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论文-零相位法检测微加速度计的谐振频率

用零相位的方法检测微加速度计的谐振频率

口高志宏1

口唐一科L2

口周传德2

1.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442.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介绍了谐振式微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针对已设计好的谐振器样片结构,分析了微加速度计的驱动和检测原理。结合锁相环可以实现无相差的频率跟踪,提出了采用零相位差的方法来实现驱动信号动态跟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最后采用锁相环CD4046进行了硬件电路的设计。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微机械加速度计零相位锁相环中图分类号:TH824+.4;TN7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998(2009)09—0078—03

微机电系统(MEMS)是传感器技术和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和结合的产物。它用微电子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相结合的制造工艺,制造出各种性能优异、价格低廉、微型化的传感器、执行器、微机械和微系统,具有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性能高等特点¨一1。

对于谐振式测量系统,可以通过检测信号的幅值、频率和相位特征参数来实现对被测蟹值的检测,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是检测角频率。对于敏感幅值或相位谐振式测量系统,为了提高精度,通常采用相对测量,即通过测量幅值比或相位差来实现”J。利用零相位的方法对微加速度计进行测量尚无详细报道,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gt方法动态跟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2锁相环在微加速度计中的应用设计

2.1

谐振式微加速度计工作原理

谐振式微加速度计的结构如图1所示,当外部加速

驱动和检测原理分析

谐振器结构采用1989年加里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

度8。沿传感器y轴方向作用时,质量块产生的惯性力P通过悬臂梁的杠杆作用施加在音叉谐振器的轴向上,使音叉臂的固有振动频率发生改变,音叉的固有振动频率为141:

校Tang等设计的静电梳齿横向驱动结构,其单一梳齿模型如图2所示。

Ⅳ个梳齿之间的电容为:

C=2^0—L7t+(2N+1)占三芝“U

(2)

式中:Z为音叉臂的长度,m;I为忽略梳齿结构时音叉臂的截面惯性矩,n14;E为硅的弹性模量,Pa;p为硅的密度,kg/m3;A为音叉臂的截面积,ITl2。

频率的变化反映了外部加速度的情况,通过检测双端固定音叉梁(DETF)谐振频率的改变量就能进行加速度值的测量。要使得双端固定音叉梁克服阻尼发生谐振则必须给其加上横向激励力,由式(1)可知,谐振式微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在外加速度作用下是可变的,故驱动方式只能选择自激驱动方式。

收稿日期:2009年3月

舭铡烈1+一p12(㈦,3川5i2耵2EI

..)(1)Ll’

纰21刊石√1+——L"l,,,…J

式中:占为介电常数。

电场能量为:

回2009/9

万方数据

机械制造47卷第541期

E=+CUz=№驴等+(Ⅳ+吉)占哮

可以得到沿x轴方向的静电吸力:

(3)

以设计得较大,并且可知驱动力与驱动电压的相位差为零。

由振动力学知识可知,对于在驱动力下的受迫振动运动,系统谐振时,振动位移与激振力频率一致,相角滞后90。…,即当达到谐振时,活动电极相对固定电极运动的位移为:

△L=ssin(n,Dt一竹/2)

(9)

n=警=N8峙一(Ⅳ+吉)占驴告

为:

Fx=Nst驴/d

(4)

因实际结构中az/b比d大很多,故上式可简化

在驱动端固定电极上施加的是带有直流偏置的交流电压,同时在检测端梳齿之间加同等大小的直流电压,则两对梳齿以推挽方式驱动。即:

式中:s为比例系数。

当梳齿振动时,此时梳齿之间的电容为:

以=坼+‰8in(∞。‘)

UB=Up

c=2N8半+(2N+1)占丢6_(10)

C08(埘Dt—w/2)∞sin(CODt)

(5)

由于其它参数均为常数,当一4斗m≤AL≤4斗m时,故可得c与△£的关系见图3。

即C∞ALOCsin(甜ot—xr/2)

式中:以为直流偏置电压;Up为交流电压幅值;∞o为角频率。

在该电压作用下,A、B两端固定电极对活动电极的静电吸力为:

nx=N8(t/d)【(诉+2upUpsin(∞Df)

+U。2,sin2(∞Dt)】

FBj=Ⅳs(t/d)研

(6)

而检测端电流,与梳齿之间的电容C关系为:

