融合呢?

(二)二者的统一关系

专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通识理念的渗透,要真正实现对一个专业的全面掌握,不仅需要知识背景的积累,更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的提高。知识基础越宽厚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专业的分化是人类清晰认识客观世界的需要,但分化后的认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完善的认识。通识教育理念便承载着这一神圣的使命。

实施通识教育,并不是完全排斥专业教育,它需要依托专业教育才能达到其目标。在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今天,高校能够带给学生的只能是一定专业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同时,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渗透通识教育理念,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可以防止单纯灌输知识或训练技能的局限和弊端。综上,我国应建立一种集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促使二者相互融合的模式,

二、法学专业通识教育的实现模式

(一)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是否应该施行通识教育

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是否该实行通识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2001年9月《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战略研究》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现代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形成共识:现代法律人才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职业需要的、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法律人才。如何将法学专

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是目前法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一技之长。我国曾于1998年将原来的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一个法学专业,以适应教育部关于“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然而,近年来,有些院校为适用职业化的需要,在法学专业基础上增加了专业方向(如经济法、律师实务、法律文秘方向等)。将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仅局限于法律职业上。法学教育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它专注社会现实,以追求自由、平等、正义等人之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为使命,因此研习法学者不但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要真正参透法律的精髓,就需要对社会生活有真正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法学教育更为倚重通识教育[2]。

(二)通识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整合模式

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美国的法学教育属于本科后教育,其j.d学程以提供三年美国基础法学教育为目的,申请者必须具有学士以上的学位,原则上不具有法律背景。日本的做法是大学法律教育侧重于通才教育,专才教育由司法研修所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澳大利亚的做法是大学法律教育实行双学位,在修习法律专业的同时,学习另外一门本科学位。如:商学/法学、人文学/法学、科学/法学、经济学/法学等[3]。澳大利亚的模式对于我国法学教育改革颇具启发意义。

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过程中,如何使二者有机融合?有两种模式:第一,渗透模式,即只开设某一类课程,在每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之

中向另一类课程渗透。如在讲授法理学课程时掺入方法论内容,或在讲授诉讼法时掺入职业应用的内容。第二,板块模式,即同时开设两类课程,学生获得以通识教育为经、专业教育为纬的网络状结构的知识[4]。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性模式,一方面在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加大通识课程的比例;另一方面,在开设专业课程时渗透通识理念。在表1中,以法学相关课程为例,探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实践。

表1 法学专业相关课程与通识教育融合的内容

三、通识教育基础上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法学专业而言尤为重要。如前所述,法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其中一种模式为板块模式,这就需要构建能够整合两类课程的体系。

国外对于通识课程体系的设定各有不同。例如:哈佛大学建立由8个板块课程组成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它们分别是:(1)美学的和阐释的理解;(2)文化和信仰;(3)实证的和数学的推理;(4)道德推理;(5)生命系统科学;(6)宇宙物理科学;(7)全球社会;

(8)全球环境中的美国[5]。斯坦福大学要求在9个方面修习11门科目:(1)文化、理念与价值;(2)世界文化;(3)美国文化;

(4)数学;(5)自然科学;(6)技术与应用科学;(7)文学与艺术;(8)哲学、社会与宗教思想;(9)社会与行为科学[6]。

法学专业通识课程应力求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方面均衡兼顾。这就需要在设置法学专业课程时,将专业课与通识课

程有机统一起来。法学专业所涉及的通识类课程可分为通识类必修与通识类选修两类,本文建议对法学专业通识类课程体系作如下设置。

1.法学专业通识类必修课中开设外语、计算机、体育、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

2.法学专业通识类选修课可以设置五个板块:(1)文学与历史,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近代史、世界通史、外国法制史、西文法律思想史、法学流派与思潮;(2)哲学、社会与伦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律逻辑学、伦理学、人类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刑事侦查学、证据学、会计学、美学、公共政策学、社会调查方法;(3)语言文学与艺术,包括演讲与口才、法庭辩论技巧、法律语言学、专业英语、艺术欣赏;(4)数学与自然科学,包括生命科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5)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包括:动物学、海洋学、遗传学、环境概论等。可以要求学生毕业时能修满16个学分的通选课,且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学分。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相互排斥,水火不容,二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发挥着培养健全人才的作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将二者联系起来,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理念,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发展专业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999.

[2]吴明霞,顾玉彬.再论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j].法制与社会.2009,(4)(上):334.

[3]滕丽.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探索[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93.

[4]李惠.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0,(1):82.

[5]牛畅.2007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7,(10).

[6]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姚 丽)


相关文章

  •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法学 2 法学研究 3 法学 4 法学评论 2. 中外法学 3. 现代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法律科学 6. 法学家 7. 政法论坛 8. 人民检察 9. 河北法学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政治与法律 ...

  • 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一点思考晋入勤
  • 关于论文写作的一点思考 晋入勤 [摘 要] "教学是基础,科研上水平"这句话已然在大学校园内广为流传,而科研主要是通过学术论文体现出来的,可见,加强学术论文的写作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流 ...

  • 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
  • 附件: 郑州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4 所在单位校长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公民教育研究中心 教务处教务处教务处教育学院文学院商学院历史学院信息管理系外语学院外语学院 项目名称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办学指导 ...

  • 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提高.doc00
  • 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 与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胡良荣 内容提要:当前,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偏低,其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认知能 力较弱,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求知欲不强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创 ...

  • 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该怎样区分?
  • 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该怎样区分? 很多同学经常把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混淆,尤其是当法律硕士(法学)于2009年开办以后.实际上,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里凯程教育李老师为大家详解一下两者的区别,以此来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自己想要选 ...

  • 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以学科融合打造应用型专业_宋万杰
  • [职业教育] Occupation Education 7下 2015年 第21期(总第503期) 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以学科融合打造应用型专业 宋万杰1 赵爱平2 李 芳1 (1.石家庄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2.石家 ...

  • 国家级刊物名录111
  • 2008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期刊目录 教育学(37种) 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电化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比较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与经济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研究与 ...

  • 2014 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地图研究报告
  • 201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 转载学术地图研究报告 2015年3月31日 引言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系列年度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转载排名数据的深入分析,探讨当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学术机构布局.学术 ...

  • 中国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滞后的原因及对策选择
  • 2001年,中国"入世"成功,世界跨国公司500强纷纷进入中国,中国连续24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抓住后危机的机遇,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