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2.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能力目标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5.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6.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中华文明衰弱的原因。

(二)知识目标

7.知道郑和下西洋到达的主要地方,最远到达哪里;知道哥伦布航海到达的主要地方。

8.了解西方航海的背景和目的和郑和下西洋的一些相关内容。

二、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大家肯定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和航海密切相关的。说道航海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个哥伦布,他航海发现了新大陆;而我们中国也有个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故事我们也是人人皆知。但是我们很可能都没有把他们两个联系起来,今天我们就把他们两个人放在一起,看看在航海的背后有没有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展示课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新课教学:

【大家出主意】

但是首先要请大家来帮老师来拿个主意。

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

学生:有两种选择:

1、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

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提问:内尔森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呢?

学生齐答:第二种。【内尔森的选择】

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思考):从内尔森的事例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

学生: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大量的黄金、白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提问):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肯定的猜测内尔森会选择第二种方式呢?这可以看出内尔森或者像内尔森这样的资产阶级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学生:他们对黄金有着极度的欲望,为了黄金可以付出一切的行动,对于黄金是势在必得。他们对财富以及陌生世界的追求,也反映了西方社会一种积极和开放的心态。 (承转)哥伦布的航海发现了新大陆,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我们中国的郑和航海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的史实情况。

(展示图片):郑和航海路线图

提问:郑和下西洋到了哪些主要的地方?最远的地方到达哪里?

学生: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展示图片):哥伦布航海示意图

提问:哥伦布航海是从哪里出发的?最远到达了哪里?

学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终到达美洲。

【看看航海谁最行】

思考1: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学生: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规模、设备都要远远超过西方。

思考2:从上述的材料看,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

学生: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繁荣、技术先进、国力强盛,居世界前列的泱泱大国。同时,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中国是一个比较开放进取的社会。

(承转)但是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不是郑和。说到谁发现了新大陆,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呢!(投影展示)

【你知道吗?】

英国业余历史学者加文·孟席斯于2002年3月15日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表了他的新观点:是郑和首次环球航行,发现了世界。10月,他来到中国进行演讲,并带来他的新著《1421年:中国人发现世界的一年》。但这一观点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学生:惊讶,好奇。

【为什么郑和没有能够发现新大陆呢?】

〔材料一〕

1451年,哥伦布在意大利诞生。虽出生卑微,但他立志要当一个航海家。19岁时,哥伦布随兄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定居。当时葡萄牙正试图绕过非洲去印度,但哥伦布认为不必绕过非洲,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使可到达印度。然而从他1484年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这

个建议开始,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同意这一计划付诸实施,哥伦布花了8年的时间。1492年8月,年已41岁的哥伦布终于获得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的支持,带领人分乘三只小船离开西班牙,开始向西环球航行。

〔材料二〕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新政权,实行安内平党和海禁政策(包括严禁私商出泊),即关起门来巩固政权。他去世后惠帝当政。四年后,朱棣发难,取代了惠帝,登基当了成祖。明成祖朱棣一上台就改变了朱元璋方针,打开海禁,鼓励私商,责令郑和组织了庞大的下西洋活动。

(提问):从这两个材料中大家有没有发现不同?中国统治者和西方统治者在对待航海这件事情做决策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生:中国统治者自上而下一声命令就航海了,而西方则考虑了8年,是经过慎重考虑,反复研究才决定的。

〔材料三〕

★“宣德化而柔远人,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

★在西方,西班牙国王同意哥伦布的航海探险请求时,不仅封他为贵族暨大西洋海军元帅,更准他担任未来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总督,而且这些头衔都将世袭。此外,新发现土地上产品的归他所有;他也能参与新土地上所有的商业活动。远航探险不仅可以带来荣誉,更可以致富。

(提问):①中国的航海家郑和是如何看待航海的?把航海是当作什么事情来做的?西方的哥伦布又是怎样的?②在航海过程中国的郑和与西方的哥伦布又分别是扮演的怎样的角色呢?

学生:郑和把航海看作是一个政治使命完成的,把它当做了一个任务。而西方的哥伦布把航海既看成是一个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航海的理想,而且更是为了满足自己利益上的追求。

〔材料四〕

“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明史郑和传》

“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提问):中国统治者命令航海是为了什么?群臣们和人们是如何看待郑和下西洋的?而西方又是如何的呢?对于“奇宝”中国和西方又是如何对待和利用的呢?

