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理念

我们的理念

来源:天问集团 编辑:tangrh 点击: 810

我们要办一所没有制度的学校,一所走进校园看不到管理者、走进班级看不到班主任的学校,一所学生完全用心主动学习的学校。从管用一生到贯穿一生,将一次性成才教育变为学会生存。

——高正华

在教育事业面前,高正华是一个很矛盾的人。这种矛盾,源于他一次次实现目标,又一次次自我否定。

在公立学校工作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二十八岁就走上校长岗位的高正华,成为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前途无量、少年得志的人。这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但这份成绩却让他毫无价值感和成就感可言,——这不是他要追求的教育理想。

从公立学校跳出来后,他一心要办理想中的学校。从2001年的“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到2004年的“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好的教育服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从2008年的“用精细服务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到2010年的“精细服务、自主发展”。十多年时间里,他用不断升华的办学理念创造出了“英杰”、“天问”两个教育品牌。他像一个领跑者,带着一群“民办人”用诚信和执着征服了“谈民色变”的宜昌市民,激活了正在萎缩的民办教育市场,掀起了宜昌新一轮创办民办教育的热潮。——然而,这份成功同样不是他理想的终点。

他的教育理想,不是一校之长。不是创业中风生水起,颗粒归仓。在他看来,这都是华丽的外衣。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揪心的问题困扰着他,——我们到底要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又或者说,学校和老师存在的根本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庞大而深奥的课题。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意识到,当1981年他第一次踏上讲台的一瞬间,当他孤注一掷地要在学校开设兴趣小组时,当他为宝筏寺小学的学生“太守规矩”而心生担忧时,当他把化学课上成“魔术课”时,这个困扰早已悄悄埋进了心里。在之后三十多年里,这个问题在他心里如同滚雪球并越滚越大,越来越强烈着暗示着他,提醒着他甚至折磨着他。所以,高正华对教育的探索和努力无法停止,只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并付诸实施,他的内心才会真正地释然和安宁。

2008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察和论证,他推出了“两自教育”,从“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两个方面展开,并在宜昌天问初中部进行试点改革。

学生有强烈的规则意识。能养成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的习惯。老师不在时能保持安静。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能自我支配时间。能组织各种班会及实践活动。能做到每日“三省吾身”。能自己判断、决策各种问题„„这是高正华所期待的改革成果。

从2008年开始,“两自教育”成为了初中部改革的主攻目标和突破口,校长王明章作为改革牵头人,带领全体教师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头脑风暴。

从迷茫到初具轮廓,从黑暗到见到一丝曙光,从一次次失败尝试到逐步成功,几年间,”两自教育”几乎刻进了每个老师行动的轨迹里。班委如何建立,采取何种形式进行反思,如何实施评价,如何收集反馈„„如同一幅巨大的拼图,需要将成千上万的图案摆到正确的位置,一丝一缕都不能出错。老师们吃饭想,下课想,睡觉前想,做梦时还在想。

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一套完善科学的”两自教育”运行体系终于形成。王明章指着办公室几张密密麻麻

的执行网络图笑着说,“这几乎耗尽了我一大半的脑细胞。”

“两自教育”形成了模型系统、两自文化和基本原则三个指导纲领。模型思想中,有以“明确问题、独立思考、循环发言、整合意见、形成观念、分享交流”的小组模型,和以“自我认识、自我参与、自我体验、自我强化、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主题活动模型。“两自文化”中,确定了“自主设计、民主共建、言行规则、价值追求”。在整个实施中,确定了“自主设计、民主共建、动态管理、激励尊重”的基本原则。

围绕这一系统纲领,“部委制”、“晨会”、“成长记录”、“班级公约”、“小组合作”、“班级博客”、“六个两分钟”、“自主整理课”„„一系列带有天问特色的新鲜词汇一一出现,走进了校园的各个角落。

天问的学生,开始有了很多特权。每天有两节自习课可以自由支配,没有教师的监督和巡查。可以在学校发起社团组建社员组织活动。可以自己来为同学们上。可以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可以竞选班委„„学生们在“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中充分受益,成绩平平的孩子成长为中考状元。

