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景观

后现代主义景观

——刘建平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后现代主义从建筑观念中移植到其他文化艺术领域时,同样也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时,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创造整体情景等,从而,促使了“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的出现。而后现代主义景观通过批判,扬弃的吸收了现代主义景观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反理性主义、多元意义的表达与观赏者中心论等并走向了继承与延续传统历史文化等价值取向。同时形成了历史主义、地方主义、大众文化主义、隐喻主义和叙事主义等五种设计类型,具有反讽、种类混杂、狂欢、表演性、参与性等后现代主义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 历史主义 地方主义 大众文化主义

Queen Modernism landscape

1970's afterwards, think that queen Modernism arrives at from the middle transplanting building concept other culture when the world of art, same have also evoked the layer-upon-layer ripple. Modernism opposes the art outstanding person after at this time, with the art masses, use vulgar , life-rization oppose extremely elegant art interest; Advocate art between every category , art and life the boundary disappearing, work of art act on optesthesia not only, and ought to act on the sense of hearing , tactile sensation, even the sense of smell aesthetics view, the scene waits as well as the art purpose is to create an entirety, thereby, have urged "environment art to send "the earth " appearing that art sends ". Landscape passes later modern doctrine criticizing , develop what is useful and discard what is not have absorbed Modernism landscape value system , the value such as inheriting and continuing tradition history culture having formed the oppose a rationalism , multivariant significance expressing and viewing and admiring person centre theory and so on and trend has been taken face. Doctrine , localism , mass culture doctrine , metaphor doctrine having formed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compose in reply five kind design type such as doctrine narrating , have to chant on the contrary, kind mixes up , carnival , performance, participate in after nature waits the Modernism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Landscape Postmodernism Historical Localism Doctrine of Popular Culture

目录

前言

1、从现代到后现代发展的跃迁

1.1现代主义的发展特点

1.2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分类 1.3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2、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2.1后现代主义与建筑设计

2.2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3、后现代主义的表现

3.1后现代历史主义景观—对于历史的回归

3.2后现代地方主义景观

3.3后现代隐喻主义景观

3.3.1隐喻的特征

3.4后现代叙事主义景观

3.5后现代大众文化景观

3.5.1 大众文化概述

3.5.2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转向

前言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设定相对主义,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

政治的、甚至是性的角度。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

1、从现代到后现代发展的跃迁

1.1现代主义的发展特点

“现代”同工业社会中的机械化过程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提及的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以及传统政治、经济、文明等各个方面向现代的转变。现代主义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社会生产力的绝对作用,过多地追求社会的物质化生产,从而忽视自然生态的破坏,造成了人类传统文化的毁灭。而后现代主义者,企图摆脱在日益技术化和商品化的社会发展中人的异化命运,他们渴望在被符号淹没的世界中,追求对人性的更大自由和彻底解放,追求更大程度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因此,把对于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表达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之中,期待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多样的设计中,来描述代表当代文化和生活的主要特征。

1.2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分类 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产生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并于1973年正式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他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3个阶段,预测了在今后30~50年间,发达工业国家将进入后工业社会。1997年美国学者殷格·哈特教授在《现代化与后现代化》著作中,把1970年以来发达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现代化,把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现代化。后现代化理论认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是后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经济增长;后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使个人幸福最大化,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根据后现代主义者观点的不同,可以分为解构性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怀疑性和肯定性后现代主义,或者反现代的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的后现代主义。

1.3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思潮把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作为其最主要的代表,并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出发,着眼于体系和符号的建构,从这里反叛,而走上解构之路。它的反理性、反中心、反主体性,与结构主义忽略个体而注重结构功能有关,是全方位地解构现代性。在艺术中应用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或者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创作,把它实现在艺术创作里面,可以说是后现代的艺术创作。比如说运用几个基本观念:否定理性,否定基础,否定主体性、非中心化,否定本原本质——对现象的认识不需要联系到本质上,现象就是现象。这些观念应用到艺术当中去,就会形成一种艺术风格。