I=UdC/dt。c

所以在谐振时,驱动力与电流,相位差为零。又由前述可知,驱动电压与驱动力在基频时相位差也为零,故谐振时驱动电压与检测电流的频率一致,相位差也为零。

2.2锁相环电路设计

通过分析谐振器的电抗特性可知,当驱动梳齿的电压相位超前于采样电压相位时,系统呈感性;而滞后时,系统呈容性;当电抗为零时,系统呈纯阻性,此时音叉臂发生共振,驱动梳齿的驱动电压与采样电压同相。

(7)

静电吸力的方向总是使电极之间的电场能量趋于最大。因此A端固定电极对活动电极的静电吸力沿x轴的正向,B端的静电吸力则沿X轴的负向。2个静电吸力的合力就是梳状电极的静电驱动力,其表达式为:

n=nx—FsJ=Ne(t/d)【2以UDsin(gODf)

+U。2Dsin2(山Dt)】

而谐振器处于谐振状态时,驱动电压的频率等于谐振器的固有频率,故驱动电压和采样端的检测电压相位差为零的时候,检测端电压的频率即为谐振器的固有频率。锁相环频率跟踪方式是利用锁相环路的特性来

当up>>UD时忽略高阶小量,则上式可写为:n=2N8(£/d)UpUDsin(∞Dt)

令:凡x=2Ne(f/d)UpUo贝q:n=nxsin(∞Dt)

(8)

工作的,它的基本作用是在环路中产生一个本振信号作为输出,其相位“锁定”在环路输入信号的相位上。锁相环集成芯片CD4046是一种应用较广的数字锁相环集成电路,其内部的鉴相器PD2是一个由信号上升沿

由此可见,梳状电极静电驱动力是随时间按简谐规律变化的,其角频率与驱动电压的角频率相同,幅值与梳状电极的几何参数及驱动电压有关,而与活动电

a噩譬机械制造47卷第541期

万方数据

2009/9

网Io=刽

基于弓高弦长的大型圆柱体直径测量的不确定度研究★

口陈满意

口卢振伟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从弓高、弦长的标准差入手,探讨了弓高弦长与被测圆柱体直径及综合灵敏因数的关系。给出了判定弓高弦长法使用范围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弓高弦长法测量大尺寸直径时的最佳配置。

关键词:弓高弦长法大直径工件测量不确定度中图分类号:T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998(2009)09—0080—03

在机械制造中,对工件的测量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一般适用于中小尺寸(<500mm)工件的测量。对于大尺寸(≥500mm)工件的测量一般采用间接测量法。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有弓高弦长法、滚轮法、三点接触法、围绕法、激光相切法等。滚轮法…较好地解决了以小测大的问题,方便在线测量,但被测件与滚轮在转动时,必须是无滑动的纯滚动,即无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薪教师课题(编号:20070497019)收稿日期:2009年3月

滑失现象,这是此方法最让人困扰的事情,也一直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三点接触法心I的测量精度虽能满足加工现场实时测量的要求,但对传感器的结构设计要求很高,检具生产成本昂贵;围绕法I,I的测量方法简便、测量范围大,但测量精度不高且受拉紧力的影响较大;激光相切法14I在测量时由于实测圆不是标准的理想圆,两切点的垂直距离不一定等于圆的直径,所以在测量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由此种测量方法本身所引起的原理误差,且该量具造价昂贵,便携性

・‘—卜-—卜-。・卜-+一+-+-+・+*+-+-+-+・—-卜-+-+-—+.——+--+-+-+—+-—卜—+-+-+—+—+-—卜-+-+-+・+-+・+-+-—卜-+-+・+-+-+-+-+-+—+-—●--—卜-—卜-—卜—+・

控制的信号数字存储网络,两个输入信号上升沿可严格同步。同时它具有很宽的捕捉频率范围,而且不会锁

3结论

针对已设计好的谐振器的结构,提出了零相位驱动和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可行性,此方法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优于检测信号的最大幅值点。根据CD4046可以实现零相位的频率跟踪的特性,对设计的频率跟踪电路进行了实验,达到了预期理想的效果。