天问的老师,开始慢慢“松绑”。不再是焦头烂额的“管家婆”,不再是被纷繁复杂缠于一身的“苦行僧”,他们学会了放手,从台前走到幕后。学会了换位思考,放下师道尊严,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声音。

天问的校园,开始有了尊重、理解、包容和开放。

2010年10月,高正华赴美考察,写下了一段发人深思的文字:

我们应该学习美国教育先进的一面,以孩子为中心、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追求个性与创新,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情怀,孩子的未来必定幸福,社会必定美好。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学习美国开放、民主、灵活的教学方式,鼓励孩子大量阅读,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学习更广泛的知识,获得学习与创新能力。

反思我国课改,已有十多年,“新”课标、“新”观点和“新”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方面原本是学习美国,这些年过去了,到底对我国教育有多大促进?为挤独木桥而机械重复做题,忽视阅读、研究、实践,仅在纸上、黑板上“创造”,在所谓“开放题”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生毕业后不到三个月,这些“知识”与“能力”就抛到了九霄云外。更为可悲的是,机械重复训练让他们讨厌学习、厌恨书籍,以至到成人后毫无继续学习兴趣。尤其痛心的是,学生在中小学时,由于只关注自己升学,漠视对他们关爱,社会责任、诚信做人的品质难于形成,最终在道德素养、人文精神方面大打折扣。到底有多少“尖子生”尊重老师、孝敬父母、关心社会、热爱祖国?其实有很多疑问。我们从上到下,都在大讲教育改革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获得多少国际金奖,小学生知识深度已达到人家高中水平,基础知识考试多么优秀,大呼基础教育比美国强,沾沾自喜并自我麻痹,我们该清醒了。

结合天问实际,我们要深化“两自”的创建,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是立足于孩子的综合能力提高和终生发展,又能适应中考高考制度的一种务实而恰当的教育模式,结合美国的先进教育思想,我们在“两自”工作中应继续重点抓以下几点:

1、阅读与思考。无论是培养人的素养,还是对付考试,阅读有益,建立一套阅读机制,增加这方向的硬件投入和“软件”管理。要让天问成为培养学生终身爱阅读的学校。培养学生读与写结合、读与研结合的习惯与能力。

2、实践与研究。引进美国教育的先进理念并运用促进成人学习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开展校本研修,关注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提高,继续鼓励教师争做名师,做专家型教师。我们研究的重点仍然是课程设置及实施策略。这是学校特色创建的根本。

3、对学生加强情感认知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由于我们注重的是知识体系教育,体现的是近期目标,学生中学毕业后,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很多人都说要听父母的安排。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社会感、目标感、兴趣特长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认知,培养诚信的道德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探索、为社会做贡献、乐于助人等人文精神。

——高正华《美国教育考察后的思考》节选

2013年9月,夷陵天问学校正式建成,高正华在大家的疑惑不解中,亲自担任初中部校长。

出任校长后,高正华更忙了,除了处理集团内外大大小小的事务,他更多的精力则放到了初中部的教育教学上。

参加教师例会、听课、参与教学研究、与孩子们聊天,与新老师座谈„„这都是他的工作内容。在初中部建立的“我们一起做研究”的教师博客上,他经常会写下关于对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的思考,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这份倾注背后,是高正华在实现教育理想上的又一次新的征程。他将在宜昌天问实践的“两自教育”进行了进一步提炼,推出了“自主教育”的理念。由“自主教育”派生出的“自主课堂”、“班级文化建设”、“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等词语正如火如荼地涌进每一间教室,走进每一个老师的教案,走向每一个课堂。不难发现,这是高正华在推行“两自教育”之后的又一次自我否定,他要通过“两自教育”到“自主教育”来实现教育的彻底变革。

“我要办一所没有制度的学校,一所走进校园看不到管理者、走进班级看不到班主任的学校,一所学生完全用心主动学习的学校。从管用一生到贯穿一生,将一次性成才教育变为学会生存。”

秉承对教育的这份思考,十年来,天问走出了一道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越来越多地成为宜昌民办教育的一个重要支点。

——领航优质教育。天问教育集团包含宜昌天问学校和夷陵天问学校。宜昌天问学校创办于 2004 年 4 月,下设宜昌天问学校和夷陵天问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现有专任教师400余名,学生3000多人。