后现代思想的生命,在于它指出现代性的许多客观存在的致命弱点,确实拓展了人类的视野. 虽然它本身也有致命弱点,但它迫使人们重新严肃思考现代化和往何处去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它并未改变现代社会的体制,无论经济、政治、法律,还是科学。但它已经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很多思潮影响到后现代的设计风格,例如:朋克、高科技、低技术、后现代主义、极少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各种历史主义变体。后现代设计中大量地引用矛盾修饰法、讽刺和隐喻的手法来进行设计,实物已不再是实物,更是一种概念,一种符号,甚至是一种政治态度和文化取向。这种多样化风格现象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推翻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纯洁性、至上性和过分追求的功能主义,将设计带入到一种“多元”的状态。

2、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2.1后现代主义与建筑设计

艺术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 )最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他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andContradictioninArchitecture )一书中肯定了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他又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因此,各种方盒子式的现代主义建筑被认为超然于历史性和地方性之上,只具有技术语义和少量的功能语义,没有思索回味的余地,导致了环境的冷漠和乏味而受到批评。因此现代建筑,是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来说的,现代主义建筑是指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场建筑运动,它的首要原则是建筑应该重视功能,并根据实用功能的要求做出理性设计。因为简洁

的平面,简洁的立面,流动而开阔的空间,良好的视野、通风和采光等等,这些建筑的基本要求,正是解决现代社会由于人口急剧膨胀所带来得的人类的居住问题的方法。但是,现代建筑尽管有效地解决了人类居住的基本功能需要,却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片恐怖的白色方盒子景观. 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居住的基本要求已经满足,人口出现负增长,住者有其屋达到了,人们就要求居住的精神满足。鉴于此,后现代建筑师文丘里大声呼吁并主张以环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代替现代派提倡的简洁性;以语义的多重性反对非此即彼的机会主义与功能主义;借此充分反映商业化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商业活动在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丘里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文丘里之后,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 )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他出版了一系列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著作,如《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今日建筑》(《ArchitectureToday 》)、《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TheLanguageofPost-modernArchitecture 》)等。詹克斯详尽地列举和分析了一切建筑新潮,并把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使后现代主义一词开始广为流传。查尔斯•詹克斯认为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也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承认了被现代主义否定的传统,注意对各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在综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精华方面超越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风趣且充满怀疑,但不否定任何事物,也不排斥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和不一致性,从而使设计变得丰富多彩。

2.2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后现代主义从建筑观念中移植到其他文化艺术领域时,同样也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时,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创造整体情景等,从而,促使了“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的出现。后现代主义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景观设计的语汇,许多在它们刚出现时让人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现在已经被一些景观设计师使用在他们的

设计之中,而且收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后现代设计表明人们已对现代主义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当代景观设计在新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丰富情感替代了纯粹的功能性的审美需求。后现代主义的景观设计成为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混合组成的作品。从文丘里设计的华盛顿西广场、查尔斯•穆尔(CharlesMoore )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和1992年建成的巴黎雪铁龙公园到美国新一代景观建筑师彼得•沃克(PeterWalker )独特的极简主义景观,及追求设计多元性的施瓦茨作品,影响下的西方景观设计,反映了后现代西方社会复杂和矛盾的社会现实,以多样的形象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在新的后现代主义时代,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日渐丰富的灵感源泉和理论范围。在后现代时期,讽刺、隐喻、诙谐、折衷主义、历史主义、非联系有序系统层都是允许的。”总之,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干预下,景观设计已成为与传统、历史、文化和自然的结合。

3、后现代主义的表现

3.1后现代历史主义景观—对于历史的回归 历史与复古主义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典型的特征,这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它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观赏效果,提倡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丰富的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摒弃的古典主义表现出异常关注,但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素材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历史与复古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后现代主义的历史与复古主义风格,体现了对于传统和现代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歌德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大地艺术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

历史主义强调过去、传统的形式,强调保护、维护、修缮。所以说,历史主义与保护主义在文化生态或人文景观上是一致的,但保护主义还包括自然景观的保护。

历史主义强调地域文化史,也强调文化阶段史。它既是阶段的,也是地域的。阶段表示存在时间流逝观,地域表示存在场所观。历史的发生是真实和客观的,因此,保护主义强调的是保护真实和现实的历史遗址遗迹,以及发生的人物事件和场所。但是,历史主义与保护主义还是有差别的,历史主义,常常依据史实文本进行复原早已流失的传统和历史,因此,在还原本真上就存在失真和差异的问题。

