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曼猜想证明

黎曼猜想证明

李联忠

(营山中学 四川营山 637700)

摘要:黎曼ζ函数非平凡零点的实数部份是½ ,1901年瑞典数学家Helge von Koch证

x

明了黎曼猜想与强条件的素数定理(x)

x

ln

2

dtx

O(xlnx)等价 ,本文通过证明

(x)

ln

2

dtx

O(xlnx)是正确的,间接证明黎曼猜想。

关键词:数论;素数;黎曼猜想

中图分类号:01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黎曼猜想:黎曼ζ函数非平凡零点的实数部份是½ ,1901年瑞典数学家Helge von Koch

x

证明了黎曼猜想与强条件的素数定理(x)

x

ln

2

dtx

O(xlnx)等价 ,下面证明

(x)

ln

2

dtx

O(xlnx)是正确的。

先证引理

引理1:若p12,p23,…pj…,pi,为连续素数,且pj| n , 则 n≠o (modpj) 的 数的个数

i

yi(n)n(1

j1

1pj

).

证明:I.当i=1时,

∵ p1=2 , p1|n ∴ yi(n)n结论成立。

Ⅱ.假设i=k时,结论成立,即:

k

n2

n(1

12

)n(1

1p1

)

yk(n)n(1

j1

1pj

) 成立。

当i=k+1时,

∵ p1|n,p2|n,…, pk|n,据归纳假设

k

∴ yk(n)n(1

j1

1pj

)

又 ∵ pk1|n

∴ n≠o (modpk1) 的数有

npk1

个,即是pk1的

1 、2 、3 、… 、

npk1

npk1

个倍数。而这

npk1

个数在去了p1,p2,,pk的倍数后,据归纳假设还余

npk1

k

(1

j1

k

1pj

)

∴ yk1(n)n(1

j1k

1pj1pj

)

npk1

k

(1

j1

1pj

k1

)

n(1

j1

)(1

1pk1

)n(1

j1

1pj

)

∴ i=k+1时,结论

k1

yk1(n)n(1

j1

1pj

) 成立。

由I、Ⅱ可得,当i为任何正整数,结论都成立。

所以, 若p12,p23,…pj…,pi,为连续素数,且pj| n , 则 n≠o (modpj)

i

的数的个数yi(n)n(1

j1

1pj

).

引理1证毕。 引理2:若(x)

px

(1

1p

x

)

k1

1k

,则 e



≤(x)≤0.75

x

证明:设 (x)

x

k1

1k

lnx

k1

1k

lnx(x)

x

∴ (x)

px

(1

1p

)

k1

1k

=(1

px

1p

)(lnx(x))

根据Mertens定理3

px

(1

1p

x

)

e



lnx

O(

1ln

2

x

)

∴ (x)

px

(1

1p

)

k1

1k

=(1

px



1p

)(lnx(x))

=(

e

lnx

O(

1ln

2

x

))(lnx(x))

=e



e



((x))lnx

O(

lnx(x)

ln

2

x

)

∴ (x)是波动减小的,波幅也减小。

lim

x

(x)

lim

x

(1

1p

x

)

k1

1k

px

=lim(

x

e



lnx1p

O(

x

1ln

2

x

))(lnx(x))=e



∴ e 即



≤(x)

px

(1

)

k1

1k

≤(2)=0.75

e≤(x)≤0.75 引理2证毕。

引理3(素数连乘积分布定理):若p12,p23,…pk…,pi,pi1为连续素数,

pin<pi1 则不大于n的素数个数公式为

sk

212

(S) π(n)=(pk1pk)(1)O((n)) (log

pjk1j1

i

2

2

pk

psk)

l

(L) π(n)=n(1

j1

1pj

)O((n)) (logpipl)

2222

证明: ∵ n=3+(8-3)+(24-8)+(48-24)+…+(pk1pk)+…+(pi1pi)

22

∴ 根据引理1,区间[pk,pk1)的素数个数可近似表示为

k

(p

2k1

p)