定在输入信号的谐波内№・“,可以实现零相位跟踪。

如图4所示,设计的频率跟踪电路由CD4046锁相环、CD4013分频器、MAX297低通滤波,LM393电压比较4个部分构成。CD4046输出的信号经过分频、波形变换后变为正弦信号,然后放大并与直流信号之和来驱动其中一个固定梳齿。用产生的直流电压,来驱动另一固定梳齿,根据鉴相器PD2输出波形的特点,梳齿电容检测端信号经LM393整形后输入鉴相器的14,哇11,与3脚电压信号进行鉴相器后由13B却-输出宽度与相位差成比例的脉冲信号。当14脚信号与3脚信号两者相位相同时,鉴相器输出呈高阻状态。R4、R5和C2共同构成RC低通滤波器,将鉴相器的输出滤波后送到压控振荡器VCO控制振荡频率。压控振荡器的频率调节范围由连在11、12脚的电阻和6、7脚间的电容共同确定。CD4046的4脚输出经CD4013二分频后,变成一种接近输入同步基频的参考脉冲,在鉴相器的输入端直接跟输入同步信号进行比较。鉴相器的输出,与参考信号和输入同步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直流分量成比例,用于控制压控振荡器的振动频率。当达到锁相状态时,PD2输出为高阻状态,环路低通滤波器的滤波电容由于没有放电回路而保持电压不变,从而VCO频率不再变化,系统锁定,即可实现同步采样。

参考文献

[1】徐毓龙,徐云成.微机电系统的应用【J】.测控技术,1999,

18(1):13—15.f2】

王晶壶.微系统设计与制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郝一龙.新型谐振式高精度微型加速度计【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3.

【4】钟莹,张国雄,李醒飞.新型谐振式硅微机械加速度计【J】.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3,1(1):34—37.

[5】倪振华.振动力学(第一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社,1989.【6】

远坂俊昭著,何希才译.锁相环电路设计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宋吉江,牛轶霞.锁相环技术及CD4046的结构和应用[J】.

半导体技术,2000(3):60一63.

(编辑

禾)

画2009/9

万方数据

机械制造47卷第541期

用零相位的方法检测微加速度计的谐振频率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高志宏, 唐一科, 周传德

高志宏(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唐一科(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44;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 周传德(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机械制造MACHINERY 2009,47(9)0次

参考文献(7条)

1. 徐毓龙,徐云成.微机电系统的应用[J].测控技术,1999,18(1):13-15.2. 王喆垚.微系统设计与制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郝一龙.新型谐振式高精度微型加速度计[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3.

4. 钟莹,张国雄,李醒飞.新型谐振式硅微机械加速度计[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3,1(1):34-37.5. 倪振华.振动力学(第一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6. 远坂俊昭著,何希才译.锁相环电路设计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 宋吉江,牛轶霞.锁相环技术及CD4046的结构和应用[J].半导体技术,2000(3):60-63.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 李童杰. 董景新. 刘民杰. 孙宵. 赵长德 梳齿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设计与实现 2007

微机械加速度计作为微机电系统(MEMS)的一个重要产品,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伺服微机械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并讨论了伺服回路和敏感元件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梳齿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敏感元件的特性设计了相应的伺服电路;最后对加速度计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微机械加速度计的量程为±15g,非线性度为0.0419%,阈值为0.15mg,2小时稳定性误差为0.0845mg,逐次启动重复性误差为0.156127mg.

2.学位论文 罗斯建 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检测电路研究 2007

微机械加速度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惯性器件,在汽车、消费电子、惯性制导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性能指标的提高一直是微机械加速度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检测电路的性能对加速度计整体性能起着日益重要的决定作用。 本文针对变面积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设计了单路载波调制型检测电路。同时对闭环检测电路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些研究内容为微机械加速度计检测电路的合理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微机械加速度计的工程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了单路载波调制型检测电路,包括载波发生器、电荷放大器、解调器、末级低通滤波器和放大器。研究了限制加速度计性能的主要因素,指出载波稳定性、两路电荷放大器的一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电路的分辨率。本文给出了开环加速度计的性能,分析了各项性能影响因素。 (2)分析了单偏置——双反馈和双偏置——单反馈两种反馈施加方案。分析了PID反馈校正模块的频率特性,为实际反馈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闭环检测电路。 (3)参考加速度计性能指标测试规范,制定了测试方案,根据该方案对开环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 测试表明,开环加速度计系统灵敏度为45mV/g,非线性为±1.17%,零漂为4.4mg。推算得出所设计的电路分辨率为0.1fF。所设计的开环检测电路在牺牲一定分辨率的基础上,有效扩大了量程,理论上可达到±80g。

3.期刊论文 任杰. 樊尚春. 王路达. REN Jie. FAN Shang-chun. WANG Lu-da 谐振式微机械加速度计设计的关键技术 -传感技术学报2008,21(4)

谐振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直接输出频率信号,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分析了谐振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工作机理,建立了第一级敏感结构、杠杆机构和第二级敏感结构的数学模型,指出了实现高灵敏度加速度测量的关键技术在于支撑梁、质量块、谐振器和杠杆机构的设计.提出了一种谐振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结构,进行了结构的优化设计和仿真计算,得出的性能指标:谐振频率98 858 Hz,Q值673.9,灵敏度24.52 Hz/gn.