3.2后现代地方主义景观

农业发展带来的粮食过剩促进了都市文化的发展,继而随着劳动分工和闲暇时间的出现,人们有条件从事各种活动,如园艺;虽然并没有直接促成家庭、种族和部落的生存,但是基于兴趣的种植、收获和布置植物活动以及园林艺术都起源于农业,在某些文化中,园林已经超出自然的范畴,例如在犹大教、基督教、穆斯林等宗教信仰中,花园代表着人类从上帝的怀抱降生前所生活的天堂。同早期的花园一样,欧林事务所提供的当代园林设计也是生活环境的必需品。其创作灵感源于当地的自然和文化氛围。

由于花园具有文化和自然、地理背景,因而地方主义花园设计者的手法就会反应和表现这两者。园林设计也从最根本的方面作用于一个地区的敏感性,其中,人们根据地理条件创造和改变植物的生存环境(也可以称作创造微环境) 以及植物自身的生物系统。当然,园林设计和创作也有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通原则.园林科学,即园艺就是园林普遍性的一种体现。:所有花园都需要有土壤、排水和灌溉系统,以维持植物生长,设计师也必须了解宏观和微观气候条件(口环境是在光照下,还是背荫处,或是界于两者之间等) 。这些方面的考虑是普通的,但其工艺、技术、材料和程序的解决办法可能是地方性的或国际性的。

除了植物以外,花园还包含有其他元素,如小路、墙隔和建筑:现代运输条件和技术拓展了材料的选择范围,设计师可以为各种设施任意选择材料。而且也不必出于经济和后勤方面的考虑而局限于在一些国家,受全球新经济的影9自,当地的材料可能比进口材料更加昂贵。现在选用当地材料的决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仔细斟酌。运用外来材料以及由外来材料建造和构成的园林形式和模式都会消蚀园林的地方性。

除了建筑材料之外,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萆也被引入园林内。改变大气侯,

例如在非热带地区建造温室来培育棕相树是十分昂贵的。而改变小环境也许比较经济,也许根据植物和园林的具体情况或许根本没有改变的必要,比如引进异地花草,只需将它们从野外采来取带本地花草即可。

为使景观能够在自然、文化环境中有机发展,欧林事务所的园林设计明智地呼应于地方环境,而且设计灵感不是照搬地方园林的习惯做法,而是对其加以重新解释,挖掘出在其成功和深入影响背后的基本原理。单一个恰当的例子,就是位于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弗吉尼亚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园林设计,这所大学对于美国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是由美国第二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创建和设计的。夏洛茨维尔是一个小镇,有些丘陵,可以尽览周围乡村景色,并且有便捷的道路。

3.3后现代隐喻主义景观 今天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符号和形象的软件时代,象征性生产已推翻一切其他商品生产形式,给客体对象附加的符号学价值比客体对象本身更有意义,个人被符号、外表和空间的费解的洪流所淹没。在这样一个因信息传播而缩小的空间里,所有对于现代的进步信仰、理智和人类意识能力都已失落。人们对于类似绝对真理的信仰已表示质疑,或者说我们本身即被构成,并不断受一系列的标志、象征和隐喻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者使用隐喻,使之可传递一种实在的看法,并使我们对世界有新的看法。

隐喻作为一种极其普遍和重要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在文学艺术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样在景观设计中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景观的隐喻是通过场所传递给人的,场所是人和环境情感交流的桥梁,是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场所的隐喻也是人通过认识环境本身,显示出的精神和心理、情感态度或者某种认知的关系。实际上,隐喻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需要更多人文关怀的今天,隐喻在设计中的应用尤其显得重要和多样。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给予了设计者更多发挥场所隐喻的空间,将其拿出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设计来说在新的时代下也同时具有现实意义。