学校开办十年来规模快速发展,品位迅速提高,05年被评为“宜昌市示范学校”、06年被评为“宜昌市先进民办学校”、07年被评为“湖北省先进民办学校”、08年被评为“湖北省民办非企业先进单位”、09年和2011年两次被省教育厅评为“五星级学校”,成为湖北省最高层次的民办学校之一,同时被评为“影响宜昌历史进程60品牌”。连续7年中考居城区前三甲,高考绩效进入大宜昌市前10强。

几年时间里,慕名而来的参观考察团由最初的宜昌市周边学校扩展到省内外各大公立或民办学校,一位河南的老师在参观了天问学校后说:“来天问的孩子,不愁没有发展,这是一种让孩子们终生受益的教育。”

面对不少记者关于“天问作为一所私立学校为何能快速发展”的提问,高正华说,“虽然是私立学校,但要真心地当成教育事业来做。不断求索,不断创新,始终追求,让更多的孩子能自主地发展,成就他们更好的人生。”

一家媒体曾这样描述天问教育:他们建立和完善以名师队伍为主干的投资体制,以现代学校制度为抓手的运行体系,以股东会与教职工代表大会统一决策与监督机制,保证学校体制内涵的创新;以国学、英语、才艺为学科教育特色,以初高中连读为综合课程改革,以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两自”为学校教育特色,让孩子站在中央,成就教育模式的创新;以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为研训手段,以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的微课程研究为教

研手段,实现团队建设的创新;以精细服务为基础,以自主学习为导向,以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为价值取向,展示办学理念的创新。

经过短短十年时间,天问人秉承屈子的求索和创新精神,将他们人生价值的天平向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倾斜,然后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构建天问之基。高正华经常强调塑造现代学校制度。教师的工作富含创造性,最现代化的管理就是要激发每位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管得太死,老师哪有创造的空间?因此天问一直努力打造着现代学校制度,譬如:不签到,不听推门课,这是天问学校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因为“签到”“推门课”检查的色彩浓于“研究”。虽然没有“推门课”,但有“研究课”:教师邀请教研组的同事和领导听课,围绕一个问题做研究,充分展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个变化看似不大,背后却体现天问正建设着有助教师积极向上的现代学校制度。淡化检查、评比,倡导激励导向的体制,将评价的制度和功能更多地指向团队,学校组织评审会,对申报评优的各类团队评审,实现量化管理向激励型的人文化管理转变。

他们创新资金运行机制,形成了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又和股东名师利益实现捆绑的高效运行机制。他们创新办学体制,成功组建了“初高中连读班”。他们成功运行了高中部和宜昌市一中对口合作办学体制,在教师专业成长、研训、课改等方面有了深度合作。他们创新了管理和用人机制,激活每位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了民主选校长,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学校分为中层干部、班主任、一线教师、后勤四个层次全员岗位竞聘。调整工资结构,运用天问名师基金等灵活的奖励手段调动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工作热情。

——构筑天问之核。天问精神在于探索和创新,以高正华为代表的天问教育管理团队,着眼于“精细服务、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培养自主发展的人,着力塑造“让孩子站在中央”及“两自教育”特色,打造真正意义的优质教育的现代化学校。

一所民办学校校长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民办学校不必强调办学理念,只要为广大师生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有了优秀的教学质量,学校就能立于不败之地。”高正华校长看后,当晚在日记上写下关于民办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作为校长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校长要有大无畏地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勇气,敢于直面现实,要让民办学校的创办者和教职工都明确,民办学校只能是教育的阵地,而非商业场所。学校不仅靠硬件,更靠开放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精粹的校园文化和以人为本的内部管理。”

如果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象征了天问精神,那么,“既滋兰于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就是天问办学理念的真实写照。它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教育核心问题。高正华理事长在《天问之路》这本书里写道:“为什么办学?就是要培养和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在塑造灵魂的过程中,让全体天问人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和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成为天问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天问的教育目标。自主发展的人,是拥有中华灵魂、国际视野、人格健全、主动学习、善于合作、勤于探索、乐于创造的人。如何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天问需要这样的理念:精细服务、自主发展。学校需要这样的途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因此学校设计的所有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教师团队打造等均围绕上述教育目标、理念、途径而展开。让学生主动做有意义的事,把每个环节做实做好,日积月累,天问学子就能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成为国家主席、总理、科学院士、文化大师等,即使成不了大才,也可以成长为自主发展的优秀的中国好公民。”