4.期刊论文 任杰. 樊尚春. REN Jie. FAN Shang-chun 硅基双轴谐振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设计与仿真 -微纳电子技术2007,44(10)

分析了谐振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工作机理,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硅基双轴谐振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结构形式.该结构采用一个质量块敏感两个正交方向的加速度,设计的弹性支撑结构巧妙地实现了正交方向的解耦,且结构稳定性好.用MATLAB软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用ISIGHT软件优化出结构参数,用ANSYS仿真软件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验证了提出结构的设计思想和优化参数的可行性,设计了可实现的工艺流程.

5.期刊论文 吴天准. 董景新. 赵长德. 冯宇翱. WU Tianzhun. DONG Jingxin. ZHAO Changde. FENG Yuxiang 梳齿式微机械加速度计闭环系统的线性度 -机械工程学报2006,42(12)

为研究离心试验中微机械加速度计的线性度和输入加速度的关系,分析闭环系统的位置误差,然后根据微机械加速度计闭环系统的输出公式,对离心试验的加速度输入和电压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最小二乘分析,提出单程线性度和全程线性度的公式,证明线性度为输入的二次曲线函数,且与开环系统低频环路增益有关.线性度公式表明增大低频环路增益,增大悬臂梁机械刚度以提高线性度的方法.利用电测法估算机械参数,并利用离心试验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可以利用±1 g静态翻滚试验的数学模型和电气参数来估计高g输入下的线性度,理论值与实测值符合得较好,因此可以用简单廉价的±1 g线性度测试来粗略替代复杂且昂贵的离心试验进行满量程线性度的估算.

6.期刊论文 任杰. 樊尚春. REN Jie. FAN Shang-chun 一种双轴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 -传感技术学报2006,19(5)

提出一种双轴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结构形式.采用一个质量块敏感两个正交方向的加速度,设计的弹性支撑结构巧妙地实现了正交方向的解耦,且结构稳定性好,以梳齿电容实现差动的静电驱动、电容检测.利用MATLAB软件对敏感结构参数、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用ANSYS仿真软件对敏感结构进行了静态和模态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所提出的双轴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整体结构的可行性.

7.会议论文 任杰. 樊尚春 一种双轴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 2006

本文提出一种双轴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结构形式.采用一个质量块敏感两个正交方向的加速度,设计的弹性支撑结构巧妙地实现了正交方向的解耦,且结构稳定性好,以梳齿电容实现差动的静电驱动、电容检测.利用MATLAB软件对敏感结构参数、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用ANSYS仿真软件对敏感结构进行了静态和模态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所提出的双轴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整体结构的可行性.

8.期刊论文 任杰. 樊尚春. REN Jie. FAN Shang-chun 硅基谐振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设计与仿真计算 -传感技术学报2007,20(9)

分析了硅基谐振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工作机理,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结构形式,进行了结构的优化设计和仿真计算.用MATLAB软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用ISIGHT优化软件优化出结构参数,用ANSYS仿真软件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结构的设计思想和优化参数的可行性.