3.3.1隐喻的特征

设计应该超出纯粹的形式和色彩的表达,表现的更应该是环境场所中对生命和灵魂的揭示。设计应该成为连接技术和人文文化的桥梁,我想诗意情感的表达

是优秀作品中共有的特征。Shunmyo masuno 设计了位于tsukuba 市的国家金属、科学及技术研究所广场,这本是科学家聚会的地方,但shunmyomasuno 设计景观的用意远不止于此。这是一个能激发工作灵感的地方,凸显该广场精髓的是那些散落在白质景观上的大石头,并对这些石头进行重新的布局,这处景观成为传统禅宗的现代揭示,但这里的多层大岩石蕴含的并非日式景观,而是喻意了个人的生命。

在设计中,探求形象和表达方式以求得意义,意义是我们追求创作表达所需要达到的境界,古语中“象生于意,立象求意”是很形象的表达。具体的形象是设计者从事创作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在具体中创造一个什么样造型的问题。对于景观设计者来说,这种形象也是场所的概念,造型虽然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如环境、材料、技术等,但总会含有本质的东西,即设计作品的内涵。意义是我们追求创作具体造型的最终表达,是设计的外延,意义和造型是相互辩证的关系,如“象生于意”即立意为先,形体为最后的表达。“立象求意”,不管具体形象是什么,最终都是为意义服务的。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词汇”和“语法”在发展中趋于统一的态势,但是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就如同口语中的方言一样,设计者巧妙地注入这种“乡音”,可以加强环境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环境语言的感染力。今日我们所进行的景观设计,必须洞察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及城市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工业化水平、人民的审美修养、国际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在新的世纪伊始,审视未来的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必须站在文化的发展趋势基础上,把对中华历史文化深挚的热爱,渐渐地从一种文化修养、文化情怀升华为文化责任感,加大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对文化遗产继承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创造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我们在当代城市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要采取思索、吸收、借鉴的方式,创造新的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文化艺术产品。一个失去历史文化和记忆的城市,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城市;一个失去传统文化根基的民族,是一个肤浅的民族。在处理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开放与守护并重,传统与现代兼容,开发与保护并存。

3.4后现代叙事主义景观

“新叙事理论”,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经典或后现代叙事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的叙事学的反思,创新和越越,最近十多年来,国内翻译出版的都是西方学者著于20世纪70至80年代的经典伤叙事理论,迄今为止,尚未涉足,新叙事理论这一范畴,该译丛指在帮助填补这一空白,首批五本译著集新叙事理论之精华,代表了其不同研究派别,视角新颖,富有深度,很有特色,这套译丛是对我国已引进的西方经典叙事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为拓展思路、深化研究提供了析好的参照。

叙事学是关于叙事的理论和系统的研究。在整个20世纪,它都以不同形式与我们相伴随,到现在,它已成为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最具体、最连贯和最确切的专门学头号之一。它作为研究叙事形式和叙事结构的科学崭露头角,继而以研究叙事的方法独领风骚,曾压制历史研究方法达数十年之久。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叙事学却遇到了麻烦,多年以来,从历史主义的营垒里不断发出反对的声音,近20年里,后结构主义者又不停地对其科学化的走向和权威性发起了进攻,于是人们开始宣布叙事已经寿终正寝。

3.5后现代大众文化景观

3.5.1 大众文化概述

文化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人们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对之加以理解和界定,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全部由语言和符号构成的世界,也包括人在疏远自然中所体现的世界,文化几乎涵盖了古往今来人类的所有精神和物质的创造物,如政治、经济、艺术、建筑、语言、价值、规范等等。大众文化是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兴起与19世纪30年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主要指Mass Culture,与高雅文化对立而言的,大众文化用来指称当时正在凸现的与传统高雅文化不同的文化现象,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新贵们的市侩之气,下层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文化精英看来,都在破坏传统的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大众包含有无知、庸俗、偏见、冲动的意思。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文化几乎成了可以无限复制的东西,电影与无线电广播的出现,新型的大众媒介概念改变了大众文化概念,20世纪50年代,威廉姆斯在1958年《文化与社会》一书中,回顾了工业革命以来文化一词含义的变化,他不同意把文化理解为上层的专利,以“Popular Culture”

代替“Mass Culture”。大众文化概念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一种工业时代初期被看作下层社会的语言,到作为文化工业批量化生产;从被精英阶层所鄙薄到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所塑造出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成为后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文化模式。