2k

j1

(1

1pj

)

因为 pk到

pk1pk

2

之间的数,去p12,p23,pupt…pj…,pk1的倍数后,

1pk

余下的数的个数所占比例大于

,这不是因为pŒn导致的,而是因为当pj=p

t时,pk到

pk1pk

2

之间的数没有pj的倍数,所以在去掉p12,p23,pupt…pj…

pk1,的倍数后,余下数中,pk的倍数个数不是

pi1pi

pi

22

t1

(1

u1

1pu

k1

)(1

jt

1pj

)

而是

pi1pi

pi

2

2

t1

(1

u1

1pu

)

这不是p是否整除n的问题,而是n受pn<p

2

k2k1

限制,而使pk到

pk1pk

2

之间的数

没有达到有pj…,pk1的倍数的范围,前面证明引理1时,去p12,p23,…pj…, pk1的倍数后,再去pk的倍数,减去的是

pi1pi

pi

2

2

t1

(1

u1

1pu

k1

)(1

jt

1pj

)

22

而n受pin<pi1限制,实际是

2

2

pi1pi

pi

2

22t1

(1

u1

1pu

)

pi1pi

pi

t1

(1

u1

1pu

)>

pi1pi

pi

2

t1

(1

u1

1pu

k1

)(1

jt

1pj

)

所以,少减了,为了与引理1有相吻合的表达式,也避免向后演绎导致麻烦,采取让

pk后的去素数倍数因子(1

1pk1

)、(1

1pk2

)、…、(1

1psk

)提前进入,来平衡少减的

22

量。所以,区间[pk,pk1)有较精确的素数个数表达式

sk

(p

2k1

p)

2k

j1

(1

1pj

) (1)

又 ∵

p35

∴ 1≤k

pk

k≥4时,skk 即 psk

pk

随着k的增大,(skk)波动地增大,当n→+∞时,(skk)达到最大值。 调整每个区间的sk值,理论上就可以得到不大于n的素数个数公式

i

(S) π

(n)=sk

(p22

1k1pk)(1) (log

pk

psk)

k1j1pO(

j

知道了n受p22

in<pi1限制,所导致偏差的原因,同理可得另一形式的

不大于n的素数个数公式

l

(L) π

(n)=n(1

1O( (log

pi

pl)

j1

p)j

由分析不难得到公式(S)和公式(L)中相应量的关系: i sil

下面说明(1)式、(S)式、(L)式,与实际素数个数的误差。 设(1)式、(S)式、(L)式,与实际素数个数的误差为w(k), w(S)、w(L),则

sk

w(k)= |(p

2

k1

p2k

)

(1

1)-π[p22

k,pk1)|

j1

pj

i

w(S)=| sk

(p22

1k1pk)(1k1j1p)(n)|

j

l

w(L)= |n(1

1(n)|

j1

p)j

(上式中的π[p2222

k,pk1)表示区间[pk,pk1)的素数个数)

22

22

(1)式误差w(k)应小于

[pk,pk1)

p的一半。下面计算

[pk,pk1)

sk

p。

sk

根据素数定理 (x)

2k

xlnx

2k1

pk1pklnpk

2

2

2

2

∴ π[p,p)

[pk,pk1)

pk

22

pk1pkpklnp

2k

2

设 pk1pkm,根据素数定理可得

pk1pkmpklnpk

∴ pk21pk2(pklnpk)2pk22pklnpkln

2

pk

[pk,pk1)

pk

k

22

pk1pkpklnpk

2

22

2pklnpkln

pklnpk

2

2

pk

1

lnpkpk

又 ∵ pspk

[pk,pk1)

psk

22

[pk,pk1)

pk

22

1

lnpkpk

∴ w(k)

公式(S)是i个区间素数个数之和,所以公式(S)的误差

w(S)