谈到“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初中部执行校长王明章先生介绍四年来广大教师潜心研修、不断创新,在构建两自管理的组织系统、操作系统与评价系统方面所做的大量原创性工作。他们在全校倡导学生自主设计、民主共建、动态管理、激励尊重的实践理念。班级图书角、我的小组、主题板报、课桌小贴士、一日格言、每周一星、班级博客、QQ群或飞信群、家校互动平台等物质文化建设精彩纷呈。师生一道以民主共建的方式制定班级根本大法(班级OEC),通过动态管理开发常规主题管理制度;通过学生成长记录、班级观察日记等建立日清反思制度;以班级周清单、主题班会或晨会、“六个”两分钟(两分钟义工、两分钟日记、两分钟班歌、两分钟演

讲、两分钟名著、两分钟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等建立德育校本课程制度;通过小组合约、PK台、班级责任田、值周班长等建立合作与竞争制度。通过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同步建设,构建尊重、和谐、信任的活动平台,打造合作、民主、支持的两自管理集体氛围,形成积极、活泼上的精神风貌与健康的思想意识。

七年过去了,那所不追求办学理念的学校早已悄然改组,折戟沉沙;而当年蹒跚学步的天问正向现代化教育集团阔步挺进。

——凝聚校园之本。天问办学十年来,常常有这样的消息映入眼帘:天问教师“微课程研究”走进《中国教师报》。该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详实地报道了天问学校关于微课程研究的过程以及微课程给天问老师们带来的奇迹般的变化,刊登了天问学校多位老师们关于微课程研究的感悟,有张先伟老师的《微课程让我体验成功》、胡维森老师的《爱上微课程》、杨华梅老师《老师我要进微课程》,还有左慧娟老师的《追寻微课程的脚步》,最后还有对天问小学校长王昌胜先生的专访。

天问学校一直营造乐于学习研究的文化,他们以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为研训手段,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管理架构、文化建设、教师研究和学生发展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他们坚信教师的积极性、责任心靠的是激发、关怀、引导、提升,用团队的成长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又构成团队的卓越。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的成型,就是将整个天问教育集团创建成一个学习发展的学校共同体。结合微课程研究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视角,开展每周一得活动,以研究分享为主题的教师例会分为三个板块进行:研究在线、经验分享、有事说事。在即时的交流互动中,引发深度思考,总结来自老师的鲜活经验。

长期坚持开展“我们作为研究者”系列活动,定期举办“我们作为研究者”的教师成果汇报会,围绕“我们怎么做研究”、“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等主题,活动中引导教师对话、挑战、质疑,在互动中不仅做一个倾听者,也成为一个思考者,激发智慧地碰撞。与国际教师研究机构的高品质合作,促使教师专业成长。从2008年开始,天问学校加入由北京师范大学康长运博士发起的“学习与发展共同体”项目研究。参与项目的还有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师教育专家、UBC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中心主任Galen教授等,他们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和教师教学策略发展方面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项目发起人之一李玉平老师每学期到天问与老师共同工作近一个月,深入老师的课堂,参加教研组活动,给予实践指导。

引导教师做教育叙事研究,因为“案例是理论的故乡”。案例地积累,是尝试着与理论对接,天问老师在积累这些朴实故事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天问任何人的进步和成长都离不开天问团队,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良性的土壤。在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大前提下,天问教师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天问的团队组织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力量。这个团队也逐渐形成常态: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教育教学事件,将日常的教育活动用研究的眼光来审视和反思。这就是富有天问特色的学习发展共同体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训手段。

——孕育天问之魂。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人治多于法制;有人说,一个好制度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缺了人性的光辉和道德的力量;也有人说,一种好文化就是一所好学校,诚哉斯言。天问发展壮大虽然经历了较短的时间,但天问的校园文化在碰撞、交流、融合、提升中有了较为深厚地积淀,焕发出积极昂扬的熠熠光彩,从正面激励每一个天问人,让全体师生润泽在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文化氛围中。