3.5.2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转向

后现代主义最初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建筑学、诗歌等领域,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潮流迅速席卷文学、绘画、建筑、舞蹈、戏剧、电影和音乐界,并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泛滥到哲学、社会理论、科学领域中。后现代建筑取消了对纯粹的追求,重新引入象征主义、隐喻、色彩和历史风格,对符号、风格和交流强调。

费尔巴哈说过“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更愿意用符号代替事物的所指、用复制代替原创、用幻想代替真实、用表象代替本质”,在商品占据社会生活的全部,人们看到的世界就是商品的世界,形象地称之为“景观社会”,在德波尔看来,景观是一种化解和消极的工具,是一个“持久的鸦片战争”它麻木社会主体,把其从真实生活最紧要的工作中转移开。景观主要通过休闲和消费、服务和娱乐等文化设施来散布它的麻醉剂,人们被广告的引导和商业化的媒体文化控制。波普艺术的出现则让绘画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它削减艺术对象的意义使它成为单纯的符号,对瓦候和其他波普艺术家来讲,艺术家仅仅是一个时代画面的年代记录者,一个媒介和消费社会的参与者,一个在社会提倡限度内影像的制造者。后现代大众文化建立了一种超负荷的信息和符号生产,强调消费领域人的个性的自我表达、自我塑造。人们能够从一个汇聚有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符号产品与风格的大“库存”中,随时提取他们所需。大众文化是一种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强调的是快乐、满足、宣泄和放松的状态,人们关心的只是“消费时的情感快乐及梦想与欲望等问题”,撇开对生命沉重的思考。

参考文献:

①斯蒂芬·贝斯特:《后现代转向》,陈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②【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③【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4页

④皮埃尔·布尔迪厄:《区别》,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01页

⑤【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陆道夫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53页

⑥http://baike.baidu.com/view/847.htm


相关文章

  • 从景观到景观社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5卷 V01.25 第5期 No.5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Langfa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 2009年10月 Oet.2009 从"景观 ...

  • 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理论追溯
  • 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理论追溯 Theoretical Retrospect for Landscape Urbanism Practice 发表于<时代建筑> 2011年5月刊 摘要 文章试图追溯美国的建筑师斯坦•艾伦和景观建筑师 ...

  • 极简主义与彼得·沃克
  • 第36卷第13期2010年5月 山 西建筑 Vd.36No.13 ' SHANXI脚tCHll]0C兀瓜E May.2010 ・15・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13.0015-02 极简主义与彼得・沃克 石磊 陈飞 摘要:论 ...

  •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访谈
  •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访谈 记者:能否谈一下PWP 事务所当前的关注点? 彼得·沃克:现在的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很多屋顶设计项目,这项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应该说,PWP 在这种新型景观设计领域处于领先位置. 彼得沃克 记者:能否谈一下PW ...

  • XX别墅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整合
  • XX别墅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整合 XX别墅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整合 许青安 一.在设计理念的观念更新 整体性的观念,销售策划工作包括了项目前期的调研.规划定位.业态定位.策划,到后期的销售.招商.物业管理等方面,很多别墅都是集娱乐.休闲.美食. ...

  • "红飘带"飘入世界建筑新奇观
  • 在卫星上拍下城市建筑的照片中,除了能看到长城,还能看到什么?长约500米的"红飘带"也在其列.它依秦皇岛汤河河流廊道而建,穿梭在绿树林荫中,绵延旖旎,可以坐,可以照明,还可以当盆景-- 红飘带位于秦皇岛汤河公园,这个地方 ...

  • 2016年国际地产园林景观风格案例
  • [Word 版,可自由编辑!] 经典国际地产园林景观风格 伴随国内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景观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开始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并已成为决定楼盘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景观设计风格随着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 成都的城市景观--传统与未来
  • 成都的城市景观---传统与未来 郑小明(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四川成都610015) [摘 要] 本文从城市建设史的角度对成都的城市景观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高度概括, 具体阐述了成 都古城风貌特色及其规划建设理念, 特别是对建国后五十年来 ...

  • 常见小区景观设计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课题名称 常见小区景观设计 专业及班级 园工3131 学 姓号 15 名 黄朝兵 指导老师 周婷婷 v 常见的小区景观设计风格 摘 要 (空1行) 中式风格 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