9.学位论文 曹学成 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研究 2007

与传统加速度计相比,微机械加速度计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工作是针对一种在大气中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变面积式结构的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进行研究,包括器件结构的原理设计、工艺制作以及性能测试等。 论文首先介绍了加速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动力学方程,并对其频率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空气阻尼分析可知,在通常的微机械结构中压膜阻尼的阻尼系数要比滑膜阻尼的大得多,为了提高分辨率和线性度,设计了一种变面积式的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在此基础上,完成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动力学结构和电学结构设计,采用 U 形梁结构来减小结构释放时的残余应力,通过在质量块上制作的栅形可动电极与其下面玻璃衬底上制作的叉指形固定电极来构成差分检测电容。设计的微机械加速度计固有频率和Q值分别为1140Hz和575,位移灵敏度和电容灵敏度值分别为1.9×10m·g和1.29×10F·g。 通过比较体微机械加工技术、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以及LIGA技术的优缺点可知,体微机械加工技术比较适合用来制作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为此着重对用来制作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体微机械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包括单晶硅的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硅一玻璃阳极键合技术和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详细研究了在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制作工艺过程中遇到的深反应离子刻蚀的过刻蚀现象产生机理以及解决方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单晶硅体微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硅一玻璃阳极键合技术完成了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的制作。 完成微机械加速度计在大气环境下的封装,利用自行研制的检测电路,完成加速度计性能测试。测得在大气中的谐振频率为1078Hz,Q值为215.6,灵敏度为52mV/g。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所设计的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在大气中具用较高的灵敏度。

10.学位论文 张昱 力平衡式三轴微机械加速度计的研究与设计 2006

基于MEMS技术的微机械加速度计,与传统的加速度计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三轴力平衡闭环微加速度计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微加速度计的基础理论和检测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根据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要求,确定微加速度计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建立了参数化的结构模型。在检测原理上,微加速度计采用全差分电容检测和静电力闭环系统,叉指电容与平板电容相结合,共同实现对三个正交检测轴向线加速度的检测。在结构上,加速度计采用玻璃-硅-玻璃“三明治”式总体结构,利用单一检测质量实现单芯片三轴集成。采用动指和静指不等厚度的叉指电容结构,有利于改善XOY平面内敏感轴的灵敏度。在检测质量上刻蚀阻尼孔阵列,能够改善加速度计系统的动态性能。 3.根据力平衡式三轴微加速度计结构模型,对灵敏度、分辨率、工作量程等重要的加速度计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并进一步探讨了加速度计三轴灵敏度一致性优化条件、敏感轴交叉耦合的优化条件以及加速度计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4.有限元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微加速度计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静力分析、热分析以及静电-结构耦合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实现优化设计。 5.加工工艺的研究与设计。结合加速度计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要求,采用体微细加工技术,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整个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硅片工艺、玻璃工艺、组合工艺以及深度刻蚀与结构释放工艺四部分。采用ICP深刻蚀技术可以获得大厚度的检测质量和高深宽比的微结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zz20090902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1月18日


相关文章

  • 全桥移相软开关PWM控制电路的研究
  • 全桥移相软开关PWM控制电路的研究 燕贤青,刘百芬,吕涛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南昌 (330013) E-mail: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桥移相软开关PWM控制电路,着重讨论了以UC3875芯片作为全桥移相软开关的控制电路, ...

  •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复习指导(有解答)
  • 第一章 1.1 名词解释:① 测量:② 电子测量. 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 ...

  • 谐波和无功功率的产生
  • 无功功率也称为无效功率.无功功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吃包子吧,本来是吃3个才能吃饱,前两个包子就相当于无功功率,第三个包子是有功功率.常用的补偿就是在回路中并联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谐波:除了基本频率(50Hz或者60Hz)外的任何频率 ...

  • 一种超声波电源的频率搜索与跟踪系统的设计(1)
  • #2354#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10) ComputerMeasurement&Control 文献标识码:A 设计与应用 文章编号:1671-4598(2010)10-2354-03 中图分类号:TN86;TB55 ...

  • 振动测试技术
  • 拱桥振动测试 姓名:刘 学号: 班级:研 课程:振动测试技术 年月: 沛 0214185 14-1班 2015年7月18日 目录 一 振动测试概述··············································· ...

  •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
  • <机械振动基础>实验报告 (2015年春季学期)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报告提交日期 2015.05.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要求 1. 实验报告统一用该模板撰写,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 ...

  • 矿用风速传感器的设计
  •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 姓 学 明 书) 目: 名: xxx 号: 年 12 月 9 日 (说 毕 业 设 计 (论文) 任 务 书 姓名 xxx 专业 任 务 下 达 日 期 2 年 9 月 19 日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 2 年 9 ...

  •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设计
  • 目 录 引言 ................................................................... 1 1 设计要求 .................................... ...

  • 动圈式扬声器的半电感等效电路模型
  • JAES 论文翻译,本译文原文发表在JAES VOLUME 56 NUMBER 9,2008 September 动圈式扬声器的半电感等效电路模型 作者:Knud Thorborg(丹麦迪芬尼), Andrew D. Unruh(美国迪芬尼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