天问的校园文化是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古籍拯救世道人心的国学文化;是以“仁”“恕”等儒家文化为核心,以人为本,让孩子站在中央的圆心文化;是以国际视野、民族灵魂为核心的国际文化;是创建基于合作、对话、共享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利益共同体的研究文化;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走出去又请进来的西学东渐,最后在交流融合中达到精粹与创新的特色文化。

他们让墙壁说话。把《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镌刻在文化墙上,让诗教名句走进学生自己苦心经营的学习园地,让孩子们感受“原来学习也可以很好玩”。在独具特色的儒家文化浸染的校园里,到处隐藏着孩子的秘密,

也到处珍藏着文化的秘密。他们游学访学,组建国学实验班,把国学课堂搬到塞北江南。

以顾景荣先生为首的国学老师,时而带领学生参观考察西安古城,领略汉唐诗歌文化重镇的流光溢彩;时而驱车山东曲阜祭孔,让学生感受尚虚静爱阴柔却充满刚毅和智慧的儒家文化;时而到黄河壶口瀑布演唱《黄河大合唱》,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民族危亡时刻中华民族的坚强和勇敢;时而和学生一起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直击最开放城市的文明和繁华。他们崇尚拥有国际视野、中华灵魂的国际文化。国际部直通常春藤联盟的各个国际重点大学,开设的国际班聘请了多名外教,尝试让外教用外语讲授初中数学课程,孩子们在陌生的语境中全力以赴地遨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里且乐此不疲。他们塑造着“让孩子站在中央”、“孩子们的才是最好的”、“最富含儿童气息”的“圆心文化”。教师为孩子服务,校长为教师服务,社会为学校服务,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将学生围在中央,天问教育的本源在于激励和唤醒、引导和守望孩子们自然成长。他们努力营造协商、对话、共享的学习研究文化。教师不会因为改革而遭受责难,传统意义上行政检查所具有的评价和督导等功能正在天问淡出,发现、激励、研究、交流、共享功能日益凸显。

天问教育集团正是这样努力营造着求索和创新的校园文化,来设计错落精致的建筑文化,对全体天问人形成熏陶和无形的浸润,最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诚信友爱、乐于探究的良好风气,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彰显天问强劲的文化软实力。


相关文章

  • 中成伟业 理念
  • 中成伟业酒店管理教育集团 1.工作理念: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产力的事情: 2.计划理念:一日之计在于昨晚,一开始就冲刺: 3.顾客理念:顾客就是裁判,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 4.教学理念:我们不用语言教学,我们用心灵撞击心灵: 5.节约理念: ...

  • XX政法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
  • 政法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详细内容:全国政法工作会议部署,xx年要对全体政法干警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执法公正、一心为民作为根本指导方针,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活动。这一重大举措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必将对实际工作产生重 ...

  • XX县法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施意见
  •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把握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大局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对于实施 ...

  • 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
  • 摘要:核心观点是,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从企业故事和事件中提炼企业理念、价值观,从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出发,设计理念和价值观。结合海尔经验,详细论述“诊断、设计、强化”三步曲。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故事、诊断、提炼与设计、 ...

  • 法治理念调研文章:规范执法理念提升干警素质
  • 规范执法理念提升干警素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先进法治理念.在检察机关内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促使检察干警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去指导自己的司法实践,是当前检 ...

  •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实践
  • 全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汇报会在南宁召开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实践 与会人员参加全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罗干在全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平安广西网/法治快报南宁讯 (记 ...

  • 新华社评论员: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
  • 巨轮起航,把握航向才能行稳致远:攻坚克难,找对路径才能闯关夺隘. 17日,"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公布.在这份6万多字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从数十项指标突出创新发展,到塑造 ...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公安)
  • 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我通过学习罗干同志、周永康同志和省委领导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政法委编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理解和 ...

  • 检察机关学习法治理念体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4月11日至13日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 ...

  • 检察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总结
  •   20XX年5月份以来开始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我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念,提高执法能力,促进影响我院检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