考虑到这i个区间sk取值的整体一致性,这i个区间中可能存在区间误差w(k)大于1,而导致w(S)>(n)的情况,这时,只需将每个区间的sk加1或减1,就可使w(S)

(n)

pl

pk

psk微减),又保证

公式(L)的误差w(L)应小于 根据素数定理 (x)

(n)

pl

xlnx

的一半,下面计算

(n)

pl

.

n2pl

nln

n

n2pl

∴ 

npllnn

(n)

∵ pi2n<pi21 ∴ 2plpi1 ∴

n2pl

1

n

(n)

pl

∴ w(L)

1(n)1

(n)

2pl2

所以,公式(S)、公式(L)中误差O((n))是正确。 下面引入素数分布密度函数

公式(S)是小区间素数个数之和,公式(L)是把计算范围看着整体计算素数个数。设公式(S),公式(L)的素数分布密度函数分别为s(x) ,l(x).

sk212

∵ (S) π

(n)=(pk1pk)(1)O(

pk1j1j

i

(log

pk

psk)

∴ pskpk ∴ s(x)=(1

ppk

1p

)

22

设 pkxpk1

∴ pk(x) 根据引理2,得 S (x)=(1

ppk



1p

)

p(

x)

(1

1p

)

(pk)

lnpk(pk)

2((x))/lnx22((x))

∵ e



≤(x)≤0.75

γ=0.577216649…

logpps pspk

k

k

k

所以,S (x) 除随x的增大而减小外,还随λ微减(pk≥7)而微增。

分析l(x)。

l

∵(L) π

(n)=n(1

j1

1pj

)O( (log

pi

pl)

∴ plpi ∴ s(x)=(1

ppi

1p

)

设 pi2xpi21 ∴ pi(x) 根据引理2,得

l(x) =(1

ppi

1p

)

p(

x)

(1

1p

)

((pi)

lnpi((pi)

2((x))/lnx22((x))

∵ e≤(x)≤0.75 γ=0.577216649… logppl ε增函数

i

(ε增函数是因为第i个区间素数分布平均密度总小于前面(i-1)个区间素数分布平均密度)

所以,l(x) 除随x的增大而减小外,还随ε微增而微减。

引入相应素数分布密度函数后,公式(S)和公式(L)可表示为

i

22

(S) π

(n)=(pp)s(x)k1kO(

k1

( S (x)=(

1

ppk

1p

) 

(L) π

(n)=nl(x)O( ( l(x) =(

1

ppi

1p

)

引理3证毕。

引理4:

xlnx

x

(x)

lnt

2

dt

x

(x)

dt

lntO

())

2

证明:根据引理3(素数连乘积分布定理),得

i

(S) π

(n)=sk

(p22

(11)k1pk)O(

(log

pk

psk)

k1j1pj

l

(L) π

(n)=n(1

1O( (log

pi

pl)

j1

p)j

根据素数定理,得

lim

(x)

x

x

lim

x

lnxi

lim(x)x

lnxlimsk

(p22

11k1pk)x

lim

x

x(k1j1p) j

l

=limx(1

1)

x

j1

pj

l

lim

(x)

(1

1)

x

lim

xx

lnx

lximx

j1

pj

l

lim1x

ln

x

=lim

1x

(1j1

p)

j

又 ∵ logpi

pl , pix (素数分布定理里所设)

∴ p

lpi(x)

根据引理2,3,得 x

e



≤(x)

(1

11px

p

)

k1

k

≤(2)=0.75

1 l(x) =(

1

pp

i

p

)

l

lim1ln

=x

x

lim

x

(1

1)=j1

plim

2e



/

j

x

lnx

∵ ε随pi的增大而微增 (x)≥e



2))/

1

lnx

∴ (x)

xlnx

x

下面证明:

dt2

lnt

(x)

x

(x)

dt

lntO

( ))

2

l1l

(1

1)=/

xim

ln

x

=lim

x

j1

plim

2e



j

x

lnx

记x→+∞的ε为max

2e



1

m

ax

∵ logpk

psk

(公式(S)中所设)

