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起源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

摘要:西宁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两汉以来,地处湟水谷地的西宁等地生产得到了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加,西宁及其周边地区在政治、经济、交通和军事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西宁;历史;未来规划;旧城改造

地理位置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城市,地

处于青藏高原,西宁的地理

位置就是青藏高原和黄土

高原的接合部,是牧区和农

区的交汇处,也是汉文化和

藏文化的交汇处,西宁是青

藏高原上唯一的超过百万

人口的省会城市,西宁地理

位置是处于青藏高原的北

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

面环山,三川会聚,扼青藏

高原东方之门户。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湟水河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西宁省会的面积是76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是2261米。西宁是全省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

西宁地处于青藏高原,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气候优势。位置又特殊,又是藏文化和汉文化,又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合部,所以它的气候非常凉爽。西宁年平均气温是7.8度,夏季平均气温是18度,最热的天气29度到30度的也就几天,所以一年四季气候非常适宜人。冬天也不冷,最寒冷的时候也不超过零下20度。

历史回顾

西宁,最初时期为少数游牧民族羌族的领地,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西汉时期,公元前121—111年间,西汉在

今西宁设立了西平亭,标志着西宁正

式纳入西汉的版图。主要为军事和邮

传据点,这是西宁建制之始。

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

扩建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北宋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西宁

州,这是史书可查的历史上第一次称

作“西宁”。民国十八年(1929年)

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

民国三十

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1950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将西宁市城西区分设为城西、城北两个区。撤销西宁市郊区,将原郊区所辖的7个乡分别划归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个区管辖。后又在1999年国务院将海东地区的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1999年西宁市辖4区、1县,总面积为345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为35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5平方千米。

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西宁因地处内陆深处,多居少数民族,西汉时首批屯田的汉族进入西宁, 从而拉开了西宁地区的移民史。此后, 从辽东远道而来的吐谷浑与当地的羌族杂处, 建立了吐谷浑王国,唐代吐蕃进入河湟谷地后, 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式,自元朝起, 大量的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牧民和商人不断迁入西宁, 使得西宁迎来了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峰期,到了明代,大量外地移民又迁入西宁,这些五湖四海的移民, 不仅与当地人民一起促进了西宁的繁荣和进步, 而且还创造了西宁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历史上西宁的发展主要因为军事和邮递的需要,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依靠移民等政策加强控制,这也促成了西宁市多元文化共荣的景象。

今日西宁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

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

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

高原名城。

城市规划区:已经确定的

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

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

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

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

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

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

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西宁市主城区主要由“两个中心、八个片区”组成。1. 十字街商业中心(老城商业、服务、居住综合区):以老城区为主体,南川河以东至民和路之间区域,承担西宁市金融商贸中心、商业零售中心功能;2. 城西新城中心(行政管理、文教综合区):西宁市新的城市中心区;3. 东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化高新技术工业区;4. 西钢工业区:近中期发展采用技术改造和产业更新,待条件成熟后, 寻求产业转型;5. 西川新城区:全省区域性的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的服务中心;

6. 城北交通仓储区:西宁市货运交通枢纽中心;7. 北川文教区:全省的文教科研基地;8. 城南综合区:地方工业及相应的生活配套区;9. 城南新区:主要发展旅游服务业;10. 城北生物科技产业园区:高新技术项目为主。

历史保护

西宁市政府希望打造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特色,发展现有特色,将西宁打造成旅游服务为主的绿色城市。立足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雄奇瑰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地域生活习俗,突出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和高原地方性的城市特色。保护规划主要分为三步:

一、从市域范围形成十字形的保

护框架,着力展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南北从大通——西宁——湟中形成民

族文化轴线。东西自西宁——湟源——

青海湖,形成自然风光和地方特色的城

市文化通道。

二、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展现城市文

化的多样性,规划按历史时段建立城市

历史文化保护区,沈那城市“古文化-

生态”建设区,依托沈那文化遗存和陶

家寨汉墓群,,利用两个遗址间用地建

设城市生态公园;城西历史遗址保护区,围绕西杏园遗址、张家湾汉墓群、彭家寨汉墓群和虎台遗址的保护,建设城市游览公园;围绕南禅寺、北禅寺和东关清真大寺的保护,建设城市宗教文化活动区;东郊围绕南凉康王墓的保护,形成城市自然风景区。

三、老城区通过改造保护、利用城市的历史格局、历史建筑,进行城市环境整治,形成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街区和城市风貌。利用沿明清城墙的环路和东西南北大街,展示城市的历史格局,利用香水园、马公祠、山陕会馆,结合城墙维护和法院街的民居改造,规划形成香水园历史风貌区。

体会心得

1、历史时期西宁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农业以及畜牧业,供给方式为自给自足,城市职能单一,主要为军事要塞和邮递驿站,交通相对闭塞。形成独特的豪放、不羁的文化特征,城市建设以宗教建筑(藏族、回族等)为主,民用建筑低矮。

2、现时期的西宁发展方向以绿色城市为目标,依托风韵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打造全新的旅游、文化名城。

3、西宁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的接待能力。

4、西宁作为青藏高原上的大都市,城市化速度较慢,而且独特的环境因素导致西宁不能大量发展工业。


相关文章

  • 从亚洲视点看北京城市发展的起源_变迁与更新
  • 从亚洲视点看北京城市发展的起源.变迁与更新 邓奕 何谓"亚洲视点" 广义的"亚洲视点"是指以整个亚洲区域为观察对象,基于地理学基本原理,探究以地球上物理的.生物的诸法则在地球表面的各区域,如何互为根本 ...

  • 斯金纳: 近代民主的起源与失败
  • 斯金纳: 近代民主的起源与失败--意大利城市共和国 [民主:民选执政官的起源] 早在11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中,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就开始发展出独特的政治制度.从那时起,意大利北部一些市镇已经自行任命它们自己的"执政官",并赋 ...

  •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整理脱水版目录
  •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 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 1. 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p2 2.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p2-p4 3. 希腊的古典文化价值体现 (二) 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 ...

  • 中国八大菜系,你都知道有哪个吗?我最擅长川菜!
  • 中国八大菜系,你都知道有哪个吗?我最擅长川菜!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那中国八大菜系有哪些呢? ...

  • 城市的起源
  • 城市的起源(1):城市之前 文:徐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经济史家保罗贝洛赫在<城市与经济发展>一书中开篇写道:"这世界没什么事情比城市的兴起更令人着迷.没有城市,人类的文明就无从谈起. 这句话看似绝对,其实 ...

  • [乡愁]阅读题
  • 乡 愁 于坚 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已经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那个黑盒子日复 ...

  • 足球的起源发展与足球的产业化
  • 第2012年第10期(总第407期) (2012)10-0079-06[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0,2012TotalNo.407 试论足球的起源发展与足球的产业化 董 (东北财经大学 杰 ...

  • 购物中心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 购物中心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今天,购物中心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演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是由于购物中心在传播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结果.在不同的国家.社会和经济水平下,购物中心的发展模式既有自身的特 ...

  • 2016年重庆导游考试[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2016年重庆导游考试<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6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大纲已公布,职上网特整理了"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重庆)",更多导游考试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职上网! 水文等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