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与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出自:学科专家 发布时间:2011-01-27

发布者: 袁雪利 临潼区代王初中 发布时间: 2010-12-7 19:11:14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和改变光路的作

用。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揭示平面镜成像规

律。

(2)通过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训练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的左右关系,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

(2)难点:设计探究性实验及对虚像的初步认

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3—37并让学生动手照镜子,注意观察自己和镜子的人有什么不同?(激活课堂气

氛)

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二)交流合作,解读探

[动手做]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平面镜并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什么是平面镜。

[小结]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提出猜想:

[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

反;

(4)颜色相

同;

(5)成的是倒立的

像;

(6)物体离开平面镜像也离开。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教师提问]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创设疑问]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

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物像替代法]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白玻璃暂时不取出] ——用两支相同的棋子。

——用两只相同的蜡

烛。 ——用两只相同的发光电珠。

[教师提问]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教师提问]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

论]

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

纳]

——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

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

的。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

——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教师提问]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

入人眼?

——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

[教师提问]那么怎么办?

——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教师提问]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换成平滑的白玻璃

做。 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

[教师提问]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像较弱,看不清。

[教师提问]同学们,棋子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

——增强光的亮度或用点燃的蜡烛做。

[教师提问]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二)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教师提问]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教师提问]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两只

发光电珠]

——用发光电珠作为物体,代替蜡

烛。

[教师提问]你们再试试

看。

[教师点拨]作为替身物的发光电珠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与镜前的发光电珠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如何?

——等大。

[教师提问]怎样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呢?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发光电珠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发光电珠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发光电珠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发光电珠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发光电珠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五.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六.布置作业:

(1)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2)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

分。

(3)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能否制造出简易的望远镜和万花筒。

七.教学反思:

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与资料-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或是探究目的不明确的现象,体现出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或是所有的

问题都帮助学生解决了,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学生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找出问题的答案。


相关文章

  • 3.3平面镜成像
  • §2.3 平面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

  • 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
  • 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 2、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3、会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确定像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 ...

  • 平面镜成像教案
  • 平面镜成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虚像.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

  • 校本教研成果4
  • 编者按: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要素,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重要环节.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水平是教研部门的职责.2012年3月,在讷河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召开了讷河市教育学会物理分会第一届 ...

  • 物态变化和光现象全章教案(含教学反思)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 温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温度的概念: 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⑶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⑵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文摩立云 ●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生定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的小组,教师根据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 完成某项学习任务j在稃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 ...

  • 8.神奇的眼睛
  • 十四中导学案 一.引入导学 1.引入新课 2.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 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凸透镜的实际应用. 2. 记住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依案自学 1.自学指导(重难点) 凸透镜的实际应用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2 ...

  • 五年级科学电子备课
  • 巢湖市人民路小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科目: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教师:毛自榕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第1课 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 ...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 沪粤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内容]:<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沪科粤教版 物理 八年级 第三章 第3课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