记x→+∞的λ为max ∵ i>ε

∴ max>max 

2e



2e

max

=1

max

i

lim(x)x

lnxlimsk

(p2p2

1k1k)x

lim

x

x(1k1j1p)j

l

=limx(1

1x

1

p)

jj

∵ λ微减(pk≥7),

所以,各区间素数分布率平均而言,与减函数1lnx

比较,略小,

x→+∞ S (x)=(

1

1

1pp

k

p

) 

lnx

x

∴ lnt2dt(x)

1

lnx 因为公式(S)的误差w(S)

以内的误差没有超过,10

以后就不可能超过。

x小得越多点,10

(x)lntO(2dt (π(x)含1)

∴ x

lnxx(x)

xlnt (π(x)含1) 2dt

(x)

引理4证毕。

xlntO(2dt (π(x)含1)

定理:(x)ln2dtxO(xlnx)

证明:根据引理3,得

x

(x)lntO

2dt() ) (π(x)含1)

又 ∵ xln

x是比O(高阶的无穷大

x

∴ (x)

定理证毕。 ln2dtxO(xlnx)

x

因为黎曼猜想与强条件的素数定理(x)

是正确的。 ln2dtxO(xlnx)等价,所以黎曼猜想

所以,黎曼猜想:黎曼ζ函数非平凡零点的实数部份是1

2是正确的。

11


相关文章

  • 素数与量子物理的结合能带来解决黎曼猜想的新可能吗?
  • 在寻找模式(patterns)的过程中,数学家无意中发现了素数与量子物理的联系.人们不禁要问,亚原子世界(subatomic world)是否可以帮助揭示素数那难以捉摸的本质? 作者   Marcus du Sautoy(牛津大学数学教授) ...

  • 素数定理随笔
  • 素数定理随笔 SCIbird 本文献给数学大师高斯 本文试图介绍猜测素数定理的一种思路,以及简单的解析证明.尽管看起来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感觉,但确实是一种认识素数定理的途径,希望本文能够给读者以启迪. 约定p 始终代表素数,z , s 表示复 ...

  • 2016.6.13数学文化考试答案满分
  •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单因子构件凑成法进一步被华罗庚以及他的一些学生发展,成为(). 1.0 分  A. "孙子-华原则"  B. "华罗庚原则"  C. " ...

  • 黎曼猜想不是等式
  • The Riemann hypothesis is not equality Wu he fa Freedom mathematical researchers Shandong Heze Shanxian shandong heze zh ...

  • 黎曼可积函数列的极限理论及应用
  • 30STUDlESlNC()LLEGEMATHEMATICS高等数学研究V01.12,No.4Jul..2009 黎曼可积函数列的极限理论及应用' 邢家省1 2河南工业大学郭秀兰2饶明贵3北京100083:(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系数学信息 ...

  • 陈省身传读(1)
  • 读<陈省身传>:数学,最能守持古典精神的科学 作者:陈克艰 来源:南方周末 经典的数学优美,现代的数学除了优美,更有壮美.然而数学的精神,自从发皇于古希腊,古今一贯,从未中绝,一切的现代学问中,最能守持古典精神的,仍是数学. 一 ...

  • 规范场论的研究纲领述评
  • 作者:桂起权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年02期 [中图分类号]N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63(2008)06-0020-06 在20世纪物理学中先后出现了探索描述物理世界基本相互作用的三大研究纲领:(1)广义相对论 ...

  •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反常积分的敛散性判别法 含参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与非一致收敛判别法 含两个参量的广义积分的连续性, 可微性与可积性 隐函数及隐函数组的求导问题 浅谈中值定理 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的应用 极限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关于对称 ...

  • 适合数学专业论文题目
  • 1.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数字危机 4.高斯分布的启示 5.a2+b2≧2ab 的变形推广及应用 6.网络优化 7.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9.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10.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11.论研究性学习 12.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