学生:中国统治者是为了宣扬国威,扬名四海。人们都觉得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不赞成航海事业。西方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黄金,掠夺土地,发展贸易。中国纵得“奇宝”也只是供统治者玩乐,而西方是用于投资发展工商业的。

(思考):分析了这些材料之后,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郑和没有能发现新大陆呢?是没能力发现还是什么原因?

学生:中国不是不能发现,而是志不在此,根本没往这方面想过。„„(承转)中国统治者是这样看待航海的,对航海是怀着这样的目的,我们来看看后来有没有发生变化。

【你说,我说】

展示两段文字材料:

1、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

2、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思考):1、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当时的中国在社会状况方面又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积极发展对外商贸往来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在盲目自大情绪的作用下,中国未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日见落后,从一个繁荣强大的封建大国沦为列强争相侵略、掠夺的落后贫穷的半殖民地国家。

展示图片材料:八国联军侵华图片,辛丑条约签订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以史为鉴】

(讨论):从中国古代社会盛衰史实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小结: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备一种开放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

(过渡)我们都知道历史不可能重演,但假设现在历史真的回到了过去。

【你当想象家】

① 如果当初是郑和发现了美洲,那么会对当时和后来的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②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假如郑和的船队与哥伦布的船队在大洋中相遇,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学生:如果郑和发现了美洲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肯定不会比哥伦布大,世界的经济也可能会停滞发展,„„

总结: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西方的哥伦布之所以能够发现新大陆是和他们掠夺财富

的欲望、征服新领土的野心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对陌生事物渴求和开放进取的精神促使他们发现了新大陆。而我们中国的郑和尽管在航海能力方面都要优于西方,但是缺乏开放进取探险的精神未能发现新大陆。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西方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我们中国却走向了衰弱。所以不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相关文章

  • 历史论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的对比
  •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的对比 1.前言 说起哥伦布和郑和,所有人都一定不陌生.郑和的七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美洲都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这两次航行的结果,却大有不同. 本文将比较这两次航行的规模.目的与结果. 2.比较 2.1.规模比较 2 ...

  •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明清两朝的对外交往和对外政策的情况.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当时对外交往情况怎样?(活跃.开放),像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隋唐是我国封 ...

  •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案例评析--新航路的开辟
  •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案例评析 ---新航路的开辟 图们市石岘一中 王学文 2013.3 教学目标: 学会并掌握较为系统的比较历史学习法,并在比较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片断): 师:公元十五世纪是人类认识和挑战蓝色海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时 ...

  • 如果 15 世纪不是欧洲人而是中国人发现了新大陆,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 李淼,等粉涨过黄继新,我就去威胁周源要工资.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中国当时是不可能发现新大陆的.所以这个"而是"其实根本不存在.很遗憾,历史的必然性在这个节点上是毋庸置疑的. 此文献给我深爱的光荣<大航海时代> ...

  • 第五单元活动及自我测评答案
  • 第五单元活动及自我测评答案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手工作坊的特点:生产人员少,没有分工:购买原料.生产全过程以及销售均由作坊主承担:规模小.产量低. 2.手工工场的特点:一是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 ...

  • 女记者重走郑和航海路的故事
  •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18000公里的海岸线,具有悠久而璀璨的航海历史和文化.3月17日,世界航海日,让我们再次聚焦海洋的蓝色文化,聚焦郑和,这不仅是让大家了解这位中国航海先驱,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文化传统,更是为了表达 ...

  • 2016-2017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
  • 2016-2017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60分钟 总分: 100 分) 1.夏桀.商纣.周厉王按同一标准归为一类.下列人物与此标准较为一致的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鼓励少数民族贵 ...

  • [开辟新航路]教案
  •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了解和掌握四次重要远航的经过,以及西方能够远航的可能性: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 ...

  • 关注历史拓展性学习
  • [摘要] 所谓历史拓展性学习,是在现有的教材基础上,将与教材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教材与课外的的材料相互补充,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充实.丰富多彩. [关键词] 历史 拓展性学习 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